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23
這是《1 草原》簡短教學反思,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這篇老舍的散文,字里行間浸潤著濃郁的草原風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風光,那馬上迎客、把酒聯歡、依依話別的動人情景,那純樸、熱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難以忘懷。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訪問內蒙古大草原時的所見、所聞、所感,并通過這些所見、所聞、所感,贊美了草原的美麗風光和民族之間的團結。
本文層次井然,作者按照事情發展順序敘述,先描寫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寫草原迎客場面和草原聯歡的情形。作者移步換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簡明有力、含義豐富的詩句結束。全文安排有序,脈絡清楚,銜接緊密,推進自然。課文寫景語言優美,善于運用比喻和擬人的寫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動貼切,同時又不失純樸簡練,生動感人。三是情景交融,無論是描寫自然風光還是主客相見、聯歡、惜別,處處流露出作者的贊美之情。
本文作為“走進西部”的第一篇課文,目的一是引導學生感受充滿詩意的草原風光與民族風情,體會作者對草原的熱愛和對民族團結的贊頌之情;二是在閱讀中體會表達上的一些特點,并積累語言;三是走進西部,通過這一篇課文的學習,引發學生對西部了解的欲望,激起對西部探討的興趣。
品讀優美語句,體會表達方法,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要引導學生品味課文精美的語言,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受力與初步的審美能力。作家老舍隨著場景的變化、時間的推移,情感也在變化著。但貫穿全文的是對草原及草原人民的贊美與留戀之情。這種情感與描繪的景物緊密交融在一起,是多么美妙的景象。以往我講這篇課文利用課件收集了許多優美的草原圖片和音樂,朗誦,但是,文明中校區沒有電教設備,精心準備的圖片完全派不上用場。在這樣一篇草原風景描寫名篇的課上,如何再現那美妙的圖景?我有點不知所措了。深思后我在想,這么美的語言不是描寫出來的嗎?課件也是通過語言描述制作出來的,何不通過朗讀,展開孩子們豐富的想象力來完成學習呢?于是,我調整教學設計,精讀課文時,把重點放在朗讀上,抓重點詞句品讀,出乎我的意料,孩子們深情的朗誦,精彩的發言,豐富的想象,把我帶進了一個美妙的世界,這一切比我所準備的圖片視野更遼闊,美得更極致。
沒有辦法的辦法可能是最好的辦法,朗讀回歸語文本味,這也是語文之道。看來學習這種情景交融的美文,可以沒有圖片、沒有音樂,但是一定要引導學生抓住文章優美的語句,通過品讀、吟誦、想象畫面,融入作者的世界,來體會美的意境、美的情感、美的語言。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