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29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幼兒園小班老師教育隨筆《給孩子多些選擇的機會》,是優秀的小班教育隨筆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又到午餐時間了,香香的飯,小朋友看見了都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咦,周加怎么了?他在撥弄著飯,眉頭也皺了起來。我走到她的身邊問:“怎么了,周加?”她低頭不語。“是身體不舒服了嗎?”我伸手摸了摸她的額頭,沒有呀!剛才還和小伙伴們一起開心地戶外活動呢?怎么一到吃飯時間,他就又犯愁了呢?“老師,我不想吃里面的胡蘿卜!”噢,原來如此。于是,我對周加說:“這樣吧,你把胡蘿卜剩在碗里。這樣行嗎?”他聽了我的話,馬上點點頭,一會兒就吃下了半碗飯菜,還一邊吃一邊瞄我一眼,我只是高興地對他拍了拍頭。等給她盛稀飯時她已經把一碗菜全部吃完了,胡蘿卜也不見了。我想應該是:周加自尊心很強,怕別的小朋友羞她吧!而等老師真正妥協時,她又不好意思了。
從這件事中,我醒悟到:孩子不吃飯其實是有他的想法和原因的。不愛吃的飯菜對她來說是個心理負擔,而我采取的是:給他一個選擇的臺階,幼兒園中班教育隨筆使他減輕心理負擔,于是了他就能愉快而輕松地進餐了。
由此我聯想到:每個孩子有他內心的想法和需求,而有些想法他還不善于用言語表達只好由行為表現出來。即使是外顯的行為,每個孩子還會有多種不同的表現方式,而且在每個孩子的行為表現背后還有成人所不可理解的心結。現在我才對“站在孩子的角度和視角,看待一件事,換個位置或方式想一想,做一做。”這句話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如果,在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中,我們能多站在孩子的立場想一想,采取一些他們能接受的方法來進行教育和引導,一定會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以上就是《給孩子選擇的機會》的全部幼兒教育隨筆內容,講的是關于孩子、怎么、表現、行為、每個等方面的內容,希望對讀者有用。
老子曾說:“治大國烹小鮮。”老子將治理比作烹調小魚一樣,只要將調味、火候放得適中,這樣煮出來的東西,色鮮味美。可見,細微之處見真功夫,管理無小事。作為一個幼兒老師對班級管理工作也是這樣,只要管理得當,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措施、手段,從細微之處入手,那么肯定行之有效。
每個年齡段的孩子都有不同的特點,就拿我們小班的孩子們來說吧,他們不太受束縛。你跟他們提幾點要求,他們事前都是一一點頭答應的。可是一旦做起來,他們全都拋之腦后了,真是很頭疼。就拿區域活動的管理來說吧,每天的區域活動對孩子們來說是最開心的事了。區域活動的氣氛輕松、自由,形式靈活多樣,滿足了幼兒親自選擇材料與體驗活動過程的多種需要,因此,深受孩子們的喜愛。但是隨著區域活動的開展,問題也隨之出現了。那就是活動的管理難,特別是一些規則的制定。對于小班幼兒而言,他們的規則意識是非常淡薄的,如何建立區域活動規則就是我們小班老師最苦惱的問題。像以下這樣的情景,在我們小班經常可以看到,聽到:老師在活動前反復強調一些規則:“小朋友,你們要把材料放放整齊……”。但是活動起來,往往無濟于事,這兒扔一個,那兒丟一個,材料總是弄得到處都是,每次,像收放材料,這些類似的情況,都要花去幾乎三分之一甚至還要多的時間,另外,有些活動區域深受孩子們的喜歡,比如娃娃家,大家都想進去玩,這樣一來還照成區域人數超員擁擠,導致爭搶玩具的惡果。于是,我們常常埋怨:小班幼兒的規則意識就是淡薄,總是玩不好,還不如不玩呢。那么,到底是小班幼兒真的不具備理解規則的能力,還是另有原因呢?
后來也在苦苦思索,怎樣更好的管理小班的區域活動呢?小班幼兒具有自己獨特的年齡特點和思維特點,他們不喜歡硬性的說教,而是比較青睞用實物的方式理解事物。能不能根據這一點,動點腦筋想出制定規則的好辦法呢?經過我們小班老師們的集體討論,覺得用標記牌來限制人數是個很好的方法。在每個區域活動外擺放標記牌,幼兒如果想要進去玩,必須先掛上該區域的牌子才能進去。牌子沒有了,就說明人數滿了,可以去其他的區域內玩。這個規則一實施,果然見效。孩子們吃完飯,去區域活動玩,首先是看有沒有牌子,有牌子就馬上掛上進去玩,如果沒有掛牌進去玩,旁邊的小朋友見了,也會馬上勸阻他出去,這樣起到了一個互相監督的作用。當然也便于老師的管理,我現在只要一看孩子們脖子上掛的是什么標記牌,我就知道他是哪一個區域活動的孩子,更有利于我對孩子們的指導。現在孩子們每次進區域活動總是自覺地掛牌,如果該區域的牌子沒有了,他們會自覺地去另外的區域玩。
比起以前采用生硬的說教“太多了,太少了”的效果相比,利用標記牌來融合區域規則,實際效果要好多了。標記牌像一位不說話的小老師,默默地發揮著它在區域方面的獨特作用,通過標記牌的啟示,小班的幼兒可以自主、有序地進入區域活動,避免了由于幼兒擁擠而引起的爭執和矛盾。
針對材料到處亂放、亂仍的情況,我們班采取了誰是最佳區域活動寶寶的評比,每次玩好,每個區域我們都評選一名最佳寶寶,獎一顆小星星。對他們來說能夠得到一顆小星星那是無上的光榮。所以都要爭取得到。當然要得到這顆小星星,老師的要求就是在區域活動中遵守規則,不爭搶玩具、玩好后材料能及時擺放在原來的地方。這樣一來,促使孩子們都能有序地進行區域活動,玩好后能及時的放回原位,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小小一顆小星星,作用還真不小,以前我喊破喉嚨也沒幾孩子能將區域活動的玩具、材料迅速擺放好。現在孩子都能自覺的收拾好區域活動里的玩具,因為他們都想要那一顆象征榮譽的小星星。
通過這個階段的嘗試,我體驗到:小班區域活動要想真正輕松自由、活潑有序的開展,老師真的必須動點腦筋、花點心思,針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設計一些可行的規則實施。這些小小的規則改動,雖是細微,卻無不體驗出老師對孩子的敏銳觀察,細小之處見功夫。“治大國烹小鮮”,治理一個國家尚要有如烹飪一條小魚一樣細微,何況管理一個班級,那就更要注意細節了。區域活動管理只是班級管理的一小部分,而區域規則制定則是區域活動的一小部分,這小小的一部分做出的改動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見細節之處是不能小看的。我想在今后的工作中只要把每一個細節盡量做到位,那么 工作中遇到的難題也就能一一解決了。
培養幼兒自我服務能力的最佳時期就是小班階段,同時也是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習慣初步養成的關鍵期。從兒童心理發展規律看,年齡越小越單純,可塑性越強,越容易接受各種影響和教育,此時培養孩子的自我服務能力及習慣越易成功。同時,小班幼兒的基本動作已發展得比較自如,他們已能夠掌握各種運用大肌肉的動作和某些運用小肌肉的精細動作,這為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奠定了基礎,而且他們自身也產生了獨立地進餐、盥洗、睡覺、穿脫衣服的愿望。這時,成人既不能撒手不管,也不能包辦一切,而要針對他們的發展水平,提供必要的條件和機會,幫助他們實現生活自理能力的愿望。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曾經指出:幼兒的智力發展應當同時體現在手指的操作、語言的表達和用腦的思考上,動手、動口與動腦三者之間有著息息相關的內在聯系。從小給孩子一雙靈巧的小手,是促進孩子思維發展、豐富其語匯、增強其自信心的基礎和前提。我們不要荒廢孩子雙手上的智慧,要教給孩子一些實干、巧干的方法和技能,這是孩子學會生存、學會自主的起點。
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幼兒園、家庭、社會、幼兒的共同努力。在這個過程中,只有四者認識一致、態度一致、言行一致、行動一致,才會形成強大的教育合力。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是一項艱巨而漫長的任務,“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不是一下就能奏效的,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孩子還小,只要他自己能做,就要給他創造鍛煉的機會,在此基礎上,施以言傳身教,輔以耐心細致,結合家園同心,只有這樣,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才能成為現實。
半年的時光匆匆走過,似乎還沒有來得及打個招呼,光陰便從我們身邊悄悄溜走,孩子們一天天的長大了,看著他們美麗的笑容,活潑的身影,我從心里感覺暖暖地。 還記得,孩子們9月1日來到這陌生的幼兒園時,哭著鬧著喊媽媽,不吃也不喝,似乎對整個社會都要排斥,沒有組織,也沒有紀律,我們說的話一點也不起作用,我們真的很無奈,也很頭疼,吃飯要喂,上廁所要陪……總之,一切的一切都很累,累歸累,但我們很高興,有這么一句話,形容當時的我們很貼切,累并快樂著。 今天,他們一個一個的長高了,長胖了,不再是當時那個哭哭啼啼的小王子、小公主了,他們學到了很多,懂得了朋友間要友好相處,對老師要有禮貌,上課要有秩序等等一些做人的基本道理與良好的行為習慣,不再讓爸爸媽媽抱,自己高高興興來幼兒園,自己吃飯,自己睡覺,能大膽回答老師的問題,勇敢地表現自己……我真的為孩子們的進步感到驕傲與自豪!加油吧!親愛的孩子們,我們永遠會用欣賞的眼光稱贊你們的! 有的人說,帶小班不容易,很累,可我要說,如果有機會,我還要在小班!
想要寶寶高興起來也不難,只要你想學就很簡單。
1.一個手指點點點 (伸出一個手指點寶寶)
兩個手指敲敲敲 (伸出兩只手指在寶寶身上輕敲)
三個手指捏捏捏 (伸出三只手指在寶寶身上輕捏)
四個手指撓撓鬧 (伸出四只手指在寶寶身上輕撓)
五個手指拍拍拍 (兩個手對拍)
五個兄弟爬上山 (從寶寶的下身做爬山狀)
幾里古嚕滾下來 (在寶寶身上從上往下撓)
2.小手拍拍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 (拍拍你的雙手)
手指伸出來, (伸出你的食指)
眼睛在哪里? (用一種夸張的語氣問)
眼睛在這里, (指你的眼睛)
用手指出來。 (一邊指著你的眼睛一邊用眼神鼓勵你的孩子)
靈活變化:可以把眼睛改成其它任何一個身體部位,比如鼻子嘴巴等等。這個游戲教會孩子認識五官和身體的部位,讓他增強自己的身體意識。
3.大拇哥,二拇弟,中鼓樓,四兄弟(唱大戲),
小妞妞(抓住孩子的小手,邊點著她的手指頭邊說)
爬呀爬呀爬上山 (食指從胳膊一步步點到肩膀)
耳朵聽聽 (捏捏耳朵)
眼睛看看 (點點眼睛)
鼻子聞聞 (點點鼻子)
嘴巴嘗嘗 (點點嘴巴)
咯吱一下 (停頓,突然把手伸到孩子脖勁處,咯吱一下,以后每次孩子都會驚喜地等著這一時刻)
學習英語每天必須要經過不斷地溫習和重復才能減少遺忘,加深印象、鞏固知識。而幼兒園的理念主要是“愛”,所以自己在教學的過程中也堅決實施“愛孩子”。在上課的過程中有的個別孩子沒有認真聽講,上課注意力分散,每次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我都會很耐心地提示他們,啟發和引導他們。但是過了幾遍以后還是沒有起到作用的時候,就開始有些出現煩躁的情緒,對于頑劣的孩子還是忍不住批評他。事后也對自己的行為后悔、反思。
我反思:批評孩子讓孩子的自尊心受挫,有悖于幼兒園里面的“愛“的理念。我們教師應該用愛來感化孩子,即使是批評也應該注意運用適當的教育方法。比如說在同學一小時中潘老師提過的一分鐘批評法。
現在我靜下心來,細細品味周圍的一切,我發現,在這個世界上的很多事情都是因為有了愛更加美好。有父母對子女無微不至的愛、有老師對孩子循循善誘,也有朋友間互相安慰……如果加以體會,就會感覺到,人生,這是一個多么美好的東西啊!現在我能夠感受那份極為普通的愛,我也會帶著一顆圣潔的愛心去愛孩子。
《小班教育隨筆200篇簡短》:小班教育隨筆簡短第1篇幼兒園小班教學隨筆簡短范文1都知道剛剛上幼兒園的孩子,總免不了哭哭鬧鬧的。我們班倪子晗小朋友上幼兒園都快一年的時間了,每天來到幼兒園跟媽媽再見的
《小班教育隨筆400篇范文》:小班教育隨筆400篇范文第1部分 在班里,往往懂事聽話的孩子會獲得我們更多的關愛,而那些淘氣、愛搗亂的孩子往往獲得的是我們的批評,但仔細追念起來,其實那些淘氣搗亂的孩子,也
《教師小班常規教育隨筆3篇》:第1部分 文瑩是一個乖巧的孩子,她學習知識都很好,上課也很認真的聽,各方面表現都不錯,但是文瑩有一個很大的缺點就是挑食,平時里,她不喜歡吃肉,把肉挑到一邊,過幾天看見不喜歡吃的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