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30
這是高二下冊第11課《夢游天姥吟留別》教學設計,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認識李白,了解李白詩歌深遠的影響和意義。
【過程與方法】熟悉詩人當進的寫作心境,體悟詩歌所表現出的復雜的思想情緒。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朗誦中體會詩歌豐富的想象和天馬行空的行文氣勢。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在理解詩歌的抒情結構的基礎上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詩人抒情的手法及其浪漫主義特征。
三、教學方法
朗讀法、講授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引導學生背幾首學過的李白的詩歌,老師隨之導入:李白是一位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詩豪邁灑脫,雄奇奔放,超脫于俗世,但是李白并不是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圣人,他有和我們普遍人一樣的遭遇、苦惱和追求,今天讓我們通過一個夢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
(二)整體感知
1.找一位學生朗讀全詩
老師明確:作為詩歌的學習,準確的朗讀是第一步。
2.老師配樂范讀
明確:讀音準確是第一步,作為賞析,還要讀出詩歌的感情。
(三)深入研讀
1.學生讀第一段后思考天姥山是什么樣子,引導學生體會“連”、“橫”、“拔”、“掩”、“傾”等字的妙用,再齊讀,讀出語勢變化。
2.由老師設問哪幾句是描寫夢中天姥山的句子將第2段切分成三部分。
(1)賞析第一部分(到“水澹澹兮生煙”):引導學生自讀,然后就自己喜歡的句子讀讀,感受詩人當時的內心世界,并用自己的聲音傳達出這種心情。
(2)賞析第二部分(到“仙之人兮列如麻”)老師明確:詩人游興正濃,這時天色暗下來,轉瞬間在詩人面前出現了一個神仙世界。學生自讀后閉目想象神仙世界的情景,然后用自己的語言加以描述。
找學生讀自己的描述文字,然后引導學生討論,神仙們聚集到金銀臺上做什么?
再找學生讀這幾句,讀出向往與喜悅之情,然后齊讀體會,最后要求當堂背誦這幾句。
(3)賞析第三部分(到“失向來之煙霞”)
老師設問:詩人在夢到最美好的時候突然醒來,此時心中是什么感受?應該怎樣讀這幾句詩?引導學生在讀中體會詩人的惆悵與失意。
3.學生齊讀末段
明確“世間行樂亦如此”中“此”的指代內容(夢境)
老師設問:“詩人發出了怎樣的感慨”
生讀最后兩句后老師明確:這種感慨不是無緣無故的,所謂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夢是心理情感的曲折反映。想當年,李白被詔入京,曾大呼“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自認為可以實現自己“濟蒼生、安社稷”的政治理想,然而外戚專權,同僚爭權,自己備受排擠,不到三年便被賜金放還。詩人的感慨是看透了黑暗現實的一種頓悟。http://zj.zgjsks.com/html/jiaozi/bkzl/
學生再齊讀全段體會。
(四)拓展延伸
1.你從這首詩中的哪些詩句,讀出了李白詩歌的豪放飄逸?
明確:構思上最突出的特點是想象奇特,為了借別離之情來表現自己不事權貴的思想,作者不是直接描寫現實生活中景物,而是以豐富的想象借助夢游的形式來展示一個個奇景,塑造出一個個夢幻中的生動形象使本文具有了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并大量的運用了襯托(如用瀛洲、天臺來襯天姥山)、比喻(如“身登青云梯”)、夸張(如“天臺一萬八千丈”)、對比(如將仙境與人事比、理想與現實比)等手法,使幻想中的景物活靈活現,也更好地表達了作者的內在感情。
2.這首詩有哪些藝術特色?
(1)構思奇特。全詩以游仙為構思的出發點,借天姥山的高峻和有關傳說,虛構出一個與黑暗的現實社會形成鮮明對照的神仙世界,以此表達詩人對自由、光明的渴望與追求,同時也寫出他不滿現實、不趨炎附勢、蔑視權貴的反抗精神。
(2)想象豐富。神話傳說和對自然山川的真實體驗融合在一起,運用豐富的想象和大膽夸張,充分體現了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風格。
(3)語言靈活。形式錯落,富有節奏感,兼用長短句,打破“七言”的束縛。
(五)小結作業
閱讀文本中的《月下獨酌四首(其一)》,寫一篇鑒賞文章,字數不限。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反思
這節課的不足之處在于:1.讓學生找自己喜歡的詩句讀,然后品味感情。在這個環節中教師點撥一定要到位、干脆利索,不然學生會過多糾纏于此而忽略詩歌的感情脈絡,致使后面的重要詩句無法充分賞讀。2.此設計旨在落實讀、背、寫,但是如果沒有充分預習,學生的背和寫會變得飄浮無依,對大多數學生而言得不到有效訓練,只是空擺架子。從課堂情況看,的確是這兩點影響了整體效果。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