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23
這是《白鷺》優秀教學案例,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材簡解:
《白鷺》是著名作家和詩人郭沫若的一篇散文,文章介紹了白鷺的外形特征和生活習性,說它是一首精巧的詩,一首韻味無窮的詩。文章短小精練,語言優美、生動,如詩如畫,字里行間流露出一股濃濃的詩的意蘊。是一篇適合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文質兼美的散文。
《白鷺》是典型的詠物文章,思路是總分總,首尾呼應。作者為了表達自己對白鷺的喜愛,不僅細致地描寫它的外形和釣魚、了望、飛行時的情形,而且采用對比、假設等方法,進行議論,抒發感情。
目標預設:
知識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結合課文中具體的語言材料,理解“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味無窮的詩。”
情感目標:
感悟語言文字的韻味,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白鷺的美,激發學生對鳥類、對大自然的熱愛,啟發學生要善于從平凡中發現自然美。
能力目標:
(1)學習課文,品味語言,學習課文寫法。
(2)領會文章的語言美和意境美,培養學生初步鑒賞散文的能力。
重點、難點:
結合課文內容理解為什么說白鷺是一首詩,一首韻味無窮的詩。
設計理念: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其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本著合作,探究,自主學習的教學理念,積極培養學生對于語文本身的體驗、理解,對于語文本身的感悟、思考。要讓學生借助閱讀實踐,在積極的思維與情感活動中,加深對文本的理解與體驗,受到文本的情感熏陶,從而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并真正培養語文能力,形成語文素養。
教師立足新課程標準,體現大視野,體現時代氣息、創新意識。創設自主,探究,開放的學習情境,運用學科間的融合增添課堂活力,音樂獨具魅力,激發學生的想象,在課中,音樂始終貫穿其中。畫面欣賞、朗讀時的配樂,想象時的音樂,這些藝術與語文學科的融合,給了學生更為直接,更為生動,更為豐富的感受。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美的音樂和雅致的散文中盡情舒展自己的情感。
設計思路:
《新課標》中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精心設計,創設如詩如畫般和諧的課堂氛圍,促進學生對課文的感悟、理解,在發展智力、掌握知識和提高能力的同時,懂得了動物是那么可愛,人與動物之間應該和諧相處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播放多媒體:夕陽西下,美麗的河塘邊,草色青青,蘆葦茂密,一群白色的小精靈在水中獨步,,有的凌空展翅,有的站立枝頭,有的突然栽入水中叼起一條魚來。這就是——(白鷺)(畫面點擊)
2、學生談感受,重溫杜甫的名句“兩只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在大文豪郭沫若的眼里白鷺是什么?
3、出示:白鷺是一首精巧的、韻味無窮的詩。
4、揭示課題,齊讀課題
5、再次欣賞白鷺短片。
二、檢查課前前預習情況
1、出示生字詞語,指名朗讀。(課件出示)
指導生字書寫(“蓑”、“喙”、“嗜”)
2、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說說詞語的意思。
三、指導學文,誦讀感悟
(一)、學習課文第一至第五自然段: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
1、白鷺這篇文章是作者過莫如用自己的真感情來贊美白鷺,你能用課文開頭的話和結束的話,來說說他是怎么贊美的?
讓學生說說。教師相機板書“精巧”“韻味無窮”
(1)、你是怎么理解精巧的?
你從哪些地方能感受到它精巧的外形?(顏色,身段,增…… 減…… )
(啟發學生先從“顏色的配合”“身體的大小”“一切都很適宜”的概括描寫,再從白鷺“雪白的蓑毛”“全身的流線型結構”以及“鐵色的長喙”“青色的腳”的具體描寫中感受白鷺的精巧。之后,讓學生將白鷺與白鶴、蒼鷺進行對比,從“增一點兒則嫌長,減一點兒則嫌短,素一點兒則嫌白,深一點兒則嫌黑”中進一步感受白鷺顏色、身段的精巧、和諧之美。)
(2)、小結:的確,當我們把實現鼎革在白鷺的身上,我們從它修長的脖頸,從它悠然垂下的蓑毛,動感受到敗白鷺周身散發出來的高貴典雅的氣息。。難怪郭沫若先生對它情有獨中。能把這種感受讀出來嗎?點擊出示畫面。
(3)、練習朗讀,指名讀,評價,共同朗讀。
(二)、學習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過度:正因為白鷺的外形和諧,素雅,所以我們說它是一首精巧的詩。人民長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鳥兒尋常的覓食物、飛行棲息在作者筆下卻別有一番情趣。請同學們在“閱讀建議”的引領下好好讀課文,細細品味。
點擊出示閱讀建議:
(1)、讀一讀:有感情地朗讀第六到第八自然段
(2)、想想你看到了幾幅優美的畫卷并給它取個好聽的名字
(3)、在你認為值得品味的語句下作記號,并讀一讀,寫寫自己的感受。
1、學生先獨自閱讀思考。然后小組交流三個閱讀建議。
2、組織學生交流。
給三幅圖取名(垂釣圖,瞭望圖,晚飛圖)
3、具體交流每幅圖所表達的韻味。
(1)、垂釣圖,
這幅畫的背景是什么?畫中的主人是誰?誰能概括說說白鷺在哪?干什么?(電腦點擊出示畫面)
你能讀一讀嗎?學生讀。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這清水田中的白鷺,綠田中的白鷺垂釣圖吧!學生齊讀這一自然段。
畫面很美,同學們讀的也很美。
(2)、瞭望圖
白鷺孤獨地站在小樹的最高處,就是小樹的絕頂:風兒吹來。小樹輕遙,看來像是不太安穩,可白鷺卻很悠然,你能把它讀好嗎?
“人們說它是在瞭望,可它真的是在瞭望嗎?”如果不是在瞭望,它可能在……
請你大膽想象它會干什么?指名說。
如果真的是在瞭望,它站在小數決定,或許望見了……指名學生回答
分角色朗讀課文,展開想象:晴天的早晨,小樹的絕頂,白鷺悠然瞭望。
(3)、晚飛圖
A 、在落霞滿天的黃昏,白鷺正低低地來回飛翔著,是那么悠閑,那么自在。黃昏,夕陽,白鷺,白鷺在低低地飛翔,它要飛翔哪里?
這分明是一幅舒展,飄逸的白鷺歸巢圖,晚歸的人們尖刀白鷺飛翔那時很平常的事,可是悠閑的你見到悠閑的白鷺,卻其樂無窮,你能把這種樂趣讀出來嗎?
B、指名讀
黃昏的空中,偶爾可以看見白鷺在低低地飛,悠然地觀看這情景,可說是鄉村生活中的一大樂事。人鳥兩不厭。這就是郭沫若眼里的白鷺。白鷺在清水田里是悠然的,在小樹絕頂是悠然的,在空中低飛是悠然的,這就是韻味無窮。
C、再一次回味,體味.
指名朗讀。
(三)、學習第九自然段
1、就是這樣精巧的詩,韻味無窮的詩,有人會看出它的不足。這個美中不足,你怎么看待?
學生回答。
上帝有敗筆,萬事萬物都有美中不足,維納斯也有斷臂的殘缺美。
三、總結
白鷺的外形那么漂亮,活動那么高雅脫俗,鷺如詩,是一首精巧的詩,一首韻味無窮的詩。如畫,意境深遠的畫,如歌,無聲的歌,如舞,曼妙豐盈的舞。(點擊出示畫面)
看看這美的天使,用我們的心與之共舞。讓我們一起再來回味這無窮的詩吧!齊讀課文。
四、作業
1、細細揣摩第七節,展開合理的想象,以《白鷺真的是在了望嗎?》為題,用“晴天的早晨,白鷺常常孤獨地站立在小樹的絕頂”為開頭寫一段話。
2、通過多種途徑搜集有關鳥的資料,準備開展一次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