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02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幼兒園教師大班教育隨筆《活動中的無限快樂》,是優秀的大班教育隨筆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每天早上孩子們高高興興的來到他們的樂園,問候老師后便開始到自己喜歡的區域中探索今天的發現成果以及體會其中的樂趣。在區域活動中我們讓孩子能自主地選擇游戲,尊重孩子們游戲的意愿,在必要的時候老師還可以給予適當的引導,豐富的區域活動對孩子的綜合發展更為有利,區域游戲目的在于培養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相互合作能力,讓幼兒養成良好的規則意識、自我約束意識等。
結合我班實際情況及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將區域游戲分成各個領域的區角設計。如:“小博士書庫”、“益智探索園”、“巧手理發師”、“創意美工吧”“娃娃和芽芽”等區域活動,孩子們可以在這里面盡享各種職業帶來的樂趣,各種活動帶來的愉悅,讓孩子們在這“模擬”的環境中初步體驗各種角色并積累一些生活經驗。
請一起分享孩子們在豐富區域游戲中帶給我們的無限歡樂吧!
幼兒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在他們的生活中充滿著驚喜,充滿著樂趣,充滿著意外 ......他們的學習需求更多地來源于這些驚喜、樂趣和意外。細細留意,我們會在幼兒的一言一行中發現他們關注的焦點。當我和幼兒在戶外散步時,他們會數著彩磚跳格子,往往數著數著就亂了套,最后哈哈笑成團從一再數;他們會歪歪扭扭、樂此不疲的走在彩色的車輪上轉圈;也許對于成人來說這是無聊的事,可是看著幼兒的笑臉,就明白他們樂此不疲的原因了。記得有一次在草地上休息時,他們驚奇地發現:這里有一個大蟲子。于是草地下還有什么就成了最新的話題,大家趴在草地上,有的用手,有的拿著揀到的樹枝,一個勁地在草地下找呀找:“哈哈,快來看,我找到了一個東西啦。”仔細擦干凈泥土一看:哎呀,原來是一塊小石頭。一下子就瀉了氣。“沒關系,我再找。”那位小朋友嘟著嘴,氣呼呼的樣子到現在我仍然記憶猶新。在經過一場草地混找之后,幼兒可有自己的戰利品了:幾個壞積木、幾個蝸牛殼,還有一些死掉干了的小蟲子,連草根都被拔了幾根......也許這真的不是什么有意義的東西,但是我在孩子的臉上、眼里、心中看到了兩個字:快樂。在幼兒的生活中快樂無處不在,無所不能。只要他們喜歡做的事那么我想這就是快樂的事吧。
隨著獨生子女家庭日益增多,孩子在父母的溺愛中自我為中心的意識太過強烈,因此,我認為應及早對3—6歲幼兒進行分享意識和行為的培養,結合自己的教學,談談自己對這一問題的體會一、要有強烈的滲透意識 要使幼兒具有分享意識和行為首先要把德育教育滲透到一日活動中去,對3—6歲的幼兒應以情感教育和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為主,注重潛移默化的影響,并貫穿于幼兒生活及游戲活動之中。我認為對幼兒實施德育活動是貫穿幼兒游戲、學習勞動、娛樂和日常生活的整個過程之中的,貫穿于他們與同伴以及成年人的交往關系之中的。作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們就該樹立這樣的觀念:幼兒園的一日活動以及各個環節都滲透著德育的因素。幼兒園的日常生活是平常的,瑣碎的。對幼兒良好習慣的形成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因此,我們要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德育因素,對幼兒進行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行為習慣的培養。二、充分利用“課堂這一主渠道”向幼兒滲透分享行為 多創造分享機會,舉行與人分享的活動,例如每天抽出幾分鐘時間專門為幼兒開展分享活動,請幼兒把自己會唱的歌、會跳的舞、會念的詩歌、會說的故事等等分享給其他幼兒。這樣不僅培養幼兒的分享行為,同時也提高幼兒大膽表現自我的能力。給他們提供了一個自由、寬松、愉悅的自我展示空間,增強幼兒自信。除此之外幼兒學會一首兒歌、故事、歌曲時,教師可以及時鼓勵幼兒回家把學到的兒歌、故事、歌曲背給爸爸媽媽聽,讓他們一起分享我們的快樂,然后再和爸爸媽媽一起創編兒歌、故事、歌曲,第二天到校和老師小朋友分享,逐漸增強幼兒的分享行為意識。
秋天賦予大自然一種五彩繽紛的美麗。在這樣一個誘人的季節,我們帶著孩子們一起去秋游。孩子們一路走著說著看著,那勁頭,仿佛要向所有的人說我們看到了秋天,聞到了秋天,聽到了秋天。不信,看看綠綠的麥苗;聞聞野菊花的清香;聽聽枝頭鳥兒嘰嘰喳喳的叫聲;它們會告訴你這一切的。走累了,我們坐在草地上休息,可就在這時我發現了與這秋天不和諧的音符。孩子們自顧自的吃著,沒有一個小朋友把自己帶的東西與大家分享,而且吃完后,干凈的草地上有了垃圾。于是,我給孩子們講了一個故事,名字叫《尋找快樂》。是說一個人把快樂丟了,他到處去找,最后一位老爺爺告訴他,快樂到處都有。別人遇到困難時,幫助他你會快樂;把你高興的事和好東西與大家分享是快樂的;哪怕你隨手把地上的紙屑撿起來也是快樂的事。快樂有好多,就看你怎么去找。孩子們聽完故事,好像懂了,他們主動把自己帶來的玩的、吃的拿出來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而且把吃完的垃圾裝在袋中扔到垃圾箱里,草地上和諧的音符又回來了。
一個小故事,包含了許多的道理。讓孩子通過這種簡單易懂的文學形式明白了一些道理,然后讓道德意識指導自己的道德行為,這是教師的責任。
為豐富幼兒戶外生活,增強幼兒體質。田馬小學附屬幼兒園開展了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戶外活動。并探索了多種游戲玩法。
活動中教師充分挖掘每種器械的價值,鼓勵幼兒自主選擇,探索器械的多種玩法,發揮了幼兒的想象力,調動了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又使活動器械得以充分利用,使得體育活動更富變化、更具有魅力。本次活動,孩子們不僅收獲了快樂,同時也促進了幼兒綜合能力的發展。
孩子的想象力是無限的,這是眾所周知的。
今天在上廁所的路上,軒軒對我說:“老師,昨天我在我爺爺家看見一只長頸鹿從窗戶上爬下去了”我說:“不可能,動物園才有長頸鹿呢”他說:“真的”。我指著園里的大樹說:“長頸鹿很高的,得有這棵大樹那么高,你見得那只長頸鹿有這么高嗎?”軒軒說:“那是小長頸鹿”。“那也不可能”我說。從廁所出來,軒軒又改變了他起初的說法,他說“我看到的是梅花鹿,不是長頸鹿……”
面對這樣的情況時,你不能說他是撒謊,不能一味的制止這種行為,這是幼兒在這個階段無限想象力的發揮,作為老師我們必須做的就是,給與孩子鼓勵,所有的孩子都是好孩子,都喜歡聽表揚的話,而作為老師的我們一定要抓住這一點,讓孩子的想象力發揮到極致。
每天早上孩子們高高興興的來到他們的樂園,問候老師后便開始到自己喜歡的區域中探索今天的發現成果以及體會其中的樂趣。在區域活動中我們讓孩子能自主地選擇游戲,尊重孩子們游戲的意愿,在必要的時候老師還可以給予適當的引導,豐富的區域活動對孩子的綜合發展更為有利,區域游戲目的在于培養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相互合作能力,讓幼兒養成良好的規則意識、自我約束意識等。
結合我班實際情況及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將區域游戲分成各個領域的區角設計。如:“小博士書庫”、“益智探索園”、“巧手理發師”、“創意美工吧”“娃娃和芽芽”等區域活動,孩子們可以在這里面盡享各種職業帶來的樂趣,各種活動帶來的愉悅,讓孩子們在這“模擬”的環境中初步體驗各種角色并積累一些生活經驗。
請一起分享孩子們在豐富區域游戲中帶給我們的無限歡樂吧!
《大班常規教育隨筆3篇》:大班常規教育隨筆第1篇 午餐里的動漫故事 孩子挑食不僅讓家長頭疼,也會讓老師束手無策。怎樣讓孩子不挑食,喜歡吃各種食物,是我們每一位老師永遠的必修課題。在這里,我的
《教學隨筆幼兒園大班3篇》:教學隨筆幼兒園大班第1篇 孩子要多鼓勵和表揚 俗話說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言一聲暑天寒。"不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鐘愛受到表揚和鼓勵,尤其是孩子,鼓勵孩子會使他們更加
《大班調皮孩子教育隨筆3篇》:第1部分大班的孩子雖然年齡不大,但調皮起來個頂個都是好手。英語課堂上,為了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我設置了一個“智力大沖關”的環節。可是,每每到這個環節,教室里的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