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01
這是《安塞腰鼓》主題教學反思,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安塞腰鼓》是陜西作家劉成章先生的散文名篇,這篇課文文質兼美,語言激情澎湃,鏗鏘有力,思想內涵豐厚,特別是其中一些寫意的語句,含義深刻,發人深思。
但對于六年級學生來說,要透徹理解文本的全部內涵,還有相當大的難度。根據學生實際,我確立本課主要解決的問題,即:1、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培養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2、品味課文語言的氣勢、節奏與激情。
由于地域等原因,學生乃至教師對安塞腰鼓這一民間藝術都不怎么了解,頭腦中甚至沒有安塞腰鼓的概念,自然領略不了其藝術魅力,更不能通過這一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去感受陜北人民粗獷豪放的性格。為了突破這一難點,在教學中,我引用了一段網絡視頻,再現了百十個后生表演安塞腰鼓的情景,讓學生直觀感受安塞腰鼓舞那“火烈的舞蹈場面”、“巨大的鼓聲”、“茂騰騰的后生”“強健的舞姿”,并設計的這樣一個練習:()的安塞腰鼓。幾分鐘后當我讓學生對安塞腰鼓進行評價時,學生一片沸騰。“火烈的”、“羈絆不住的”、“粗獷豪放、精神抖擻的表演”,他們的評價正好達到目的。
為此,我進一步指導學生精讀課文,引導他們真正感受到安塞腰鼓的藝術魅力。
然后讓學生進行朗讀表演,同學們也都表現得很出色,讀出了安塞腰鼓的磅礴激情。整堂課,大塊時間是朗讀課文,品味語句。緊緊圍繞課文,朗讀精彩的段落,品味自己喜歡的語句。
回顧整堂課,我感覺,讀這個形式得到了比較好的發揮,學生在讀中感悟、體會,基本能感受出安塞腰鼓的特點。但都是我引導學生讀,學生閱讀的主動性不足。以后還要多研究如何讓學生自主閱讀。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