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04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幼兒為何拒絕入廁》,是優秀的大班教育隨筆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育隨筆:幼兒為何拒絕入廁
案例:集體教學活動后,孩子們紛紛入廁、喝水,只有童童坐在那兒一動不動,我問他為什么不去上廁所?他說:“我沒有小便。”頓時讓我想起了童童最近經常尿褲子的現象,因為這事童童媽媽還揍他了。我走到他身邊,拉著他的手說:“我們去試試,如果沒有就回來好不好?”他緊張的使勁搖頭,還眼淚汪汪的,我再用手摸摸他的褲子,發現褲子已經尿濕了,我一邊安慰他一邊把他帶到沒人的娃娃家里,給他換上了干凈的褲子,我看出他不再那么緊張了。我摸著他的頭說:“沒關系,下次我們到廁所尿尿好不好?如果褲子尿濕了要告訴老師,老師會幫你換褲子,他不好意思的點點頭。”童童對這種行為似乎表現出了恐懼緊張,這種情緒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指南》中提出良好的情緒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情緒的安定與愉快是基礎,是幼兒保持身心健康以及產生適應行為的重要條件。成人應如何幫助他緩解和轉移不良情緒呢?如何養成良好的入廁習慣呢?
原因分析:
1、換了新環境,孩子不適應。孩子剛入園不久,離開自己所依戀的爸爸媽媽,在陌生的環境中,孩子難免會緊張,無所適從。新環境中的任何一個小原因都可能導致孩子入廁“失調”。
2、家長過于包辦,幼兒不會脫褲子。每天來園、離園時總看見媽媽將童童抱在懷里,不讓童童走半步。在和媽媽的溝通中,我知道了童童所有的事都由媽媽包辦,包括穿衣、吃飯、,入廁時脫褲子。這種做法看似省事,卻為孩子今后的生活帶來了麻煩,這些小事會導致一系列連鎖反應,入廁難、起床難、交往難等等,甚至影響到孩子的心理健康。
3、恐懼、缺乏安全感。媽媽說:“我就怕他尿褲子,所以在家里我總特別強調,去廁所尿尿,不能尿褲子。”童童拒絕入廁的行為有可能是家長過分強化的結果。如此反復的提醒會讓孩子產生緊張感,而當孩子一不小心尿褲子時,因為害怕老師和家長的責備,所以他很恐懼。
4、缺乏耐心引導。每當童童褲子尿濕了,總免不了媽媽的責備,甚至要被挨打,當孩子想入廁時就會緊張,生怕尿褲子,所以他就憋著,這對孩子的健康是非常不利的。
改變策略:
1、安定幼兒情緒,減少對新環境的陌生感。幼兒對新環境的適應需要一段時間,因此父母教師一定要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知道他為什么拒絕入廁,如有的孩子在家使用坐便器,不習慣幼兒園的蹲便器,家長及時和老師溝通,家園配合共同鼓勵幫助幼兒,相信孩子很快能適應新環境的。在環境創設上注重溫馨、舒適,在廁所的瓷磚上,我們貼上了孩子們喜歡的卡通造型如天線寶寶、皮卡丘,還用天線寶寶為形象,消除孩子的緊張情緒。
2、家園配合,共同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穿脫衣服是培養孩子獨立生活能力的重要內容,父母要告訴孩子如何穿、脫衣服,并耐心等待。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大人偶爾可以幫忙,但不要次次包辦。另外為幼兒提供結構簡單、容易穿脫的褲子。其中,帶松緊的褲裝最受孩子的歡迎。一方面,這些衣服可以讓孩子輕松掌握獨立穿脫褲子的技巧,使他們感到這并不是難事,進而產生獨立做事的成就感;另一方面,在入廁中,簡單易脫的褲子對孩子動作較慢來說,相差一點時間就可能導致兩種不同的結果,也會讓孩子心理上產生完全不同的感覺。
3、消除幼兒恐懼感,積極誘導。除了給孩子必要的幫助外,盡量避免不斷地詢問孩子,“你今天在幼兒園里尿尿了嗎?”“你今天有沒有憋尿?”等類似的問法可能會強化孩子的焦慮心理,讓孩子很沒有“面子”,所以我們應給孩子一些時間克服暫時的困難,將孩子入廁真正當做一件平常事來看待。盲目的說教和忽視孩子的真實想法只能讓尿褲子的現象越來越嚴重。
4、多一點耐心和寬容,保護幼兒的自尊心。成人在這個時候為孩子提供足夠的安全支持,不責怪幼兒,和幼兒一起面對問題,增強幼兒的安全感,而不是著急教訓孩子。教訓孩子很可能使孩子因恐懼而更難入廁,并在心理上形成自己不能干、總是做不好的陰影,在入廁訓練和孩子心靈健康發展中制造障礙。
5、教師設計相關集體活動,幫助幼兒了解健康常識。可設計了一些短小的故事、兒歌,并通過木偶劇和童話劇的形式表演給寶寶們看,如:《小豬魯魯的褲子》、《我會尿尿》等,通過觀看表演使他們知道:不能隨地大小便,要小便了叫老師,知道尿濕褲子會讓我們心理和身體都感覺不舒服,讓幼兒學習自己入廁,盡可能不尿濕褲子。懂得這些道理后,幼兒自然就會上廁所了。
6、積極鼓勵、獎勵。在幼兒園里,當童童主動地告訴老師自己要小便時,我們會送他一顆五角星或一塊糖作為獎勵,同時也讓其他的孩子感到,能自己主動和老師說要小便的,老師是很喜歡他的。
入廁能力的培養是生活教育的一項內容,不恰當的處理方式會影響幼兒心理健康發展。培養中,我們應根據個體差異,采用不同的措施,更要的是要堅持以正面教育、以積極和鼓勵為主。這樣我們的孩子才能輕松、自主地入廁。
無論是新《綱要》的精神,還是浙江省學前教育保教管理指南(試行)中都指出,“一日生活皆教育、一日生活皆課程。”可以說,有怎樣課程觀就有怎樣的教育教學行為,課程觀支配著我們的教育教學行為。如幼兒園上下午都安排了餐點。以往吃餐點,大多是保育員或教師或值日幼兒將小點心分發給每個幼兒手中,等給孩子們倒好牛奶、果汁或豆奶后,孩子們開始吃餐點。也有些老師為了避免時間的隱性浪費,讓先分到餐點的小朋友先吃,以前我也基本上是這樣做的。在深入學習保教管理指南后,我想“一日生活環節皆教育”,吃餐點中可以滲透、可以隱含怎樣的教育呢?在中2班帶班,我開始嘗試:那天吃餅干,每桌放一個大碟子,由值日幼兒將餅干分在大的碟子里,然后根據今天餐點的數量,提醒小朋友吃好一片再拿一片,讓他們自主地從大盤子里取用。第一次的觀察:許多小朋友在老師的提醒下,吃完一片再取一片。遠遠小朋友,一向速度比較慢,這次吃餅干比原來快了。第3組玲玲在喊: 蘇冰健多吃了,他吃了3片后又吃了(看來玲玲挺細心地,還關注著別人吃了幾片餅干。看來違反規則,會受到同伴的監督)。第五組安妮也在叫:老師,我沒吃到三片……餐點后,我和孩子們進行了一次談話活動。我讓小朋友說說,今天吃餅干和以前有什么不同?吃餅干時發生了事情?你有辦法解決嗎?你們喜歡哪種方法?我們邊說邊討論,為了方便小朋友理解,我還在黑板上注了圖示,讓大家理解:文明、有序、合作。我知道,僅僅通過一次的引導還不夠,還要在產生新問題的過程中,討論商量,持之以恒,使幼兒在用餐點的過程中,滲透數的教育,養成文明、有序的用餐禮儀。我希望看到:一個個小組,猶如一個個小家,那群“小不點”,有模有樣地、像小紳士、小淑女那樣,文明地用餐。
一天,晨間活動結束了,孩子們像往常一樣洗手、入廁,把臟兮兮的廁所留給了教師去打掃,但今天我特意不去收拾。第一個集體活動結束后.有的孩子剛走到廁所門口就驚叫起來:“好臟啊!老師,廁所里好難聞!怎么沒沖啊?老師忘了吧!”更有孩子走到我而前略帶責怪地說:“老師,衛生間還沒收拾呢!”我假裝才發現這一情況,皺著眉頭說:“是啊,這么臟,怎么搞的?剛才還很干凈啊!”我邊說邊走到水箱邊輕輕地一拉繩子:“不是很簡單嗎?沖一下就干凈了。”孩子們都不再作聲了。 接著,我把曾在雜志上看到過批評圍人缺乏公共衛生意識,廁所又臟又臭的事講給孩子們聽。聽完后,孩子們議論開了:“我們中國的廁所怎么那么臟?”他們批評叔叔阿姨不講衛生,行為習慣不好。這時,我說:“我們的廁所干凈嗎?”“今天不干凈,以前挺干凈的。”孩子們解釋道。“為什么今天不干凈?”“因為今天老師沒掃!”孩子們似乎振振有詞。我說:“為什么要老師打掃呢?你們使用的廁所應該由自己沖洗,這樣才能保持清潔。”沉默片刻后。孩子們終于明白了:“如果我們以后注意些,就可以保持廁所干凈!”“我們自己設計一些標志貼在墻上,提醒大家要及時沖洗廁所!”于是。孩子們列舉了以前被疏忽的細節,又討論怎樣一一避免和改正。我立即給予肯定:“對,只要我們每個人都負起責任來.我們的廁所就能保持干凈.我們也就不會成為雜志上說的那種不受歡迎的人了。” 從此以后,孩子們入廁時格外小心,而且用完廁所后主動沖洗。他們不僅注意自身的行為,還提醒他人。一直以來,收拾洗手間,給幼兒一個整潔干凈的生活環境似乎是教師的職責,忘卻了幼兒也應承匿責任,比如他們可以沖洗便池,用輕便的拖把清理弄臟的地面.這些都是孩子完全有能力做到的,也是他們應該具有的良好的衛生習貫。我想,要提高國民的素質,是需要從諸如入廁這樣的生活小事抓起的。
眼勤
(多看)每個孩子都在我的視野范圍內、看書、看電視、查電腦, 豐富自己的知識,還要會看他人的言行舉止,他人就是自己的一面鏡子,他的長處我學,他的不足我戒,做個有心人。
耳勤
(多聽)要傾聽孩子的心聲,了解他們的需求,聽領導的指導同時的建議、家長的呼聲等等。在教學活動中看這回答問題的孩子同時要聽其他的孩子的聲音。通過多聽,反思自己的工作。
腦勤
(多想)想什么?和在座的老師互動一下。根據孩子的身心特點我應該培養孩子什么習慣,什么樣的孩子是好孩子?(聽話:需要會聽話的孩子、敢說等等)想我用這種材料做什么玩具等。多思多想才會使人更聰明,反思是多想的具體表現。
手勤
(多做)看到、想到、聽到就要做到。實踐出真知。
嘴勤
(多說)要和孩子、家長、同事、領導說即多溝通、多探討。安全工作需要嘴勤,可以避免意外傷害事故。
腿勤
(多走)時刻與孩子一起活動,陳鶴琴先生說:“如果你要了解兒童的個性和興趣,明了兒童的能力和情感,自己一定要參加到兒童的隊伍里去。”
比如:在戶外活動前,走出去(腿勤)看看(眼勤)大型玩具上臟嗎?(臟了擦一擦再玩,行動告訴人們你是尊敬孩子的,同時潛移默化的培養孩子衛生習慣等)是否有破損的地方(腦勤),(如有即使反饋給領導(嘴勤),展現出你的責任感、安全意識等,隨是小小的舉動暗含了許多教育內容),體現出教師一切為孩子,出去學習、家訪等。
再如:有一所中心園的教師到一幼兒園參觀,看到一個自制數字分解組成器玩具,一拉罐做成的,很欣賞。我問她:“你看了以后你會怎么做?”他說:“把數字換成圖形、或做成認識單數雙數用不同顏色區分開。”說的很好,走出來學習就應這樣舉一反三。
幼兒園開展區域活動,其目的就是為了兼顧幼兒的個體差異,個體愛好。每個幼兒都有他的特長他的興趣愛好,硬生生地把那么多的孩子圍坐在一起,接受相同的知識,達到相同的標準,其實是很不人道也是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的。于是幼兒園就開設了各種各樣的區域活動,目的就是讓每個孩子自由選擇自己喜愛的區域,玩自己喜愛的游戲,甚至和自己喜歡的好朋友在一起玩。
可是在區域活動中,總是有那么幾個孩子不知道自己該玩什么,這里看看那里站站。一旦發現某個區域發生了好玩的事情,他就不講秩序地加入進去,這樣理所當然的就會引起其他孩子的反感,把他驅逐出去。于是他又會轉悠到別的區域,茫然的看著人家玩。在區域里玩的孩子一般都有自己的角色,或者都有喜歡的事情做,所以孩子們玩得很專心,根本就不喜歡別人的打擾。這樣一來無所事事的孩子的瞎轉悠常常就會引起小糾紛。
這樣的孩子怎么了呢?沒有自己喜歡的區域的嗎、還是沒有孩子帶他一起玩?其實都不是,這樣的孩子往往做事就是沒有耐心,注意力容易分散。這就是區域活動的最大的好處,因為區域活動對孩子沒有統一要求,只要孩子開心就好。區域活動給了不同發展時期的孩子很大的空間,給這樣的孩子提供了時間地點材料,讓他們慢慢地去摸索,慢慢地進入角色。漸漸的,無所事事的孩子終于找到了自己喜愛的區域,能夠投入地去玩了。
區域活動就是照顧到不同層次的孩子,讓他們在無憂無慮的游戲中慢慢找到自己的位置,這就是區域活動的奇妙之處。所以,看見個別游蕩的孩子不要著急,給他時間,給他空間,他會健康成長的,因為他沒有壓力只有快樂。
教育隨筆:幼兒為何拒絕入廁
案例:集體教學活動后,孩子們紛紛入廁、喝水,只有童童坐在那兒一動不動,我問他為什么不去上廁所?他說:“我沒有小便。”頓時讓我想起了童童最近經常尿褲子的現象,因為這事童童媽媽還揍他了。我走到他身邊,拉著他的手說:“我們去試試,如果沒有就回來好不好?”他緊張的使勁搖頭,還眼淚汪汪的,我再用手摸摸他的褲子,發現褲子已經尿濕了,我一邊安慰他一邊把他帶到沒人的娃娃家里,給他換上了干凈的褲子,我看出他不再那么緊張了。我摸著他的頭說:“沒關系,下次我們到廁所尿尿好不好?如果褲子尿濕了要告訴老師,老師會幫你換褲子,他不好意思的點點頭。”童童對這種行為似乎表現出了恐懼緊張,這種情緒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指南》中提出良好的情緒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情緒的安定與愉快是基礎,是幼兒保持身心健康以及產生適應行為的重要條件。成人應如何幫助他緩解和轉移不良情緒呢?如何養成良好的入廁習慣呢?
原因分析:
1、換了新環境,孩子不適應。孩子剛入園不久,離開自己所依戀的爸爸媽媽,在陌生的環境中,孩子難免會緊張,無所適從。新環境中的任何一個小原因都可能導致孩子入廁“失調”。
2、家長過于包辦,幼兒不會脫褲子。每天來園、離園時總看見媽媽將童童抱在懷里,不讓童童走半步。在和媽媽的溝通中,我知道了童童所有的事都由媽媽包辦,包括穿衣、吃飯、,入廁時脫褲子。這種做法看似省事,卻為孩子今后的生活帶來了麻煩,這些小事會導致一系列連鎖反應,入廁難、起床難、交往難等等,甚至影響到孩子的心理健康。
3、恐懼、缺乏安全感。媽媽說:“我就怕他尿褲子,所以在家里我總特別強調,去廁所尿尿,不能尿褲子。”童童拒絕入廁的行為有可能是家長過分強化的結果。如此反復的提醒會讓孩子產生緊張感,而當孩子一不小心尿褲子時,因為害怕老師和家長的責備,所以他很恐懼。
4、缺乏耐心引導。每當童童褲子尿濕了,總免不了媽媽的責備,甚至要被挨打,當孩子想入廁時就會緊張,生怕尿褲子,所以他就憋著,這對孩子的健康是非常不利的。
改變策略:
1、安定幼兒情緒,減少對新環境的陌生感。幼兒對新環境的適應需要一段時間,因此父母教師一定要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知道他為什么拒絕入廁,如有的孩子在家使用坐便器,不習慣幼兒園的蹲便器,家長及時和老師溝通,家園配合共同鼓勵幫助幼兒,相信孩子很快能適應新環境的。在環境創設上注重溫馨、舒適,在廁所的瓷磚上,我們貼上了孩子們喜歡的卡通造型如天線寶寶、皮卡丘,還用天線寶寶為形象,消除孩子的緊張情緒。
2、家園配合,共同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穿脫衣服是培養孩子獨立生活能力的重要內容,父母要告訴孩子如何穿、脫衣服,并耐心等待。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大人偶爾可以幫忙,但不要次次包辦。另外為幼兒提供結構簡單、容易穿脫的褲子。其中,帶松緊的褲裝最受孩子的歡迎。一方面,這些衣服可以讓孩子輕松掌握獨立穿脫褲子的技巧,使他們感到這并不是難事,進而產生獨立做事的成就感;另一方面,在入廁中,簡單易脫的褲子對孩子動作較慢來說,相差一點時間就可能導致兩種不同的結果,也會讓孩子心理上產生完全不同的感覺。
3、消除幼兒恐懼感,積極誘導。除了給孩子必要的幫助外,盡量避免不斷地詢問孩子,“你今天在幼兒園里尿尿了嗎?”“你今天有沒有憋尿?”等類似的問法可能會強化孩子的焦慮心理,讓孩子很沒有“面子”,所以我們應給孩子一些時間克服暫時的困難,將孩子入廁真正當做一件平常事來看待。盲目的說教和忽視孩子的真實想法只能讓尿褲子的現象越來越嚴重。
4、多一點耐心和寬容,保護幼兒的自尊心。成人在這個時候為孩子提供足夠的安全支持,不責怪幼兒,和幼兒一起面對問題,增強幼兒的安全感,而不是著急教訓孩子。教訓孩子很可能使孩子因恐懼而更難入廁,并在心理上形成自己不能干、總是做不好的陰影,在入廁訓練和孩子心靈健康發展中制造障礙。
5、教師設計相關集體活動,幫助幼兒了解健康常識。可設計了一些短小的故事、兒歌,并通過木偶劇和童話劇的形式表演給寶寶們看,如:《小豬魯魯的褲子》、《我會尿尿》等,通過觀看表演使他們知道:不能隨地大小便,要小便了叫老師,知道尿濕褲子會讓我們心理和身體都感覺不舒服,讓幼兒學習自己入廁,盡可能不尿濕褲子。懂得這些道理后,幼兒自然就會上廁所了。
6、積極鼓勵、獎勵。在幼兒園里,當童童主動地告訴老師自己要小便時,我們會送他一顆五角星或一塊糖作為獎勵,同時也讓其他的孩子感到,能自己主動和老師說要小便的,老師是很喜歡他的。
入廁能力的培養是生活教育的一項內容,不恰當的處理方式會影響幼兒心理健康發展。培養中,我們應根據個體差異,采用不同的措施,更要的是要堅持以正面教育、以積極和鼓勵為主。這樣我們的孩子才能輕松、自主地入廁。
教育隨筆:幼兒園為什么要拒絕小學化
幼兒園為什么要拒絕小學化?因為孩子們本身就屬于無憂無慮的年紀,如果幼兒園將對小學生的行為規范要求搬到幼兒園來,全都往幼兒頭上套。比如對老師全都要服從,老師上課的時候要專心聽講,不許和開小差和其他小朋友打鬧,不許追逐打鬧等之類的。對幼兒來說不免顯得有些荒唐,畢竟他們只是三到六歲的孩子。還有學習知識,如果要求幼兒像小學生一樣以學為主,像小學生那樣學知識,像小學生那樣聽課,那孩子們的綜合素質的發展還有什么意義。一直逼著孩子們學習,扼殺幼兒天性,嚴重損害幼兒身心健康。幼兒的天性就是好動好玩,他們對什么事物都懷有一種新奇感,都想動,都想玩。他們在游戲玩耍中得到樂趣,在游戲玩耍中得到知識,在游戲玩耍中進入人生。幼兒正處于身體早期發育成長期,身心極為脆弱。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做法從根本上忽視了幼兒的生理及心理特點,剝奪了幼兒的童真童趣和游戲玩耍的權利,扭曲甚至扼殺了幼兒的天性。這樣對幼兒生理和心理的是一種摧殘,將會嚴重影響幼兒身體的正常發育,嚴重影響幼兒心理的正常發展和幼兒的健康成長。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要求幼兒象小學生那樣學習知識,學習本應由小學生掌握的知識,這種拔苗助長的做法,結果將會適得其反。幼兒園對知識的強化灌輸和強制學習的做法會淡化了幼兒的學習興趣,使部分幼兒對學習產生不同程度的害怕乃至恐懼,厭學情緒由此而生,幼兒園搶學了小學低年級的部分知識,幼兒到了小學上這些課程的時候,容易因為“我已懂”而不專心聽課,不認真學習,反而會使部分幼兒養成不認真聽課、不完成作業等不良學習態度。生活中許多幼兒家長把上幼兒園相等于“上學”,我家里就有親戚這樣認為,他們認為,上學自然要學知識,哪間幼兒園所學知識多,就把小孩送到哪個幼兒園去。他們以自己的小孩所學知識多作為和別的孩子家長炫耀的資本。其實兒時是人這一生最天真爛漫的時刻,無憂無慮。如果家長們一直逼著孩子們去學習這個,學習那個,這樣不僅讓孩子們失去原本屬于他們這個年紀的快樂,還會讓孩子們產生無形的壓力。
其實把上幼兒園混淆于上小學這樣的想法完全是不對的,幼兒園主要是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我們每天進行的區域活動,我相信不少家長都會覺得區域游戲對孩子們沒什么改變,也沒什么影響。其實這樣就錯了,孩子們每天在區域活動時間里面能自己琢磨出很多東西,因為幼兒的思維是不受限制的,他們每天這樣一點點,時間長了他的進步都是看在眼里的。所以保證每天幼兒有充足的時間進行區域活動游戲,以全面發展為目的,使幼兒的主動性、獨立性獲得充分的發展以培養幼兒良好的品質。
《幼兒大班教育隨筆3篇》:幼兒大班教育隨筆第1篇 隨著年齡的增長,升入大班后,孩子們的自主性和自我意識越來越強,他們看待事物的角度和觀點也已經從小班的“逆來順受”變成了“敢于創
《幼兒園大班公開課隨筆200篇》:幼兒園大班公開課隨筆第1篇 大班教育筆記(一): 感受孩子們的變化 這天是星期一,孩子們早上來園時都能興高采烈地,主動地向教師、阿姨問好,不象小班時需要大人提醒,幾個新
《幼兒園教育隨筆200篇大班》:幼兒園教育隨筆200篇第1篇 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1): 蹲下來,做孩子的朋友 和幼兒朝夕相處,我們每一天都要講很多話,而我們用的最多的一個詞,那就是小朋友。說多了似乎也就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