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28
這是《蜀相》語文課文教學設計,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1個一類字,3個二類字。
2、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詩文。
3、體會詩人對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的痛惜和對他為國為民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精神的贊揚。
教學重點:
結合歷史背景,體會“老臣心”是怎樣的一種情懷。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對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的痛惜和對他為國為民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精神的贊揚。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設計:
一、解題
1、同學們,請看課題,誰能說一說“蜀相”是什么意思?齊讀課題。
2、指名朗讀這首詩。指導朗讀,注意把調值讀夠,把音讀飽滿。
3、齊讀古詩,注意要讀標準。
二、解大意
1、指名說這首詩的大意。
2、解釋“長”、“頻煩”詩中的與我們現在所寫的“頻繁”意思相同。“自”、“空”。
3、誰知道作者寫這首詩的背景,作者是在什么情況下寫的。介紹寫作背景。
4、遙隔526年,作者來到武侯祠又輕輕地呼喚了一聲“丞相”,從這一聲丞相當中,你體聽到了什么?(思念、崇敬、仰慕)
三、理解詩文前四句,感受武侯祠的景象。
5、看武侯祠的圖片,當年詩人來到武侯祠,這里是一番怎樣的景象。讀詩的`前四句,邊讀邊想象,當年的武侯祠是什么樣的。伺機指導學生朗讀。
6、作者也許在問丞相“丞相啊,這凄凄的碧草你還看得見嗎,這婉轉的聲音你還聽得見嗎?”我們帶著作者的這種思念再來讀讀前四句。
四、理解詩文后四句,感受丞相的“老臣心”
7、武侯祠的冷寂,肅穆該勾起作者多少的哀思啊。你看看后四句你讀懂了什么,哪些沒讀懂,哪些地方似懂非懂,一會兒可以把問題提出來。(學生默讀)
解讀“老臣”,字典中并沒有這個詞,書下注釋也沒有,能不能通過讀,感受到什么樣的人可以稱為老臣。再前面我們聽到了作者輕輕地呼喚了一句“丞相”,在這里他又深情地贊嘆了一句“老臣”。借助“開濟”了解“老臣”,請了解蜀漢知識的同學說說丞相是如何輔助先帝開創基業,又是如何輔佐幼主繼承大業。
出示《三國志》里的文字,看你能不能理解“老臣心”是一種怎樣的情懷。
丞相的心里,放不下的是什么?
看畫面,雖然丞相已經離開我們1700多年了,但是人們還是要到他的祠堂前表達自己對他的崇敬。請同學們閉上眼睛,在心里默讀“老臣心”直到你腦海里不只是這三個字。誰來說說你腦海中出現了什么樣的情形。
8、英雄為什么會“淚滿襟”?
齊讀詩的后四句。英雄都指哪些人?老師為大家講一位這樣的英雄。岳飛到武侯祠看到《出師表》,抄錄下了這篇表文。
聽到這個古詩你是否又生出很多疑問,追念丞相,履行忠誠,那是我們一生都要做的事。齊讀《蜀相》
板書:
蜀相
老臣心 淚滿襟《蜀相》公開課教案第4篇
【教學目標】
1、品味詩歌語言,感受詩歌意蘊美。
2、理解杜甫對“蜀相”諸葛亮的仰慕和惋惜之情,了解杜甫憂國憂民的現實主義精神。
3、掌握詩歌借景抒情等表達情感的表現手法。
【教學方法】朗讀法、問答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作者生平:學生先介紹,教師再補充。
三、寫作背景介紹
四、課文誦讀:(1)示范朗讀(2)誦讀指導(3)學生齊讀
五、整體感知
1、首聯——深切地表達出緬懷、追思諸葛亮的情意。
“丞相”這一稱呼,表示尊仰之意。
“何處尋”的設問,飽含詩人對諸葛亮無限欽慕的心情。
“柏森森”三字意味深長,高大茂密的柏樹是丞相祠的標志,是諸葛亮偉大人格的象征,按我國傳統文化心理,也是歷代人民愛戴諸葛亮的見證。
詩的開頭兩句一問一答,有什么好處?
【明確】詩的首句中有一“尋”字,用得好,它把開頭兩句連起來,表達了詩人急欲瞻仰武侯祠、追慕諸葛亮的心情,為后面頌揚諸葛亮埋下伏筆,使全詩和諧統一。
小結:首聯深切地表達出緬懷、追思諸葛亮的情意。
2、頷聯
思考: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這一聯中,哪兩個字與境界的關系最為密切,為什么?
【明確】三、四兩句中,“自”、“空”二字與境界的關系最為密切,是這兩句的關鍵字。“映階碧草”、“隔葉黃鸝”呈現了一幅春景,但對這盎然春意,作者卻有獨特的感受:春色固然好,祠廟卻如此寂寥冷清,只有詩人形單影只地來拜謁。難道武侯被人遺忘了嗎?草色越青,鳥音越美,這種感受越強烈。這兩句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而得力于“自”、“空”二字的巧妙運用。這兩句通過對祠堂內的景物的描寫,更深刻地表達出對諸葛亮的懷念之情。
小結:頷聯寫祠堂內的景物。
3、頸聯
這兩句是議論,但這議論富有情韻,因此使詩的抒情氣氛更為濃重,形象更為飽滿。
思考:杜甫用“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來概括諸葛亮一生的功業,你認為準確嗎?你最佩服和崇敬諸葛亮的哪一方面?
【明確】用這兩句概括諸葛亮一生功業,十分準確。諸葛亮為劉備制定統一天下的大計,輔助劉備開創基業、建立蜀漢,又輔佐后主劉禪,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一般來說,人們最崇敬和佩服諸葛亮的,是他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以及他的神機妙算,大智大慧。
小結:頸聯寫諸葛亮一生的豐功偉績和精神品格。
4、尾聯
思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中的“英雄”指什么人?
【明確】“英雄”指那些壯志未酬而含恨終身的英雄人物。也包括詩人自己,從小立志干一番事業,卻郁郁不得志,一生坎坷。七、八兩句緊接五、六句,表現出詩人對諸葛亮獻身精神的景仰和對他事業未竟的痛惜心情。這兩句在敘事中抒情,寫得情真意摯,非常感人。有人說這兩句是全詩的點睛之筆,是詩眼。千百年來,這兩句使多少志士仁人流下了眼淚。清人邵子湘評論這首詩的后四句說:“自始至終,一生功業心理,只用四語括盡,是如椽之筆。”
小結:尾聯表達對諸葛亮的景仰和痛惜之情。
5、此詩寫詩人在諸葛亮祠吊古,但題為“蜀相”而非“諸葛亮”,有何深意?
【明確】詩人寫這首詩,是為了追思、仰慕、欽敬諸葛亮。寫武侯祠,是因為“蓋千古人物,莫可親承;廟貌數楹,臨風結想”,可以由祠寫到諸葛亮,寫祠是為了寫人,因此題為“蜀相”。
6、內容小結:
《蜀相》表達詩人杜甫對諸葛亮的追慕、惋惜以及自己壯志未酬的痛苦。
7、表現手法:
先寫景,在景中融情,然后抒發感慨,全詩寫祠堂與寫人和諧結合,寫景與抒情融合無間,憑吊古人與悲嘆自己渾然一體,內涵豐富,感情真摯,格調沉雄。
從全詩看來,無論寫景、敘事,還是議論,都交融著一種深沉篤至的追尋、憑吊的感情。寫景是在憶念蜀相留在今日的蹤跡,論事則是贊頌蜀相當年功勛。這一切都互相關聯,自然融成一體,構成一種“骨氣端翔,音情頓挫”的崇高境界。在這里,詩人的情感得到最完美的體現。
六、延伸拓展
1、比較閱讀:本詩與楊慎的《武侯廟》在表現內容、藝術手法上有何異同?
2、推薦閱讀:李白的《越中覽古》
七、布置作業:背誦、默寫《蜀相》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