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27
這是《扁鵲見蔡桓公》教案及課后練習,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目的要求
一學習本文按時間順序敘述故事始末,刻畫兩個人物,表現中心思想的寫作方法。
二認識諱疾忌醫的嚴重危害,理解防微杜漸、聽信忠言的重要意義。
三理解間、居、復、益、應、還、走、及、是以、索等詞語的意義,和湯、齊、還等字的通假用法。
要點難點
一弄懂本文寫人敘事都是為了闡明道理的“寓理于事”的寫法,并用一兩句話概括課文闡明的哲理,這是本文的教學要點。
二解釋詞語,口譯課文。
三熟悉課文內容,訓練口頭表達能力。
四加強文言文基礎知識的訓練,以正確理解文意、句意為要點。
寫作背景
戰國時代是群雄并立,戰亂頻繁的年代,也是人才輩出學術思想空前活躍的年代。諸子百家為了宣揚自己的主張紛紛著書立說、聚眾講學。“時代造英雄”,這樣的時代要求當時的作家的著作邏輯嚴謹,精心選材,說理透徹,令人信服。本文僅以199字的篇幅包容了這樣豐富的內容,在運用比喻說理,敘述事件,塑造人物等方面都不失先秦散文中的佳作,這也體現了時代對作家的要求是如此嚴格。
作者簡介
韓非(約前280—前233),原系韓國貴族。《史記》說他“為人口吃,不能道說,而善著書”。他和李斯同出于荀況門下,李斯自以為不如他。韓非見韓國之勢日益削弱,曾向韓王建議變法圖強,未被采納。后奮力著書,傳到秦國,受到秦始皇賞識,發兵攻韓,索取韓非。韓王遣韓非使秦,被留秦國,尚未見用,遭李斯、姚賈的嫉妒讒毀,下吏治罪,死于獄中。
段落大意
(層次劃分及大意)依課文劃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層,首先寫扁鵲和蔡桓公的前三次見面;
第二層,寫兩個人的第四次見面以及扁鵲說明“還走”的原因;
第三層,交待事情的結果——桓侯遂死。
主題思想
本文通過敘述扁鵲和蔡桓公的故事,刻畫了這兩個人物,表現了病須及早醫治、切勿諱疾忌醫的中心意思。
寫作特點
文章一開始就展示了矛盾,扁鵲三見桓侯,三次建議;桓侯不予理睬,還錯怪扁鵲,矛盾逐次加深。第四次見面,矛盾不但沒有解決,而又橫生枝節———扁鵲“望桓侯而還走。”。等到桓侯體痛急索扁鵲想就醫的時候,雙方在“有病當醫”的認識上已經統一了,扁鵲卻又逃掉了。全文不到二百字,竟有這許多波折、動蕩,豈不是波瀾起伏嗎?這也是文章的寫作特點之一。
作業練習
一、給下列句中的黑體字注音。
1.立有間()2.君有疾()在腠()理
3.寡人()4.醫之好治不病()
5.桓()侯不應()6.湯()熨()
7.骨髓()8.桓侯遂()死
二、填空。
《扁鵲見蔡桓公》一文節選自,作者,時代重要的
家。他的著作,集先秦家學說的大成。本文講述的故事可以歸納為
一個成語:。
三、為下列黑體詞語選擇正確的義項,將序號填在括號內。
1.立有間A.有一會兒B.一會兒C.中間()
2.不治將益深A.更加B.更加深入C.更加厲害()
3.桓侯故使之問之A.故意B.特意C.才,又()
4.望桓侯而還走A.往回走B.轉身就走C.轉身就跑()
5.針石之所及也A.達到B.及時,來得及C.連詞,無意義。()
6.司命之所屬A.屬于B.管轄C.家屬()
7.臣是以無請也A.請求B邀請C.問()
8.無奈何也A.怎么辦B.沒辦法C.拿(事或人)……沒辦法()
9.使人索扁鵲A.線索B.尋找()
10.桓侯遂死A.馬上B.已經C.于是,就()
四、寫出下列黑體詞的古今義。
1立有間古義:今義:
2居十日古義:今義:
3將益深古義:今義:
4索扁鵲古義:今義:
5故使人問之古義:今義:
6望桓侯而還走古義:今義:
五、找出下列語句中的通假字,寫出其本字,并翻譯成現代漢語。
1湯熨之所及也通,譯作。
2望桓侯而還走通,譯作。
3火齊之所及也通,譯作。
六、用課文中的原句回答問題。
1.扁鵲第一次見蔡桓公,說了哪些話勸他及時治病?對扁鵲的忠告,桓公是怎樣評論的?
2.扁鵲說了哪些話指出蔡桓公的病情正日益嚴重?
3.第四次見蔡桓公時,扁鵲為什么“還走”?
七、將正確的譯句的序號填入括號內。
1.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
A.醫生喜好給沒病的人治病,把這當成自己的功勞。
B.醫生喜歡給沒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為(自己的)功勞。
C.醫生喜歡把治療沒病的人作為功勞。
2.扁鵲望桓侯而還走。
A.扁鵲看見桓侯轉身就走。()
B.扁鵲看見桓侯就往回走。
C.扁鵲遠遠地的望見桓侯轉身就跑。
3.桓侯故使人問之。()
A.桓侯特意派人問他。
B.桓侯故意派人問他。
C.桓侯這才派人問他原因。
4.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
A.(病)在骨髓里,那是司命的事了,沒有辦法了。()
B.(病)在骨髓里,那是掌管生死的神所辦的事,沒有什么辦法了。
C.(病)在骨髓里,(那是)司命所管的,(醫藥)已經沒辦法了。
5臣是以無請也。()
A.我因此就不再說話了。
B.我因此就不再請求了。
C.我所以就不再說了。
答案:
一、1jiàn2jícòu3guǎ4hào5huányìng6tàngyùn7suǐ8suì
二、《韓非子·喻老》列子戰國思想法諱疾忌醫
三、1A2C3B4C5A6B7C8A9B10C
四、1.古義:一會兒。今義:之間。2.古義:停留。今義:居住、住所。3.古義:更加。今義:好處。4.古義:尋找。今義:索取。5.古義:特意。今義:所以。6.古義:跑。今義:走。
五、1.“湯”通“燙”,用熱水焐。2.“還”通“旋”,回轉,掉轉。3.“齊”通“劑”,火劑湯。
六、1.扁鵲:君之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桓公的評論: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2.君之疾在肌膚,不治將益深。君之病在腸胃,不治將益深。3.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
七、1B2C3A4C5A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