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31
這是《現代詩二首》第一課時教學設計,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抓住關鍵詞語,置身詩境,分析詩歌的內涵。 2.通過詩文分析,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通過分析詩文的蘊意,培養學生嚴謹的語言組織能力,表達能力。 3.培養學生善于思索、反思歷史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抓住關鍵詞語,深入分析詩歌的意蘊。 教學難點:詩歌意象分析。教學方法: 講授法、誦讀法、合作探究法 多媒體教學 教學過程 秋晚的江上 劉大白 一、新課導入:用一幅畫導入,引起學生思索——夕陽西下,照紅了江面,晚歸的鳥兒低飛在江面之上。 歸納學生發言,引出所講題目《秋晚的江上》 二、初讀詩歌 1.教師范讀 (注意語速、語氣、語調) 強調字音---一瞬(shùn) 2.學生齊誦讀 第一遍,讀準字音。 第二遍,感受詩歌內涵。在腦中構思一幅畫面,畫面上會出現什么景物? 歸鳥、夕陽、蘆葦 在什么季節、什么時間、什么地點,有什么景物?秋天的晚上,在江面上,出現了歸鳥、夕陽、蘆葦 三、了解作者和時代背景劉大白(1880~1932)中國詩人,原名金慶棪,后改姓劉,名靖裔,字大白,別號白屋。浙江紹興人,與魯迅先生是同鄉好友,現代著名詩人,文學史家。曾東渡日本,南下印尼,接受先進思想。先后在省立諸暨中學、浙江第一師范、上海復旦大學執教數十余年。1919年他應經亨頤之聘在浙一師與陳望道、夏丏尊、李次九一起改革國語教育,被稱為“四大金剛”。后任教育部秘書、常務次長,中央政治會議秘書等職。二十年代,他曾蒞校考察并講學。代表作品:《舊夢》《賣布謠》等。1931年開始,劉大白閉門進行寫作。1932年2月13日,劉大白靜靜地躺在錢塘路九號里的床上,與世長逝,享年五十三歲。四、賞析詩歌 1.鳥兒要干什么?怎沒樣的狀態? 鳥兒歸巢, 倦了。 2.“馱”字突出了什么?突出鳥倦的程度;另一方面也是景致的進一步渲染和綺麗的想象。 3.“鳥翻雙翅,抖落斜陽”是什么修辭手法?這樣寫有何好處?夸張。體現了鳥擺脫重負,追求自由的精神。 4.“妝”“紅顏”是什么修辭手法?有何好處?擬人,“妝”“紅顏”把蘆葦人格化,給詩文平添一絲情趣、一絲生氣。 5.體會詩文的意蘊,找出情景相容的詞句倦鳥、馱著、翻翅、掉落、妝成。 6.從景色中感受作者的心情是怎樣的? 無比欣悅。 五、深入探究 1.二十世紀初的中國是怎樣的社會?軍閥混戰、民不聊生,人民無自由、幸??裳?。 2.在這樣的情境下,作者是怎樣的心情? 流連景物、忘情山水,詩人瞬間高興之感流露出來。 3.齊讀詩歌,體會詩人當時的感情,并試著把感情加入朗讀中去。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