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21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幼兒園大班教師教育隨筆《靠舵也靠槳》,是優秀的大班教育隨筆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是一次漫長的航行,方向是舵,方法是槳。通過學習《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解讀,我認為有效的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就應該從這兩個方面入手。
一、牢把方向的“舵”
首先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加強師德修養,對幼兒充滿愛心。前段時間不斷發生了多起虐童事件,在憤怒和揪心過后,我們要靜下心來想一想,自己是否有一個正確的人生觀,是否將師德放在首位,是否有愛心。一個人的良知是從事幼教的職業底線。正如夏丏尊先生所言,“教育若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就虐童者而言,不管其對此是以“心情不好”搪塞,還是以“出于好玩”掩飾,都難以消釋其“惡”的本質。因此,沒有一個正確的人生觀和師德,請別染指和褻瀆教師這一神圣職業。
其次,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健康的身心是做好幼兒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證!健康是個1,其他的都是0,有了前面這個1,才能組成10、100、1000……沒有了健康這個1,其他條件再多,也都是個0。身心健康了,工作熱情就會隨之而來,相應的專業素養也會隨之提高。
二、掌握方法的“槳”
首先要加強個人修養,做孩子的表率。例如:在班里經常會有一個連一個地告狀現象,剛開始我就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表情嚴肅了,嗓門提高了,有時甚至大發雷霆,而我的聲音越高,孩子們的說話聲、吵鬧聲就越大,我感到我治班策略出了問題,后來我一改大聲說話的方法,只是把食指放在嘴邊輕輕地“噓”一聲,有的孩子看見后,也會采用這個手勢,于是,多數孩子都模仿我的行為,很快,教室里就會安靜下來。人們常說:孩子是教師的一面鏡子,有什么樣的老師,就會有什么樣的孩子,老師的一言一行就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影響就逐漸發展成一種人生方式。
其次,要改變教育、說話的方式。例如:針對午睡時孩子喜歡抬頭看的情景,我總是說“某某,抬頭看什么?快躺下!”結果全班其他孩子也抬頭看看有什么稀奇的東西。后來我改變了方式方法:“某某小朋友已經躺到小床上閉著眼快睡著了。”結果其他孩子也都趕緊地閉眼躺好,等待老師的表揚。這樣,孩子們很快就進入了夢鄉。又如:和家長溝通方面。以前我會說:“請家長朋友明天帶廢舊的奶盒,易拉罐等等。”現在呢?“為了讓孩子們感受大自然的美麗,鍛煉孩子們的動手操作能力,我們開展了小手變變變活動,如果家里有廢舊的奶盒,易拉罐等,請家長朋友們明天帶來。”結果,由原來帶來寥寥無幾變成只要孩子家中有廢舊的物品,家長都會自覺讓孩子帶來幼兒園,好讓孩子動手參與操作。
最后,要加強自身的學習。每天堅持看有關幼兒教育方面的書籍或電子文檔,并及時撰寫教育隨筆。開通幼教博客,和全國各地的幼教同仁進行長期的交流討論,并把一些好的方式方法應用于平時的工作之中。
在提升專業素質方面,如果我們的目標和方向沒有錯,但走的道路、所用的方法不對,就難以成功;而如果方向不對,無論走得多快,都無法到達目標。想讓玫瑰綻放,就不要到冰雪中培植;想體味大海的磅礴,就不要守著河流傾聽……再動聽的頌歌,也不能把船兒啟動,只有槳,才能讓“船”到達彼岸。
人們常說,孩子們有一百種感受,一百種語言,一百種表達方式,一百種學習方式,因此他們是由一百組成的。那么我們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應充分利用這一特點來展示幼兒的“百種”語言。因為語言符號是幼兒多種表達方式的一種。如:一篇故事幼兒可以聽、可以談、可以想、可以畫、可以唱、還可以表演。因此,我們以一種尊重幼兒,吸引幼兒的方式開展活動時,幼兒對故事的掌握不單單是續編故事,而是用各種方式表達出來。這就需要讓幼兒在一種寬松和諧的活動氛圍中以它獨特的內在體驗和感受,去選擇和判斷。讓幼兒真正走進故事,領略其中的魅力所在。從而獲得獨特的體驗和感受。此時,我們再適時的加以引導和激發,巧妙地推動和提升幼兒的發展。這樣,孩子們將獲得多方面的收獲。各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幼兒們其樂融融,老師也樂在其中。
眼看著班級牌變成了大二班,腦子里依稀記憶著他們剛入園時哭鬧不休的樣子,可眼前的孩子都長高了,長壯了,做事能力強了,速度快了,孩子嗓門也大起來,跑動的速度也快了,班級里總是熙熙攘攘的。上課前,我總是獅子半大吼一聲,他們才靜下來。一天一位老師幫我帶班,下午,她向我反映:孩子們太吵了,今天我來到這個班上,用了各種方法,喊破了嗓子,叫他們安靜,可總是安靜不下來。該怎么辦?怎么兇他們呢?我陷入了思考……平時也有老師說我不夠兇,可是我覺得除了兇還是應該用別的方法來吸引幼兒,來滿足他們的求知欲望或運動欲望。一味地兇,什么都不能,什么都不許,就安靜地坐那兒,象木頭一樣,我認為從幼兒身心方面來考慮都是不合適的。于是我就會允許幼兒在活動中小聲地交流,或小范圍地活動。如音樂活動中自己找地方和同伴結伴跳舞做動作等。可是有時候,我的好心并沒有得到好報。有個別幼兒會自由地穿梭,或故意搗亂,推擠邊上小朋友,引起告狀。于是,接下來,我把跳舞的事情先放一邊,把他們先訓一通。接下來孩子們安靜多了,可是我和他們的心情已經沒有了剛才的輕松和愉悅,活動只好草草收場。面對這種情況我應該怎么辦?從同事那兒找到了一些方法:
1、加強培養幼兒的常規讓幼兒明白上課要安靜的聽老師,課余是孩子的時間可以自由玩.上課時間不能長,整頓好紀律,馬上講課。你的課要提前做好準備。要生動,擬人化,要把孩子吸引住。在講的過程中,要動用全身器官,聲音、表情,動作都要吸引孩子。還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稍微有孩子要亂了,你要用手勢去制止,不要用聲音。不要因為一個小朋友不注意,而分散了大多數小朋友的注意力。
2、讓幼兒有事情可做孩子們都是一樣的,愛玩愛鬧。常規固然很重要,但是孩子們吵的原因是他們沒事情可做啊,你應該讓幼兒有可以做的或者是想的,這樣他們才不會去鬧啊,方法很多。首先要了解孩子,了解他們的特性,你就會發現很多。根據大班孩子的年齡特點,給孩子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安排好他們的學習、游戲時間,孩子會配合老師的,常規自然就會好起來。
3、及時分析原因大班幼兒有自己的思維和想法,對孩子的吵鬧現象,我們應該及時分析原因。如今天的活動內容是否合適,活動準備是否恰當,對幼兒的指導是否清晰等等。有時候往往是一個小的細節,影響了整個活動。有時當孩子做錯事了,如果是小事,我通常不先說什么,而是先沒有表情的望著他,他就會改正自己的行為。若是打人、瘋鬧,我也會先看他幾秒鐘,然后再問他在干什么,發生了什么事,你覺得這件事做的對嗎?他說不出,就先問旁邊的孩子,再讓他自己說。孩子大了,都懂事了,可以讓他們自己判斷對錯,學習自己管自己。
4、選派一些小隊長和值日生大班的孩子喜歡幫助老師做事情,所以請一些能力較強的幼兒當我們的小手、小腳、小耳朵,來約束某個別幼兒的自由散漫,也是有一定效果的。另外,有時候也可以對個別幼兒實施換位思考。如,某幼兒比較吵鬧,就安排他來管大家,跟他交代清楚要求,讓他體會一下,大家一起吵鬧所帶來的無序和危害。提醒他自己自我約束,一起改善班級常規。
5、在孩子們的心里建立起威望讓孩子真心喜歡你,其實也不難。如注意自己說話的技巧:對全體孩子們說的,要聲音洪亮,節奏放慢些,眼睛要不時的掃向每一個孩子,根據語氣和說話的內容或微笑或皺眉。注意在提要求時,表揚某個孩子。(例如,“請小朋友們把椅子搬到教室里去。真能干,搬了兩把椅子!很能干,椅子擺的好整齊!對,排隊走真整齊”在幼兒搬時,看著他們微笑。。
寫了很多,看看好象都有用,可是在實際中可能又都成了紙上談兵。不管怎樣,個人認為堅持大方向,針對個別,給予修改和調整,在整齊劃一和個別對待的相輔相成中,相信我們的孩子會越來越懂事,班級常規也會逐漸改觀。
推薦閱讀:
幼兒園大班教師教育隨筆200篇
幼兒園大班教育隨筆200篇
幼兒園大班老師教育隨筆200篇
幼兒園教師大班教育隨筆200篇
大班教育隨筆記錄200篇
大班教師教育隨筆200篇
大班老師教育隨筆200篇
大班上學期教育隨筆200篇
大班下學期教育隨筆200篇
大班幼兒教師教育隨筆200篇
大班幼兒教育隨筆200篇
大班教育隨筆大全200篇
本學期我們在中餐前面以“小喇叭”形式,每天午餐前,請一名幼兒向大家介紹當日的午餐食物,讓孩子們了解到食物的名稱,然后老師介紹食物的營養成分使幼兒知道食物的營養價值,提醒幼兒養成不挑食的好習慣。
AA是這學期轉進來的一位新小朋友,她平時不愛說話不聲不響的,特別是每次吃水果她都不主動過來取,每次都是我左一聲右一聲地叫她的名字她才慢悠悠地過來。我一般喜歡請一些膽子比較大、講話聲音比較響、能干些的孩子來做“小喇叭”報菜名,像AA這樣的孩子,容易忽視她也就沒常去注意她,去請她來當“小喇叭”。
我每天在進餐前都看誰表現好就請誰來當“小喇叭”播報員報菜,或幫我們發放餐具,每次AA都表現得很好,可我從沒想到讓她來幫忙,往往都找性格外向的能力教強的幼兒來幫忙。
一天午餐時,AA跑到我面前,一本正經地對我說:“老師,你為什么總不叫我幫你發放餐具?讓我當“小喇叭 ”?“我聽了心里一怔,支吾著說:“可能是因為你的表現不好吧?” “不,我每次都表現得很好!可是你還是沒有叫我?” AA堅持著說。我感到十分窘迫,不好意思并低聲地說:“那可能是老師沒有看到。”AA聽了,大聲地說道:“那我以后表現得更好一些。”“好,我以后一定叫你。”“真的?”AA興奮地問我,我用力地點點頭,她高興地又蹦又跳,跑出活動室。我獨自怔怔地坐在椅子上。教育要面向全體幼兒,注重個體幼兒的發展,這是再明白不過的道理了,可我卻……
從那以后,我每次在餐前,午點的發放中我不只讓聰明能干的孩子幫忙,也想方設法讓所有孩子都有表現的機會。我履行了自己的諾言。我發現,AA的思維其實并不比別人差,語言發展也較好。在每次的任務中做得特別得好。
幼兒表現:
寶寶剛來幼兒園雖然沒有哭鬧現象,但是比較自由,沒有什么自我約束。比如上課時沒有注意聽講的習慣,會自己在一旁玩玩具;如玩區角游戲時會自由走動;如吃飯時間到了,同伴們去吃了,他要特別去請;如用餐比較邋遢,沒有三凈的意識;再如睡覺時他特別喜歡講話,有什么說什么,沒有一點自控能力。
成因分析:
1、寶寶沒有讀過幼兒園,對幼兒園的一日活動安排及在園的常規等不熟悉。
2、寶寶是外地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的習慣不是很好。
3、寶寶是中班年齡,在培養目標上和大班幼兒有些差距。
4、寶寶的個性比較直爽,想什么就做什么。
跟蹤培養目標:
通過家園聯手,采用多種教育方法加以引導和教育,讓寶寶逐步適應幼兒園大班的生活,成為集體中的一員,有一定的自控能力和集體意識。讓寶寶逐步熟悉幼兒園的生活并逐漸適應,知道什么時候該開始什么活動了,知道自己在集體活動及個別活動中應該如何遵守規則,知道和同伴友好相處并初步建立良好的友誼。
具體措施:
1、教師和家長及時溝通并保持聯系,達成一致的教養共識和同一的評價標準。
2、抓住時機及時表揚,不漠視微小的進步;不放過每一次教育契機,及時指引其正確的做法。
3、鼓勵寶寶和同伴交往、合作、分享。
案例一:
發生情境:自由活動
情況描述:
剛過完春節,為了開展春節這一小主題站點,我們請家長配合幼兒帶一些喜慶用品到幼兒園供幼兒學習用并與大家一起分享。一天,我們班的心怡寶寶帶了很多糖果想分給小朋友吃,于是每一為小朋友都得到了這份禮物。第二天,祝升磊開心地跑到我的跟前,從緊緊抱著的小書包內取出一顆糖果,對我說:“老師,你瞧,我帶了糖。”于是,我下意識地問他:“你帶來是分給小朋友吃的還是自己吃的?”“我媽媽說不能給其他小朋友吃的。”一邊說邊連忙將糖果放進了小書包。
分析與反思:
大多數獨生子女小孩都比較自我,好吃的好用的都會占為己有,再加上家庭的教育如果也以自我為中心的話,小孩很容易只考慮自己而忽視他人,在情感上相對比較冷淡些。我們不僅在對小孩方面要加強感化教育外,也應該和家長溝通,達成一致的教養目標。
案例二:
發生情境:來園離園
情況描述:
這一天,我們紛發了部分學習用品給每一位幼兒自己保管,為了用時及時,關照幼兒將這些學習用品放在自己的柜子里,等學期結束后再拿回家。放學的時候,祝升磊很快地將這些學習用品放進了自己的書包內,預備帶回家,我的搭班老師看到后進行了說教。第二天。。。。。。第三天,祝升磊一走進教室就很開心地走向我,并從小書包中取出一張蠟筆畫,有花有太陽。我一時納悶了,為什么他那么開心?為什么他要給我看他的畫?后來才知道,原來他第二天終于將學習用品帶了回家,并進行了“創作”。
分析與反思:
當天放學我立即將祝升磊把應該放學校里用的一套學習用品這件事情告訴了來園接他的爸爸,并通過告知爸爸將拿了回家的學習用品拿來幼兒園用。
后來覺得除了跟家長說明情況外,作為教師應該多花些時間在祝升磊寶寶上,走進他,了解他,和他也進行進一步溝通,讓他有意識地自己將學習用品帶來。
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是一次漫長的航行,方向是舵,方法是槳。通過學習《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解讀,我認為有效的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就應該從這兩個方面入手。
一、牢把方向的“舵”
首先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加強師德修養,對幼兒充滿愛心。前段時間不斷發生了多起虐童事件,在憤怒和揪心過后,我們要靜下心來想一想,自己是否有一個正確的人生觀,是否將師德放在首位,是否有愛心。一個人的良知是從事幼教的職業底線。正如夏丏尊先生所言,“教育若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就虐童者而言,不管其對此是以“心情不好”搪塞,還是以“出于好玩”掩飾,都難以消釋其“惡”的本質。因此,沒有一個正確的人生觀和師德,請別染指和褻瀆教師這一神圣職業。
其次,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健康的身心是做好幼兒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證!健康是個1,其他的都是0,有了前面這個1,才能組成10、100、1000……沒有了健康這個1,其他條件再多,也都是個0。身心健康了,工作熱情就會隨之而來,相應的專業素養也會隨之提高。
二、掌握方法的“槳”
首先要加強個人修養,做孩子的表率。例如:在班里經常會有一個連一個地告狀現象,剛開始我就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表情嚴肅了,嗓門提高了,有時甚至大發雷霆,而我的聲音越高,孩子們的說話聲、吵鬧聲就越大,我感到我治班策略出了問題,后來我一改大聲說話的方法,只是把食指放在嘴邊輕輕地“噓”一聲,有的孩子看見后,也會采用這個手勢,于是,多數孩子都模仿我的行為,很快,教室里就會安靜下來。人們常說:孩子是教師的一面鏡子,有什么樣的老師,就會有什么樣的孩子,老師的一言一行就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影響就逐漸發展成一種人生方式。
其次,要改變教育、說話的方式。例如:針對午睡時孩子喜歡抬頭看的情景,我總是說“某某,抬頭看什么?快躺下!”結果全班其他孩子也抬頭看看有什么稀奇的東西。后來我改變了方式方法:“某某小朋友已經躺到小床上閉著眼快睡著了。”結果其他孩子也都趕緊地閉眼躺好,等待老師的表揚。這樣,孩子們很快就進入了夢鄉。又如:和家長溝通方面。以前我會說:“請家長朋友明天帶廢舊的奶盒,易拉罐等等。”現在呢?“為了讓孩子們感受大自然的美麗,鍛煉孩子們的動手操作能力,我們開展了小手變變變活動,如果家里有廢舊的奶盒,易拉罐等,請家長朋友們明天帶來。”結果,由原來帶來寥寥無幾變成只要孩子家中有廢舊的物品,家長都會自覺讓孩子帶來幼兒園,好讓孩子動手參與操作。
最后,要加強自身的學習。每天堅持看有關幼兒教育方面的書籍或電子文檔,并及時撰寫教育隨筆。開通幼教博客,和全國各地的幼教同仁進行長期的交流討論,并把一些好的方式方法應用于平時的工作之中。
在提升專業素質方面,如果我們的目標和方向沒有錯,但走的道路、所用的方法不對,就難以成功;而如果方向不對,無論走得多快,都無法到達目標。想讓玫瑰綻放,就不要到冰雪中培植;想體味大海的磅礴,就不要守著河流傾聽……再動聽的頌歌,也不能把船兒啟動,只有槳,才能讓“船”到達彼岸。
“小桌子,誰擦的?小椅子,誰擺的?一排排手絹,誰洗的?一件一件好事,誰做的?”說起這首“幼兒園里好事多”,相信大家都很熟悉。肯定也都知道這首歌的意思是讓孩子感受為班級做事的光榮感和愉快心情。這是大班上學期的歌曲,學這首歌的時候,我們的孩子剛剛升入大班,我們剛剛開始嘗試著安排孩子做點力所能及的小事情,值日生制度還未曾正式開始。所以在學習這首歌的時候,當老師領著孩子熟悉歌詞,問“小桌子,誰擦的?”時候,孩子們異口同聲的回答:“老師!”這一回答讓我們明確的意識到:小值日生該上崗了!
首先,我們請能力強的孩子在分飯的時候幫著放小勺,請小朋友們一起鼓掌感謝他們,讓小朋友們知道這是在為班級做事情,是光榮的,調動全班小朋友為班級做事的積極性。然后請孩子們嘗試著分小碗,分餐盤,擦桌子,擺桌子擺椅子的事情也慢慢地安排能力強的小朋友參與。當然每次我們都會正式表揚參加勞動的小朋友,也會考慮孩子的實際能力安排相應的事情,并且設立了獎勵制度。請小朋友帶照片來布置了“我自豪,我是值日生”的墻面,細分了“澆花、分碗、收發餐盤、擦桌子”四項職責具體到每個小朋友,四個小朋友一組,堅持做一周的值日,每完成一天值日就會得到一個小獎勵,一周堅持完成就可以得到一個大獎勵。當然最主要的獎勵還是小朋友感謝的掌聲。
經過我們步步為營的精心安排,如今,我們班的小朋友都已經很熟悉值日生的職責了,每個孩子都能獨擋一面,自主自覺地完成自己的工作。現在,再唱起“幼兒園里好事多”,孩子們明顯多了幾分自信和從容,因為確確實實的是“幼兒園里好事多,你不說呀,我不說,大家看了笑呵呵!”
《大班教養隨筆3篇》:大班教養隨筆第1篇點名新感悟早操活動結束了,小朋友象往常一樣依舊很興奮的說著話,在等著我叫“請坐好,老師要點名了”。這天我不想叫,用眼看看他們,孩子們讓我看的莫
《教師隨筆幼兒園19篇》:第1篇教師隨筆幼兒園 教育隨筆:幼兒園語言教學中教師提問的有效策略 通過近一年語言學科領域小組成員的教學活動實錄分析研討,大家對比各自與優秀教師在語言教學中教師有效提問的種類及問題,發現教師對教材的理解
《托班隨筆19篇》:第1篇托班隨筆 教育隨筆:改變孩子的不良行為 樂樂是我班的一名男生,聰明活潑又可愛。喜歡交朋友,課堂上積極發言,空閑時忙于穿梭在小朋友中間。一會兒在寢室,一會兒在活動室,跑來跑去,每天總是這樣,有時不光自己跑,還要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