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26
這是《歸園田居.其一》教學反思,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陶淵明在田園詩史上,如山頂之孤松,星空之北斗,讓后來人看到前進的方向因為從歸隱的那一刻起,他就開始用深刻的哲學理念和返樸歸真的自然眼光來審視整個世界在某種程度上,他已經把對“田園詩”的追求升格為一種人生的理想,達到一種空靈無我的自由境界。
《歸園田居》(其一)是陶淵明的名篇,對了解陶淵明的隱士情懷和人生志趣來說是很重要的篇目根據這首詩歌本身的特點我在上課時,緊扣一個“歸”字展開,圍繞從何而歸、為何而歸、歸向何處、歸去如何這四個問題,從“歸”來鑒賞詩人的情感,體會他的精神追求,感受作者的隱士情懷,領悟詩人返樸歸真的人生志趣與人生境界教學思路還算比較清晰,但這節課還是出現了一些令人遺憾的地方,現我對關于教學目標的設立反思如下:
這節課的預設教學目標主要是:感受作者的隱士情懷,領悟詩人返樸歸真的人生志趣與人生境界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辭官歸田,不與當時黑暗的上層社會同流合污,熱愛田園生活的精神,學習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堅定的人生追求。高一學生是比較熟悉詩人的,初中已學過《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和《飲酒》、《歸園田居》其三等篇目,學生對陶淵明的性格、詩歌風格等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夠粗略了解了陶淵明所生活的時代特點和隱士思想,但學生知識面還不是很開闊,對于理解作者的情感,和對詩歌作出正確的評價,還有一定的難度;對作者甘于貧困而悠然自樂的人生境界,還難以真正的理解。尤其體會陶淵明的那種高潔情懷和浩然傲氣,還是有一定難度的所以應該課前布置他們在網上找一些關于陶淵明的資料,如“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這對于他們把握詩人的情感是大有幫助的,可是這一環節卻被我忽略了。
所以,在今后的教學中,我一定要不斷的反思自己,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多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探索出一條適合學生自己的一條高效學習的方法,也沒自己探索出一條高效教學的道路,使自己能夠得到不斷的提升。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