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26
這是《石榴》公開課教學反思,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本課按照時間順序寫出了石榴的生長過程,作者語言生動形象,運用大量擬人句將普通事物描寫得栩栩如生,而最后一段又是本課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仿照第四自然段寫一段話。孩子們對于石榴這個水果比較熟悉,在生活當中可以接觸到,但對于生長過程是沒有了解的。首先需要帶領孩子們將課文讀通順、流利,在自讀過程中明白石榴的生長過程。但是石榴的生長過程是分階段的,春天抽枝、長葉,夏天開花,秋天結果至最后成熟。我引導孩子們說說打亂順序是否可以,從而明白按照一定順序來介紹一些事物的方法。在第二課時中,重點品讀第四自然段,看看作者如何將品嘗水果寫得有條有理。為了調動積極性,我將事先準備好的石榴發給幾個孩子,讓他們品嘗后說說感受,大部分孩子都只說了味道,并不知道果實的樣子和顏色。然后再看作者是如何品嘗的,是不是也只知道味道,其他一無所知。孩子們大多覺得作者的方法更好,知道了果實的形狀、顏色和味道。于是接著讓孩子們拿出自己帶的水果進行仿寫,寫后從以上三個角度去評價,每個角度一顆星。大部分孩子寫得像模像樣,少數孩子按照作者的順序和用詞稍作修改,我也給予了好評。對于有困難的孩子來說,從模仿開始總比一言不發要好上很多。
三年級的仿寫比較多,課堂上做到讀寫結合常常需要花費大量時間,這就要求在備課時還是要緊扣重點,一課一得。同時對于不同水平的孩子也要因人而異,不能一個標準去衡量,完全模仿也是可以的。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