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22
這是古詩三首傳統節日主題教案設計,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誦古詩《元日》、《清明》,理解古詩《元日》《清明》大意。
2.了解詩句所描繪的景象,感受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3.能仿創古詩作品,學習寫作自己的“新古詩”。
教學重點:
學習這兩首詩,重點在于讓學生借助注解理解詩句意思,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象,體會詩人積極向上、樂觀自信以及對親人的思念的情感。
教學方法
讀寫結合,通過由扶到放、循序漸進地有效教學過程,逐步推進所煥發出來的充滿生機活力的、真實美麗的、水到渠成般的教學“生成”
教學過程
一、創設童趣導入古詩《元日》課題
1.你知道春節是什么時間啊?(農歷正月初一)在古代,人們把農歷正月初一叫作“元日”你喜歡過春節嗎?為什么呢?
2.無論何時何地,所有的炎黃子孫都很注重過年,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王安石所寫的七言絕句《元日》,讀經典之作,看看古人是怎樣過年的?
二、感受童趣,粗讀《元日》古詩
1.出示《元日》古詩,請同學們自己去細讀這首詩。給你提出三個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讀出節奏。(生自己連讀)
2.讀出了節奏,還要能讀懂古詩的意思,要讀懂古詩的意思,首先要先理解詩中一些關鍵字詞的意思。反復去讀讀這首詩,通過你的朗讀、預習你讀懂了哪些關鍵詞的意思?還有哪些地方不理解?
3.和同桌討論討論,一起來交流
4.自由背《元日》
三、自主學習《清明》
四、欣賞品味古詩特色,仿創自己的“新古詩”
1.在《元日》詩中寫到了哪些與春節有關的事物。(爆竹春風、屠蘇酒、桃符)
2.你還知道哪些與春節有關的詞語?(可以是2個字,也可以3個字、4個字,可以是描寫景物的,可以是春節習俗的,也可以是表達心情的)
3.師課件出示與春節有關的詞語。生齊讀
過渡:像《元日》這首詩一樣,一共4句,每句7個字或者5個字,在1、2、4句的末尾押大致相同或相近的韻,就可以稱的上是詩了。
1.出示詩例:王安石圍繞春節寫下了《元日》這首詩同學們也來圍繞春節寫一寫與王安石不同的詩吧。你可以在詩中敘述春節的習俗,講述春節的故事,也可以表達春節的心情,怎么寫呢?方法就藏在這首詩中。(出示一首詩,引導學生讀、議詩的句式、字數、押韻、表達的意思。)
今日課堂寫古詩,掌握方法非難事。精煉押韻字數同,不信你來試一試。
4.指導學寫:萬事開頭難,先來試試寫好第一句。這些詞語(出示詞語)可供你使用借鑒。想想怎樣用凝練的語言用上其中的一個詞幾個詞寫一句5個字或7個字的詩句
如:爆竹。爆竹什么特點?(響)爆竹怎么響?(爆竹聲聲響)7個字的(爆竹聲聲震天響)春節。(春節真熱鬧)(新春佳節真熱鬧)
寫好第一句了,下面按照詩的要求去完成剩下的3句
5.小組里交流交流、討論討論。
6.學生朗讀自已寫的詩,教師機評改、鼓勵
五、激發童趣推薦古詩經典,拓展延伸激勵讀寫古詩
1.激發童趣:春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還知道哪些傳統節日嗎?(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重陽節….)
2.推薦古詩經典。課后同學們可試著去寫寫這些節日的詩。愿意嗎?寫好之后可以和同學們交流。和老師、家長探討,也可貼到教室的墻報欄內與大家分享。
板書設計:
元日
事 風俗 心情
教學反思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