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31
這是《廉頗藺相如列傳》課內訓練及總結,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課內訓練
1—6題選出加點字的意思和例句相同的一項
1.例句:“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B)
A.春風不度玉門關B.度我至軍中,公乃入
C.群臣驚愕,卒起不意,盡失其度D.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
2.例句:“君不如肉袒伏斧質請罪”(C)
A.乃置酒請之B.其造請諸公,不避寒暑
C.請以趙十五城為大王壽D.請奉盆缶秦王
3.例句:“而君幸于趙王”(A)
A.高雅得幸于胡亥B.幸可廣問訊,不得便相許
C.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D.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
4.例句:“固請,召有司案圖”(C)
A.秦孝公據崤函之固B.至于顛覆,理固宜然
C.管仲固諫不聽D.鄙人固陋,不知忌諱
5.例句:“相如因持璧卻立”(A)
A.敵不敢至,雖至必卻B.王者不卻眾庶
C.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D.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6.例句:“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D)
A.阿母謝媒人B.乃令張良留謝
C.多謝后世人,戒之慎勿忘D.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7.下列加點字詞類活用類型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B)
A.舍相如廣成傳舍B.故令人持璧歸,間至趙矣
C.左右欲刃相如D.請以趙十五城為秦王壽
8.下列加點字詞類活用類型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C)
A.完璧歸趙B.寧許以負秦曲
C.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D.畢禮而歸之
9.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及含義
A.臣愿奉璧往使奉通捧,解釋:捧著
B.拜送書于庭庭通廷,解釋:庭堂
C.召有司案圖案通按,解釋:查看
D.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孰通熟,解釋:仔細
10.加點詞都不屬于古今異義的一項是(B)
?、賯饕允久廊思白笥尧阼涤需?,請指示王
③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④決負約不償城
?、菸磭L有堅明約束者⑥明年復攻趙
⑦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⑧君不如肉袒伏斧質請罪
A.③④B.④⑧C.⑥⑧D.③⑥
11.給下面各句按句式特點分類
?、贋橼w宦者令繆賢舍人②而君幸于趙王
③君何以知燕王④拜送書于庭
?、莺喂χ性闸奘共蝗栌谥T侯
?、叽巳肆κ竣嗾l可使者
?、釣榉蛐鏊、饣蛑赜谔┥?,或輕于鴻毛
判斷句:1、7被動句:2、6、9
賓語前置:3、5謂語前置:8狀語后置:10
12.對“以”字的用法歸類正確的一項(B)
?、僖杂職饴動谥T侯②愿以十五城請易璧③寧許以負秦曲
?、苷埛钆梵厩赝酰韵鄪蕵发菀钥昭郧箬耽耷乙砸昏抵誓鎻娗刂畾g⑦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⑧以絕秦望⑨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
A.①②⑤∕③④⑧∕⑥⑦⑨B.①②⑤∕③④⑦⑧∕⑥⑨
C.①②⑥∕③④⑦⑧∕⑤⑨D.①②⑤⑨∕③④⑦∕⑥⑧
閱讀下列語段,回答問題:
于是舍人相與諫曰:“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今君與廉頗同列,廉君宣惡言,而君畏匿之,恐懼殊甚。且庸人尚羞之,況于將相乎!臣等不肖,請辭去。”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哉?顧吾念之,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今兩虎共斗,其勢不俱生。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13.加點字的意義與例句相同的一項(A)
例句:“徒慕君之高義”
A.徒以吾兩人在也B.徒見欺
C.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D.班百者多徒行
14.對“所以”的用法歸類正確的一項(D)
①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②故釋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為法
?、蹚娗刂圆桓壹颖谮w者④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⑤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⑥夫仁義辯智,非所以持國也
A.①②④∕③⑤⑥B.①③⑤∕②④⑥
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③④∕②⑤⑥
15.對“之”和“而”的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B)
①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③而相如廷叱之
?、趶娗刂圆桓壹颖谮w者④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七、拓展延伸。
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
藺相如完璧歸趙論
明王世貞
藺相如之完璧,人皆稱之,予未敢以為信也。
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詐趙而脅其璧。是時言取者,情也,非欲以窺趙也。趙得其情則弗予,不得其情則予;得其情而畏之則予,得其情而弗畏之則弗予。此兩言決耳,奈之何既畏而復挑其怒也!
且夫秦欲璧,趙弗予璧,兩無所曲直也。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歸,曲在趙。欲使曲在秦,則莫如棄璧;畏棄璧,則莫如弗予。
夫秦王既按圖以予城,又設九賓,齋而受璧,其勢不得不予城。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則前請曰:“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夫璧,非趙寶也;而十五城,秦寶也。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棄我如草芥也。大王弗予城而紿趙璧;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請就死于國,以明大王之失信。”秦王未必不返璧也。今奈何使舍人懷而逃之,而歸直于秦?
是時秦意未欲與趙絕耳;令秦王怒而僇相如于巿,武安君十萬眾壓邯鄲,而責璧與信;一勝而相如族,再勝而璧終入秦矣!
吾故曰:“藺相如之獲全于璧也,天也。”若其勁澠池,柔廉頗,則愈出而愈妙于用。所以能完趙者,天固曲全之哉!
1.下列加點詞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B)
A.藺相如之完璧,人皆稱之稱:談論
B.大王弗予城而紿趙璧紿:欺騙
C.而歸直于秦直:通“值”,價值
D.令秦王怒而僇相如于巿僇:侮辱
2.下列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C)
A.得其情而畏之則予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B.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之二蟲,又何知
C.奈之何既畏而復挑其怒也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
D.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3.將上述文言選段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皆厚怨大王以棄我如草芥也。
譯文:都深深的埋怨大王您像草芥一樣丟棄他們
(2)所以能完趙者,天固曲全之哉。
譯文:他能完璧歸趙的原因,本來是上天在成全他罷了
4.下列不能表現“未敢以為信”的一項是(D)
A.此兩言決耳,奈之何既畏而復挑其怒也
B.夫秦王既按圖以予城,又設九賓,齋而受璧,其勢不得不予城
C.秦王未必不返璧也。今奈何使舍人懷而逃之,而歸直于秦
D.若其勁澠池,柔廉頗,則愈出而愈妙于用
5.對于藺相如完璧歸趙一事,王世貞認為是天意,而司馬遷認為是藺相如有勇有謀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