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30
這是《小壁虎借尾巴》教學設計及反思改進,是優(yōu)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過程:
一、 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小朋友們還記得《比尾巴》這篇課文嗎?(指名拍手背誦)。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有關動物尾巴的童話故事,故事主人公會是誰呢?瞧,它來了!(出示壁虎圖)快和它打個招呼吧!——出示生字“壁虎”,學習識記。
教學設想:
設計教學時,用第一學期學習過的課文《比尾巴》進行導入,原本是想通過回顧這一課,讓學生對動物尾巴的特點以及作用各不相同這方面的知識,能有更進一步的了解,以引起他們再一次進行探究的學習興趣。但在教學中卻發(fā)現(xiàn),很多孩子對課文內(nèi)容記憶不清了,背誦上有困難,而且似乎對于新課內(nèi)容的學習幫助不大,需要進行重新設計,既能吸引住學生,調(diào)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又能讓更簡潔、快速地進入新課的學習。
改進方法:
刪除背誦《比尾巴》這一內(nèi)容,采用教師講故事,直接引入課文故事內(nèi)容。如:今天,教師要給大家講個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誰呢?(出示壁虎圖)快和它打個招呼吧!——出示生字“壁虎”,學生認讀。(繼續(xù)講故事)有一天,小壁虎出去捉蚊子,它來到一個墻角邊,忽然一條蛇咬住了它的尾巴,這可怎么辦呀?小朋友,你們想知道故事后邊的內(nèi)容嗎?
2、揭題:這個故事的題目是《小壁虎借尾巴》――學生齊讀課題,認讀生字:“借”
3、引導質疑:小朋友有沒有向別人借過東西?那你聽說過借尾巴的嗎?讀了課題你有什么問題想問小壁虎的?
4、教師引導學生質疑:(1)小壁虎為什么借尾巴?
(2)它都向誰借尾巴?怎么借的?
(3)借到了嗎?為什么?
教學設想:
拿到一篇課文,首先映入學生眼簾的就是課題,而課題往往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內(nèi)容,《小壁虎借尾巴》中的一個“借”字更是題眼所在。借東西對于學生來說并不陌生,可“借尾巴”就很稀奇了,于是,教學中設計了圍繞課題引導學生進行質疑這一環(huán)節(jié)。這樣做,一來可以引導、培養(yǎng)學生學會抓住課文中心內(nèi)容進行有目的地閱讀,二來也能培養(yǎng)學生質疑的習慣,凡事學會多問幾個為什么,對于學生學會學習大有幫助。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故事內(nèi)容。
就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一起去學習課文內(nèi)容吧!打開課本,同學們有什么發(fā)現(xiàn)?——指名學生說發(fā)現(xiàn)(課文沒有注音)
課文沒有注音,那我們怎樣才能讀懂這個故事呢?——引導學生聯(lián)系以前的經(jīng)驗自己想辦法。(看圖、查生字表、猜讀或請教別人)
教學設想:
這篇課文不同于前面的課文,文字上方?jīng)]有了注音,因為文中生字不多,而且每段文字邊上都配有相應的插圖,學生在閱讀理解上不會有太大困難。這里只是引導學生聯(lián)系自己已有的學習經(jīng)驗來進行自學。
1、 學生帶著問題,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 交流學習成果:
(1)讀生字(小壁虎最愛吃蟲子了,如果你能讀準字,那么小壁虎就能吃到蟲子了,來試試吧。)
(2)讀詞語:(小組接龍讀、齊讀。)
(3)誰已經(jīng)知道剛剛這些問題的答案了,快來告訴大家吧!(指名解決疑問)
三、細讀課文,讀中悟文,解決疑問。
(一)學習1、2自然段。
1、你從課文哪一段中讀懂了小壁虎為什么要借尾巴的呢?(課文第一自然段)
——學生輕聲讀課文第一段,同桌說說:“小壁虎為什么要借尾巴?”
2、指導朗讀第一段,實物演示(掙斷紙繩),理解“掙斷”一詞意思。
3、小壁虎沒有尾巴了,它會怎么想呢?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第二段,找一找。誰找到了?(指名學生說說,讀讀課文第二段。)
4、指導朗讀第二段:小壁虎沒有尾巴心情怎樣?
(那就請你們難過地讀一讀,比一比,誰最能感受到小壁虎的難過心情。)
——自己練習讀、指名讀、教師指導讀。
教學設想:
課文一、二兩段重在引導學生體會小壁虎被蛇咬住尾巴時緊張、害怕,以及沒有了尾巴后難過,急著想借一條尾巴的心情,然后進行重點朗讀指導,使學生在朗讀中進一步體會感悟。
(二)學習3、4、5自然段。
小壁虎覺得自己沒有了尾巴很難看,它會向誰去借尾巴呢?
1、 學生快速閱讀課文3-5段,邊看圖邊讀文。
2、 學生交流、反饋,教師適時板書:
小魚
借尾巴 老黃牛
燕子
3、 誰能用“先……然后……最后……”把這句話說完整。
教學設想:
說話訓練應該是一年級語文課堂教學的一個重點,因此,在學生再次讀完課文3-5段內(nèi)容后,對于“小壁虎向誰借了尾巴”這一問題是一目了然的,在學生反饋時教師及時板書,然后讓學生用上“先……然后……最后……”的句式說一說,應該不難做到。這既對學生進行了說話訓練,又能提高學生組織語言和概括能力。
導語:那小壁虎最后有沒有借到尾巴呢?小魚、黃牛、燕子它們?yōu)槭裁炊疾唤栉舶徒o小壁虎呢?快去聽聽它們是怎么說的吧!
四、精讀課文第3自然段
1、教師導語:小壁虎是怎樣向小魚借尾巴的呢?自己出聲讀讀第3自然段,邊讀邊用筆劃出小魚是怎么借的詞和句。
2、學生邊說教師邊板書:搖 撥水
3、比較句子:
(1)小魚姐姐,您的尾巴借給我行嗎?
(2)小魚,你把尾巴借給我!
這兩句話有哪些不同?哪句好?為什么?教師指導讀第一句。
教學設想:
比較句子的本意是想通過朗讀對比,讓學生感受小壁虎說話的文明禮貌。但在教學中,因為沒有引導好,學生只能從字數(shù)上進行比較,說上面一句中多了“姐姐”“行嗎”,對于語氣方面的感受說不上來。
改進方法:
引導學生反復朗讀上面一句,即文中小壁虎對小魚說的話,然后讓學生說說讀了這句話后,感覺這是一只怎樣的小壁虎?從哪些詞中發(fā)現(xiàn)的?最后,讓學生學著有禮貌地向同學借借東西,進行說話訓練。
4、分角色朗讀這段話?學生可以加上動作進行表演。
5、教師指導朗讀這段,應讀出小壁虎難過和小魚快活地在水里游的樣子。
6、小魚把尾巴借給小壁虎了嗎?為什么?用“因為……所以……”練習說話。
小結:是呀,我們學過課文《比尾巴》,知道每種小動物的尾巴都各不相同,也各有不同的用處,小魚的尾巴要用來撥水,所以是不能借給小壁虎的,那小壁虎后來又是怎么去向黃牛和燕子借尾巴的呢?最后它是不是成了沒尾巴的小壁虎 了呢?咱們下節(jié)課再來學習。
五、書寫指導:學習書寫生字“河、姐、借”
六、作業(yè):抄寫三個生字
幼兒園學習網(wǎng) | 聯(lián)系方式 | 發(fā)展歷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