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23
這是《北京的春節》教后感,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今天講了老舍先生的《北京的春節》一文,這是一篇具有濃郁地方色彩的介紹民風民俗的文章。此文語言通俗,以時間為序,條理清晰,很易于學生理解。我基本按照教參所附教學設計的思路來安排教學。1、了解本單元課文編排特點。2、說說我們這個地方是怎么過節的,以此引出課文。3、自讀,看看北京的春節給你留下什么印象,并提出疑問。4、學生根據表格提示研讀課文。5、總結此文寫作特點。
這篇文章都是平鋪直敘地陳述介紹,趣味性不強,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必須給學生提出明確的學習任務,讓他們有意識地把注意力集中到學習活動中來。在完成第四個環節時,完全采取學生自學的方式進行,為避免他們流于形式,蜻蜓點水般一掠而過,自學前特別強調將來要請九名同學把自己歸納總結出來的風俗習慣以簡練的語言進行板書,所以學生學起來認真了許多。板書之后,再分別找其他同學朗讀相應段落,大家對照所填內容檢查一下是否需要補充完善。這樣做的好處是:通讀全文,可及時糾正字音,練習怎樣用精練的語言去概括主要內容。問題是:作為一個查漏補缺的檢查性教學環節,這樣做耗時較多,學生雖始終注意力集中,卻并非出于想這樣做,而是不得不這樣做。改善:課后思考,完全可以讓同學們自行檢查所板書內容,發現問題個別解決,這樣就避免了全班統一方法、統一步調的呆板又興師動眾的機械式交流,他們自主研究,個別交流,全班參與,同樣能起到比較好的效果,還省了教學時間。可惜此舉為事后諸葛亮,對于此文來講再無實際意義。防患于未然,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