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14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大班幼兒教師教育隨筆《紅紅火火過大年》,是優秀的大班教育隨筆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今年是龍年,我們圍繞“中國年”的主題,以“剪窗花”這一中國年元素,展開了一系列的活動。為了讓孩子們和家長感受不一樣的快樂新年,我們采用表演與親子“包餃子”活動相結合的方式迎接新年。活動中孩子和家長一起進行“剪窗花大比拼”,寶貝們一起跳起歡快的《窗花花雪花花》、《中國龍》,玩傳統的鉆圈游戲,最后還和爸爸媽媽一起包餃子,過一個團團圓圓的“中國年”。讓孩子們感受不一樣的新年氣氛、體驗新年的歡樂,同時增進孩子和孩子之間、孩子與家長之間、老師和孩子們之間、老師和家長之間的感情。
今年是龍年,我們圍繞“中國年”的主題,以“剪窗花”這一中國年元素,展開了一系列的活動。為了讓孩子們和家長感受不一樣的快樂新年,我們采用表演與親子“包餃子”活動相結合的方式迎接新年。活動中孩子和家長一起進行“剪窗花大比拼”,寶貝們一起跳起歡快的《窗花花雪花花》、《中國龍》,玩傳統的鉆圈游戲,最后還和爸爸媽媽一起包餃子,過一個團團圓圓的“中國年”。讓孩子們感受不一樣的新年氣氛、體驗新年的歡樂,同時增進孩子和孩子之間、孩子與家長之間、老師和孩子們之間、老師和家長之間的感情。
在活動中經常聽到孩子們說:“老師,我不會”、“老師,我干不好”、“老師,我不會畫”,我認真觀察這些自信心不足的孩子,發現他們有共同的特點:1.上課很少舉手,發言不積極。2.注意力有時渙散,懼怕嘗試新任務。常常會說“我不會”,“老師,怎么弄呀?”“我學不好。”缺乏主動精神和創造勇氣。3.在自選活動中,總是挑選最容易的任務。4.情緒不太穩定,有時沉悶、冷淡,有時活潑愉快。5.喜歡獨自游戲,參加合作游戲時,不愿當領導者。6.極少提出意見建議,有分歧爭論時,較易退縮、讓步、放棄主見。喜歡順從與模仿別人。在作業或游戲中途,有時會旁觀和閑逛,忘卻目標。7.家庭中一些不良的環境因素。家庭中父母對自己的子女總是竭盡全力為其解決困難,什么都包辦代替,又或者不考慮孩子的實際情況,一味地對孩子“高標準、嚴要求”,而孩子由于難以達到父母的要求,經常遭受失敗,缺乏成功的體驗,逐漸養成了遇事畏懼退縮,對自己缺乏信心。
孩子在幼兒時期往往會表現出非常強烈的獨立意識和自主愿望,什么都要自己來,雖然常常自不量力,但這種“我自己干”的愿望卻體現出孩子旺盛的生命力,表現出一種原始的尋求自我肯定的需要,這時我就巧用妙法,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
1. 心理暗示法
當孩子對某件事缺乏信心,有畏難情緒時,我總會對他講,你能做好這件事,只要用心去做,什么事都能做好。平時我也經常對他們進行肯定,在這種長期的積極暗示下,孩子的自信心不斷增強,喜歡嘗試新鮮事物。
2. 獨立完成法
有時,我放手讓孩子獨立完成一些事,比如插圖、計算操作活動、穿鞋等等。如果孩子自己做了,無論結果怎樣,我都給予鼓勵,使他們感受到經過自己努力而取得成功的樂趣,并且逐步建立和增強獨自做事的信心,從而更加樂于自己獨立去做事。
3. 示范法
幼兒模仿性強,尤其愛模仿成人的行為。因此,當有些事情孩子不會做或做不好時,不要責備他們。我就通過示范,讓他們感到這些事情并不難,從而使他們增強自信,敢于嘗試。
4. 讓孩子自己選擇法
允許孩子做出簡單的選擇,比如對他說:“今天你是到積塑區去還是到折紙區活動?”當沒有選擇余地的事情出現時,應該堅持正確的要求,只要你的要求是合理的,孩子也會對他必須做的事有信心。
所謂創造教育,簡而言之是指培養學生創造性的教育。具體一點,就是引導學生學習和研究發明創造的規律和創造方法,發展他們的創造潛能,培養創造素質、創造能力的教育活動。對幼兒而言,創造教育就是遵循人的創造活動規律和創造素質的培養規律,通過創造性組織幼兒教育活動,開發幼兒的創造潛能,培養幼兒的創造素質,為造就創造性人才奠定基礎的教育。
近年來,幼兒創造力的理論探索、培養開發成了研究熱點。雖然幼兒創造教育研究的對象及內容有所拓寬,但仍然存在許多誤區:
誤區之一:急功近利,過分炒作,認為創造性是可以“教”出來的。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處處是創造之天地,天天是創造之時間,人人是創造之人。”這一觀點使研究者已經認識到幼兒創造教育的“基礎性”,認識到幼兒生活中的處處創造,不僅研究語言、思維領域的創造性,而且還研究藝術、社交活動、環境對幼兒創造力的形成和發展的關系。但是幼兒創造教育的研究很大程度上還停留在表面的描述階段。在許多教育者看來,創造性是可以“教”出來的,創造性思維是可以“培訓”出來的。所以,人人都談幼兒創造教育,個個都談如何培養、開發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并且口號化,形式化的推廣某種方法。實際上,這樣會使幼兒自覺不自覺地按照一個別人預設的模式、計劃和步驟去強制達到,致使教師或學校的無形外力延伸到本屬于孩子的自由發展和思考空間。
誤區之二:把創造力的培養等同于創造技能的培養。
面對新世紀創造教育的要求,許多幼兒園在實施教育的活動中,均將發展幼兒的創造力作為不可缺少的目標,但是由于一些教師的片面理解以及受到創造性是可以“教”出來的影響,往往不顧孩子的思維發展水平,只一味地強調創造教育就是在原來教育的基礎上搞點小發明、小制作。強迫孩子動手“加工”已做好的成品或者搞一些動手能力的評比,借以展現幼兒的“創造力”。如果孩子的動手能力強,便會稱孩子為創造天才,而那些動手能力稍差和不會“加工”的孩子,會被老師批評:“看你笨的,不會創造,連這么簡單的東西都不會做,你還能干什么!”這樣斷然地將動手能力與創造能力劃等號,只會顛倒操作能力和創造思維、創造想象、創造精神在培養幼兒創造力中的地位。
誤區三:把創造思維等同于求異思維。
在幼兒創造教育中,老師為了培養幼兒“標新立異”的創造力卻常常走向另一個極端,片面地追求求異思維。筆者曾經去一所幼兒園見習,當時在上美術課,老師正教幼兒畫小兔子,黑板上掛了一幅范畫,所有的孩子都開始畫了起來,老師在巡回指導時有些刻意地要求孩子畫出與范畫不一樣的畫:“紅紅,你怎么和老師畫的一樣,你不會自己想一個別的樣子!”“亮亮,你怎么和麗麗畫的一樣,快改了!”。老師對與和別人不一樣的畫,在評價時,會大大鼓勵,表揚幼兒,而對于相似的畫,則反應平平,甚至有些埋怨,這難道是我們的創造教育嗎?未免有些太刻意了,這樣只會將“求異”變為一種目的,一味強調求異思維也會導致教育的偏要。
幼兒天生就具有創造性,他們的行為和做事情的方式是與眾不同的,當學齡前兒童進行發散思維的時候,他們的創造力應該得到鼓勵,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來具體幫助幼兒表現和發揮出他們的創造力:
●創造心理安全的環境,幫助幼兒適應變化。使幼兒在表達自己的觀點時不會受到打擊和嘲笑,驗證自己想法時不遭到孤立,能夠在與周圍環境不斷交互作用中,顯示出創造性的潛能。
●幫助幼兒認識到有些問題不是很容易能回答得出來的。這可以避免焦慮情緒的出現,從而激發創造力的發展。
●鼓勵幼兒去尋求多種答案。使他們能對自己提出的答案進行比較,找出最適合這種情景的回答。
●獎勵表現出創造性的幼兒。讓幼兒認識到他們創造性的觀點以及大膽、出奇的想象是受大人重視的。
●幫助幼兒體會創造帶來的快樂。要讓幼兒發現,在做某些事情時,自己能找到答案是件有趣的事情。
●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幼兒自覺積極地參與活動,使其創造的智慧和結晶在環境的刺激下激活起來。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珍貴的存在,當孩子由原來喜歡質疑到“沒有問題”,由入學時的“問號”到畢業時的“句號”,無不說明幼兒創造能力是能夠開發也是最容易受壓抑和挫傷的。讓我們珍惜這種創造的存在,為培養創造型人才,邁好這關鍵的一步,使孩子將來成為祖國建設的棟梁之材!
一天,在課后休息的時候,我的班里上演了這樣的一幕:
“今天我當老師,”說這話的是小宇。只見他一表正經的站在教室前面,一手拿著幼兒讀物,一手指著黑板說:“小伙伴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三只小豬》。首先,我們先......其次......最后......”看到這,我開心的笑了。
這時,大班老師過來了,看到這一幕說:“這還了得啊,這個孩子真是的,居然假扮老師,膽子太大了。你應該和他們說說啊,太沒有紀律了。”“而我卻不這么認為,孩子能效仿老師,證明老師上課的方式得到了孩子的認可,并且孩子愿意上這個老師的課,這是好事啊。孩子能在課后模擬上課,也證明了孩子把老師教的內容都記在了心里,這是值得鼓勵的。”聽到我這么說,大班老師搖搖頭走了。
其實,我并不是說我的教學方法是非常好的,但我覺得得尊重孩子,孩子能夠模仿老師,這樣既調動了孩子的積極性,又很好地促進了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每個孩子都有自己擅長的一方面,老師在教學活動的實施過程中,要尊重孩子,保護孩子的特長,讓孩子能夠自由飛翔。
大班的孩子是一群六歲的孩子了,已經懂事了,他們完全可以象一個小大人似的與你交談,這種交談是一種單純的自然的交談。
帶大班的老師應該多和孩子聊聊天。通過聊天可以拉近教師與幼兒的距離,走進幼兒的心靈。通過聊天,我們可以知道幼兒在想什么,他們的心理是怎樣的一個世界;通過聊天我們還可以幫助幼兒改掉平時不容易改掉的不良習慣。
旭林是一個懂事的小朋友,但是有一個不太好的習慣,就是愛在嘴邊玩唾液,平時經常提醒他,可他總改不掉這個習慣,自己一個人時就愛玩唾液,班里有好幾個小朋友開始模仿他了。在一次偶然的聊天中,我說到了這個,并和他一起分析這樣玩唾液的壞處。這一次他好像聽懂了,幼兒園教育隨筆不停的點著頭,并答應保證改掉這個壞習慣。在此后的幾天里,我仔細觀察,他真的沒有再玩過唾液,現在他基本已經改掉了這個壞習慣。這使我領悟到,教師可以和幼兒進行有目的的聊天。
多與孩子聊聊天,還可以讓我們多一份童心,添一份童趣,永遠保持一種孩子般快樂的心境!
上午在上美術課時,我讓孩子們拿出自己的圖畫本畫春天的花、春天的水果,孩子們都認真的畫了起來。這時,我發現敏慧坐在那里不動,我走過去問他:“敏慧,你為什么不畫呢?”他說:“老師,媽媽沒有給我買本子。”這時,只聽一個聲音說:“老師,我有錢,我給他買吧?”我抬頭一看,原來是郭亦昆,我連忙說:“你有錢嗎?”他“自豪”的說:“有啊,我有很多,不信你看!”說完,就站起來,從口袋里掏出了一把錢:有一元的、五角的、還有一張五元的,大概有十多元。
看到這些,我心里一驚:難道是孩子偷拿了錢?于是,連忙問孩子:“亦昆,誰給你這么多錢?”亦昆說:“老師,是我自己拿的。”我告訴孩子:“亦昆,你想幫助別人這是對的,但自己這樣拿錢就不對了。你還小,以后不能自己帶錢也不能自己拿錢了,好嗎?”小亦昆看著我,露出了迷惑的眼神,然后點了點頭。看來孩子是不知道“對與錯”的,這件事還是需要和家長溝通的。
中午放學時,我特意和他媽媽溝通了這件事,并指出了孩子自己拿錢的害處,他媽媽不好意思的說:“老師,這件事,是我們的不對,我們開了個小賣部,一忙就顧不過他來,怕他在里面搗亂,就塞給他一元錢、兩元錢讓他買東西吃,有時干脆讓他自己拿錢。”原來是這么回事情。
我告訴家長,時間長了,孩子自己拿錢,也就不覺得怎么樣了,這些家長是有最大責任的。家長對我們非常感激,我們決定家園互相配合,讓孩子改掉這個習慣。
孩子的一些不良習慣是并不是孩子自己自身的原因造成的,往往是家長或學校的教育不當而造成的,不管是父母還是老師,一定要具有教育的細心和恒心,給孩子創造有益的環境和條件,讓孩子養成好的習慣,保證孩子能身心健康的成長。
《教學隨筆幼兒園大班3篇》:教學隨筆幼兒園大班第1篇 孩子要多鼓勵和表揚 俗話說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言一聲暑天寒。"不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鐘愛受到表揚和鼓勵,尤其是孩子,鼓勵孩子會使他們更加
《大班幼師隨筆3篇》:大班幼師隨筆第1篇 九月二日是我們幼兒園新生入園的第一天,盡管我們幼兒園作了充分的準備工作:讓家長帶孩子們早一天熟悉環境,和老師們交流情感;增派教師到小班照顧孩子,可還
《托班教育隨筆17篇》:第1篇托班教育隨筆 教育隨筆:改變孩子的不良行為 樂樂是我班的一名男生,聰明活潑又可愛。喜歡交朋友,課堂上積極發言,空閑時忙于穿梭在小朋友中間。一會兒在寢室,一會兒在活動室,跑來跑去,每天總是這樣,有時不光自己跑,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