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16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幼兒教師教育隨筆:天上哪顆星星最亮?,是優秀的大班教育隨筆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升入大班后,孩子們似乎真的長大了,不但個子長高了,而且可能受到周圍成人的教育和鼓舞,自我意識也增強了,當看到孩子們吃飯有進步,我總是會夸獎道“哇!你今天吃飯又快又干凈!老師很高興”,“嗯,因為我已經是大班哥哥/姐姐了”。聽聽,這就是孩子們自我意識的體現。
升入大班后,孩子們思考問題也更加深入,更加專注。那天餐后,孩子們和往常一樣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玩,陳先銘拉著我的胳膊抬著頭,認真地問我“老師,天上哪顆星星最亮?”我一愣,意識迫使我在記憶庫里找信息,查詢失敗,我只能誠實地告訴他“我將和你一起去尋找答案”并約定第二天共同來比較答案。菲菲是我們班的佼佼者,也是其他孩子的楷模,那天我們的晨間談話內容是“豬為什么喜歡睡懶覺”“因為豬腦子里面有一吖種特殊的物質,這種物質就跟人們常聽到的麻醉劑相似,而且豬特別不愛動,因為這兩個原因,所以豬特別喜歡睡懶覺”在孩子們自由討論后我總結道,“老師,懶洋洋的身體里面是不是也有這樣的東西啊?”菲菲接著問道,“我想也是,因為懶洋洋也喜歡吃東西,不喜歡運動”。
我們在驚喜于孩子們成長的同時也應該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和行為,著力為大班的孩子提供充滿想象和發散思維的空間,讓孩子們能在寬松和愉悅的氛圍中盡情釋放自己的思想和潛能。
在一個班級當中,能說會道、活潑好動的孩子往往成為大家注目的焦點、中心,而那些不善言辭、沉默寡言的孩子往往被忽視、冷落,受不到重視。但是后來我卻慢慢地發現她們身上其實都有著非常大的吸引力,有著不可挖掘的潛力。
囡囡--一個懂事、乖巧,但又沉默少言的女孩子,從來沒聽到過她大聲地叫喊,也沒看見她開心時燦爛的笑臉,有的只是低垂的雙眼,微微的一笑,加上那輕輕的、細細的話語。她總是慢慢地蹭到你的身邊,用低低的聲音告訴你她的事情或者她的發現。
一天中午,小朋友們正在午餐,我正站在還有幾位沒吃好的幼兒旁邊督促她們。忽然身后有一雙小手在輕輕地捶我的后腰,我轉過頭一看,原來是囡囡。她用她那一貫的、低柔的話語問我:"劉老師,你累嗎?我幫你捶捶背,好嗎?"看到這一切,我的心里涌起一股暖流,這孩子多好,真會體貼關心別人。我高興地把她拉過來:"謝謝你,囡囡,來,老師坐著,你幫老師捶捶,好嗎?"她高興極了,伸出那雙小手輕輕地為我捶了起來。趁著這機會,我和她聊了起來,她的話也多了,聲音越說越響,越說越興奮,臉上掛著喜悅興奮的笑。
這以后,我發現囡囡小朋友有事沒事總是喜歡挨到我的身邊,湊到我的耳旁說:"劉老師,我給你猜個謎語吧。劉老師,你知道我家里都有哪些書嗎?劉老師,我和你一起跳繩吧。劉老師,我問你一個問題,好嗎?"……每次,她來和我說話的時候,我總是耐心地傾聽她的講述,回答她的問題,和她一起游戲、玩耍。有時,我會故意讓她把答案告訴我,她總是激動而又興奮地邊說邊手舞足蹈。在她的眼中,我已經感受到了那份喜悅與笑容,也讀到了那份自信。我知道,這孩子已經喜歡上了和我說話,并愿意和老師交往了,那個沉默的雙雙正在慢慢地改變著。
漸漸地,她的話多了起來,笑容也多了,聲音也比以前響了。當她要求我和她一起游戲時,我會對她說:"你先去找你的好朋友玩,老師等會兒和你玩,好嗎?"在她讓我猜謎語時,我讓她講給其她小朋友聽,讓小朋友來猜。慢慢地,她的注意力從老師的身上轉移到了同伴的身上,她呢,在同伴面前也盡量展示著自己的本領。
一天,我正在看幾個小朋友玩旋轉陀螺,大家正玩得高興,一個聲音傳來:"劉老師,你知道自行車怎么會轉嗎?"我一看,原來又是囡囡,我搖搖頭,問其她小朋友:"你們知道嗎?"小朋友們也搖搖頭。我說:"囡囡,那你告訴老師和小朋友,怎么會轉呢?"她得意地笑了:"好吧,那我來告訴你們。自行車前后有兩個輪子,中間有鏈條、齒輪連起來,只要一踩踏板,鏈條轉動帶動齒輪,齒輪再帶動輪子,這樣,就轉起來了。"我和小朋友都有點驚訝,小朋友問:"你怎么知道的?"她說:"我看見修自行車的人就是這樣弄的。"想不到,她竟會觀察得這么仔細!小朋友們都有點佩服她了。她呢,此時正興高采烈地熱烈地和同伴交談著,我第一次看到她這么開心、燦爛的笑容。
疊被子對于大班孩子而言,早已是必備的生活技能了。班里大部分孩子基本都能迅速地疊出四四方方的“豆腐塊”,并整齊地擺放到床頭,接著樂呵呵地去吃午點,只有一小部分動作比較慢的孩子,會偶爾掉一次隊。可是,對于元昊來說,基本都是大部分孩子們都快把午點吃完了,他還在樂此不疲地倒飭著怎么疊被子呢!
瞧瞧吧,他會先將被子打開鋪滿整張床,然后,雙手像電熨斗一樣地“熨”平每一寸被子,接著,捏住被子一角,將被子對折,如有不滿意便會重新打開,“熨”平后,繼續對折……如此反復,不厭其煩。老師們也拿他沒轍,只好任他折騰。元昊的父母很早就離婚了,父親平日里工作相當繁忙,元昊只由爺爺照顧著。出于對孩子的愧疚,爺爺幾乎包攬了孩子全部的日常起居,什么都不讓元昊碰,更別提疊被子了。
“孩子們,起床啦!”伴隨著保育員老師甜美的提醒聲,孩子們紛紛伸伸懶腰,揉揉眼睛,睡眼朦朧地穿衣服、疊被子。
這時,我的耳邊傳來了爭執聲。
“啊呀,不是像你這樣疊的!”欣欣高聲嚷道。
“我自己會疊!”元昊回應。
“不對,不對,你這樣疊是歪的,還是我幫你疊吧!”欣欣邊說邊打算動手了。
“我不要!我自己疊!”元昊堅持己見。
欣欣始終不肯退讓,提高嗓門,沖他喊道:“可是你疊得不好!你根本不會!”
倆人的爭執聲越來越響,元昊的頭越來越低,都快要縮進衣領里去了。與此同時,圍觀的孩子越來越多,隨之而來的“嘰嘰喳喳”的議論聲也多了起來。
“都不會疊被子,怎么這么笨啊?”
“就是就是!那天我還教給他疊被子的小兒歌呢,可是教了半天他也沒學會!”
“我們都走吧,不管他了!”
我忙走過去一看,原來是熱心腸的欣欣嫌棄元昊疊的被子不美觀,就硬是要幫元昊。可是,自尊心強的元昊只想自己完成,這就引爆了一場“驚天動地”的爭執。
元昊的眼睛有些紅了,低著頭,不說話。一旁的欣欣還沉浸在無法助人為樂的苦惱之中,無法自拔。圍觀的其他孩子顯然都是幫著欣欣的,紛紛指責元昊明明不會疊被子,卻還頑固不化。
的確,元昊的自理能力比較弱,在疊被子上落后其他孩子一大截,但他也是想自己把被子疊好的呀,這種態度必須得到鼓勵和支持——我心里暗想。可話又說回來了,欣欣助人為樂的出發點也是好的,不過,她傷了元吳的自尊,而且還不利于元昊疊被子能力的發展。于是,我走過去,把他倆聚到一塊兒,先對欣欣說:“自己的事情都應該自己做,元昊是想自己把被子疊好,所以,我們也應該多支持他。他如果認為不需要你的幫助,你可以不去幫他。幫助別人,前提是對方有這個需要。”欣欣想了想,點點頭。
我又對元昊說:“元吳,你想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很棒!現在請你把自己的被子疊好,好嗎?”元吳聽了我的話,立刻擦干了臉上了淚水,像是受到了莫大的鼓舞一般,繼續疊起了被子。我同時還邀請欣欣留下來,與我一起陪著元昊疊被子。
5分鐘后,元昊終于把被子疊好了。他看了看我和欣欣,又看了看被子,樂開了懷。我大步走上前去,給了元昊一個大大的擁抱:“元昊,你的被子疊得真好!”元昊害羞地低下了頭,擺出了他經典的動作,雙手的兩根食指指尖相對,置于胸前。與此同時,也小聲地說了一句“謝謝老師”,便跑回教室去了。
第二天午睡起床后,孩子們依舊自己穿衣服、疊被子。我在一旁替已經穿戴好的女孩子梳頭,元昊不知道什么時候走到了我的身邊,信心滿滿地對我說:“楊老師,看看我疊的被子吧!”我走過去,夸張地喊道:“哇!這是你疊的啊?”雖然被子并沒有像其他孩子疊得那樣整齊,但是,元吳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完成,真的已經是非常不錯了。我對他豎起了大拇指。正當我要轉身準備繼續給女孩子扎辮子時,元昊偷偷地靠近我,左顧右盼,好像生怕別人聽到似的,悄悄對我說:“楊老師,能再給我一個抱抱嗎?”我吃驚地看著他,感覺自己的胳膊從來沒有像今天這么有力量。我緊緊地抱住元吳并且告訴他:“老師會永遠支持你!”
周末過后的星期一,元昊的爺爺早早地送他來到幼兒園。他大步流星走到我跟前,一邊激動地對我說話,一邊擦著臉上流淌出的熱淚:“楊老師,我大孫子會疊被子了!”此時的元昊,則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雙手的兩根食指指尖相對,置于胸前,仿佛在說:“疊被子其實也是挺簡單的嘛!”隨后,我從爺爺的口中得知,元吳那天放學回家后,一直請爺爺指導他練習疊被子。當爺爺問他原因時,他說:“因為被子疊得好,楊老師就會像我媽媽一樣抱我一下!”
后來,元吳疊被子的能力日漸提升,甚至還代表大班的哥哥姐姐去給中班的弟弟妹妹們當起疊被子的“小老師”。當“小老師”那一刻,元昊別提有多認真了!
很多時候,我們常常會因為孩子們動作慢或是不完美而擅作主張、包辦代替。比如,當孩子鞋帶系得不夠好時,我們就幫忙系;當孩子吃飯慢時,我們就幫忙喂;當孩子衣服疊得不夠整齊時,我們就幫忙疊……可是,要知道,我們的善意相助很可能剝奪了孩子發展的可能性。
孩子慢一點、不完美一點,真的沒有關系。慢慢來,給孩子期待,哪怕只是成功了一點點,都給他一個抱抱。接下來,就滿懷信心地期待他獻上一個巨大無比的驚喜吧!
在幼兒園,孩子們發生沖突在所難免。他們會因為誰先玩兒滑梯而產生矛盾,會因為別人的有意無意碰觸而回擊,會為了自己喜愛的動畫人物而大動干戈……
當然,發生了沖突,自然還要解決沖突,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解決辦法,不過孩子們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他們并沒有為自己行為負責的意識,也沒有掌握正確解決問題的辦法,自然處理矛盾時很容易進入誤區。
用“對不起”解決問題
小花不小心把麗麗辛苦了大半天才堆好的小房子給弄塌了,她馬上大聲說了句“對不起”,轉頭就干別的去了,麗麗特別生氣,小花卻說:“我都說了對不起了,你就應該原諒我才對!”好似是一句對不起,就能解決所有的問題。
孩子們在有了沖突之后,老師讓孩子學會的不應該只是簡單的一句對不起,應該讓孩子了解他犯了錯誤后道歉的意義。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教導孩子,犯下錯誤后,應該承擔必要的責任,在道歉過后,要用實際行動來進行彌補。責任感是很重要的一樣東西,一定要讓孩子從小養成負責任的好習慣。
依賴他人解決問題
告狀,是小孩子在解決沖突是經常使用的辦法,比如說,在幼兒園里,小朋友們發生沖突后,經常會有孩子大聲喊著要去告訴老師!他所希望的是老師幫助自己懲罰其他的孩子。
事實上,愛告狀的孩子,多數情況下都是老師偏愛的孩子,他們會去告狀,一方面是希望老師懲罰對方,另一方面是為了引起老師注意。針對這種情況,幼師要做到的就是不偏心,公平公正的對待每一個孩子,并且要引導孩子正確的表現自己。
用武力解決問題
有這樣一種孩子,他們信服強者致勝,我比你厲害,你就得聽我的!比如說,玩滑梯的時候,嘟嘟在排隊,但是亮亮走過來就把他推開了,嘟嘟說:你干嘛推我!亮亮霸道的說:這個位置我要了!你有本事也把我推開啊!亮亮平時就喜歡用拳頭解決問題,雖然拳頭確實讓他成為了大家都害怕的人,但也讓他成為了大家都不喜歡的人。
對這種情況,幼師可以進行引導規勸,不要認為孩子還小,做錯了事沒關系,長大以后會改正的,就遷就孩子們的錯誤行為,而是應該讓孩子為自己的過失行為負責。比如說把同伴推倒了,老師要及時給予批評和懲罰,并讓孩子知道推倒他人會造成的嚴重后果。
躲了,忍了,過去就好了
發生了沖突,被老師批評了,為了避免再次發生沖突,干脆不和其他孩子來往;害怕發生沖突,失去伙伴,面對沖突選擇忍讓,僅僅只能成為伙伴眼中的“受氣包”。
雖然說,發生沖突會給老師增加負擔,但是孩子之間發生沖突是他們學習交往、學習如何待人接物的一種方式。對于沖突,老師不要一味的指責孩子,要注意引導、鼓勵孩子自己解決沖突問題,培養他們的交往能力。
平時,老師還可以設計一些相關的教學活動,將孩子經常會發生的沖突設定成場景,讓孩子想一想,他們為什么會產生沖突,如何解決等等。促使孩子進行自我反思,自我判斷,還可以加強孩子處理問題的能力。
又是樹葉飄落時,看到院子里的樹葉被秋風一吹,片片樹葉像一只只蝴蝶在翩翩起舞。于是我帶孩子們走到院子里,一面欣賞落葉飄落時的美麗情景來感受秋天的美麗,一面帶孩子撿拾樹葉。并教他們利用手中的樹葉做樹葉面具。讓他們知道落葉大人用它燒飯、做沼氣;小動物用它當船、當傘;我們小朋友用它做粘貼畫、面具等。
當看到孩子們戴上面具在樹下追逐嬉鬧,玩的如此開心時,讓他們真正體會到了秋天是收獲的季節的真正含義。是啊,不但農民在秋天收獲豐厚,而且孩子們在秋天也收獲頗豐。
升入大班后,孩子們似乎真的長大了,不但個子長高了,而且可能受到周圍成人的教育和鼓舞,自我意識也增強了,當看到孩子們吃飯有進步,我總是會夸獎道“哇!你今天吃飯又快又干凈!老師很高興”,“嗯,因為我已經是大班哥哥/姐姐了”。聽聽,這就是孩子們自我意識的體現。
升入大班后,孩子們思考問題也更加深入,更加專注。那天餐后,孩子們和往常一樣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玩,陳先銘拉著我的胳膊抬著頭,認真地問我“老師,天上哪顆星星最亮?”我一愣,意識迫使我在記憶庫里找信息,查詢失敗,我只能誠實地告訴他“我將和你一起去尋找答案”并約定第二天共同來比較答案。菲菲是我們班的佼佼者,也是其他孩子的楷模,那天我們的晨間談話內容是“豬為什么喜歡睡懶覺”“因為豬腦子里面有一吖種特殊的物質,這種物質就跟人們常聽到的麻醉劑相似,而且豬特別不愛動,因為這兩個原因,所以豬特別喜歡睡懶覺”在孩子們自由討論后我總結道,“老師,懶洋洋的身體里面是不是也有這樣的東西啊?”菲菲接著問道,“我想也是,因為懶洋洋也喜歡吃東西,不喜歡運動”。
我們在驚喜于孩子們成長的同時也應該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和行為,著力為大班的孩子提供充滿想象和發散思維的空間,讓孩子們能在寬松和愉悅的氛圍中盡情釋放自己的思想和潛能。
班上有一個男孩子,會在任何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滿足時,用哭鬧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在集中活動時,如果教師沒有請到他回答問題,他就會用哭泣來表達,直到教師發現并請他回答才會停下;在游戲時,如果沒滿足他的意愿,他就會選擇哭泣;在被教師批評或者嚴厲教導時也會使用哭泣這個武器。遇到這種情況,我該如何解決?
七個妙招改變“哭孩子”
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某種愿望得不到滿足時,就會用某種方式來宣泄情緒或表達自己的抗議。有的孩子天生敏感愛哭,也有的孩子用哭來作為威脅成人以滿足自己要求的一個“殺手锏”。也許一開始孩子只是用哭來表達自己內心的失落和委屈,是情感的宣泄。可有的家長一看見孩子的眼淚心就軟,立刻妥協,久而久之,他就覺得哭是萬能的,就會把“哭”作為實現自己目的的靈丹妙藥了。正如案例中的孩子,老師沒有請他回答問題會哭,請他回答就停;游戲時不滿足他的意愿或者批評時都會哭。對這樣的孩子用哄是不能控制她的眼淚的,用訓斥的辦法更是適得其反。那么什么辦法能奏效呢?妙招一:學會釋放愛哭的孩子一般比較敏感,缺少安全感。當案例中的孩子被批評后確實感到委屈時,老師也可以擁抱他,并對他說:“你如果真的感到委屈,想哭就哭吧!”孩子愛哭,不是一句“勇敢點,男子漢不哭”就能很快緩解的,老師對他的感受認同和寬容會讓孩子獲得安慰,于是,委屈似乎變得可以忍受。但是教師切記不要給孩子過分的同情,更不能答應其無理的要求。 妙招二:采用幽默
老師可以用幽默的口氣,笑瞇瞇地對他說:“你眼睛上的水龍頭打開啦,就像老師上次講的故事里的愛哭的小河馬一樣,我們快點拿個盆子來接水,阿姨洗碗需要水、老師拖地需要水、小朋友洗手也要水哦……”或者拿個鏡子給他照照,“瞧瞧你自己,是不是變成小河馬啦?”這種幽默并利用鏡子的作用,可以讓孩子把鏡子中的自己當作其他正在哭泣的孩子,從這個角度體驗:他哭泣時,別人看了會有什么感受。多數時候,孩子會自動中止哭泣。不過,要判斷什么樣的情況下可以采用這種幽默手段。如果發生對孩子而言較有“殺傷力”的事件時,一般不適合這樣做。
妙招三:設置情境
可以把孩子的故事編成童話劇,讓別的孩子演愛哭的小動物,這位孩子演其他的角色,結束后讓大家討論,讓他明白愛哭的孩子會讓人覺得厭煩,從而會失去很多朋友,同時,也要讓他從第三者的角度去體驗和感受常哭會給別人帶來困擾。
妙招四:適當引導
孩子會用哭作為武器,還有一個原因可能是不會表達自己的愿望,只會用哭來表達。老師可以跟他說:哭是沒有用的,要把你的想法告訴別人,別人才知道你的愿望,引導孩子把嚎哭變成語言。教他在遇到困難或不順心的事時,可以有很多種方法表達,只有讓別人理解了你的想法和要求,問題才能得到有效解決。
妙招五:適時鼓勵
對于案例中的孩子,老師不要隨便給他貼上一個“愛哭孩子”的標簽,不要當他的面和別人談論他的哭,以保護他的自尊心。盡量少出現像案例中描述的批評或嚴厲教導,多用鼓勵和表揚,在鼓勵和賞識的氣氛下,孩子會與老師越來越貼心,孩子則更愿意與你交流,你的想法,他會更愿意采納,孩子也會變得更溫和。當他哭的次數變少時,老師要及時鼓勵:“你最棒,老師很喜歡你現在的樣子。”相信孩子們會高興地重復做這些事情,直到行為定型為止。
妙招六:定制規則
平時要引導孩子仔細觀察,了解規則的意義,如:玩完的玩具要收拾、午睡時不要大聲吵鬧等等。讓幼兒理解在幼兒園游戲、回答問題及一切生活事項中都有一定的規則。可以通過繪本、視頻、情境體驗、參與設計等很多方法給他講道理,只有懂得了規則的意義,他們才會執行得更好。
妙招七:巧妙溝通
遇到這樣的孩子,還得把孩子的表現和采取的方式巧妙地跟家長真誠溝通,爭取家長的支持和配合,改變家庭教育的方式,提升家長育兒水平。家園合力,共同改變“愛哭孩子”。
升入大班后,孩子們似乎真的長大了,不但個子長高了,而且可能受到周圍成人的教育和鼓舞,自我意識也增強了,當看到孩子們吃飯有進步,我總是會夸獎道“哇!你今天吃飯又快又干凈!老師很高興”,“嗯,因為我已經是大班哥哥/姐姐了”。聽聽,這就是孩子們自我意識的體現。
升入大班后,孩子們思考問題也更加深入,更加專注。那天餐后,孩子們和往常一樣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玩,陳先銘拉著我的胳膊抬著頭,認真地問我“老師,天上哪顆星星最亮?”我一愣,意識迫使我在記憶庫里找信息,查詢失敗,我只能誠實地告訴他“我將和你一起去尋找答案”并約定第二天共同來比較答案。菲菲是我們班的佼佼者,也是其他孩子的楷模,那天我們的晨間談話內容是“豬為什么喜歡睡懶覺”“因為豬腦子里面有一吖種特殊的物質,這種物質就跟人們常聽到的麻醉劑相似,而且豬特別不愛動,因為這兩個原因,所以豬特別喜歡睡懶覺”在孩子們自由討論后我總結道,“老師,懶洋洋的身體里面是不是也有這樣的東西啊?”菲菲接著問道,“我想也是,因為懶洋洋也喜歡吃東西,不喜歡運動”。
我們在驚喜于孩子們成長的同時也應該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和行為,著力為大班的孩子提供充滿想象和發散思維的空間,讓孩子們能在寬松和愉悅的氛圍中盡情釋放自己的思想和潛能。
《教育隨筆大班區域3篇》:教育隨筆大班區域第1篇 根據班級主題活動的開展和區域的更換,本周所設置的區域有——小醫院、探索區、建構區、圖書角、數學區、健康區。在每個區域中也相應地
《保育隨筆大班春季篇》:保育隨筆大班春季篇第1篇 今年春天,北大園一班的王睿小朋友調班到了清華園四班,小家伙還念念不忘以前的活動室、老師和小朋友們。課間,她作為新班級老師的得力助手,負責幫老
《大班教保育隨筆200篇》:大班教保育隨筆第1篇 保育員隨筆(一): 在幼兒園,調皮的孩子會經常做出一些不貼合規則的事情,會經常犯一些小錯誤。經過班上老師的教育,孩子經常是當面說得很好,轉身卻又忘了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