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22
這是《觀潮》解析賞析,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這是北宋大詩人蘇東坡詠贊錢塘秋潮的千古名句。千百年來,錢塘江以其奇特卓絕的江潮,不知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本文記敘的就是一次觀潮的盛況,寫的是作者耳聞目睹的潮來前、潮來時、潮頭過后的景象,描寫了大潮由遠而近、奔騰西去的全過程,描繪出江潮由風平浪靜到奔騰咆哮再到又恢復平靜的動態變化,寫出了大潮的奇特、雄偉、壯觀。
錢塘江舊稱浙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中游稱富春江,流經杭州始稱錢塘江。
錢塘潮是世界著名涌潮之一,國際地理學界將錢塘江與南美亞馬遜河、南亞恒河并稱為“世界三大強涌潮河流”。
我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涌潮有三處:山東青州涌潮、廣陵濤和錢塘潮。
雄偉壯觀的錢江潮成因除月、日引力影響外,跟錢塘江口狀似喇叭形有關。
錢塘江南岸赭山以東近50萬畝圍墾大地象半島似地擋住江口,使錢塘江赭山至外十二工段酷似肚大口小的瓶子,潮水易進難退,杭州灣外口寬達100公里,到外十二工段僅寬幾公里,江口東段河床又突然上升,灘高水淺,當大量潮水從錢塘江口涌進來時,由于江面迅速縮小,使潮水來不及均勻上升,就只好后浪推前浪,前浪跑不快,后浪追上,層層相疊。其次還跟錢塘江水下多沉沙有關,這些沉沙對潮流起阻擋和磨擦作用,使潮水前坡變陡,速度減緩,從而形成后浪趕前浪,一浪疊一浪,一浪高一浪涌潮。
觀賞錢塘秋潮,有三個最佳位置。
海寧縣鹽官鎮東南的一段海塘為第一佳點。這里的潮勢最盛,且以齊列一線為特色,故有“海寧寶塔一線潮”之譽。潮頭初臨時,天邊閃現出一條橫貫江面的白練,伴之以隆隆的聲響,酷似天邊悶雷滾動。潮頭由遠而近,飛馳而來。宛若一群潔白的天鵝排成一線,萬頭攢動,振翅飛來。潮頭推擁,鳴聲漸強,頃刻間,白練似的潮峰奔來眼前,聳起一面三四米高的水墻直立于江面,傾濤瀉浪,噴珠濺玉,勢如萬馬奔騰。潮涌至海塘,更掀起高9米的潮峰,果然“滔天濁浪排空來,翻江倒海山為摧!”這一簇簇聲吞萬籟的放射形水花,其景壯觀,其力無窮,據說有一年,曾把一只一噸多重的“鎮海雄師”沖出100多米遠。當潮涌激起巨大回響之后,潮水又坦然飛逝而去。有人這樣寫道:“潮來濺雪俗浮天,潮去奔雷又寂然”,十分確切地描繪了潮來潮往的壯觀景象。
在第二個觀潮佳點——鹽官鎮東8公里的八堡,可以觀賞到潮頭相撞的奇景。海潮漲入江口之后,因為南北兩岸地勢不同,潮流速度南快北慢,潮頭漸漸分為兩段。進展神速的南段稱為南潮;遲遲不前的北段潮頭,在北岸觀潮者看來,是來自東方,故稱東潮。當南潮撲向南岸被蕩回來,調頭向北涌去,恰與姍姍來遲的東潮撞個滿懷。霎時間,一聲巨響,好似山崩地裂,滿江聳起千座雪峰,著實令人怵目驚心!
在第三個觀潮佳點——鹽官鎮西12公里的老鹽倉,可以欣賞到“返頭潮”。這里,有一道高9米、長650米的“丁字壩”直插江心,宛如一只力挽狂瀾的巨臂。潮水至此,氣勢已經稍減,但沖到丁字壩頭,仍如萬頭雄獅驚吼躍起,激浪千重。隨即潮頭轉,返竄向塘岸,直向塘頂觀潮的人們撲來。這返頭潮的突然襲擊,常使觀潮者措手不及,驚逃失態。
此外,海寧觀潮還有日夜之分。白天觀潮,視野廣闊,一覽怒潮全景,自是十分有趣。而皓月當空時觀賞夜潮,卻也別有其妙。
發生在中國杭州灣錢塘江口的潮水暴漲的現象。狀似直立的水墻,滾滾而來。錢塘江河口的潮差很大,河口呈寬闊的漏斗狀且河床平緩,致使太平洋的潮波傳播到這一帶時,潮差劇增。傳入杭州灣的潮波,在錢塘江河口同河流相遇,波面受到較大的阻力,波峰前沿出現破碎現象,又遇水下沙壩,使涌潮分成東湖和南湖兩支,繼續向河口推進。在尖山和海寧之間,有時能激起10多米高的水柱。破碎的潮峰呈滾滾白浪,高1~2米,以4~6米/秒的速度傳播,潮位在短時間內漲達2米以上。每年臨近秋分時節,恰逢大潮,又正值雨季,平均海平面升高,在海寧的潮差可高達9米,涌潮的現象異常突出。若遇強勁的東風或東南風,涌潮景象更加壯觀。
在農歷月半或月初(此時正是觀潮的最佳日子),高潮總在正午和子夜左右。即12點和0點左右。稱作午潮和子潮。這是因為潮汐主要由月亮引力引起。而農歷月半或月初時月亮、太陽、地球幾近在一線。所以0點和12點月亮也正好在頭頂或地球正背面。也就是高潮時間。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