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26
這是《師說》試論有感,是優(yōu)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師說》是唐代大散文家韓愈的作品。作者針對當時恥于從師的社會風氣,突出學生李蟠“不拘于時”,逐作勸勉李蟠的贈序—《師說》。文章先從正面立論,提出學必從師的觀點為全篇綱領,闡述了從師的性質(zhì)、作用、從師的意義和擇師的原則,并在此基礎上,舉例批駁,諷刺批判時弊,反復論證“學必從師”的道理,闡明了從師學道的必要性,表現(xiàn)韓愈抗顏為師,反抗流俗的勇氣。
一、關于韓愈和韓愈寫作《師說》的意圖
韓愈,字退之,河陽人。出身于小官僚家庭,自幼孤苦,勤奮好學,弱冠之年進京落榜,后又受挫,對現(xiàn)實積郁了滿腔怨懣。逐作文章以瀉心中不滿。韓愈在政治上維護王朝統(tǒng)一,反對暴亂,關心人民疾苦,極力排佛,以孔孟道繼承者自居。在文學上被蘇軾評“文起八代之衰”,故功績巨大!
魏晉以來,師道淪喪,士林之中以相師為恥。自唐代中期愈演愈烈。針對這一實際情況,韓愈奮不顧流俗,逐作《師說》。這種勇氣,實在令人欽佩。
二、《師說》的結(jié)構(gòu)和內(nèi)容
第一段托古立論,正面闡述教師的作用,從師的必要性和擇師的標準。
第二段批判當時“士大夫之族” 恥于從師的不良風氣。
第三段用具體事例,再次闡述學必從師和以能者為師的道理。
第四段贊揚李蟠“能行古道”,說明寫作緣由。
三、《師說》的藝術特色
1、立論精辟,論據(jù)有力;
2、中心突出,論證嚴密;
3、正反映襯,對比鮮明;
4、感情充沛,句式多變。
四、《師說》的積極意義
1、第一次明確提出教師的職責;
2、對現(xiàn)在的教育工作者有啟示作用;
3、為現(xiàn)代議論文寫作樹立了榜樣。
幼兒園學習網(wǎng) | 聯(lián)系方式 | 發(fā)展歷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