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29
這是一年級語文上冊第12課《雪地里的小畫家》教學設計及反思,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識“啦、梅、用、幾、成、蛙、為、參加、洞、睡”11個生字,會寫漢字“幾、用”,認識偏旁“蟲、目”。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課文內容,知道小雞、小鴨、小狗、小馬這四種動物的爪(蹄)子的不同形狀及青蛙冬眠的特點。
4、通過課文學習,培養孩子對動物的喜愛之情,感受大自然的美,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重點與難點:
正確認讀生字及背誦課文是本課的重點,正確區分小雞、小鴨、小狗、小馬的腳印是難點。
教學準備:
教師:1、課件
2、小雞、小鴨、小狗、小馬圖片及它們的爪(蹄)的圖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小朋友們,老師給大家帶來一份禮物,想不想看?
(出示課件,展現一幅大雪紛飛的配樂雪景圖)
(一)欣賞雪景,自由表達
1、小朋友,你們看到了什么?(引導學生看圖說話,感受雪后大自然的美)
2、此時此刻,你最想干什么?
在學生盡情表達后,老師說:“那就趕快呼喚小朋友到雪地里一起玩耍吧!”
出示句子:下雪啦,下雪啦!
3、指導朗讀
(1)讓學生自由朗讀:“下雪啦,下雪啦!”
A、發現了什么?(學習新標點“!”)
B、知道這里為什么用感嘆號嗎?(特別高興、開心)
(2)比賽朗讀:個別讀,男女生讀。 揭示課題,板書課題 小朋友,你們喊著喊著,看把誰喊來啦?是呀,雪地里里來了好多動物。它們要干什么?咱們趕緊走進課文《雪地里的小畫家》,齊讀課題。去瞧瞧到底發生了什么美妙的事!大家快速把書翻到123頁。 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昨日,我們布置了預習作業,現在我們來分享交流一下。
(1)課文共用6句話
(2)指名讀課文
2、學習生字
(1)學生自由拼讀生字,小老師帶讀
(2)說說你記住了哪個生字?
(3)詞語藏到氣球中了,你們還能叫出他們的名字嗎?讀生字詞語。開火車讀。
三、再讀課文,理解課文
(一)掃除了生字障礙,小朋友讀起課文來一定會更有滋味。現在請同學們認真大聲地讀課文,用心思考下面問題:
1、雪地里來了哪些小畫家?用“——”在名字下面畫出。
2、它們都畫了些什么?用“~~~”標出。
學生自由朗讀,教師巡視
指名回答,請用上(出示句式)
1、雪地里的小畫家有()、()、()和()。
2、()、()、()和()都是雪地里的小畫家。
是呀,雪地里的小畫家有小雞、小狗、小鴨、小馬(邊說邊貼)這么多小動物,咱們就說(出示句子):
下雪啦,下雪啦!
雪地里來了一(群)小畫家。
(二)那它們都畫了什么呢?指名說。
大家想親眼看看它們的畫嗎?一起說:小雞畫竹葉小狗畫梅花小鴨畫楓葉小馬畫月牙
剛才,老師不小心把小畫家們上交的作品搞亂了,小畫家們又沒寫姓名,請你們幫幫忙,找到畫的主人,好嗎?完成課后練習:讀讀連連
出示小雞、小鴨、小狗、小馬的爪(蹄)的圖片,將它們貼在相對應的動物圖片后面。
多有趣的畫呀,大家自由練讀。指名讀。小組讀
(三)為什么它們畫的畫各不相同呢?指名
用上句式““因為……所以……”說一說
在音樂聲中,小腳印會更美麗,配樂朗讀句子。
(四)如此美麗的畫卻(出示句子)
不用顏料不用筆,幾步就成一幅畫。
你來讀(我從你的朗讀中感受到神奇了)你來(這畫面實在大有趣了)大家一起來讀。
(五)這句話中有我們本節課要寫的兩個生字:出示生字 誰來說說這兩個生字的筆順 你想提醒大家在書寫中注意什么? 師范寫,學生練寫 交流反饋,學生再寫。 (六) 課間操 導語:咦,我突然發現一個奇怪的問題,這么好玩的雪地畫畫,我們的好朋友青蛙怎么沒參加? 出示句子:青蛙為什么沒參加?他在洞里睡著了。
1、師生對讀,同桌對讀 。 2、想想還有哪些動物像青蛙一樣要冬眠呢?
四、背誦課文,課堂小結。
導語:小朋友,咱們說著,讀著,演著,竟完成了一首小詩,讓我們配上動作美美地讀一讀。
1、有感情朗讀課文。
2、如此美麗的畫面,誰已經將它們深深地藏在腦海中了,你來試著背一背
3、課堂小結:這節課我們知道了(出示課后題124頁讀讀連連)
不同的動物,它們的蹄各有自己的形狀,只有仔細觀察,才能發現其中的奧秘,讓我們都做一個生活有心人! 課外拓展 還有哪些小動物也會到雪地畫畫,請畫一畫它們的腳印。
教學反思:
《雪地里的小畫家》是以韻文的形式出現的,不但形象地講述了四種小動物爪(蹄)的形狀和青蛙冬眠的特點,而且語言活潑,富有童趣。語文教學要注重學生的語言和興趣的培養,讓每一個學生都能主動愉快地接受新知識,獲得發展;一年級的教學重點就是識字、寫字和課文朗讀。基于上述認識,我在語文教改實踐中運用多種方法識字,調動學生積極參與。下面以我教學《雪地里的小畫家》為例,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大理學家朱熹認為:“教人未見興趣,必不樂學”。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堂上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我樂意,我喜歡”的心境下和老師一起活動,能使整個課堂的教學受到良好的效果。上課一開始,我就播放雪天的景象,隨著課件播放,我問:“小朋友,你們看到了什么?”孩子們,厚厚的雪地在召喚著你,你最想做什么呢?”在學生盡情表達后,練讀“下雪啦,下雪啦!”老師再說:“那就趕快呼喚小朋友到雪地里一起玩耍吧!”這樣牢牢抓住學生的年齡特征,激發學習的興趣,把學生帶進了大雪紛飛的雪地里,引起了學生情感的共鳴。借學生興奮之時,我問孩子們:“你們想知道小動物們會在雪地里做什么嗎?”進而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二、層層遞進,突破重難點。
孩子對小雞、小鴨、小狗、小馬的認識,他們的熟悉來源于生活、電視、動畫片和書本等,但對這些動物們在雪地里留下的腳印卻不怎么清楚。同時,了解這幾個動物腳印的形狀也是本課的一個教學重點。在講授這段時,結合直觀形象的圖片讓孩子用“()畫()”的句式知道各種動物在雪地上的畫,運用課后“讀讀連連”的練習,做到知識點落實到全體學生;再請一生上臺板貼動物的腳印,并設問:“為什么你能這么快擺好,根據什么?”引出它們的畫是和其腳印形狀有關,讓孩子運用句式“因為()的腳印像(),所以()畫()。”進行說話練習。讓孩子準確地理解了所謂“畫竹葉、楓葉、梅花、月牙”實際上不過是小動物們把自己的腳印踩在雪地上留下的痕跡而已。準確地理解了這一點,從而也準確地理解了下一句“不用顏料不用筆,幾步就成一幅畫。”。這些設計,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學習氣氛,也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率,還體會了小畫家作畫時的高興自豪感,很輕松的讀出了文章的基調。 豐富識字途徑,提高識字效率 為了能更有趣、更高效地識字,教學本課生字運用多種方法。比如:教學“梅”除了運用熟字加一加,熟字換偏旁的方法,還引導學生欣賞圖片“紅梅、白梅、臘梅”,利用“梅”字重復出現加深印象,同時又積累了有關梅花的知識。教學“成”,用練習“比一比,選一選”對“成、城”進行辨析選詞。通過此練習,不僅解決了字形,更是對這兩個字有了更深的理解。“蛙”,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進行識字:青蛙愛吃昆蟲,所以是“蟲子旁”;一到冬天,青蛙很怕冷,就需要厚厚的被子,右邊的“兩個土”就相當“兩條被子”。學生講述完畢,教師利用課件將其部件疊加,形象直觀。教學“為”,學生能和“辦”進行比較,巧記字形,再設計用“為什么”進行說話練習,更是相得益彰。像這樣識字方法多樣,學生學得輕松有趣,效果又明顯。
教材只是教師進行教學的一種素材,在課前需要備的內容很多,但是那畢竟是一個人的思維,往往有疏忽。在實際教學中會出現許多課前所設想未及的事情發生,如學生對生字“為”的字音竟然有多人讀錯。學生的思路往往是不按著老師的思路去走,需要我們積極引導。學生的思想是值得我們去仔細揣摩和反思的。從孩子們課堂表現來看,這堂課的目標基本達成。自我感覺特別不足的是,課(實際完成容量)的結構不夠圓滿。本來是想把它設計成“總—分—總”的樣式,(從文本出發——發散——再回到文本)。原本通過青蛙“他在洞里睡著啦。”創設情境采訪睡覺的小青蛙,來了解動物“冬眠”是怎么回事。讓學生找找冬眠的動物,并用他們來替下青蛙問一問,答一答。生活處處皆語文,帶領學生走進社會生活,使學生獲得更多的實踐機會,合理開發課外學習資源,這也是語文學習的有效途徑。可是,課堂容量過多,沒有進行。于是,在課外延伸環節設計的問題“你還知道哪些動物會在雪地里畫畫?他們的腳印又像什么呢?”也只能留在第二課時了。另外應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表達的空間,讓他們想其所想,談其所感。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