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26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大班教育隨筆《好爸爸好媽媽》,是優秀的大班教育隨筆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班里的自然角有孩子們自己種的洋蔥、大蒜、油菜、小豆苗……它們一個挨一個地排列在窗臺上,沐浴著縷縷陽光,自由自在地舒展著自己蔥綠的身姿。
這么可愛的一群小植物,卻常常受到孩子們的冷落:有時,它們的小主人三兩天不去看它們一眼;有時,它們會因為小主人的粗心而喝不上水,變得萎靡不振,垂著腦袋。怎樣激發孩子們對植物的興趣,讓他們樂意照顧它們呢?我想了一個辦法。
一次晨間談話時,我高興地告訴孩子們,他們要當爸爸媽媽了。孩子們被這個有趣的話題逗樂了,一個個捂著小嘴高興地問:“我是誰的爸爸媽媽呀?”我一指窗臺上那些小植物對他們說:“你是小植物的爸爸、媽媽呀。你們瞧,雪嬌真是個好媽媽,她每天都來照看自己的植物寶寶,瞧,她的大蒜寶寶長的多健壯呀。”聽了我的話,孩子們一下子被激發起來,他們紛紛說著:“我也要當個好媽媽” “我要當個好爸爸。”他們說了今后要怎樣照顧自己的小寶寶,還“檢討”了以前自己做的怎么不好。
此后,班里的種植角熱鬧起來。孩子們來到幼兒園后,第一件事就是看看自己的寶寶今天長得怎么樣,如果聞到了特別的氣味,孩子們會說:“我的寶寶該洗澡了,爸爸給你換水洗澡。”如果看到自己的寶寶缺水了,就會用充滿憐愛的口吻說:“寶寶,別難過,媽媽馬上給你倒水喝……”
在孩子們的精心呵護下,班里的小植物變得更加鮮活蔥綠起來,看著那些好“爸爸”好“媽媽”圍繞著他們的“孩子”忙碌的身影,我由衷地笑了……
娃娃家游戲一向是孩子們最熱衷的,但今天游戲進行了沒多久,政霖忽然跑過來對我說:“老師,我不想當爸爸了!”我蹲下來問:“為什么呀?” 他指著點心店說:“我要到點心店里去賣點心。” 原來,政霖看見點心店里的服務員忙得不亦樂乎,又想當服務員了。我指著別的娃娃家說:“瞧那兩個爸爸當得多好呀,你應該跟他們一樣,今天繼續當爸爸,明天老師再請你到點心店去。” 政霖應了一聲,卻遠遠地坐到了另一邊的床上,沒有回到娃娃家去。看來,沒答應他當服務員,他心里還挺不樂意的呢!我走過去輕輕地拉著他的手說:“你是誰的爸爸呀?”“米米。” “你要是不做米米的爸爸了,他該多傷心呀!你想想,要是你爸爸不愿意做你爸爸了,你該多難過,米米也會難過的,對不對?” 他點點頭。“那我們今天堅持做米米的爸爸,下次老師答應你做服務員,來,我們拉拉勾。” 在大手指和小手指的拉拉勾中,政霖這才開心地笑了。小班孩子的角色意識比較淡薄,堅持性比較差,今天政霖的反應正是小班年齡特點的典型表現。為了讓孩子堅持自己的角色,我讓孩子換位思考,以娃娃需要爸爸的愛為理由,激發他對娃娃的愛護的情感。同時為了照顧孩子的情緒,以孩子喜歡的拉拉鉤的形式許下承諾,滿足他的游戲愿望。 在游戲講評的時候,我又請政霖上來,表揚了他最后堅持照顧娃娃、堅持做一個好爸爸的表現,鼓勵其他的小朋友也能在游戲中堅持自己的角色,增進孩子們的角色意識。
觀察實錄:
離園的時間快到了,只見靜靜顯得特別興奮,又是跳,又是唱,還一個勁兒地擠在別的小朋友身上。我瞪大了眼睛看著她,她似乎意識到了自己不當的舉止行為,馬上安靜下來,低著頭不說話。可能對她來說我還是一個新的老師,有點陌生也有點害怕,所以她還是比較能收斂自己的行為。正在這時,來接孩子的家長一窩蜂得擠進了教室門口,孩子們也熱情地迎向了自己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我正忙碌地和孩子家長進行個別交流,突然一個身影從我的身邊“呼哧”閃過。“那不是靜靜嗎?好像沒有人來接她,她怎么就一個人出去了呢?”我一邊想著一邊跟著沖了出去,她并沒有走遠,只是在走廊的一頭,張望著遠方……我很生氣地把她拽回了教室,并嚴厲地批評了她。一開始她好像對我的批評毫不在乎,只是扭著頭,看著陸續回去的同伴們不說話。我越看越生氣,批評的聲音也隨著我的脾氣越來越響,只聽“哇……”的一聲,她哭了,越哭越傷心,這是開學三個星期來我第一次見她這么傷心地哭。我有點摸不著頭腦了,難道我的批評真得令她如此傷心嗎?我嘗試與她進一步溝通:“你到底怎么啦?……”還沒等我問玩,她就傷心地說:“爸爸為什么不早點來接我?我想媽媽了。”
分析反思:
的確,靜靜每天都很晚回家,來接她的從來都不是他的爸爸和媽媽,而是隔壁的鄰居阿姨。每天,看著別的孩子都在爸爸、媽媽的接送下,快快樂樂地上學、放學,她別提有多羨慕。孩子幾次興奮,幾次激動地跑出來,其實是有其目的的,她在走廊一頭張望著遠方,其實也是有目的的,她在期盼,期盼著爸爸、媽媽能夠早一點來接她回家,期盼著能夠得到更多的關懷。孩子在幼兒園需要老師的關心、阿姨的呵護,但是在家里更需要家長的寵愛。家庭教育同樣是孩子學習、成長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有家園配合,家園共育,孩子才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離開幼兒園,跨入小學的大門,是每個孩子人生中的一個重大的轉折。為了讓大班幼兒進入小學后能夠適應一年級的學習和生活,今天下午,我園的彭美英老師在多功能廳為全體大班家長作了名為《好習慣讓孩子終身受益》的講座,這也是大班教研組幼小銜接系列活動之一。
彭老師是一位有著三十多年教齡的優秀幼兒教師,曾擔任平湖幼兒教育的教研員。彭老師從習慣養成的角度來與家長們探討怎樣做好幼小銜接工作,她結合一個個真實的事例,與大家分享了自己積累多年的幼教經驗和成功的教子經驗,令人信服。她告訴家長,在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生活習慣、學習習慣的時候,要做到“曉之以理、導之以行、持之以恒、動之以情”。根據大班孩子的實際,彭老師還對學習習慣的內容與培養要求作了詳細的講解。彭老師講得精彩,家長們聽得認真。到場的家長中有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大家個個聽得全神貫注,時時點頭以示肯定。今天的講座為大班幼兒的家長上了一堂實實在在的入學準備課!
好習慣,能讓孩子受益終身。我們相信,通過教師、家長的共同努力,大班的孩子們一定能順順利利、快快樂樂地進入學校學習,成為一名合格的小學生,也一定能擁有一個美好的將來。
今天的美術課學習畫《我的媽媽真漂亮》,當我講解完示范畫后,讓幼兒根據老師的范畫,自己畫出自己的媽媽,當幼兒在細心作畫時,我巡回視察,我發現只有龍龍小朋友坐在那里,手里拿了一支彩筆,一動不動。
中班的老師向我介紹過,龍龍的繪畫能力在班上是比較差的,對這樣的孩子要放低要求。于是,我蹲下來摸摸龍龍的頭問:‘‘龍龍,你怎么不畫呀?’’龍龍說:“我不會”。我指著范畫又問道:“你想畫這個媽媽呢,還是畫自己的媽媽?”。“我要畫自己的媽媽。”龍龍很堅定地說。“好,先想一想媽媽長得怎么個樣啊”。“我媽媽是長頭發,扎辮子的。”他說著就畫了個圈,表示頭,在圓上面用黑彩筆畫了兩根長線,表示辮子,接著畫眼睛,邊畫邊自言自語地說“我的媽媽是小眼睛。”然后畫了兩個小圓點,表示媽媽的小眼睛。然后又換了一支紅彩筆,在眼睛下面畫了個較大圓,抬起頭來告訴我:“這是我媽媽的嘴巴。”旁邊的小朋友看了看說:“哈,你媽媽嘴巴怎么是這樣的。”他肯定地說:“是的,我媽媽的嘴巴就是這樣的。”接著在在頭下面畫了一個長方形表示身體,在身體下面畫了兩個長方形表示兩條腿。畫好這些后把筆一放,把畫交給了我表示畫好了。我接過來看了看說:“哎呀,老師還不知道你媽媽喜歡穿什么樣的衣服呢?”然后又把畫交給了他。
過了一會,龍龍拿著他的畫讓我猜。我笑著說:“我來猜,你的媽媽一定是喜歡穿花褂子,黑褲子,是不是?”龍龍高興地拍著手說:“猜對了,猜對了”。我及時鼓勵他說:“因為你畫的好,所以老師猜對了,以后你只要多畫,會畫的更好。”龍龍點點頭。小心地將畫折好,藏進口袋里,說:“我要送給媽媽。”
說實話,龍龍的繪畫水平確實差勁,可這又有何妨呢?只要他從中得到了快樂,萌發了興趣,就獲得了成功。從這件事中,我深深體會到對能力差的孩子,更需要尊重和鼓勵,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樂趣,使他們健康活潑的成長才是最重要的。
永康比仲賢小了一歲多,平時很能去找別人的麻煩,做操時碰這個一下,踢那個一下,而他招惹的都是班里長得比他高,身體比他壯比他調皮的孩子;有時他還會唆使孩子去打架,當他真正惹出事情來后,自己又收拾不了了。有時永康就會說:“我有一個好爸爸,我讓我爸爸來打你。”但也只是說說而已,不過今天卻真的叫來爸爸為他撐腰了。
活動結束后,孩子們排著隊去小便。回來后,有孩子來告狀了:“老師,仲賢打永康了。”把他們叫到跟前問原因時,仲賢說是康康先打的他,而問康康時,他只是笑著不說話,這也讓我明白了又是永康先挑起的事端。
放學后,剛巧仲賢沒有人來接,我就把他領回了活動室。往回走時,想去和永康爸爸(我們幼兒園和小學在一塊,永康爸爸在小學那邊)解釋一下下午的事情,去了他卻不在,我想明天再說也一樣,就回到了活動室準備打掃衛生。我正在拖地時,康康爸爸過來了,說:“小張,康康說仲賢打他了。”我便把事情和他說了一遍,永康爸爸說:“剛才小康在辦公室里說,爸爸你快去打仲賢,要不他就走了。”在我和永康爸爸談話的時候,看見永康在外面跑來跑去,對著仲賢一臉得意的樣子。
這時,我想,作為永康的爸爸,聽從孩子的話出面為孩子撐腰,去教訓別的孩子為他出氣,而且是在自己的孩子做錯事情的情況下,這樣做對嗎?這樣不就讓孩子的膽子越來越大,覺得惹出再大的事情也有爸爸替他處理,孩子就會一點擔當也沒有,不知道天高地厚,長大后,說不定會惹出更大的事情。而且我們也不可能一直跟在孩子后面給他“擦屁股”,要讓孩子學會為自己的言行負責。
班里的自然角有孩子們自己種的洋蔥、大蒜、油菜、小豆苗……它們一個挨一個地排列在窗臺上,沐浴著縷縷陽光,自由自在地舒展著自己蔥綠的身姿。
這么可愛的一群小植物,卻常常受到孩子們的冷落:有時,它們的小主人三兩天不去看它們一眼;有時,它們會因為小主人的粗心而喝不上水,變得萎靡不振,垂著腦袋。怎樣激發孩子們對植物的興趣,讓他們樂意照顧它們呢?我想了一個辦法。
一次晨間談話時,我高興地告訴孩子們,他們要當爸爸媽媽了。孩子們被這個有趣的話題逗樂了,一個個捂著小嘴高興地問:“我是誰的爸爸媽媽呀?”我一指窗臺上那些小植物對他們說:“你是小植物的爸爸、媽媽呀。你們瞧,雪嬌真是個好媽媽,她每天都來照看自己的植物寶寶,瞧,她的大蒜寶寶長的多健壯呀。”聽了我的話,孩子們一下子被激發起來,他們紛紛說著:“我也要當個好媽媽” “我要當個好爸爸。”他們說了今后要怎樣照顧自己的小寶寶,還“檢討”了以前自己做的怎么不好。
此后,班里的種植角熱鬧起來。孩子們來到幼兒園后,第一件事就是看看自己的寶寶今天長得怎么樣,如果聞到了特別的氣味,孩子們會說:“我的寶寶該洗澡了,爸爸給你換水洗澡。”如果看到自己的寶寶缺水了,就會用充滿憐愛的口吻說:“寶寶,別難過,媽媽馬上給你倒水喝……”
在孩子們的精心呵護下,班里的小植物變得更加鮮活蔥綠起來,看著那些好“爸爸”好“媽媽”圍繞著他們的“孩子”忙碌的身影,我由衷地笑了……
早上,孩子們都在院子里活動,我在教室里忙完上午課的準備,急忙到院子里活動,一到班級的隊伍里就看見鞠老師一般組織孩子,一般還不時的哄哄李昊陽,昊陽又哭啦??我走過去蹲下來,抱著他問:“寶貝,又怎么啦?”他開始哭訴了:“媽媽說早上在外邊看我做操,可是她怎么走了呢?”“誰說她走了呀?她也許在外邊偷偷的看你呢?“沒有啊,她就是走啦,她說話不算數!”孩子有點氣憤了。我近視眼,遠遠的看不見外邊有還是沒有,但是我還是指著外邊說,媽媽可能就在那邊呢,昊陽說:“那不是我的媽媽,是胡力墉的媽媽。”
孩子還在抹著眼淚哭,我就牽起孩子的手,去院墻南邊看個究竟,唉,媽媽真的不在,幾個家長聽了都說媽媽不好,拉著昊陽的手邊走邊說,這次是媽媽不對,回家批評媽媽。孩子更冤屈了:“批評沒有用!”“有用,這次老師也幫助你批評媽媽!”一聽我要幫助他批評媽媽,不哭了!
晚上昊陽媽媽來接孩子,跟她交流了一下,她說,經常看孩子做操不認真不使勁,真著急。今天等著時間那么久沒開始就走了,我說:“答應孩子了一定要做到,這是一件多么簡單的事啊!”這次一定得認真道歉!媽媽大笑,答應會道歉。
其實在大人看來這真的是一件小事,對孩子而言還真是個大事。孩子那么小,多不容易有點事,有點期待啊!不管孩子表現怎么樣,答應孩子的事一定要做到,因為我們有這個責任和能力。
大人無意的一點行為,給孩子帶來不必要的壞情緒,真的不是大人的初衷,但是正是這樣的無意,會有很多次的小傷害,所以我們都引以為戒,為了孩子做好我們自己!
《大班保育隨筆3篇》:大班保育隨筆第1篇 幼兒教育是啟蒙教育,也是人類奠基的教育,教師要運用智慧教育,合理的制訂內容和方式、方法,及時的給幼兒進行一定的鼓勵,讓孩子們樹立自信心,要讓孩子們持之
《大班教育隨筆簡短30篇》:大班教育隨筆簡短第1篇 幼兒園大班教育隨筆1 命令的口氣 當今社會,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中是“小皇帝”“小公主”,相當一部分孩子在家里說一
《幼兒教師隨筆大班19篇》:第1篇幼兒教師隨筆大班 一天在做操作冊的時候,我意外的發現子謙能夠在比較短的時間并且正確的做出來,接下來在閱讀課中,他也能很快的掌握呢,真不錯。我看到后,表揚說:"子謙這么棒,都能讀出來了,并且學的速度非常快,進步這么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