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27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大班教育隨筆大全《可心姥姥的煩惱》,是優秀的大班教育隨筆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可心是一個漂亮的小女孩兒,和琪琪一樣大,他們生活在一個大院里,經常在一起玩耍。琪琪是一個頑皮的男孩子,被家長寵得厲害,經常欺負別的小朋友,也包括可心在內。今年秋天,他們都上幼兒園了,都在我的班里。
因為兩家關系較好,他們經常一起接送孩子,常一起給孩子送點好吃的。不管誰去送,琪琪總以為給可心的好,有時大人在也會去奪可心的,琪琪奶奶也不會制止。可心姥姥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可孩子之間自己一個大人又不便說什么。更可氣的是,一次游戲可心正拍著皮球玩呢,琪琪去要皮球,可心不給他,琪琪不但把皮球搶了去,還偷偷地打了可心。可心姥姥是晚上給可心脫衣服時發現胳膊上有點紅才問出來的,看到外孫女受到了欺負,可自己又不知如何解決,心痛和煩惱讓可心姥姥一夜未眠。
見到我時,可心姥姥的眼睛紅紅的,她向我訴說了自己的煩惱。聽完上面的一切,我感到可心姥姥是很理智的,她沒有出面幫可心,如果那樣做,很可能讓孩子養成依賴的習慣和懦弱的性格。我告訴可心姥姥,孩子之間的事情需要孩子自己去解決,平時面對小朋友的欺負要勇敢地說不,告訴他欺負人是不對的,在園里可及時告訴老師,不能逆來順受,這樣會有助于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
的確,在孩子成長的路上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煩惱。做家長的只有正確應對,才能引領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辰辰是我們班出了名的胖女孩,從她媽媽的口中得知,她的胖源于驚人的食量。她能夠一口氣吃下六個蛋黃派,平時還特別愛吃肉。她媽媽每天早上送辰辰來時總要叮囑我們一番:“中午吃飯的時候,讓她少吃點,特別是肉。”于是,吃飯的時候我們總提醒辰辰先喝湯,多吃蔬菜,少吃肉類,還經常督促她多運動。可是卻效果甚微。 一天早上自由活動時,我發現辰辰一個人坐在凳子上發呆,就輕輕地走到她身邊問“辰辰,你怎么不跟其他小朋友一塊玩?”她低下頭說.“小朋友們都說我是大胖子,不愿意和我玩。”看著她委屈的樣子,我不禁有些心疼:“老師和你玩好嗎?”辰辰卻堅決地說“不,老師和媽媽一樣都嫌我胖。”一時間我愣在那里,我沒有想到,平時我們要求她減肥,不但沒有帶來任何良好的效果,反而引起了其他孩子對辰辰的看法,使原來性格開朗的辰辰變得自卑了。我拉起辰辰胖胖的小手對她說:“老師沒有嫌你胖,你是一個聰明的好孩子,老師可喜歡你了,只不過老師和媽媽一樣希望你越長越漂亮,能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所以才想幫助你減肥。”辰辰慢慢地抬起頭:“真的嗎?我也很想瘦,可是我吃的少會很餓的。”
看著辰辰認真的樣子,我不禁有點難過。為了讓辰辰重新恢復自信,我請辰辰參加“六一”節“環保時裝秀”的表演,她高興極了,但很快又用疑惑的口吻問:“老師,我太胖了,我行嗎?”我肯定地說“你一定行”結果,那天演出時,辰辰充滿自信的笑容和專業的臺步引來很多觀眾的掌聲。自那以后,微笑又重現在辰辰的臉上,她又有了很多好朋友。
面對這些有點“特別”的孩子,教師要“特殊”對待,千萬別在他們脆弱的心上再壓一塊重重的石頭,計他們身心俱疲。
策略一:慎重“選擇”圖畫書 面對眾多版本的圖畫書,首先考慮是內容即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又要貼近幼兒的生活經驗。其次還要為幼兒的閱讀和理解帶來一定挑戰,促進每一位幼兒的發展和提高。第三,圖畫書的畫面和顏色也是選擇的一個因素,顏色應是鮮明的,布局應是簡單整齊的.如:故事的講述形式或采用重復的結構方式、或情節與情節之間存在一定的邏輯關系,這樣的讀本就便于孩子們閱讀和理解。 策略二:靈活掌握一些教育技巧 與大班孩子們進行互動式圖畫故事閱讀時,并不是將一本書平鋪的觀看和直述。要從孩子們年齡特點和發展來出發,將故事閱讀活動開展得豐富有趣,這就需要教師運用一些技巧促進孩子們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技巧一:可以將畫面中的人物、動物和情節做一些適當的遮蓋,便于孩子們調動已有經驗,加以想象和思考,建立故事前后的聯系。 技巧二: 班上有會識字的孩子,這時可以發揮他們的資源優勢,請他們讀一讀相應的文字,幫助其他孩子建立音―形―義之間的聯系,了解所表述漢字的意義,還可以逐漸的學會漢字認讀。 技巧三: 在故事的講述過程中也可以利用回翻策略,幫助孩子們把閱讀的前后內容聯系起來,通過重點內容的反復閱讀,使孩子們比較清楚地看到故事發展的過程,進一步理解故事意義。 技巧四: 在閱讀之前教師要從讀本中提取主要人物、動物、物品等的信息并制作成圖片。這樣可以幫助孩子們明確故事中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逐漸使幼兒建立起故事的結構,做好閱讀前準備。 技巧五: 預測策略是調動孩子們已有的經驗,激活他們已有的知識,對圖畫書進行細節部分和整本圖書的預測,并根據閱讀材料提供的線索對下文做出預測的一種閱讀策略,從而幫助他們理解圖畫書的內容。它有兩種預測方式,分別具有其獨特的教育價值 .技巧六: 提問策略通過對畫面的提問,引導孩子觀察圖畫,包括對細節的觀察,幫助孩子們理解。在“對話式閱讀”中進行有益的提問。在閱讀過程中,教師主要是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孩子們觀察畫面,預測圖畫書內容發展,澄清孩子們的預測,支撐和幫助孩子們對故事的理解。逐漸而借由自己的提問過程了解文本的意義,讓孩子學會自己進行提問,更好的參與到活動中來,慢慢的將提問從老師轉到幼兒身上。技巧七: 引導幼兒學會發現圖畫故事中相關“信息” 。大班幼兒記憶的有意性有了明顯的發展,抽象邏輯思維開始萌芽,喜歡參與富有創造性的活動,理解能力不斷的增強,表達能力明顯提高,他們在閱讀時能關注一些細節和符號。在我們一起閱讀圖畫故事中,經常可以看到一些有特點的符號(問號、省略號、感嘆號、引號……)。 策略三:通過多種形式評價幼兒對圖畫書的理解。在圖畫書閱讀活動時,教師有必要針對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對孩子們閱讀結果進行即時檢測,即評價幼兒閱讀理解的效果如何。方法如下:(1)故事閱讀結束后,教師運用一問一答的提問來請孩子們描述圖畫故事書的內容感知孩子們的理解;(2)通過閱讀后對故事能復述多少,對故事里的人物、情節或其他信息能記住多少;(3)通過為圖畫書故事命名,來學習概括故事的中心或大概內容,感知幼兒閱讀理解;(4)通過簡單的故事表演看看幼兒對故事閱讀和理解多少。總之,我們要通過教師的幫助和指導,與孩子們交互式的活動,讓孩子們在圖畫書閱讀和理解活動中喜歡閱讀、學會閱讀、陶醉于閱讀,要讓孩子們樂學、會學、主動的學。在閱讀中快樂,在快樂中成長。盡早的培養孩子們自主閱讀能力,為他們成為終身閱讀著奠定堅實的基礎。
所謂創造教育,簡而言之是指培養學生創造性的教育。具體一點,就是引導學生學習和研究發明創造的規律和創造方法,發展他們的創造潛能,培養創造素質、創造能力的教育活動。對幼兒而言,創造教育就是遵循人的創造活動規律和創造素質的培養規律,通過創造性組織幼兒教育活動,開發幼兒的創造潛能,培養幼兒的創造素質,為造就創造性人才奠定基礎的教育。
近年來,幼兒創造力的理論探索、培養開發成了研究熱點。雖然幼兒創造教育研究的對象及內容有所拓寬,但仍然存在許多誤區:
誤區之一:急功近利,過分炒作,認為創造性是可以“教”出來的。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處處是創造之天地,天天是創造之時間,人人是創造之人。”這一觀點使研究者已經認識到幼兒創造教育的“基礎性”,認識到幼兒生活中的處處創造,不僅研究語言、思維領域的創造性,而且還研究藝術、社交活動、環境對幼兒創造力的形成和發展的關系。但是幼兒創造教育的研究很大程度上還停留在表面的描述階段。在許多教育者看來,創造性是可以“教”出來的,創造性思維是可以“培訓”出來的。所以,人人都談幼兒創造教育,個個都談如何培養、開發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并且口號化,形式化的推廣某種方法。實際上,這樣會使幼兒自覺不自覺地按照一個別人預設的模式、計劃和步驟去強制達到,致使教師或學校的無形外力延伸到本屬于孩子的自由發展和思考空間。
誤區之二:把創造力的培養等同于創造技能的培養。
面對新世紀創造教育的要求,許多幼兒園在實施教育的活動中,均將發展幼兒的創造力作為不可缺少的目標,但是由于一些教師的片面理解以及受到創造性是可以“教”出來的影響,往往不顧孩子的思維發展水平,只一味地強調創造教育就是在原來教育的基礎上搞點小發明、小制作。強迫孩子動手“加工”已做好的成品或者搞一些動手能力的評比,借以展現幼兒的“創造力”。如果孩子的動手能力強,便會稱孩子為創造天才,而那些動手能力稍差和不會“加工”的孩子,會被老師批評:“看你笨的,不會創造,連這么簡單的東西都不會做,你還能干什么!”這樣斷然地將動手能力與創造能力劃等號,只會顛倒操作能力和創造思維、創造想象、創造精神在培養幼兒創造力中的地位。
誤區三:把創造思維等同于求異思維。
在幼兒創造教育中,老師為了培養幼兒“標新立異”的創造力卻常常走向另一個極端,片面地追求求異思維。筆者曾經去一所幼兒園見習,當時在上美術課,老師正教幼兒畫小兔子,黑板上掛了一幅范畫,所有的孩子都開始畫了起來,老師在巡回指導時有些刻意地要求孩子畫出與范畫不一樣的畫:“紅紅,你怎么和老師畫的一樣,你不會自己想一個別的樣子!”“亮亮,你怎么和麗麗畫的一樣,快改了!”。老師對與和別人不一樣的畫,在評價時,會大大鼓勵,表揚幼兒,而對于相似的畫,則反應平平,甚至有些埋怨,這難道是我們的創造教育嗎?未免有些太刻意了,這樣只會將“求異”變為一種目的,一味強調求異思維也會導致教育的偏要。
幼兒天生就具有創造性,他們的行為和做事情的方式是與眾不同的,當學齡前兒童進行發散思維的時候,他們的創造力應該得到鼓勵,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來具體幫助幼兒表現和發揮出他們的創造力:
●創造心理安全的環境,幫助幼兒適應變化。使幼兒在表達自己的觀點時不會受到打擊和嘲笑,驗證自己想法時不遭到孤立,能夠在與周圍環境不斷交互作用中,顯示出創造性的潛能。
●幫助幼兒認識到有些問題不是很容易能回答得出來的。這可以避免焦慮情緒的出現,從而激發創造力的發展。
●鼓勵幼兒去尋求多種答案。使他們能對自己提出的答案進行比較,找出最適合這種情景的回答。
●獎勵表現出創造性的幼兒。讓幼兒認識到他們創造性的觀點以及大膽、出奇的想象是受大人重視的。
●幫助幼兒體會創造帶來的快樂。要讓幼兒發現,在做某些事情時,自己能找到答案是件有趣的事情。
●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幼兒自覺積極地參與活動,使其創造的智慧和結晶在環境的刺激下激活起來。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珍貴的存在,當孩子由原來喜歡質疑到“沒有問題”,由入學時的“問號”到畢業時的“句號”,無不說明幼兒創造能力是能夠開發也是最容易受壓抑和挫傷的。讓我們珍惜這種創造的存在,為培養創造型人才,邁好這關鍵的一步,使孩子將來成為祖國建設的棟梁之材!
那天早上,我在教室里上“吹牛大王”這節課,小朋友們各個都聽的很認真,聽故事的過程中更是笑得前仰后翻,看著他們這么感興趣的樣子,我上的更帶勁了。 此后的好多天,只要一聽我要給他們講故事,小朋友提議最多的就是讓我再講一遍“吹牛大王”,甚至午睡時都經常要求我講。雖然聽了這么多遍,可他們依然笑的那么開心。于是我有了一個想法,讓他們用畫畫的形式把自己吹的牛記錄下來。
午睡醒了之后,我把下午的課改成了繪畫。開始我讓幼兒大膽的討論,自由的想象,要求他們盡量想得離奇、可笑、有趣些。小朋友們都說的很有趣,“有一天,我讓爸爸背著小書包去幼兒園讀書,爸爸開心的答應了”,“有一次我走在馬路上看到了一個小仙女,她請我去吃肯德基了……”接下來我沒有進行過多的指導而是放手讓小朋友們去畫,有了前面的這些準備,小朋友們的思維變的更開闊了,畫出來的畫也很有想象力。小朋友們作畫時還常伴有自言自語,我也沒有指出這是錯誤或是不對的,讓他們更有發揮的余地。整節課小朋友們都畫的很認真,很仔細,也達到了這節課的目標。放學時間到了,當小朋友們拿著自己畫的作品講給爸爸媽媽們聽時,看著他們那天真可愛的樣子,我也好開心!
子健是我班里的“小霸王”,因為他長得高高的,壯壯的,總喜歡欺負別的小朋友,小朋友們都害怕他,不喜歡和他玩。每次他犯了錯誤,老師批評他,他馬上就會認錯,可很快又會犯錯,為此,我傷透了腦筋。
一次,子健又把我班振輝玩具給弄壞了,我知道后非常惱火。沒問青紅皂白就把子健當眾批評了一頓,又讓他道歉,這一次子健哭了。事后我才知道, 其實玩具一開始就壞了,子健想幫忙修一下。誰知,別的小朋友以為子健又欺負人,所以……
這件事讓我深深自責,為什么當時那么沖動。我馬上找到了子健,第一次心平氣和的撫摸了他的頭,并向他道歉,希望他能原諒老師。這一次子健又哭了,開心的哭了。此后,子健再犯錯誤,我再也不會當眾大聲批評他了,我會對他進行“悄悄話”教育,細心耐心的開導他,讓他明白自己做錯了,哪里做錯了。這不僅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又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主動去改正。自從對他實行了“悄悄話”教育,子健慢慢的變了,變得懂禮貌了,聽話了,愛笑了,朋友也多了。
這件事讓我明白了,調皮的孩子更需要老師的愛,作為老師要在保護好孩子自尊心的情況下,細心耐心的去引導孩子,讓孩子在幼兒園健康快樂的成長!
可心是一個漂亮的小女孩兒,和琪琪一樣大,他們生活在一個大院里,經常在一起玩耍。琪琪是一個頑皮的男孩子,被家長寵得厲害,經常欺負別的小朋友,也包括可心在內。今年秋天,他們都上幼兒園了,都在我的班里。
因為兩家關系較好,他們經常一起接送孩子,常一起給孩子送點好吃的。不管誰去送,琪琪總以為給可心的好,有時大人在也會去奪可心的,琪琪奶奶也不會制止。可心姥姥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可孩子之間自己一個大人又不便說什么。更可氣的是,一次游戲可心正拍著皮球玩呢,琪琪去要皮球,可心不給他,琪琪不但把皮球搶了去,還偷偷地打了可心。可心姥姥是晚上給可心脫衣服時發現胳膊上有點紅才問出來的,看到外孫女受到了欺負,可自己又不知如何解決,心痛和煩惱讓可心姥姥一夜未眠。
見到我時,可心姥姥的眼睛紅紅的,她向我訴說了自己的煩惱。聽完上面的一切,我感到可心姥姥是很理智的,她沒有出面幫可心,如果那樣做,很可能讓孩子養成依賴的習慣和懦弱的性格。我告訴可心姥姥,孩子之間的事情需要孩子自己去解決,平時面對小朋友的欺負要勇敢地說不,告訴他欺負人是不對的,在園里可及時告訴老師,不能逆來順受,這樣會有助于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
的確,在孩子成長的路上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煩惱。做家長的只有正確應對,才能引領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幼兒大班教育隨筆3篇》:幼兒大班教育隨筆第1篇 隨著年齡的增長,升入大班后,孩子們的自主性和自我意識越來越強,他們看待事物的角度和觀點也已經從小班的“逆來順受”變成了“敢于創
《大班生活隨筆200篇簡短》:大班生活隨筆簡短第1篇 大班教育筆記簡短100字(一): 中午吃飯的時候,我發現桌子上有一大塊饅頭,我便問:“誰的饅頭沒吃完。”瑞瑞說:“不是我的,我的吃完了。&
《大班優秀教育隨筆3篇》:第1部分 一天在晨間談話的時候,我問小朋友們:“兩天不見了,你們最想誰啊?”我本以為他們會說最想老師了,但是他們大都卻說:“我最想鄭以樂了。”我表示很悲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