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26
這是9《赤壁賦》課題教案,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了解“賦”的有關特點。積累相關文言知識點。
2、誦讀、品味、鑒賞課文精美的語言。
3、體會課文景、情、理交融的特點。
教學重點
1、品味、鑒賞課文精美的語言
2、課文景、情、理交融的特點,通過主客問答手法所表現的曠達的情懷
教學難點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感悟與改進
一、導入:
他是一個不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家,創新的畫家,造酒實驗家,一個工程師,一個假道學的憎恨者,一位瑜珈術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個皇帝的秘書,酒仙,心腸慈悲的法官,一個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一個月夜的漫步者,一個詩人,一個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
二、介紹作者:
1、你知道他是誰嗎?
(這樣一個才華橫溢,多才多藝的人,卻一生坎坷曲折,或因作詩不慎,或出言直率,一再被他的政敵們抓住把柄,大做文章,將近四十年的官宦生涯中,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貶謫中度過。但他始終保持著樂觀的心態。即使是在幾乎丟掉性命的“烏臺詩案”后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時。
在黃州期間,他游覽人們傳說的赤壁戰場,觸景生情,發出驚世浩嘆,永遠留下了中國文學史上的名篇:《前赤壁賦》、《后赤壁賦》。
今天,讓我們一起步入蘇軾為我們構筑的文學和哲學的殿堂,領略蘇軾那卓絕的雄風。
二、指導誦讀:
這篇課文既有傳統賦體的音韻節奏之美,又吸取了散文的筆調和手法,使文章兼具詩歌的情致,散文的靈活。
請同學們自由朗讀,注意以下押韻字和換韻情況。
第一段 間,天,然,仙
第二段 槳,光,方;慕,訴,縷,婦
第三段 稀,飛,詩;昌,蒼,郎;東,空,雄;鹿,屬,栗;窮,終,風
第四段 往,長; 瞬,盡; 主,取;月,色,竭,適
第五段 酌,藉,白
我們會發現,有些字讀起來并不押韻,這是由于語音隨著語言的發展演變而發生變化的緣故,在蘇軾創作的北宋時期,它們都是押韻的。
三、研習課文:
1、 通過朗誦,你能說說,《赤壁賦》主要寫了內容嗎?
2、 因此,從內容看本文是一篇游記。第1段交待了哪些記游的要素?這些要素對后文的展開有何作用?
時間: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清風明月)
地點:赤壁 (三國英雄)
人物:蘇子與客 (主客對答)
游覽方式:泛舟 (置身江月)
3、 作者描繪了哪些景色?找出作者描寫景色的語句。(清風徐來,水波不興。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
4、這些景色有怎樣的特點啊?哪些語句給你留下深刻印象?
4、這樣的景致使泛舟的作者產生了怎樣的感覺?心情如何?
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而獨立,羽化而登仙。
請學生來翻譯。
注意重點字句:
①縱,任憑。②之,到。③所如,所字結構,到得地方。④凌,越過。⑤馮同憑,憑空,凌空。⑥萬頃,形作名,萬頃的江面。⑦之,定語后置標志。
⑧凌萬頃之茫然(定語后置句)
6、如此詩情畫意的美景情境,如此酣暢淋漓的心境,又怎可沒有詩呢?詩人不禁吟詠起詩來。哪一首?(“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指《詩經·陳風·月出篇》)
6、詩人為何會吟詠這一首呢?
①七月既望,即七月十六日,皓月當空,自然想起有關明月的詩來。
②《月出》詩寫出了在明亮月光下美人的嬌好容貌和幽閑體態,引起感情上愛慕和煩悶不安。在傳統文學中,美人有著特定的含義,常用來喻指君王,理想。蘇軾被貶黃州,仍然心系廟堂,有所寄托。
7、有月、有友、有詩,又怎可無酒呢?于是作者與客飲酒樂甚。樂甚如何理解?喝得高興、酣快。
吟詠不足,故扣舷而歌。歌了什么?
學生齊讀:
“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
請學生翻譯:
①空明,形作名,水月交相輝映的江面。
②渺渺兮予懷:(主謂倒裝句)
8、你怎么理解這首歌的內容啊?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明確:①從扣舷而歌的歌詞看,顯然是從《月出》詩里生發出來。但歌詞與單純的民間情歌有所不同,這里的“美人”代表一種理想的追求,表現的是政治的感慨。表現作者遭受貶謫后的苦悶與失落。
②泛舟江上,本就屬于苦中作樂,借山水而暫時排遣其內心的郁悶,而由“明月”引出“美人”,由“美人”引出“君王理想”,由“君王理想”而聯系自己的遭遇,不由憂從中來
9、而客人與作者相和的簫聲,更將傷感惆悵的憂思,渲染得一片凄厲。作者的心情變得怎樣?
10、作者如何寫簫聲?
四、誦讀、背誦第一、第二小節。
五、小結:“于是飲酒樂甚”緊承上段,由“樂”而“歌”,由“歌”而吹簫以“和”,經過吟詩與吹簫的描寫,使“泛舟”的快樂氣氛向悲哀轉化,過渡自然圓轉,不露一絲圭角,使讀者不知不覺地為這種感情的抑揚起伏所吸引,迫不及待地去傾聽下面的對話。
(展示投影)
《蘇東坡傳》林語堂
蘇軾
學生誦讀
1、作者與朋友游覽赤壁的景色與感悟。
開始四句,交待時間、人物、地點和游覽方式,分別為描寫秋景,主客對答、赤壁懷古和舟中情事做好準備,簡煉精當,為全篇揭開序幕。
3、清風、明月、長江(水波、白露)
4、朦朧、遼闊、淡遠
4、快樂,陶醉。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
傷感、惆悵
悲傷
(比喻、夸張、對仗)
板書設計
時間: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秋風清爽,皓月當空)
地點: 赤壁 (三國英雄偉業)
人物: 蘇子與客 (后文的主客對答)
游覽方式: 泛舟 (置身于江月之間)
景: 游 誦(歌) 和
情: 樂 憂 悲
作業設計
1、完成練習冊相關練習。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