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23
這是古詩三首《望天門山》《飲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教學反思,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這兩天,我教學三首古詩:《望天門山》、《飲湖上初晴后雨》和《望洞庭》。在備課和上課上,我做了如下努力。
其一,巧用古字理解詩意。下面三幅圖就是“望天門”三個字。 從圖中,學生理解了天門山的高峻雄奇,也形象地理解了作者李白遠望的情形。
而“斷”字的圖片,則形象地展現了“刀”與“斧”使某物斷開,從而學生明白天門山從中分開的原因。也明白了長江水的浩蕩湍急洶涌澎湃(這些詞是學生由圖片說出來的)。
下面是古漢字“開”的圖片。雙手推開一道門,而這雙手就是洶涌的長江。學生認知古字,也理解長江的氣勢。
第二,教室里,隔“河”而站的兩個學生充當東梁山與西梁山。學生們理解了兩岸青山相對的位置關系。
第三、教學《飲湖上初晴后雨》這首詩歌時候,我拓展講解了作者蘇軾的生平,著重拓展了其幾次被貶時候所做的詩歌,讓學生感知蘇軾樂觀豁達的胸襟。于是學生更加理解了這首詩是一首寫景詩,也是一首抒情詩。我增加的古詩為:
杭州做官時候:我本無家更安住,故鄉無此好湖山。
被貶惠州時候: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被貶海南時候:九死南荒吾不悔,茲游奇絕冠平生。
第四、補充注釋。讓學生可以憑借注釋,自己試著說詩意。我想這是學生們初次自己理解詩歌,所以我在此環節要盡力保護學生的自尊,激發學生表達的積極性——多讓幾個學生匯報,而且把學生說得清楚的詩意就作為了全班的“標準答案”,其它學生可以作為筆記而記錄了。當然,其它學生也可以寫出自己的理解。我對學生們說,只要大概意思差不多,語句通順就可以了。
精心地備課,是上好課的基礎。
最后補充蘇軾起伏一生的路線圖: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