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13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幼兒園小班教師教育隨筆《有一種愛叫做放手》,是優秀的小班教育隨筆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又是一年開學之際,我在幼兒園新生班級門口又看到了這樣的情景。
一位年輕的媽媽抱著孩子來到幼兒園門口,經過一番勸說,老師和這位媽媽順利完成交接。(在勸說的過程中,我了解到這個小男孩教豪豪。)豪豪情緒穩定,老師帶著他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游戲。但是幾分鐘后,豪豪突然哭了起來,一邊哭一邊往門口跑。原來,豪豪看見了一直在門口張望的媽媽。看到這個情景,豪豪媽媽哭了起來,伸手想抱孩子回家。
這樣的情景多不勝數,家長的這樣舉動、焦慮直接影響著孩子,使孩子的焦慮分離期延長,不利于孩子適應集體生活,更限制了孩子的環境適應力,因此,開學前的家長工作是新生入園前的重中之重。
首先,開學前成立親子園,讓家長和幼兒一同來園活動、游戲;其次,指導家長適時短暫離開幼兒,為長久分離做好準備;再次,與家長分析孩子的依賴指數,讓家長送下幼兒后就離開;最后,開到家長,孩子放在幼兒園后,你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去做你想做、喜歡做的事情,這樣既培養了孩子的環境適應力,又完成了你自己的心愿。
孩子到了入園的年齡,家長也到了放手的時候,只要我們工作到位,就一定會讓家長感受到有一種愛叫做放手。
培養幼兒自我服務能力的最佳時期就是小班階段,同時也是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習慣初步養成的關鍵期。從兒童心理發展規律看,年齡越小越單純,可塑性越強,越容易接受各種影響和教育,此時培養孩子的自我服務能力及習慣越易成功。同時,小班幼兒的基本動作已發展得比較自如,他們已能夠掌握各種運用大肌肉的動作和某些運用小肌肉的精細動作,這為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奠定了基礎,而且他們自身也產生了獨立地進餐、盥洗、睡覺、穿脫衣服的愿望。這時,成人既不能撒手不管,也不能包辦一切,而要針對他們的發展水平,提供必要的條件和機會,幫助他們實現生活自理能力的愿望。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曾經指出:幼兒的智力發展應當同時體現在手指的操作、語言的表達和用腦的思考上,動手、動口與動腦三者之間有著息息相關的內在聯系。從小給孩子一雙靈巧的小手,是促進孩子思維發展、豐富其語匯、增強其自信心的基礎和前提。我們不要荒廢孩子雙手上的智慧,要教給孩子一些實干、巧干的方法和技能,這是孩子學會生存、學會自主的起點。
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幼兒園、家庭、社會、幼兒的共同努力。在這個過程中,只有四者認識一致、態度一致、言行一致、行動一致,才會形成強大的教育合力。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是一項艱巨而漫長的任務,“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不是一下就能奏效的,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孩子還小,只要他自己能做,就要給他創造鍛煉的機會,在此基礎上,施以言傳身教,輔以耐心細致,結合家園同心,只有這樣,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才能成為現實。
入冬以后,天氣越來越冷,小朋友都穿著厚厚的棉衣、毛線衣、外套……,午睡的穿脫衣服也依舊是我們老師頭疼的一件事。這不,一到午睡室,小朋友就嘰嘰喳喳的互相幫助著,有的小朋友能干點,能幫忙別人把衣服袖口先拉出來;有的卻只是在床上磨蹭,也不著急;還有的更是趁勢和旁邊的小朋友打鬧嬉戲起來了……起床的時候,“老師,你幫幫我!”“老師,你幫我拉一下!”……很多個聲音會同時從四面八方向你傳來,紅彤彤的小臉上都擺出了一副“請教”之相,有時候真是會讓我們老師手忙腳亂,頭皮也發麻。
教研活動時,我說起這個現象,別的班級的老師也很頭疼。我想:雖然孩子們年齡小,自理能力很薄弱,但一定還是有方法可以引導的。
這天起床后,我們老師故意對這些小家伙的幫助視而不見,不一會兒,有的小家伙不耐煩,自己穿了起來,不穿不要緊,一穿我們大呼上當受騙,原來很多孩子還是能夠自己穿的。除了幾個幼兒衣服太多,實在穿不進去,很多孩子還是走出了這關鍵性的第一步。
接下來,我們積極表揚了幾個會穿衣的孩子,并給他們發了小貼紙。這下小家伙們的士氣倍增,一個個都信誓旦旦的說自己也會穿,也要得貼紙,看得我們老師心里直偷偷樂。小家伙們漸漸掌握了要領,但是穿的衣服很多,難度也很大,所以我們還讓孩子們相互合作,發揚互助精神,從那以后,每到睡前與睡后,教室里一片熱鬧紅火的景象,幫著拉袖子的、幫著扣紐扣的、幫著掏袖子的,孩子們忙得不可開交,“請幫幫我”、“謝謝你”等聲音不絕于耳。我們不禁感嘆:才三歲多的孩子竟有如此精誠的合作精神,咱們成年人真自嘆不如啊!專家曾說過,兩歲的幼兒就有獨立穿衣的愿望,3歲的幼兒已經具備獨立穿衣的能力,那為什么現在很多幼兒到了6歲還不會穿衣服呢?這個都是“包辦”惹的呀!
半年的時光匆匆走過,似乎還沒有來得及打個招呼,光陰便從我們身邊悄悄溜走,孩子們一天天的長大了,看著他們美麗的笑容,活潑的身影,我從心里感覺暖暖地。 還記得,孩子們9月1日來到這陌生的幼兒園時,哭著鬧著喊媽媽,不吃也不喝,似乎對整個社會都要排斥,沒有組織,也沒有紀律,我們說的話一點也不起作用,我們真的很無奈,也很頭疼,吃飯要喂,上廁所要陪……總之,一切的一切都很累,累歸累,但我們很高興,有這么一句話,形容當時的我們很貼切,累并快樂著。 今天,他們一個一個的長高了,長胖了,不再是當時那個哭哭啼啼的小王子、小公主了,他們學到了很多,懂得了朋友間要友好相處,對老師要有禮貌,上課要有秩序等等一些做人的基本道理與良好的行為習慣,不再讓爸爸媽媽抱,自己高高興興來幼兒園,自己吃飯,自己睡覺,能大膽回答老師的問題,勇敢地表現自己……我真的為孩子們的進步感到驕傲與自豪!加油吧!親愛的孩子們,我們永遠會用欣賞的眼光稱贊你們的! 有的人說,帶小班不容易,很累,可我要說,如果有機會,我還要在小班!
已經快五月,日頭進入初夏,可氣溫卻升的像盛夏,近幾天已經接近30度了。有的孩子開始穿短袖襯衫了,幾個怕熱的孩子稍微活動活動就是滿頭大汗,頭發濕的一縷一縷的。在我挨個檢查衣服時,我發現小溪卻還穿著冬天的保暖內衣,中間是羽絨馬甲,外穿小夾襖和棉褲,腳上依然是冬天的棉鞋。只見小溪臉頰紅彤彤的,后背已經汗涔涔的了。問他熱不熱,孩子搖搖頭,不知所以。 哎,聽話的孩子啊,爺爺奶奶的“圣旨”就如孫悟空頭上的“緊箍咒”一樣,孩子們就是掙脫不了。像小溪這樣的孩子幼兒園還不少,祖輩們總以為孩子在幼兒園會凍著會餓著,根本不相信老師對孩子穿著的正確建議,特別是在季節交替時,要么是給孩子捂得太早,要么是減的太晚。導致孩子活動中不夠靈活,而且容易出汗。有的孩子對自己的東西看管的很到位,剛剛幫忙脫掉的衣服,轉身又給穿上了,捂得滿頭大汗也毫不在意。再去寢室查看孩子們的書包,小溪的包里竟然沒放可以換洗的衣服,真叫“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有的孩子包里倒鼓鼓的,打開一看還是冬服,根本沒必要換。還好,以前老師們募捐的衣物中有一些薄的合適的,就給小溪幾個孩子換上透透氣。 隨著城市的發展壯大和人們對經濟的渴望,懷揣夢想的大量農村青壯年涌入城市務工,孩子和老人成為農村主要人群,留守的他們相依為命,祖輩對孫輩的照料雖無微不至,鑒于環境的逐步改善,祖輩總是害怕辜負子女對自己照顧孩子的殷切期望,于是對孩子的生活起居照顧有加,很多事情全權包辦,致使孩子失去了許多動手動腦的鍛煉機會,久而久之,孩子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惰性,對祖輩一直以來的教條強化式的馴化形成強烈的依賴性,對自己的事情沒有主見,也沒有主動改變的意識。 記得冬天去看望孩子們睡覺,在幫助有的孩子脫衣服時,他們總是只愿意脫掉大外套,裹著厚厚的內衣睡覺,你要是堅持要他多脫掉馬甲之類的,他就會以“爺爺奶奶叫我穿著睡”為理由拒絕你,即使今天讓他這樣做了,明天沒有你的“明察秋毫”,他依然我行我素。幼兒園在家長會家長開放日家園交流平臺上進行相應宣傳和經驗交流,或是面對面地指導,但這些長輩總是嘴上應著一套,可行動上依舊雷打不動。如果孩子出現小問題或不適,他們的首要反應就是問孩子脫衣服了嗎?只要天氣稍稍變化有降溫,就打電話問老師給孩子加衣服了沒有? 小鴻前幾天皮膚有些過敏,奶奶接回去在家玩了幾天,等他回到幼兒園時,又是以前的一副“霜打的茄子”模樣,蔫蔫地,奶奶走的時候哭兮兮的。第二天起床時,大家麻利的穿衣疊被,落在后面的小鴻手忙腳亂的,一切整理好了,吃早餐時發現他的褲子竟然反穿著。阿姨讓他換過來,小鴻提著褲腰看來看去,也沒找到正面,阿姨笑他又回到了解放前,不得不再次教他辨認,其實這樣的工作,從小鴻入托第一天開始,阿姨老師就在不停的指導他鍛煉自理能力,常常是在上學和放假之間反反復復。在問過小鴻之后,得知回家的這段時間奶奶急著摘茶葉種玉米,嫌孫子動作太慢耽擱時間,又給他包辦一切了,享受了幾天“幸福”的小鴻,又和大家差了許多拍。放假時,我和孩子奶奶談心,奶奶否認回家的事情,極力表白孩子做了自己的事情。我的擔憂在她看來好像就是杞人憂天,到底是什么蒙蔽了她的雙眼,孩子的動作協調性差,做事效率低下,他怎么就是不愿去思考呢? 親愛的爺爺奶奶,您的“懶惰”會讓孩子變得勤快,您的“慢人一步”會讓孩子先人一步,您的“示弱”會讓孩子更堅強,請放手,讓孩子自己吃飯,穿衣,整理自己的物品,記住自己的活動任務,這樣才是真正的愛與呵護,才是您對子女真正的負責任。
每次小朋友起床后,我們三位老師都要幫他們檢查鞋子穿的對不對,每天都有小朋友穿反鞋子,而且有的叫他們換過來之后還是反的,這讓我們三位老師很煩惱。
于是我想到了一首以前小朋友學過的兒歌《鞋寶寶》,我覺得兒歌的內容很好,對小朋友是否穿對鞋子幫助很大,于是我把這首兒歌運用到了生活中,每次小朋友起床后,我就叫他們一邊把小腳并攏,一邊念兒歌:“兩只鞋寶寶,一對好朋友,穿對了,高興頭碰頭,穿反了,生氣背對背。”我讓小朋友相互檢查,看一看鞋寶寶是生氣了還是高興了,我看見小朋友都認真的檢查起來,嘴里還說著:“高興了”“生氣了”,我對平時經常穿錯鞋子的小朋友會單獨講解,教他們怎樣檢查自己的鞋子,怎樣讓鞋寶寶高興起來,小朋友好像都很樂意。慢慢的,我讓小朋友當起了小老師,讓小老師帶著小朋友邊念兒歌邊檢查鞋子,特別是讓平時常穿錯鞋子的小朋友來檢查,過了一段時間,我覺得穿錯鞋子的小朋友越來越少了,讓我們三位老師很驚喜。我們知道這只是一個好的開始,以后還需我們老師繼續正確的引導。
通過這件事,我覺得老師要懂得學以致用,其實平時老師身邊有很多的兒歌、歌曲、故事等,如果能把他們正確的運用到生活中,要比老師不厭其煩地反復講解,效果要好的多,這樣既有利于孩子們掌握知識,又能提高他們的行為習慣,一舉兩得。
又是一年開學之際,我在幼兒園新生班級門口又看到了這樣的情景。
一位年輕的媽媽抱著孩子來到幼兒園門口,經過一番勸說,老師和這位媽媽順利完成交接。(在勸說的過程中,我了解到這個小男孩教豪豪。)豪豪情緒穩定,老師帶著他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游戲。但是幾分鐘后,豪豪突然哭了起來,一邊哭一邊往門口跑。原來,豪豪看見了一直在門口張望的媽媽。看到這個情景,豪豪媽媽哭了起來,伸手想抱孩子回家。
這樣的情景多不勝數,家長的這樣舉動、焦慮直接影響著孩子,使孩子的焦慮分離期延長,不利于孩子適應集體生活,更限制了孩子的環境適應力,因此,開學前的家長工作是新生入園前的重中之重。
首先,開學前成立親子園,讓家長和幼兒一同來園活動、游戲;其次,指導家長適時短暫離開幼兒,為長久分離做好準備;再次,與家長分析孩子的依賴指數,讓家長送下幼兒后就離開;最后,開到家長,孩子放在幼兒園后,你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去做你想做、喜歡做的事情,這樣既培養了孩子的環境適應力,又完成了你自己的心愿。
孩子到了入園的年齡,家長也到了放手的時候,只要我們工作到位,就一定會讓家長感受到有一種愛叫做放手。
《幼兒園教師讀書教育隨筆30篇》:幼兒園教師讀書教育隨筆第1篇1 “小淘氣”的轉變欣欣是我們班有名的“小淘氣”活動課上不光自己有好多小動作,還總是去打擾別的小朋友,孩子們常告他的狀,
《幼兒園教師隨筆14篇》:幼兒園教師隨筆第1篇 幼兒園教育隨筆1 鼓勵讓孩子建立自信 戶外活動開始了,孩子們有的玩沙包、有的玩跳繩、有的玩皮球……院子里熱鬧非凡,生機勃勃,到處
《小班開學隨筆17篇》:第1篇小班開學隨筆 幼兒教育隨筆:愛在小班開學季 夏末初秋,天氣涼爽,這是一個開學的季節。是孩子們離開家庭踏入社會的季節,是家長依依不舍得季節,是孩子們成長的季節。 今年,我帶的是小班,下周一就要開學了,孩子們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