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24
這是《太史公自序》知識點梳理,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太史公自序》知識點梳理
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釋
1.其指數千 2.失之豪厘 3.天人之際,承敝通變
4.扶義俶儻,不令已失時 5.故長于風 6.弗敢闕
二..指出古今異義詞,并解釋.
1.使復典之,至于夏商 2.無澤為漢市長
3.不得與從事 4.中于事君,終于立身
5.則學者至今則之 6.遷俯首流涕曰
7.太史公既掌天官,不治民 8.先人有言
9.小子何敢讓焉 10.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
11.是非242年之中,以為天下儀表 12.余所謂述故事
13.夫《詩》《書》隱約者 14.維我漢繼五帝末流
15.于是漢興,蕭何次律令 16.則文學彬彬稍進
17.《詩》《書》往往間出矣。
三.找出活用詞并說明用法.,解釋意義.
1.其在衛者,相中山 2.與武安君坑趙長平軍
3.諸侯之相王,王昂于殷 4.則學者至今則之
5.忠臣死義之士 6.上明三王之道
7.善善惡惡,賢賢賤不肖,存亡國
8.撥亂世反之正
9.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10.整齊其世傳 11.孫子臏腳
12.著十二本紀,既科條之矣, 13.整齊百家雜語
四.解釋實虛詞
1.使復典之 2.紹重黎之后 3.世序天地
4.司馬氏去周適晉 5. 維我漢繼帝末流
6.惠王將伐蜀,遂拔,因而守之
7.以其地為河內郡 8.耕牧于河山之陽
9.探禹穴,窺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南略邛,還報命
10.遷適使反 11.不韋遷蜀
12.且夫孝始于事親 13.爰及公劉
14.汝其念哉 15.諸侯害之,大夫壅之
16.小子不敏,請悉論先人所次舊聞,弗敢闕
17.是故禮以節人 18.察其所以
19. 左丘失明,厥有《國語》 20.被之空言而不敢辭
21.垂空文以斷禮義 22.禮樂作焉
23.猶不能宣盡其意 24.墮先人所言
25.欲遂其志之思也 26.俟后世圣人君子
27.不得通其道也 28上記軒轅,下至于茲
29.天下遺文古事靡不畢集太史公
30.余述歷黃帝以來至太初而訖
五.翻譯下列句子(特殊句式請注明)
1.昔孔子何為而作《春秋》.夫子所論,欲以何明
2.藏之名山
3.紹重黎之后,使復典之
4.自司馬氏去周適晉
5.惠王使錯將伐蜀,遂拔,因而守之
6.諸侯之相王,王昂于殷。
7.探禹穴,窺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南略邛,還報命
8.王道缺,禮樂衰,孔子修起廢,論《詩》《書》,則學者至今則之
9.小子不敏,請悉論先人所次舊聞,弗敢闕。
10.善善惡惡,賢賢賤不肖,存亡國,繼絕世,補敝起廢,王道之大者也
11.是故《禮》以節人,《樂》以發和;《書》以道事,《詩》以達意,《易》以道化,《春秋》以道義。
12.夫君不君則犯,臣不臣則誅,父不父則無道,子不子則不孝,此四行者,天下之大過也。
13.余所謂述故事,整齊其世傳,非所謂作也,而君比之于《春秋》,謬矣。
14.此人皆意有所郁結,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來者。
15.則文學彬彬稍進,《詩》《書》往往間出矣。
16.罔羅天下放失舊聞,王跡所興,原始察終,見盛觀衰,論推三代,錄秦漢
17.是余之罪也夫
六.出自本文的熟語有哪些?
1.言之不用,道之不行 2.撥亂反正 3.失之豪厘,差以千里
3.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4.權宜之計 5.股肱之臣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