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22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大班老師教育隨筆《如何做一個好父親》,是優秀的大班教育隨筆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美國一位心理學家在新書中論證說,你在職場中是獲得成功還是失敗與你擁有一位什么樣的父親有關。超級成功型父親如果你是超級成功型父親的兒子,你可能會表現出一種“受阻性”——出于對父親的叛逆心理,你的工作表現可能會遠遠不及你真正的能力,你在事業上可能不會取得太大的成就。
一、會給孩子帶來負面影響的父親類型:
1、“計時炸彈”型父親
如果你是“計時炸彈”型父親的兒子,你可能會擁有一種不同尋常的取悅他人的能力。乍一看來這種能力對你的工作會有幫助,但是事實上在工作中你可能過分專注于取悅他人,而不敢與他人有直接的沖突或者提出異議。
2、被動型父親
如果你是被動型父親的兒子,你可能在情感表達上會有障礙。在一個工作和生活并不太分明的工作環境中,能否與同事有足夠的情感交流十分關鍵。
3、缺席型父親
如果你是缺席型父親的兒子,你在與男上司合作以及和其他公司高層人物互動方面可能會出現障礙,你很容易對上司產生敵意和憤怒。而且,你可能會有打擊同事的傾向,并且常常會有憤怒情緒。
二、如何做一個好的父親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許多父親拘泥于所謂教育的內容和原則,而忽視了教育的時機和方式,把與子女的關系搞得很僵。教育的過程,實際上是家長向子女傳遞情感的過程。有位父親曾對我說:“養不教,父之過。隨時隨地糾正和教育孩子是我做父親的職責。”他15歲的兒子卻說:“我覺得父親從來就沒有喜歡過我,在他眼里,我渾身都是毛病,我的存在使他沒有了快樂。”當一個父親把管教孩子只看成是一種責任、怕別人說自己不盡責時,就會失去對孩子的愛和溝通能力。這樣的教育缺乏良好關系的認可。越是這樣,越能把孩子“逼上梁山”,產生逆反心理。
在多數家庭里,父親熱衷于扮演權威的角色,使教育成為一廂情愿的事,隨著孩子的成長,這樣的權威會受到挑戰。心理學家認為,父親首先要與孩子分享情感,不能總是充當指導者。此外,教育孩子必須有良好的親密關系作基礎,關系的影響力大于教育的內容。
父親和孩子建立親密關系的最好時機是孩子兩歲以后。這時,父親可以像一個“討厭”的第三者,進入母子關系圈中。在西方,讓兩歲的孩子擁有單獨睡房已是一種促進兒童心理成長的共識。中國的孩子跟母親可以睡到很大。不夸大地說,許多兒童的心理問題都是因此而產生的。
第二個關鍵時期是孩子6歲時。這時,父親要積極參與家庭的互動和規則的建立。獨生子女給家庭關系帶來許多挑戰,父母與孩子需要相互形成一種情感三角,才能使家庭關系得到平衡。父親要對孩子好,必須先和太太感情深厚。
第三個關鍵期是孩子的青春期。比起母親來,在外慣了的父親更易于接納和認同孩子的獨立。在傳統文化中,父親常常是家庭的邊緣人,他們樂于闖天下,把孩子留給母親。這樣的父親喜歡回來誘導成年的男孩離家,和他一同涉難犯險,體味人生。由于獨生子女的關系,現代父親更多地扮演了非傳統的角色,使孩子失去了自然的同盟者和很好的領路人。現代父親的潛意識中怕失去唯一的孩子,他們怕孩子長大后與他們分離,因而甘愿聽憑孩子在一片黑夜迷茫般的內心困惑中摸索著成長。
孩子進入大班的第二學期后就變得更加調皮,注意力不夠集中,學習的積極性也不高。有的孩子上課東張西望、亂說亂動,不能夠專心聽講,影響課堂秩序,從而導致他們對學過的知識不能夠準確掌握,一知半解。孩子們出現的這些情況我和許老師也進行了商討,怎樣能夠讓孩子們收起頑皮的性子認真聽講呢?現在的孩子罵不得,更不能體罰孩子。我們也只能對表現極差的小朋友進行說服教育,但是情況不如我們想象,說服教育后一轉眼的時間依然我行我素,,沒辦法我們就對孩子進行獎勵,每周的星期五發“五角星”但是孩子們也只有在獎勵五角星的時候表現的很聽話,孩子們的表現著實讓我們兩位老師感到很頭疼。一天下午,許老師買來了很多紅蘋果貼花說:“五角星沒了我們換紅蘋果吧?”我說:“行!”我看了一下紅蘋果貼花,我心里就產生了一個想法,我們可以把孩子們得到的蘋果貼花貼到我們的主題墻上,不讓他們帶回家,一個月下來評選出“最佳寶寶”給他們進行獎勵,并為他們頒發了獎品。因為現在的孩子好勝心很強,何不利用孩子們的好勝心......。有了這樣的想法后我就和許老師商量,許老師也很贊成,事后我也跟孩子們約定,孩子們都表示贊成并下定決心自己一定要爭取評選出“最佳寶寶”。我班至從有了這樣的決定后,孩子們的表現明顯比以前有了進步,上課能夠認真聽講,注意力也集中了,學習的積極性也很高,也不再出現打鬧的現象。就連平時最調皮的邰澤林,也聽話多了。看到這一情景,我們也感到很欣慰。 通過這件事,使我感悟到,我們在平時的工作中要做一個有心的好老師,對孩子們多一份愛;多一份熱;讓愛在教育事業中永遠閃光。
“老師,你喜歡我嗎?怎樣才能做到小組長呀?”這是一本成長檔案上“老師,我想對你說”里的一席話語。這短短的一席話給了我思考:在幼兒園里,“小組長”這個稱號對于孩子確實有很大的吸引力。平時,我們經常請那些表現好且乖巧的小朋友來當,對于那些平時“犯錯”幾率比較多的小朋友這樣的機會自然很少。怎樣能讓每個孩子都能在競爭中當上小組長?在擔任小組長中得到提高呢?
恰逢下雨,晨間鍛煉不舉行,于是我們進行了晨間的談話活動“說說怎樣才能當小組長?”。
蓉蓉說:“上課要認真聽,舉手回答老師的問題。”
小宜說:“要聽老師的話,上課乖!”
浩浩說:“要有禮貌,上課好,吃飯好,幫老師做事情!”
致遠說:“做事要認真,仔細,上課舉手發言。”
……
“那小組長要做哪些事情呢?”我又問。
小旭說:“管好自己小組里的小朋友,給他們發書,發紙。”
小琪說:“發鉛筆、整理書本。”
洋洋說:“做小組長很神氣,可以管小朋友。”
……
“做小組長要,上課好、和同伴有好相處、樂意幫助小朋友,是個聽話的好寶寶,是嗎?那么,你們說說誰能夠做小組長呢?”我請孩子們推薦。
洋洋說:“我能做小組長,我能幫小朋友發書,蠟筆。”
小旭反駁了說:“他和濤濤打架,不能做小組長。”
浩浩說:“小宜能做小組長,她上課很認真,一直舉手回答老師的問題。”
……
在這樣的同伴推薦與自我推薦中,我們的組長產生了。我們還約定,每周組長輪換,小組推薦。在爭做組長的過程中,讓每個孩子都有積極向上的心,懂得自我約束,產生向他人學習及競爭意識。
幼兒園作為孩子邁向社會的第一站,老師的作用直觀重要。我們老師要起到榜樣和正確引領的作用,用平等和尊重的眼光接納每一個孩子,扎實、有效地開展一系列的社會活動,讓孩子們更好地認識自己、了解同伴,在實踐中邁好社會性發展的第一步!
每當遇到問題總是喜歡向老師告狀“老師,他搶了我的玩具;老師,他打我這里了;……”,回頭想想,孩子們確實長大了不少,能力水平也有所提高,但還是有不少不會獨立解決問題、勇敢面對問題的小朋友。 對于這一現象,我也有一些見解和大家分享一下。 造成這一現象,與家庭教育有一定的關系。獨生子女家庭越來越多,不少家庭都存在著幾個大人圍繞一個孩子轉的現象。在許多家庭中,由于孩子父母的工作關系,孩子往往由爺爺、奶奶照顧。老人由于受舊觀念的束縛和影響,在育兒方面都會存在一些不利的因素:易溺愛、放縱、“言聽計從”,特別是老人家生怕孩子碰傷了,難交待,怕孩子的父母會怪責,所以更限制和溺愛幼兒,使幼兒的依賴性比較強,性格比較內向、膽小。這對幼兒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很大的影響。 不妨試試做一個“懶”老師。這里的“懶”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懶”,應該是對教師目標的把握、時機的選擇等方面的綜合素質的要求。教師應該給予幼兒幫助,但并不是當幼兒一要求馬上就給予。當幼兒跑來告狀時,教師應當首先判斷幼兒是不是真正需要幫助,是不是真的遇到了難題,不要讓孩子產生依賴。教師可以先引導幼兒“你試試自己解決!”“你和他商量一下該怎樣辦!”不是太嚴重的事,老師都不要插手,讓幼兒自己解決。無論解決后是怎樣,事后教師都要給予孩子教育和指導。如:幼兒一起玩時許多時候都會發生糾紛,“老師,她搶了我的玩具。”這時如果老師馬上幫孩子出頭就會讓她產生依賴。很多時候我會這樣說:“那你們兩個商量一下該怎樣玩這個玩具吧。”把問題扔還給幼兒。如果他們解決不了那兩個停下來反思一下自己的行為。到收完玩具后再把他們叫到跟前了解事情的經過再教育一下。當你觀察后發現,孩子確實是遇到了問題,也不必急著幫他解決,而應該指導他通過自己的能力來解決,老師的提示策略指導可以多一些,問題還是應當留給幼兒。 通過教師的“懶”、鼓勵和教育,幼兒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一般都會漸漸長進,告狀也會少,還可以從中學會包容。
本學期我們在中餐前面以“小喇叭”形式,每天午餐前,請一名幼兒向大家介紹當日的午餐食物,讓孩子們了解到食物的名稱,然后老師介紹食物的營養成分使幼兒知道食物的營養價值,提醒幼兒養成不挑食的好習慣。
AA是這學期轉進來的一位新小朋友,她平時不愛說話不聲不響的,特別是每次吃水果她都不主動過來取,每次都是我左一聲右一聲地叫她的名字她才慢悠悠地過來。我一般喜歡請一些膽子比較大、講話聲音比較響、能干些的孩子來做“小喇叭”報菜名,像AA這樣的孩子,容易忽視她也就沒常去注意她,去請她來當“小喇叭”。
我每天在進餐前都看誰表現好就請誰來當“小喇叭”播報員報菜,或幫我們發放餐具,每次AA都表現得很好,可我從沒想到讓她來幫忙,往往都找性格外向的能力教強的幼兒來幫忙。
一天午餐時,AA跑到我面前,一本正經地對我說:“老師,你為什么總不叫我幫你發放餐具?讓我當“小喇叭 ”?“我聽了心里一怔,支吾著說:“可能是因為你的表現不好吧?” “不,我每次都表現得很好!可是你還是沒有叫我?” AA堅持著說。我感到十分窘迫,不好意思并低聲地說:“那可能是老師沒有看到。”AA聽了,大聲地說道:“那我以后表現得更好一些。”“好,我以后一定叫你。”“真的?”AA興奮地問我,我用力地點點頭,她高興地又蹦又跳,跑出活動室。我獨自怔怔地坐在椅子上。教育要面向全體幼兒,注重個體幼兒的發展,這是再明白不過的道理了,可我卻……
從那以后,我每次在餐前,午點的發放中我不只讓聰明能干的孩子幫忙,也想方設法讓所有孩子都有表現的機會。我履行了自己的諾言。我發現,AA的思維其實并不比別人差,語言發展也較好。在每次的任務中做得特別得好。
今年的夏季干旱少雨,天氣炎熱。孩子在園必須保證每天有充足的水量供應,為此壽光市稻田鎮趙廟幼兒園開展了“愛飲水的好寶寶”活動,制定了幼兒每日所需的飲水量,制作了“紅五星”,幼兒每飲完一杯水,就會發給一顆“紅五星”。每天放學時,幼兒只要有了五顆“紅五星”,就給他一朵小紅花作為獎勵。這樣,幼兒為了得到美麗的小紅花,喝水的主動性就有了明顯的提高,漸漸養成了多喝水的好習慣。
美國一位心理學家在新書中論證說,你在職場中是獲得成功還是失敗與你擁有一位什么樣的父親有關。超級成功型父親如果你是超級成功型父親的兒子,你可能會表現出一種“受阻性”——出于對父親的叛逆心理,你的工作表現可能會遠遠不及你真正的能力,你在事業上可能不會取得太大的成就。
一、會給孩子帶來負面影響的父親類型:
1、“計時炸彈”型父親
如果你是“計時炸彈”型父親的兒子,你可能會擁有一種不同尋常的取悅他人的能力。乍一看來這種能力對你的工作會有幫助,但是事實上在工作中你可能過分專注于取悅他人,而不敢與他人有直接的沖突或者提出異議。
2、被動型父親
如果你是被動型父親的兒子,你可能在情感表達上會有障礙。在一個工作和生活并不太分明的工作環境中,能否與同事有足夠的情感交流十分關鍵。
3、缺席型父親
如果你是缺席型父親的兒子,你在與男上司合作以及和其他公司高層人物互動方面可能會出現障礙,你很容易對上司產生敵意和憤怒。而且,你可能會有打擊同事的傾向,并且常常會有憤怒情緒。
二、如何做一個好的父親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許多父親拘泥于所謂教育的內容和原則,而忽視了教育的時機和方式,把與子女的關系搞得很僵。教育的過程,實際上是家長向子女傳遞情感的過程。有位父親曾對我說:“養不教,父之過。隨時隨地糾正和教育孩子是我做父親的職責。”他15歲的兒子卻說:“我覺得父親從來就沒有喜歡過我,在他眼里,我渾身都是毛病,我的存在使他沒有了快樂。”當一個父親把管教孩子只看成是一種責任、怕別人說自己不盡責時,就會失去對孩子的愛和溝通能力。這樣的教育缺乏良好關系的認可。越是這樣,越能把孩子“逼上梁山”,產生逆反心理。
在多數家庭里,父親熱衷于扮演權威的角色,使教育成為一廂情愿的事,隨著孩子的成長,這樣的權威會受到挑戰。心理學家認為,父親首先要與孩子分享情感,不能總是充當指導者。此外,教育孩子必須有良好的親密關系作基礎,關系的影響力大于教育的內容。
父親和孩子建立親密關系的最好時機是孩子兩歲以后。這時,父親可以像一個“討厭”的第三者,進入母子關系圈中。在西方,讓兩歲的孩子擁有單獨睡房已是一種促進兒童心理成長的共識。中國的孩子跟母親可以睡到很大。不夸大地說,許多兒童的心理問題都是因此而產生的。
第二個關鍵時期是孩子6歲時。這時,父親要積極參與家庭的互動和規則的建立。獨生子女給家庭關系帶來許多挑戰,父母與孩子需要相互形成一種情感三角,才能使家庭關系得到平衡。父親要對孩子好,必須先和太太感情深厚。
第三個關鍵期是孩子的青春期。比起母親來,在外慣了的父親更易于接納和認同孩子的獨立。在傳統文化中,父親常常是家庭的邊緣人,他們樂于闖天下,把孩子留給母親。這樣的父親喜歡回來誘導成年的男孩離家,和他一同涉難犯險,體味人生。由于獨生子女的關系,現代父親更多地扮演了非傳統的角色,使孩子失去了自然的同盟者和很好的領路人。現代父親的潛意識中怕失去唯一的孩子,他們怕孩子長大后與他們分離,因而甘愿聽憑孩子在一片黑夜迷茫般的內心困惑中摸索著成長。
今天下午起床,我忙著幫小朋友拉拉鏈、扣紐扣,叮叮跑到我身邊說:“老師我今天是聰明的小熊,我會自己穿鞋了。”哦,叮叮真棒!自己會穿鞋了。記得上學期,我和阿姨教孩子們自己穿鞋,剛開始每天都有小朋友把鞋子拎到我面前說:“老師我不會穿鞋、老師我鞋穿的對嗎?”經過一段時間在我和阿姨的指導下,大部分孩子都會自己穿鞋,可是像叮叮小朋友這樣真是“頑固不化的”,每次讓他自己穿鞋,他都不愿意,總是拎著鞋子站你面前,嘟著小嘴說:“老師我不會穿鞋。”直到有一天我給孩子們講了睡前故事《聰明的小熊》,聽完故事孩子們都爭做聰明的小熊認真睡覺,這是叮叮說:“老師,我也要做一個聰明的小熊。”好啊,但你要自己學會穿鞋,才能做聰明的小熊。
我們班的孩子從入園的那一刻起,就開始了自己的新生活,自己吃飯,自己穿鞋,自己疊衣服等等。做著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但孩子在家都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好多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總認為孩子小,不能讓他們做事,其實應該讓孩子盡快獨立,盡快適應集體生活,讓孩子自信而不是自卑。再說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獨特的思想與見解。應該尊重孩子自然地發展,拿冰心的話說:讓孩子像野花一樣生長。而不像修飾盆景一樣,按我們的思維去修剪。那孩子就失去了成長的快樂。
《教育隨筆大班5篇》:第1部分 當一名幼兒園教師,我個人認為:當好一名幼兒教師,首先要有愛心,耐心、細心、信心、責任心。除了有一定的教育技能外,還要具備一些好的素質,例如:愛孩子,不隨意去打罵孩子,
《幼兒大班隨筆11篇》:第1篇幼兒大班隨筆 一天在做操作冊的時候,我意外的發現子謙能夠在比較短的時間并且正確的做出來,接下來在閱讀課中,他也能很快的掌握呢,真不錯。我看到后,表揚說:"子謙這么棒,都能讀出來了,并且學的速度非常快,進步這么大。
《幼兒大班教學隨筆20篇》:第1篇幼兒大班教學隨筆 習慣養的好,終生受其益,習慣養不好,終身受其累。影響幼兒學習習慣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的,學校的,社會的。那么如何才能培養大班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呢? 一、培養幼兒養成遵守各種規章制度,課堂紀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