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09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小班教師教育隨筆《鞋娃娃也該休息了》,是優秀的小班教育隨筆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小軒來我班時還不足三歲,能力智力發展都不錯,尤其喜歡聽故事,可是一到午睡就令人大傷腦筋,又哭又鬧,擾得其他小朋友也難以入睡。這樣過了一周,漸漸能上床睡覺了,可是麻煩事又來了,穿鞋睡覺,任你好話說盡,就是不脫。只好稱它睡熟了,給他悄悄地脫下來,醒后一發現鞋子不在腳上,又大哭起來,再也不睡了。
對此,我試著用了好多辦法,收效不大。可是,總不能讓她穿著鞋子睡覺呀!一天中午,我抓住他愛聽故事的特點,給他編講了鞋娃娃的故事。大意是:鞋娃娃生氣了,因為有一個小姑娘白天穿著她唱歌、跳舞、做游戲,中午也不讓他休息,還穿著他睡覺。鞋娃娃說:我好累呀!小朋友都都睡覺了,我也該休息休息了。老把我穿在腳上,我多不舒服呀,鞋娃娃難過的哭了……小軒聽了這個故事,好像一下子長大了,看看自己腳上的鞋子,對我說:“老師,讓小鞋娃娃也休息吧!”說著自己脫下了鞋子,整齊地放在床下,那天中午,小軒睡得可香了。
現在,每天中午,不但小軒睡的香,睡得甜,而且消協娃娃也得到了休息。
如今的小班幼兒,都是獨生子女,幾代人圍著一個孩子轉,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漸漸地使孩子養成“嬌寵任性,唯我獨尊”的不良習慣,因此都以自我為中心,交往能力不強,遇到事情常常會不知所措。比如說:大哭大鬧、搶別人的東西、打人等等。而角色游戲是幼兒園教育活動中重要的教育途徑之一,它不僅能使孩子們實現自己的愿望,從中得到了快樂與滿足,而且是幼兒最佳的肢體、語言、智力、人際關系互動鍛煉方法。, 根據小班幼兒的生活經驗,我為他們創設了孩子們非常喜歡的角色游戲“娃娃家”,他們可以在娃娃家中無拘無束盡情地運用自己的已有經驗進行游戲。游戲開展過程中,我發現有的幼兒獨自在游戲;有的幼兒三三兩兩地在游戲;有的幼兒會運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模仿一些成人的動作,如:燒飯、切菜、抱娃娃;有的幼兒卻只會搶別人的東西。如:有一次,何徐淵和張文博在娃娃家玩,只聽見“哇”的一聲,聞聲走過去一看,原來是何徐淵哭了,我走上前問“,何徐淵你怎么啦?”、“他搶我的煤氣灶。”何徐淵指著張文博說。“張文博你為什么要和她搶東西呀?”、“他不把煤氣灶給我燒菜呀!”、“你們今天在娃娃家里做什么”、“我當的媽媽,我當的爸爸”他們異口同聲地告訴我。“那你們的爸爸媽媽在家里要不要搶東西的呀?”他們兩個直搖頭,“對呀,爸爸媽媽是一家人,要相親相愛,你們今天當的是爸爸媽媽,所以也要相互謙讓,好嗎?”他們倆聽了以后使勁地點了點頭。因此,雖然小班的幼兒特別喜歡扮演爸爸、媽媽的角色。但是一旦他們真正玩游戲的時候又經常會忘記自己扮演的角色,特別是當他們之間出現同一件共同喜歡的東西的時候,他們就完全忘記了自己的角色,于是就出現了“爸爸”和“媽媽”爭奪東西的場面。針對這種情況,我會及時采取必要的引導措施,經常提醒幼兒,生活中爸爸和媽媽是怎樣做的?寶寶又應該怎么做?寶寶可不可以碰煤氣灶?爸爸、媽媽能不能搶東西?同時請游戲開展得不太順利的“家庭”去參觀、參與那些比較成功的“家庭”。讓他們互相學習如何到別人家里去做客(先敲門問家里有沒有人);如何熱情地招待客人,應該做些什么事,說些什么話(讓客人進來、請坐、給客人泡茶);誰來扮演爸爸,誰來扮演媽媽,在家里的分工是怎樣的,應該做些什么事……幼兒有了明確的任務和職責,有了互相模仿積極肢體語言的對象,幼兒會更加主動自主地去參與,幼兒間爭搶的行為慢慢少了,分享和交往行為逐漸提高了。
現在孩子少了,在家里幾代人守著一個孩子 ,每個孩子都是習慣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孩子都不會主動的,獨立的去穿衣服 ,穿鞋子 ,這與我們的教育,尤其是幼兒時期的教育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 ,家長們一味的包辦代替,剝奪了孩子做事的權利,造成了孩子獨立解決問題能力的逐步退化,今天的孩子是未來社會的主人,他們的路要自己走。所以培養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是很重要的,我們通過和家長交流,決定從最簡單的穿鞋子開始,鼓勵幼兒自己的事情學著自己做,為了檢驗這次活動的效果,小小班舉行了一次穿鞋比賽。
經過家長與幼兒多日的練習 。比賽在今天下午舉行,孩子們坐在小床上,家長站在一邊,隨著老師的口令,孩子們迅速的脫下鞋子,解開鞋帶 ,然后再慢慢往腳上穿鞋,家長們在一邊鼓勵著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最快穿完 ,孩子們有的動作熟練,有的拿著鞋子穿不進去,急得滿頭大汗,曉雪第一個穿好了,亦非也穿好了,接下來一個個小朋友都穿好了鞋子,最后只剩陽陽自己了,只見陽陽拿著鞋子,反過來正過去的,鞋帶都不知道怎么解開 ,急得滿頭大汗,老師在一旁指揮著陽陽 ,總算是把鞋子穿腳上了 。陽陽媽媽的臉紅了,她告訴老師,原來他沒配合老師活動,一直沒舍得讓陽陽自己穿鞋子,今天看了穿鞋比賽,看到別的小朋友都能動作麻利的自己穿好鞋子,也覺得自己錯了 。比賽結束了,看著孩子們自豪的表情,對家長們的啟示很大,這次活動,最主要的是鍛煉了孩子們自己動手的能力 。讓孩子學會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 。體驗到了自己勞動的快樂!也讓家長受到了教育,放手讓孩子去做,別一切包辦,相信自己的孩子能行!
這是孩子們第二次玩娃娃家,大多數孩子還不知道可以怎么玩,他們無所事事,走來走去。陳慕柏比較內向,雖然不知道干什么,但是只是在娃娃家內走來走去,可是張俊磊比較調皮,他不知道該干什么,就跑到別的區域里面去了。經過第一次的游戲,曹慧妍知道了娃娃家要照顧娃娃,所以她就一直抱著小娃娃,可是她不知道可以跟娃娃說說話、拍拍她、喂她吃東西,所以就一個勁地去換娃娃抱,從中尋找樂趣。賀佳欣是一個比較活潑、聰明的小姑娘,老師有提到過娃娃家可以做飯,所以,她將所有的蔬菜、瓜果都搬了來,并且拿了一把刀子在哪里切,弄的滿桌滿地都是,她玩得不亦樂乎。孩子們會出現這種情況是很正常的,因為這只是他們第二次參加區域活動,他們并不清楚娃娃家內可以玩什么,可以怎么玩。老師的講解畢竟是片面的,而且語言的講解不夠形象,很多孩子根本聽不懂。
我的教育建議:
1.帶領孩子們參觀中班哥哥、姐姐玩娃娃家的情形。
2.引導幼兒了解娃娃家中的主要角色,知道女孩子當媽媽,男孩子當爸爸。
3.分塊講解如何照顧娃娃、如何做飯。
4.每次重點指導一點內容,如怎么抱娃娃,怎么跟娃娃說話。
5.教師以角色的身份加入娃娃家,進行角色引領。
小軒來我班時還不足三歲,能力智力發展都不錯,尤其喜歡聽故事,可是一到午睡就令人大傷腦筋,又哭又鬧,擾得其他小朋友也難以入睡。這樣過了一周,漸漸能上床睡覺了,可是麻煩事又來了,穿鞋睡覺,任你好話說盡,就是不脫。只好稱它睡熟了,給他悄悄地脫下來,醒后一發現鞋子不在腳上,又大哭起來,再也不睡了。
對此,我試著用了好多辦法,收效不大。可是,總不能讓她穿著鞋子睡覺呀!一天中午,我抓住他愛聽故事的特點,給他編講了鞋娃娃的故事。大意是:鞋娃娃生氣了,因為有一個小姑娘白天穿著她唱歌、跳舞、做游戲,中午也不讓他休息,還穿著他睡覺。鞋娃娃說:我好累呀!小朋友都都睡覺了,我也該休息休息了。老把我穿在腳上,我多不舒服呀,鞋娃娃難過的哭了……小軒聽了這個故事,好像一下子長大了,看看自己腳上的鞋子,對我說:“老師,讓小鞋娃娃也休息吧!”說著自己脫下了鞋子,整齊地放在床下,那天中午,小軒睡得可香了。
現在,每天中午,不但小軒睡的香,睡得甜,而且消協娃娃也得到了休息。
教育隨筆:淺談小班娃娃家的指導策略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在幼兒園一日生活里,要創設寬松、自由、豐富的活動環境,尊重幼兒的興趣和需要,讓幼兒自主選擇,自主發展。小班的幼兒年齡小、情緒波動大、易受環境的刺激和影響,而且在情感上有較大的依賴性。特別是開學初,孩子們來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生活氛圍,有著不同的個性等。他們從未與這么多的陌生人物相處,對于他們來說他們是局外人是孤獨的。在小班所有的區域活動中,最讓幼兒熟悉、感到親切的游戲環境莫過于娃娃家。
娃娃家游戲是讓小班幼兒最快脫離分離焦慮,適應幼兒園生活的游戲活動,同時也是對小班幼兒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在促進幼兒發展中的作用和在幼兒園教育中的地位,是其它教育形式所不能替代和比擬的。我們應充分利用娃娃家游戲,滿足幼兒身心發展的需要,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俗話說,美麗的花朵離不開園丁悉心的照料,同樣,小班幼兒在通過娃娃家游戲使自己得到全面發展的同時離不開教師正確的指導。
一、根據幼兒不同的發展階段創設不同的娃娃家游戲環境
入學初,小班幼兒處在分離焦慮階段,教師所創設的娃娃家環境必須盡可能的貼近幼兒的生活,突出“家”的真實感、溫馨感,讓孩子找到家的感覺。例如,創設一個有許多抱抱娃娃,以及其他成型的玩具,有廚房、有小床等等的一個大家庭。在幼兒基本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后,我們根據幼兒興趣調整游戲環境、材料,在滿足幼兒最初剛入園需要的同時,進一步根據幼兒發展,有計劃地調整材料,創設單獨的“娃娃家”游戲區。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分別到不同的娃娃家游戲。例如,在一個娃娃家中多放幾個娃娃,供幼兒給不同的娃娃穿衣、喂飯;在另一個娃娃家里放置各種食材供幼兒制作各種好吃的食物等;還可以在娃娃家擺放一些半成品的玩具,例如:泡沫紙做的幼兒可以自己動手串的“魚串、肉串、豆腐干串等讓幼兒自己去制作完成。
二、培養幼兒的角色意識,發展與角色相關的情感和責任感。
“娃娃家”也是角色游戲的一種,因此,首先要培養幼兒的角色意識,要讓幼兒明確你是娃娃家中的“誰”,你應該做哪些事情,怎么做。例如:
案例:瑤瑤在娃娃家喂“寶寶”吃面,她不停地用手將面條塞到寶寶嘴里面,玩的不亦樂乎……教師問:“你在干什么?”瑤瑤:“我在喂‘寶寶’吃面。”教師:“你是誰?”瑤瑤:“我是倪昕瑤。”教師:“那‘寶寶’的媽媽呢?”瑤瑤:“不知道。”
分析:對于小班幼兒來說他們還沒有很好的樹立角色意識,不能認識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身份。
措施:1、為了幫助幼兒樹立角色意識,我們請家長將家庭成員的一些活動情況拍成照片,并將照片張貼在“娃娃家”的墻壁上。請幼兒看一看,說一說,討論一下他們每一個人不同的身份,還有他們都在做哪些事情,他們是怎么做事情的。
2、強化角色,再現生活,引發經驗的遷移。教師可以啟發提問:“你小時候,爸爸媽媽是怎樣給你喂面條的呢?是直接用手喂得嗎?可以用什么工具喂寶寶呢?“你喂得那么快寶寶來得及咽下去嗎?該怎么做呢”“這面條好燙呀?可以怎么做呢?”幼兒在與教師、同伴的互動交流中,習得經驗,感受游戲的快樂。
三、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提高幼兒與同伴合作游戲的能力。
小班幼兒普遍存在自我中心意識強,自控能力弱,堅持性差的現象。由于家庭因素和社會因素等大多數小班幼兒都會缺乏與同伴的交往經驗,孩子的獨占欲望強,在游戲中出現沖突是常見現象,特別是表現在爭搶玩具材料上。因此在材料的投放上要準備充足。利用孩子從眾的心理特點讓他們體驗共同游戲的快樂。在材料的投放上,每一種、每一類我們都投放多件,如給娃娃穿衣服的娃娃和衣服、喂食物的娃娃、操作用的蔬菜、水果,還有餐具、煤氣灶、鍋子等都投放3至4個,力圖讓幼兒有條件自主選擇玩具材料。
但是,這樣一來在游戲的過程中我們經常發現有的孩子喜歡獨自游戲,與同伴交往甚少。為此,我們會經常開展一些促進幼兒交往的游戲活動。例如:招待客人。教師以客人這一角色進入游戲情境,與幼兒共同游戲。
游戲時,教師邊按門鈴邊說:“我是你媽媽的同事,來你家里做客。”目的是暗示幼兒告訴自己的“媽媽”來客人了,并且請“媽媽”來開門,如此兩個自顧自玩耍的幼兒有了簡單的對話。進門后,教師提出話題:“聽說你們家搬新家了,我來你家看看。”目的是請主人向客人一一介紹房間,告訴客人各房間的功用,讓幼兒帶著參觀,促進幼兒從容交往,在別人面前大方講述事情的能力。(對主動交往的幼兒,教師可以提出更多話題,給予更多交往機會。如可以提問:聽說你家搬新家了,誰來帶我看看你家都有哪些房間?這是誰的房間?干什么用的?)客人待了一段時間后,教師再一次提出話題:“哎呀,我有些累了,說了半天都渴了。”目的是引導幼兒禮貌待客。最后,教師看看表準備離開,提問:“時間不早了,我要走了,下次再來。”目的是暗示幼兒用語言主動交往、送客。
在老師成功扮演了客人以后,孩子們會得到很多啟示。也會模仿老師的樣子去做小客人,在娃娃家的主人也學會了如何招待客人,促進了幼兒之間的交往。
再如,以招待客人為例。老師可以給幼兒創設一個招待客人的情節。例如,今天是XX寶寶的生日,我們會請許多好朋友來家里吃飯,可是媽媽一個人要做這么多的飯菜,還要打掃衛生、裝扮房子太辛苦了。爸爸、姐姐還有弟弟能不能一起來幫忙呢。隨著,這一故事情節的產生,孩子們可以一起合作,例如,爸爸幫助媽媽一起做飯,媽媽燒菜、爸爸可以在旁邊幫忙切菜,姐姐和弟弟可以做一些簡單的手工制作裝扮娃娃家等,如此一來小朋友之間就有了合作。在故事情節下的游戲活動,更能激發幼兒對游戲的興趣,孩子們在不只不覺中也會慢慢學會分工與合作。
四、培養幼兒相關的生活自理能力和操作能力。
小班幼兒尚沒有形成良好的活動常規。例如,娃娃家活動結束后,整個娃娃家里亂七八糟的,材料被扔的到處都是……
為此,教師可以請幼兒說一說自己的家是什么樣子的?比如“在家里寶寶的玩具是放在什么地方的?”“寶寶們又會在哪里玩玩具呢”“煤氣灶、電飯鍋、烤箱等廚房用具又是怎么擺放的呢?”“媽媽在什么地方洗菜、燒飯?”利用經驗遷移的方法來引導幼兒將玩具、廚房用具以及其他娃娃家游戲材料進行分類并整理好娃娃家的同時,讓幼兒學會怎樣在娃娃家游戲,使得娃娃家游戲活動井然有序;我們還可以根據小班幼兒具體形象思維的特征,我們將正確收拾玩具的圖片等張貼在娃娃家的墻壁上幫助幼兒了解這些常規;我們還利用“小紅花獎懲法”來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游戲常規,如:幼兒能自覺遵守游戲規則的便可以得到一朵小紅花,待小紅花累積到5朵便可以到超市換取自己喜歡的一件物品;反之就扣一朵小紅花,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物品。
在指導小班“娃娃家”游戲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考慮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他們每一階段不同的發展變化,考慮他們的生活經歷、已有的知識經驗、興趣、需求和能力。在已有的知識經驗以及能力方面配合適當的游戲材料、游戲情節加以提升、擴展和發展深化,使幼兒得到全面發展。
每每到了區域活動時間,也是我班孩子進入了又一個快樂時段,他們總是盼望著這一刻,最好一直玩區域活動。常時不時地問我:“徐老師,今天玩區角活動嗎?”今天恰巧是區域活動時間,在孩子們的自主選擇下老師組織孩子們進入了各區域,娃娃家的人數由幼兒們自己選擇,自己分配。我問:“誰做娃娃的媽媽”湯雨婷小朋友高舉小手,我就讓她扮演了這角色。接著我又說:“娃娃媽媽,誰是娃娃的爸爸,由你來選。”娃娃媽媽選了濤濤小朋友做爸爸。接著他們幾個陸續選出了娃娃的爺爺、奶奶等角色,選擇好角色后,孩子們就進入了活動中了,爸爸把活動材料拿出來,像模像樣地開始制作午餐了,由于空間的有限,娃娃家的小桌子旁一下子,容不下那么多人,怎么辦呢?于是我進行了干預的策略,我說:“爸爸在燒午飯,媽媽在抱娃娃,那奶奶你再到菜市場去買幾個菜吧”。說著,我遞給奶奶一個小竹籃,接著我又提議無所事事的爺爺手拿繩圈,把它當作方向盤,開動小車子送奶奶上街,任務到位后,各自扮演的角色頓時忙碌起來,做所需做的事來。一會兒,奶奶回來了對我說:“老師,你看我給娃娃買了手機(一個帶繩的玩具手機)”我說:“娃娃肯定喜歡的。”又過了一會兒,奶奶對我說:“我給媽媽買了電腦”我一看原來是一個廢棄的舊鼠標,我說:“這個奶奶真大方,娃娃媽媽肯定會很高興的”,又過了一會兒,她又給我看給娃娃買的螃蟹墨鏡,我也肯定了她的舉動,奶奶高興的回家了,媽媽一手抱著娃娃,一手操作鼠標,模擬現實生活中的場景。又過了一會兒,媽媽對我說:“老師,你看我的娃娃會走路了”一邊說一邊操縱手里的娃娃把它放在地上,扶著娃娃學走路,我肯定了她,表揚了,她的勁就更高了,看到爸爸做了這么多的菜,我走過去,說:“娃娃走了這么多的路,肯定餓了,我們給娃娃喂飯吧!”媽媽、奶奶立刻忙碌起來,奶奶還說:“這個娃娃吃了白白碗。”我說:“真乖”。爸爸連忙說:“我還給娃娃做了很多好吃的,有蟹、有肉等”我連忙說:“今天爸爸真能干,一個人做了這么多好吃的,我們一起謝謝他”媽媽、奶奶感謝了他。一會兒,媽媽又說:“老師,你看我的寶寶睡著了”。我就說:“你的寶寶真乖,”奶奶插話說:“這個也睡著了。”我忙又說:“喲,媽媽,你生了兩個寶寶。”媽媽接著說:“我生了三個,這個也是。”一邊說一遍指給我看,只見兩大一小的娃娃躺在床上。我不禁笑了起來。
娃娃睡好覺了,爺爺又開著小汽車載全家人到表演區看演出去了,這一天娃娃家很熱鬧,大家都很開心。
小班的孩子的角色表演源于對現實世界的模仿,如扮演娃娃的媽媽在活動中十分盡職,做到了媽媽的樣,那是因為她媽媽最近給她新添了了個小弟弟,所以會產生媽媽生三個孩子的情境,扮奶奶的陸陸是由于平常一直是有爺爺、奶奶照看的,所以對奶奶的角色詮釋的非常棒,會給娃娃買這些時尚又符合實際生活情節的物品,扮孩子爺爺的洋洋小朋友,因為他爸爸有汽車,所以他對司機的角色也扮演的非常成功,就連娃娃的爸爸濤濤也說:“爸爸是開摩托車的,”在現實生活中,他的爸爸的確是使用這種交通工具上下班的。孩子們在這玩的過程中得到滿足和情感的體驗,教師適時的指導與介入讓孩子的游戲得以繼續下去,并在新的學習情境下得到發展,孩子們的動手能力、想象力得到了發展,同時也促進了他們的交往能力的提升,因此適度的指導是非常重要的。
推薦閱讀:
小班教育隨筆記錄200篇
幼兒園教師小班教育隨筆200篇
幼兒園小班老師教育隨筆200篇
幼兒園小班教育隨筆200篇
幼兒園小班教師教育隨筆200篇
小班教師教育隨筆200篇
小班幼兒教師教育隨筆200篇
小班下學期教育隨筆200篇
小班上學期教育隨筆200篇
小班教育隨筆大全200篇
小班幼兒教育隨筆200篇
小班老師教育隨筆200篇
《小班教育隨筆反思3篇》:第1部分 我發現有趣的科學活動能較長時間的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能有效的調動幼兒的探索欲。同時我也發現,在一般幼兒園的教學活動中,科學活動常以教師的講授為主,注重科學結論
《幼兒教師隨筆小班14篇》:第1篇幼兒教師隨筆小班 新學期開始,我們又迎來了一批新的小朋友。他們中大多數孩子沒有上過托班,乍然離開自己熟悉的家和家人,進入幼兒園這么一個全新的環境,有多么的不適應。 看,幾個性格內向、膽怯的孩子從父母或
《小班隨筆100字18篇》:第1篇小班隨筆100字 教育隨筆:引導小班幼兒在家進行閱讀活動的策略 小班是培養良好習慣的重要時期,但是這一時期的孩子比較好動,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較短,培養閱讀的習慣固然重要, 但如果方法不當很容易使小班幼兒產生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