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15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幼兒大班教師隨筆:對孩子,不會批評,甚至不敢批評,是優秀的大班教育隨筆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偶然間看到這樣一句話:“批評不僅僅是一種手段,更應是一種藝術,一種智慧。”
可是,對于現在的大多數家長或老師來說,“批評”卻是一件“難事”。
為什么這樣說呢?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流行“好孩子是夸出來的”,還有些家長和老師甚至不敢批評孩子,怕孩子接受不了。
看來,“批評”這事還真得好好琢磨琢磨。先來看兩個案例。
1·在英國亞皮丹博物館中,有這樣兩幅圖畫,一幅是人體骨骼圖,一幅是人體血液循環圖。這是一個名叫約翰·邁克勞德的小學生的作品。約翰·邁克勞德是一個好奇心很強的孩子,對周圍的事物充滿著興趣。
·一天,他突發奇想,很想親眼看看狗的內臟是怎樣的結構。于是,他找來一條狗并且鼓足勇氣把它殺死,把狗的內臟一點點地分割觀察。誰知,這條可憐的狗是校長韋爾登養的寵物。
·心愛的狗被殺死了,他決定給邁克勞德一個處罰。這真是一個別出心裁的處罰:罰他畫兩幅圖畫。
·于是就有了我們今天見到的博物館收藏的兩幅畫。邁克勞德后來成為了著名的解剖學專家,并于1923年獲得諾貝爾獎。
2·蘇霍姆林斯基任鄉村中學校長時,一天,他和孩子們一起參觀花房。就在這時,他看到一個小女孩摘下了花房中最大的一朵玫瑰。
·他微笑地問:“你能告訴我拿這朵花去做什么嗎?”小女孩不好意思地說:“我奶奶病了,她不能出門,沒有辦法看到這么美的花。
·所以,我想把這朵花拿回家給奶奶看一眼就還回來。”校長被感動了,他又摘下兩朵送給她:“這一朵送給你,因為你有一顆善良的心,也像花一樣美;這一朵給媽媽,感謝她養育了你這樣的好孩子。”
? 看完案例,我們不難發現,同樣是批評,可以更加人性化,更好地讓孩子接受。 那么,作為幼兒教師,如何實施有效的批評呢?
批評的態度
1、客觀公正
教師應客觀公正地對待每一位幼兒,不帶偏見地進行教育,既看到幼兒的缺點,又看到其長處。
2、上下一致
一個人有一只手表時可以知道時間,但如果他同時擁有兩只走時不一的手表卻無法確定時間。兩只表并不能提供更準確的時間,反而會使看表的人失去對準確時間的信心。這就是著名的“手表效應”。教師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達成共識,協調一致,用統一的目標指導要求孩子。
3、尊重兒童
教師首先要了解孩子的行為和心理,尊重其想法,了解事實情況,不能想當然地批評孩子。
批評的內容
1、實事求是
應先弄清楚問題的原因,了解幼兒的動機和處境,既明確指出其錯誤,讓孩子意識到錯誤及由此引發的后果,又要堅持正面教育原則,尊重孩子的權利、人格和自我意識。
2、就事論事
批評孩子要以他當前犯的錯誤為內容,就事論事,不可以偏概全,否定孩子的一切,甚至用有色眼鏡看孩子,給孩子貼上“標簽”。
3、合情合理
找到錯誤的內容后,批評幼兒應合情合理,要關心信任孩子,堅信孩子都是善良可愛的,用愛的情感教育孩子。
批評的方法
1、想一想
他為什么出錯?我批評他什么?我希望他哪一點能改善?他心里想什么?
2、緩一緩
教師在情緒不穩定時不宜批評幼兒,情緒狀況良好時批評幼兒能更理智更客觀。同樣,幼兒情緒特別激動時也不宜進行批評。
3、避一避
適宜的時機和場合的選擇也能影響到批評的效果。批評幼兒不宜在進行集體活動時或大庭廣眾之下進行。否則,一方面有害于幼兒的自尊心,另一方面也往往打亂活動計劃,分散其他幼兒的注意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面對集體教育活動中的突發事件,教師不可置之不理。如公開課時,一幼兒無意中碰翻椅子,老師未做出任何反應,結果幼兒相繼弄翻椅子,并以此為樂。這種情況下,教師應對幼兒的行為做出反應,可提示他坐好,積極參加活動。
4、笑一笑
教育家魏書生說:“教師無意中的一次微笑,一個愛撫動作,一句鼓勵的話,一次真誠的批評,都可能挽救一個瀕臨絕望的學生。”同樣,對幼兒進行批評時,態度也應委婉、溫和,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使幼兒認識到錯誤。
《大班6月隨筆3篇》:大班6月隨筆第1篇孩子變得愛舉手了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時,經常會碰到這樣的狀況:當老師有問題要問孩子的時候,能夠用心舉手發言并且思維活躍的就那么幾個孩子,像張心瑜、王子嘉、
《教學隨筆幼兒園大班3篇》:教學隨筆幼兒園大班第1篇 孩子要多鼓勵和表揚 俗話說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言一聲暑天寒。"不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鐘愛受到表揚和鼓勵,尤其是孩子,鼓勵孩子會使他們更加
《大班畢業教育隨筆3篇》:大班畢業教育隨筆第1篇那日午休起床后,外面下起來小雨,孩子們趴在窗口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快樂地談論著關于雨的話題。看到他們興奮不已的樣子,我怎忍心強制性地讓他們坐到小椅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