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24
這是《沁園春·雪》主題詞意反思,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清晨。一位巨人,佇立在陜北的高山之巔。他的腳下是蜿蜿蜒蜒的黃河,遠處是莽莽蒼蒼的群山。
二月,一連幾天大雪,北國大地茫茫皚皚。天上飛舞著鵝毛大雪,北風勁吹,紛紛揚揚。他抬眼遠望,一片迷茫,巍峨的長城,只能看到一個輪廓。起伏的崇山峻嶺全被積雪覆蓋,只剩莽莽一片;原本洶涌奔騰、滔滔東去的黃河,只有堅冰泛著白光。白雪包裹的山脊,仿佛一條銀白的巨蟒向遠處游動,在紛紛的飛雪中又似凌空飛舞;往日雄偉的秦晉高原有如穿上白袍,更像一群白象,在廣袤的大地奔馳。望著這銀蛇翻舞般綿延千里的群山,望著這蠟象奔馳般莽莽的秦晉高原,巨人思緒綿綿,浮想聯翩:眼前的景象是何等宏偉何等壯闊!可是,要想領略北國更加妖嬈的美麗風光,還得等到天晴——那時,紅日東升,霞光萬丈,映照著千里雪原,就像一個俊俏的姑娘,白衣紅裙,那是何等嬌媚呀!
雪漸漸地小了。雪光映著他堅毅的面龐。面對著這壯麗的北國風光,巨人心里不禁發出由衷的贊嘆:祖國的江山是多么的美好啊!他心潮澎湃,思緒縱橫,不禁想起,在歷史上,有多少帝王將相、英雄豪杰為了這片土地比權量力,斗智斗勇!他想起了秦始皇,想起了那個統一全國文字、貨幣、度量衡的“千古一帝”;想起了漢武帝,想起了那個叫匈奴人聞風喪膽、聲威赫赫的大漢皇帝。他們雖然武功卓著,卻稍欠文治。前者“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剛一統天下便大修阿房宮,到頭來“戍卒叫,函谷舉”,皇位傳到二世便到了頭;后者夷李陵九族,逼使他走投無路,投降匈奴,還對為李陵辯護的太史公司馬遷濫施宮刑,確實是歷史的敗筆。還有那個唐太宗,那個宋太祖,雖然治國有方,但前者未當政前發動“玄武門事變”,兄弟殘殺,為后來者所非議;后者玩弄“杯酒釋兵權”的權謀,也為史家所不譽,留下身后的遺憾。他又想起了被譽為“一代天驕”的成吉思汗,率領鐵騎,夷平中亞,直搗歐洲,終因補給無著而壯志難酬,令后世英雄扼腕長嘆!
想到這里,他揮一揮手,打斷了自己的思緒,“都過去了,都成為歷史了!”他望著山頂迎風招展的紅旗,聽著回蕩在山谷的嘹亮的軍號,看著山坡上正在墾荒的軍民,和在山下操練的一列列整齊的隊伍,他的眼前仿佛又出現了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的油燈,井岡山上的紅旗,仿佛耳畔又響起臘子口、婁山關的軍號,烏蒙山、六盤山的馬蹄……他的心潮如黃河決堤,一瀉千里:昔日風流,已隨雨打風吹去;真正數得上風流人物的,還得看今天的人民大眾!
風停了。雪住了。他的身后,是一輪火紅的朝陽。
[評析] 在深刻領會、理解原詞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想象和聯想,用抒情的語言,重現了原詞恢宏博大的意境。
在作者筆下,詞的抒情主人公的形像由畫面之外進入了意境之中。作者讓他佇立在黃河岸畔,“陜北的高山之巔”,莽蒼的秦晉高原之前,紛紛揚揚的飛雪之中,烘托出他高大的形象、寬闊的胸襟和堅毅的性格。結末,用火紅的朝陽作襯,更顯出意境的瑰麗和抒情主人公形象的輝煌。 (張賢平)
(刊2001年10月6日《金陵晚報》、獲第13屆全國中學生“太陽樹”大型征文競賽二等獎)
[動腦動手]108
《<沁園春·雪>詞意》采用了用景物烘托人物的寫法。試作分析。
[參考答案]108
《<沁園春·雪>詞意》以北國風光,烘托主人公的高大豪邁;以火紅的朝陽,顯出意境的瑰麗和抒情主人公形象的輝煌。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