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16
這是《播種愛的種子 收獲善的行為》主題班會教學設計,是優秀的班會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學校教育,以德為本。德育教育,重點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優良的品質。主題班會是教育學生的最好手段,能從細微處著手并不斷地深化,在潛移默化中,在學生的認可中,完成對學生的教育。它可使學生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班主任如果在主題班會中科學地引導,就能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進而達到教育學生的目的。就拿《播種愛的種子收獲善的行為》主題班會課來說吧。這堂班會課的主題是通過活動,培養學生互相關愛、互相關心的品質,進而升級為對身邊需要幫助的人及時伸出援助之手的精神。
一、緊扣時代主題,讓教育更見成效。
與時俱進,踏準“時代”的節拍上班會,以時事政治和社會熱點問題為主題的班會,學生更加喜歡,并能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和力量,讓學生從中受熏陶,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良好的班風的形成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緊扣時代主題,教育學生,事半功倍。這節班會課在導入時就引用了今年春晚上的小品《扶不扶》,緊扣社會公德這個時代主題,總結出“人倒了,可以扶起來,心倒了就扶不起來了”,引出這堂班會課“關愛”的主題,給學生指引了正確的方向,對學生進行了教育。但是,不是每位學生都看過小品《扶不扶》,就有人不知道其中的內容,而它又以圖片的形式呈現的,如果選取主要的一段視頻,也許教育的效果會更有效。
二、強烈地對比,讓教育更加鮮明。
教育學中有一種比較教育學,它是以比較法為主要方法,研究當代世界各國教育的一般規律和特殊規律,揭示教育發展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關系,探索未來教育的發展趨勢的一門教育學科。作為課程,它能豐富學生的知識,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我們的課堂上,這種對比教育的方法運用很普遍。這節課就充分運用了這種方法。在《扶不扶》導入之后,又展示了公交車上不讓座的圖片,圖片中抱孩子的婦女的辛苦與旁邊不讓座人的事不關己,揭示了當代社會人情的冷漠,總結出有愛心的人都有顆善良的心,緊扣班會主題。一邊是關愛,一邊是漠視,對比如此清晰、鮮明,對與錯,善與惡,公德自在學生心中。
三、朗誦詩歌,讓教育得到升華。
朱自清說:“詩的語言最經濟,情感最豐富。”詩歌的語言具有鼓動性,最易引起共鳴。同時,它能凈化人的心靈,陶冶人的情操,引導人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而朗誦詩歌,能使人快速進入詩人想要表達的境界,能使人體悟詩人的情感。對于主題班會課,適時地選取與內容相關的詩歌讓學生朗誦,既是對課堂氣氛的調節,又能讓學生從朗誦中激發情感,產生共鳴,受到教育。這節課在結尾處就選擇了一首集體朗誦的詩歌。“……我的良知告訴我,不能漠視他們的存在……該珍惜目前所擁有的一切,該努力,該想想怎樣用愛心、用智慧、用雙手去關愛他人,從現在開始,從小事開始,從我身邊的同學開始,用我的愛心去創造一個充滿希望的世界。”選取的詩歌,是對主題的總結與深化。學生在朗誦中,情感更加強烈,情感教育也得到了升華。
四、實踐活動,讓教育付諸行動
實踐出真知。我們所培養的人才應該是實踐性人才,不是紙上談兵。實踐活動,能讓問題生活化、情景化、社會化。學生親自動手操作,親身體驗,理解會更透徹,教育會更深刻。這堂課在“關愛從我做起”這個環節中,就是以實踐活動展現的。“對同學,我應該怎樣?對老師,我要怎樣做?對家人,我又要怎么做?對身邊的其他人,我們要怎樣做?”問題設計層層深入,情感教育步步加深,擴大主題“關愛”的范圍,由小愛延伸到大愛,愛的種子在學生心中發芽,真是有愛的人,都有顆善良的心,讓愛付諸行動。但是,這個環節設計時都是以學生討論的形式展開的,如果設計幾個情景表演,讓學生在演與觀中去感受,內容呈現上就不呆板,教育上也會更加真切。
我們的主題班會,對促進學生的成長和樹立人生觀都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要充分發揮主題班會的積極作用,達到教育學生和學生自我教育的目的。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