日期:2022-06-01
這是八年級上冊《24.大道之行也》教案,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積累一些重要的詞語,掌握本課的通假字與詞性活用。
2.背誦全文。
3.了解先賢圣哲關于人類社會的偉大構想,把握“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
4.聯系實際,探求未知,逐步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
【教學重點】
1.要求學生在反復的朗讀中,讀出韻味,讀出文意,能夠當堂成誦。
2.引導學生把握“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
【教學難點】聯系《桃花源記》,引導學生思考,《桃花源記》中所描繪的社會生活與文中“大同”社會相比,有無相似之處?
【教法學法】
朗讀法:這篇課文雖篇幅簡短,但語言凝練,內涵豐富,文中的思想對后世影響很大,因而本課的創意定為“多層次反復閱讀”,每讀一遍,就增加一定的厚度,引導學生在讀懂的基礎上把課文讀透,讀厚。
【教學流程】
(一)導入。解題,并簡介《禮記》及孔子的禮學思想。
(二)朗讀——熟悉課文。
1.教師范讀,提醒學生給下列生字注音。
選賢與能jǔ 講信修睦mù 矜、寡、孤、獨guān 男有分fèn 貨惡其棄于地wù
2.教師教讀,強調下列句子的朗讀節奏。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
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
3.學生自由放聲朗讀全文,每人讀三遍。
4.指名學生讀。
5.小組比賽讀。
(三)翻譯——感知課文。
1.學生利用課下注釋,獨立試譯課文。
2.教師點撥釋疑。
(四)再讀——讀出層次。
1.將全文依據“總——分——總”的思路分為三個層次。
2.分“齊讀——男生讀——女生讀”的方式朗讀課文。
3.教師教讀各層句子之間的連讀和讀斷。
講解朗讀技巧:連讀和讀斷。連讀,即朗讀同一層次的句子時,音斷氣不斷;讀斷,即朗讀時為了區分句子之間的層次,停頓換氣。
第一層:“大道之行也”后稍頓,“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三句并列,一氣連讀。
第二層:根據句式特點可分為四組,每組句子連讀,組與組之間停頓。4.學生自己練習朗讀,體會句子內部的層次感。
4.練習朗讀。
5.名師范讀。
(五)師生共同歸納“大同社會”的特征。
1.根據提示回答。
“大同社會”的社會制度是公有制,就是課文中的
“大同社會”實行民主選舉,即課文所說的
“大同社會”實行按需分配,即
“大同社會”是各盡所能,即
“大同社會”人與人之間相互關愛,天下親如一家,即
“大同社會”社會安定和平,即
總之,大同社會是一個平等自由、安定富足的太平盛世。
2.就文中“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一節選取一句加以想像,如果你是其中的老人、青年或小孩,描述你的生活。
(六)比較——拓展課文。和《桃花源記》比較閱讀,找出本文與《桃花源記》相對應的句子。
(1)教師示范:故人不獨親其親……皆有所養——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2)學生交流自己的發現,可能有以下內容:
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講信修睦——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男有分,女有歸——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土地平曠,屋舍儼然……雞犬相聞
(3)教師小結:由此可見,陶淵明心目中的理想社會就是孔子早就提出的“大同社會”,都是沒有階級壓迫,沒有戰爭紛擾,平等自由、安定富足、團結和睦的理想世界。只是陶淵明在表述自己的理想時更含蓄。
(七)討論——對話課文。
(1)教師提供孔子“大同社會”的思想背景。
孔子是一個心性特別高潔,志向特別幽遠,內心情懷特別豐富的人。一天,他參加完魯國年終的祭祀,有感于魯國的現狀發出了感嘆:“唉,大道實行的時代以及夏、商、周三代英明君王當政的時代,我沒有趕上,但是我對它們心向往之。”于是就有了文中這番對理想中的大同社會的描繪。
(2)學生交流:你怎么看待孔子心中的“大同社會”?最好能結合自己所掌握的資料來談。
學生交流的內容可能有:
我覺得這個“大同社會”只是孔子的一個理想而已。他和陶淵明一樣,看到現實戰爭頻繁,百姓生活困苦,社會秩序遭到破壞,所以,他就很懷念原始社會的公有制,覺得那個社會人人平等,相互關愛,安定和平,比自己所處的時代好。
我也很希望生活在這個“大同社會”中,因為現在社會中人們都太自私了,比如說果皮紙屑在外面就隨手亂扔,在家里會不會呢?我敢擔保不會。孔子在文中首先強調了“天下為公”這四個字,我想,如果人們真的能做到“天下為公”,這個社會一定就是充滿愛的世界了。
我覺得孔子的“大同社會”有一點體現了對人的人性化關懷。比如他說“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在這樣一個社會里,人們的生存狀況是好的,用現代話來說,就是生活質量高,每一個人都生活得開心、快樂。
……
(3)教師相機評點,鼓勵學生和課文共鳴,鼓勵學生對課文進行理由充足的質疑。最后,老師可以補充洪秀全與太平天國、孫中山與“天下為公”的材料,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
(八)鏈接——走向課外。介紹孔子關于“小康”社會的文字,激發學生主動進行課外閱讀。
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大人世及以為禮,城郭溝池以為固,禮義以為紀,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以設制度,以立田里,以賢勇知,以功為己。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于禮者也。以著其義,以考其信,著有過,刑仁講讓,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眾以為殃,是謂小康。(《禮記·禮運》)
(九)在瑯瑯背書聲中收束全課。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