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30
這是《蜀相》 杜甫原文及賞析解讀,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1
這首詩作于上元元年(760)春。初到成都的杜甫,游覽諸葛亮祠(武侯祠)的時候,寫下了這首詩。
此前一年,即乾元二年(759)七月,因為關中鬧饑荒,谷物價格飛漲,杜甫在華州司功參軍任上棄官而去,攜家踏上漂泊之路。先是秦州(今甘肅天水秦州區)東柯谷隱居的計劃,因故未能實現;接著,移居同谷(在今甘肅康縣)栗亭,生活更加艱難,甚至出現了食物嚴重短缺的現象。最后,于當年十二月一日,登程前往成都,經過木皮嶺、白沙渡、飛仙閣、五盤嶺、龍門閣、石柜閣、桔柏渡、劍門、鹿頭山,跋山涉水將近一個月,于年底到達成都,暫時寓居浣花溪畔的草堂寺。
這個時候,杜甫的政治理想已經破滅,家庭生活在經過數月的顛沛流離之后,開始過上了相對安定的日子。
2
杜甫為什么一到成都便去游覽諸葛亮祠,并且飽含感情寫下這一首詩呢?蕭滌非先生說:“杜甫有他的政治抱負和熱情,又生當安史之亂,故對‘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諸葛亮極推崇。”(《杜甫詩選注》)這兩點,對于注釋《蜀相》一詩,當然已經足夠。但說到杜甫對諸葛亮的感情,卻是不夠全面的。
杜甫對于諸葛亮,有著更加豐富、復雜的感情。簡而言之,至少有敬仰、羨慕、同情三種感情。杜甫一生寫過多首跟諸葛亮有關的詩歌作品,這里摘選其中一些詩句:
《八陣圖》: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諸葛廟》:久游巴子國,屢入武侯祠……君臣當共濟,賢圣亦同時……歘憶梁甫吟,躬耕也未遲。
《古柏行》:君臣已與時際會,樹木猶為人愛惜……志士幽人莫怨嗟,古來材大難為用。
《詠懷古跡五首》之五: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運移漢祚終難復,志決身殲軍務勞。
可見,杜甫敬仰諸葛亮的軍政才能、忠誠品德,羨慕劉備諸葛亮君臣遇合,同情諸葛亮諸事兼備但功業未成。
3
詩歌第一句,多作“丞相祠堂何處尋”,但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編《唐詩選》注釋卻說:“‘蜀’,一作‘丞’,作‘蜀’字是。這詩用開端兩個字做題目。”這個問題,我贊成仇兆鰲《杜詩詳注》的說法:“直書丞相,尊正統名臣也……題稱蜀相,仍舊稱耳。”就是說,詩的第一句當作“丞相祠堂何處尋”。
頷聯,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前人大多僅解釋字面意思,稱碧草只是自呈春色,黃鸝是空作好音;蕭滌非先生分析得細致些,他說:“……他此來并非為了賞玩美景,‘自’、‘空’二字含情。是說碧草映階,不過自為春色,黃鸝隔葉,亦不過空作好音,我并無心賞玩、傾聽。因為自己景仰的人物已不可得見。” 我認為,為了表現詩人自己無心觀賞、聆聽的說法,過于自我,可以商榷。正如《唐詩三百首》編注者所說,上句寫見,下句寫聞。表面上是寫見聞之景,實際上是為了反襯出祠內的冷清寂寞,大概當時諸葛亮祠游人罕至(不像今天的武侯祠游客摩肩接踵),反襯出諸葛亮死后境遇的蕭瑟。當然也不妨作如下理解:祠廟主人已經逝去四百多年,碧草的春色、黃鸝的好音,他都欣賞不了,它們的心意,對諸葛亮而言都已經沒有意義。
開濟一詞的意思,歷來眾說紛紜。《唐詩三百首》編注者:“能得眾心。”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唐詩選》:“開創大業,匡濟危時。”謝思煒《杜甫詩》:“開創建立功業。”仇兆鰲引朱瀚注:“開濟,謂章武開基,建興濟美。”蕭滌非《杜詩選注》:“亮佐劉備(先主)開創基業,后輔劉禪(后主)濟美守成,故云兩朝開濟。”相比之下,以仇兆鰲、蕭滌非的解釋為優。
4
《蜀相》一詩的寫作手法,也是杜甫常用的:前半寫景,后半寫人;寫景的四句中,前兩句是中遠距離大景,三四句是近微距離小景;寫人的四句中,前兩句敘事,后兩句抒情。詩中各聯之間,聯中各句之間,因有語義境界上的強烈反差,語言非常有張力,極富藝術感染力。所以前人有“一字一淚”(劉辰翁語)、“慷慨涕泗”(浦起龍語)之類的閱讀感受。紀昀感覺到了杜詩的這一藝術特點,他說:“前四句疏疏灑灑,后四句忽變沉郁,魄力絕大。”(《瀛奎律髓匯評》)乾隆皇帝也說過“詩意豪邁哀頓,具有無數層折”的話(《唐宋詩醇》)。
杜甫“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藝術追求,在這首詩中表現得相當充分。楊倫《杜詩鏡銓》說后半部分“自始至終,一生功業心事,只用四語括盡,是如椽之筆。”《宋史·宗澤傳》記載,抗金名將宗澤臨終之際背誦“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大呼過河三聲而逝。
5
王嗣奭指出,《蜀相》一詩,跟后來作于夔州時期的《詠懷古跡五首》之五(諸葛大名垂宇宙)“意思正相發”,并由此得出結論:“蓋不止為諸葛悲之,而千古英雄有才無命者,皆括于此,言有盡而意無窮也。”今人亦指出,“長使英雄淚滿襟”中的英雄也包括詩人本身。所以,杜甫屢次寫諸葛亮,實際上就是寫自己。杜詩之所以感人至深,原因之一是,其中包含了詩人自身的真情實感。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