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24
這是《5、家》主題教學反思,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看完《四世同堂》后,一直在尋找名家的名作,前兩天看到同學在圖書館借來的巴金先生的《家》,翻了兩頁,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借了回來,不到兩天給看完了!雖說都是名著,但兩部作品風格主題完全不同,但卻都有那么耐人尋味,發人深省!估計大家早就讀過了,可我總是這么落后!
《家》主要批判的是封建社會的禮教和迷信,以及封建社會對女子的不公正待遇,對愛情自由的排斥等等。我懂得其中含義,但是嘴拙,說不好!通過一個大家族里的是是非非,從興到衰(《春》《秋》估計就講道衰落了,《家》里只有預兆),讓我們徹徹底底的認識到了封建社會的本質。這點上和魯迅先生的文章含義是一致的,所以我很喜歡。
文中以高家三兄弟為主人公,老大覺新孝順至極到無所不從,老三覺慧反叛是個接受了新思想的心情年,老而覺民位居中間,這樣通過其三種不同的性格以及不同的命運來展示了當時封建時代末期的整個社會的情況。其中也有女主人公,但幾乎都以悲劇告終。這是最令人痛心的地方,當然也是最容易讓讀者產生共鳴的地方。先是,高家的丫頭,鳴鳳,一個純潔可愛又可憐的在高家干了八年的青春少女,因為要被給人做小,而倔強的投湖自盡了。她和覺慧互相愛戀,但是封建社會的等級觀念注定兩人不可能在一起的命運。鳴鳳的死,不僅令覺慧痛苦,更讓他痛恨當時社會的各種畸形的約束與禮教,他更恨他那個完全是封建社會小縮影的加了。然后是,梅,她是個全家都喜歡的女孩,本來注定是和兩小無猜的覺新是一對的,但因當時雙方父母鬧了矛盾,便斷送了這段姻緣。而覺新,又是不愿違背任何一個長輩的意愿,無奈的麻木的接受了家人安排的婚姻。還好,這個素不相識的女孩,瑞鈺,通情達理,善解人意,兩人過著平靜而幸福的生活。但是,梅,剛嫁到夫家一年就成了寡婦,便一直住在娘家,而心里有一只放不下覺新,天天以淚洗面,日日愁苦不堪,最后身染重病死了,注定是一個林黛玉式的悲劇人物。這本已使覺新既痛苦又自責了。可是,誰想在瑞鈺要生第二胎時,因為祖父剛剛過世,家里人迷信說此事不能見血光,需把產婦送到城外去生產,順從的覺新雖然覺得毫無道理但是還是無奈的順從了。瑞鈺善解人意,她為了覺新也欣然接受了。但是城外惡劣的條件,以及與丈夫覺新的幾日分離,她生出孩子后,死了!而此時,覺新卻并沒在她身邊,而只在
門外呼喚著,因為迷信說,他是長子,祖父還未入墳,不能僅產房。這些無理而又殘酷的封建禮教及迷信使他失去了生命中兩個最愛的女子。但他依然順從,因為他有他的身為長子的難處與無奈,但是它已經開始支持三弟覺慧的離家并時刻幫助他了。
《家》的結尾就是以覺慧的離家去上海告終的,這既是許多悲劇的結束,同時也是新希望的開始。《春》《秋》還沒看,不知具體會是什么!
我雖然在很短時間內看完了這部《家》,但它讓我體會到的東西特別多,準備趕緊去借后兩部,真不愧是激流三部曲啊!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