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15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大班幼兒教育隨筆《學會傾聽 用心做事》,是優秀的大班教育隨筆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讓孩子們學會傾聽是培養一切良好習慣的基礎。無論是好的學習習慣抑或是行為習慣,都源于最初的傾聽。可以說一年級剛入學的孩子從身體到心理都還未擺脫幼兒園的感覺,普遍反映在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或集中時間短,上課時小動作多,容易受外界干擾等,此外還有課堂之外的與人交流、自由活動都存在很多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班主任老師的教育管理,而我們的教育要想真正發揮作用,孩子們就要學會傾聽,用心去做。下面我就從以下幾個方面談一下我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首先是課堂教學中幾種常見問題的處理。
一、孩子們的天性就是好玩好動,因此在報到的那天我就請家長給孩子們準備最簡單的學習用品,如最簡單的文具盒、繪圖橡皮、普通直尺……現在的學習用品為了吸引孩子們的眼球,無論是外形、色彩,還是氣味等諸多方面都在不斷地推陳出新,五花八門、琳瑯滿目確實漂亮,試想,這樣的文具兩我們這些成年人都忍不住駐足欣賞,更何況是一群只有六、七歲、對任何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的孩子呢!因此,文具簡單化、實用化既能從客觀角度給孩子創設一個相對良好的學習環境,又能幫助他們樹立節儉的意識,杜絕在學習用品上互相攀比的現象。
二、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由于都有上幼兒園的經歷,他們已經習慣于短時期的教學和教育,面對課堂上40分鐘的容量,大多數孩子都不適應,他們有的能堅持十幾分鐘,有的能堅持幾分鐘,甚至還有的干脆連一分鐘也堅持不了。面對這樣的情況,在開學前幾天里我主要采用的是表揚、樹立小榜樣的方法。“看,王夢嬋坐得多好,誰能像她這樣?”“哦,瞧賈盟的坐姿多漂亮!”“讓老師看看你們亮亮的眼睛好嗎?”等等。在這樣的語言的激勵下,孩子們那種表現欲、模仿欲會讓他們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老師身上,對接下來要講得內容接受質量會達到最高。這種方法比較適用于活動結束,大部分學生注意力渙散時。另外,在必要的時候我也會用眼神、手勢、動作來提醒個別走神的學生,比如,把手指放在嘴唇上——請安靜;走近某個學生,用手點點他的桌子或者摸摸他的頭等等;也有用點名的形式。一般都是幾種方式穿插進行。除了提醒之外,更為重要的是激發出孩子們的興奮點,當他們愛聽、想聽、樂聽時,注意力自然容易集中,如果變換方式,讓他們盡可能的保持這種興奮,那么注意力就可以較長時間的集中。比如在講《采金秋》一課,從題目入手就讓學生體會秋天的美麗,“金秋是什么意思呢?為什么秋天是金色的?”“你還知道什么是在秋天成熟的?”“那會是一種什么樣的畫面呢?同學們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我稍加潤色,并配合上肢體語言“看,一片片望不到頭的金黃色的麥田,成熟的果子掛滿枝頭壓彎了樹腰,還有想蝴蝶一樣翩翩起舞的落葉”……我看到孩子們的眼神都非常專注,滿臉的興奮,課堂氣氛也達到了高潮,每一個孩子都不再需要刻意的提醒了。
三、眾所周知,班主任的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課堂教學只是其中一個,還有很多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也需要孩子們用心傾聽。如文明禮貌、學生安全。對學生進行文明禮貌初始教育的時候,我把兩種截然不同的方式表演出來,學生自然會模仿著老師的樣子去做。當然這只是個開始,在這之后的時間里,我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借還東西時“請”和“謝謝”掛在嘴邊,有了差錯說“對不起”,現在已經有相當一部分孩子逐漸養成了好習慣。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記得有一次在教育孩子尊敬師長、孝敬父母時,在最后我提議,大家今晚回家都問候爸爸媽媽“今天累嗎?”然后端上一杯熱水,看看爸爸媽媽的反應,因為當時我講得很動情,孩子們都聽得很認真,回家也這樣做了,第二天我就從聯絡本上看到了家長的反饋,他們寫道:“沒想到剛上學幾天,孩子越來越懂事了,頂嘴耍性兒的少了,當昨晚孩子端了杯熱水雙手遞給我的時候,我們的眼眶都紅了!”這說明孩子們已經有意識的認真傾聽并用心去做了,我趁熱打鐵,鼓勵孩子們堅持下去,因為一種習慣或是品質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事情,我會讓他們在耳濡目染的過程中逐步養成。
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也是學校三令五申、非常重視的。作為一名班主任,學生在校期間的安全更是我們時刻牽腸掛肚的事情,我在教育孩子們注意安全,遠離危險的時候不是靠單純的命令式要求“不許”、“不能”,而是用生動的例子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孩子們聽的認真,自然就會對可能出現的危險產生恐懼,以此遠離。另外,我還讓孩子們互相監督,發現問題馬上報告,我就馬上和出現問題的孩子交流,讓危險的苗頭消失。到目前為止這些方法都見成效。
總之,“學會傾聽”是需要有一個長期的過程的,在此期間需要我們做的是不放過任何一個哪怕是再細小的環節,需要的是不厭其煩地當然也必須變換方式的耐心教育。另外,家長的配合也是不容忽視的力量,及時和家長交流孩子在校期間的表現,請家長以他們的角度與孩子談心也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大班隨筆 學會說謝謝
山東省壽光市岔河中心社區幼兒園 鄭旭
突然發現班里的思思人緣很好,大家都喜歡跟他玩,都喜歡幫助她。而念念則很孤僻,很少有人跟他玩。有一天我問小朋友們為什么喜歡跟思思玩,大家說思思有禮貌,喜歡幫助別人,如果別人幫助了他,他也會說謝謝。孩子們的回答令我感觸很深。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一個人小時候的種種習慣也許會決定他的一生。所以我想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讓他們學會說對不起、謝謝等文明用語。這樣才會使他合群,才會讓孩子們都喜歡他。當然這也不全是老師們的任務。
家庭教育也是很重要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父母的教育也變的尤為重要,父母們不要總忙著上班,在空余時間也應教導一下孩子,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要給孩子樹立良好的形象,這樣再結合老師的教育,才能促進孩子的良好發展,才能使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這樣才是祖國的花朵、未來的希望。
推薦閱讀:
幼兒園大班教師教育隨筆200篇
幼兒園大班教育隨筆200篇
幼兒園大班老師教育隨筆200篇
幼兒園教師大班教育隨筆200篇
大班教育隨筆記錄200篇
大班教師教育隨筆200篇
大班老師教育隨筆200篇
大班上學期教育隨筆200篇
大班下學期教育隨筆200篇
大班幼兒教師教育隨筆200篇
大班幼兒教育隨筆200篇
大班教育隨筆大全200篇
今天我上早班,7:45分孩子們陸續來園了。易小朋友由爸爸領著來到班上,孩子沒有像往常一樣大聲的問“老師早上好”,而是不高興的低著頭。她爸爸說:“他昨天抓了小朋友的臉,我在家好好的說了說他”今天早上又告訴他不許打小朋友,他有些不高興。我抱住孩子說:“好了,彤彤和爸爸再見吧”他同爸爸擺擺手,爸爸詢問了受傷孩子的情況后就離開了。
易看爸爸走后,自己走到餐廳坐了下來,仍不說話低著頭。于是我決定找他聊聊,飯后,小朋友陸續進入區域活動,我叫住他摸著他的頭問:“怎么了?是不是爸爸說你了”她點點頭說:“爸爸好兇,還罵了媽媽”說完眼淚就流了下來。事情是這樣的:昨天下午,易和文一起玩,文搶了易的玩具,易手快抓了文的臉,文臉上留下了五道抓痕,下午接幼兒時,我向易爸爸說了這件事,請他家人和孩子做做工作并及時修剪指甲。易爸爸性子急,對孩子要求嚴格,批評也很嚴厲,因此我特意囑咐他爸爸:要好好和孩子說,講道理。他爸爸不僅責怪易動手抓人,還責怪媽媽沒替孩子及時修剪指甲,才發生了這樣的事。我意識到這件事對孩子傷害很大。 我抱著他說:“爸爸兇你,是爸爸不對,你可以和他講道理。但是你動手抓別人,是不是也不對,我們有什么事要好好說,講道理對不對,爸爸只是一時生氣才會兇你和媽媽”過一會就沒事了,不要擔心害怕。孩子吁了一口氣高興的玩去了。下午我和她爸爸談了這件事,遇到事不要急,和孩子講道理,不要大聲吼他。這樣孩子會變的膽怯,不敢去做任何事。孩子嗎,對他要有耐心,讓他快樂、健康的成長,他爸爸聽了向我說道:“謝謝,麻煩了”。
從這件事中我看到做為一名教師,不僅要教授孩子知識,更要精心呵護孩子幼小的心靈。同時,也幫助家長改進教育方式,得到認可,以后孩子每天都高高興興地來幼兒園,我又聽到他清脆地問候聲。
今天早上,薛名洋的爸爸對我說,昨天薛名洋的手上破了一點皮,我很心疼地問侯宇,什么時候弄的?怎樣弄破的?怎么沒告訴老師?薛名洋委屈地說:“我昨天起床的時候跟你說了,你說知道了。”聽了薛名洋的話,我的頭嗡地一下,飛快地回憶著昨天起床時候的事情,卻始終想不起薛名洋是否找過我,也記不得他跟我說過什么。我尷尬而慚愧地面對他們父子倆說:“真是對不起,我昨天可能沒注意到。”說完,我趕忙查找薛名洋手破的原因,原來是薛名洋手上有幾根肉刺,中午他沒睡著時用手撕手上的肉刺,結果不小心把手指上皮給撕破了。于是我趕緊找了一個剪指刀,細心地把薛名洋手上其他的小肉刺剪掉,以防止再把皮給撕破,雖然做了這樣的補救,可我心中還是感到很愧疚,薛名洋肯定和我說過這件事,可我怎么就想不起來呢?想到這兒,我的心中產生了深深的負疚感。以后,我一定注意認真傾聽孩子們對我說的每一句話,把工作做得更加細致、周到。
讓孩子們學會傾聽是培養一切良好習慣的基礎。無論是好的學習習慣抑或是行為習慣,都源于最初的傾聽。可以說一年級剛入學的孩子從身體到心理都還未擺脫幼兒園的感覺,普遍反映在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或集中時間短,上課時小動作多,容易受外界干擾等,此外還有課堂之外的與人交流、自由活動都存在很多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班主任老師的教育管理,而我們的教育要想真正發揮作用,孩子們就要學會傾聽,用心去做。下面我就從以下幾個方面談一下我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首先是課堂教學中幾種常見問題的處理。
一、孩子們的天性就是好玩好動,因此在報到的那天我就請家長給孩子們準備最簡單的學習用品,如最簡單的文具盒、繪圖橡皮、普通直尺……現在的學習用品為了吸引孩子們的眼球,無論是外形、色彩,還是氣味等諸多方面都在不斷地推陳出新,五花八門、琳瑯滿目確實漂亮,試想,這樣的文具兩我們這些成年人都忍不住駐足欣賞,更何況是一群只有六、七歲、對任何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的孩子呢!因此,文具簡單化、實用化既能從客觀角度給孩子創設一個相對良好的學習環境,又能幫助他們樹立節儉的意識,杜絕在學習用品上互相攀比的現象。
二、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由于都有上幼兒園的經歷,他們已經習慣于短時期的教學和教育,面對課堂上40分鐘的容量,大多數孩子都不適應,他們有的能堅持十幾分鐘,有的能堅持幾分鐘,甚至還有的干脆連一分鐘也堅持不了。面對這樣的情況,在開學前幾天里我主要采用的是表揚、樹立小榜樣的方法。“看,王夢嬋坐得多好,誰能像她這樣?”“哦,瞧賈盟的坐姿多漂亮!”“讓老師看看你們亮亮的眼睛好嗎?”等等。在這樣的語言的激勵下,孩子們那種表現欲、模仿欲會讓他們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老師身上,對接下來要講得內容接受質量會達到最高。這種方法比較適用于活動結束,大部分學生注意力渙散時。另外,在必要的時候我也會用眼神、手勢、動作來提醒個別走神的學生,比如,把手指放在嘴唇上——請安靜;走近某個學生,用手點點他的桌子或者摸摸他的頭等等;也有用點名的形式。一般都是幾種方式穿插進行。除了提醒之外,更為重要的是激發出孩子們的興奮點,當他們愛聽、想聽、樂聽時,注意力自然容易集中,如果變換方式,讓他們盡可能的保持這種興奮,那么注意力就可以較長時間的集中。比如在講《采金秋》一課,從題目入手就讓學生體會秋天的美麗,“金秋是什么意思呢?為什么秋天是金色的?”“你還知道什么是在秋天成熟的?”“那會是一種什么樣的畫面呢?同學們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我稍加潤色,并配合上肢體語言“看,一片片望不到頭的金黃色的麥田,成熟的果子掛滿枝頭壓彎了樹腰,還有想蝴蝶一樣翩翩起舞的落葉”……我看到孩子們的眼神都非常專注,滿臉的興奮,課堂氣氛也達到了高潮,每一個孩子都不再需要刻意的提醒了。
三、眾所周知,班主任的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課堂教學只是其中一個,還有很多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也需要孩子們用心傾聽。如文明禮貌、學生安全。對學生進行文明禮貌初始教育的時候,我把兩種截然不同的方式表演出來,學生自然會模仿著老師的樣子去做。當然這只是個開始,在這之后的時間里,我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借還東西時“請”和“謝謝”掛在嘴邊,有了差錯說“對不起”,現在已經有相當一部分孩子逐漸養成了好習慣。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記得有一次在教育孩子尊敬師長、孝敬父母時,在最后我提議,大家今晚回家都問候爸爸媽媽“今天累嗎?”然后端上一杯熱水,看看爸爸媽媽的反應,因為當時我講得很動情,孩子們都聽得很認真,回家也這樣做了,第二天我就從聯絡本上看到了家長的反饋,他們寫道:“沒想到剛上學幾天,孩子越來越懂事了,頂嘴耍性兒的少了,當昨晚孩子端了杯熱水雙手遞給我的時候,我們的眼眶都紅了!”這說明孩子們已經有意識的認真傾聽并用心去做了,我趁熱打鐵,鼓勵孩子們堅持下去,因為一種習慣或是品質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事情,我會讓他們在耳濡目染的過程中逐步養成。
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也是學校三令五申、非常重視的。作為一名班主任,學生在校期間的安全更是我們時刻牽腸掛肚的事情,我在教育孩子們注意安全,遠離危險的時候不是靠單純的命令式要求“不許”、“不能”,而是用生動的例子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孩子們聽的認真,自然就會對可能出現的危險產生恐懼,以此遠離。另外,我還讓孩子們互相監督,發現問題馬上報告,我就馬上和出現問題的孩子交流,讓危險的苗頭消失。到目前為止這些方法都見成效。
總之,“學會傾聽”是需要有一個長期的過程的,在此期間需要我們做的是不放過任何一個哪怕是再細小的環節,需要的是不厭其煩地當然也必須變換方式的耐心教育。另外,家長的配合也是不容忽視的力量,及時和家長交流孩子在校期間的表現,請家長以他們的角度與孩子談心也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當我眼前出現“傾聽孩子 共同成長”這幾個字眼時,我的心“咯噔”一下,傾聽孩子?共同成長?平日里我們有傾聽孩子嗎?我們也要成長嗎?由此,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
“黃老師,昨天晚上我在我姑姑家里睡的!”“黃老師,我爸爸給我買了一輛車給我!”“黃老師,星期六我和好朋友在博物館放風箏!”每天我的耳邊都會響起孩子們興奮的童音,他們的腦袋里裝滿了各種奇思妙想,會迫不及待地告訴周邊的人自己所想的一切。可每當聽到他們“嘰嘰喳喳”的一切,我的內心便會莫名其妙地煩躁起來,或許是因為自己還有許許多多的事情沒有做完,或許是因為環境太嘈雜了,或許是因為自己老了,或許是因為自己沒有意識要“傾聽孩子”……
都說“傾聽花開的聲音,我們能讀懂花兒的心思;傾聽溪水的歌聲,我們能讀懂山林的呼吸;傾聽孩子的心聲,我們能走進孩子的心靈。”是呀,每一朵花里都蘊藏著一個不同的世界,每一個孩子的內心都描繪著不同的天堂!不用心傾聽,我們怎么能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中呢?因此我們要好好傾聽孩子,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開啟天堂之門最近的道路,才能夠走進他們純真繽紛的世界里,這樣我們才會感覺到幸福、快樂!
都說孩子心靈是一張白紙,一百個孩子就是一百張白紙,作為幼兒教師要陪伴孩子共同描繪他們自己的藍圖,讓孩子的內心世界更加豐富多彩,更加五彩斑斕。傾聽是到達彼岸的橋梁,放下成人內心的煩擾,去用心傾聽孩子內心的想法,才能更好地伴隨孩子們共同成長。我們的尊重會引導他們學會傾聽他人,讓孩子想說、敢說、愿意說,這樣的孩子才會像花兒一樣將芬芳帶給他人。
這些年的工作讓自己在不同的崗位接觸到性格各異的孩子,但是每一扇門都有開啟它的鑰匙,同樣每一個孩子都有走進他內心的方式。學會傾聽孩子的一切是邁進天堂的第一步。傾聽就像海綿一樣,吸取他人的經驗與教訓,豐富自己的學識見聞。孩子們會通過傾聽老師講述的故事和規則,更好的學習生活中自然發展規律。傾聽是人類的本能,通過傾聽來接受外界的信息,通過傾聽來了解這個世界,孩子們就是在傾聽中漸漸地成長,學會更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得到所求。沒有學會傾聽的老師,就沒有學會傾聽的孩子。要想讓孩子學會傾聽,老師首先要懂得傾聽幼兒。用眼去看孩子的世界,用心去聽孩子的世界。走進孩子內心的天堂,和他們共同生活、共同游戲,真正的去了解每一個孩子,去尋找開啟他天堂之門的鑰匙。
幼教的工作很瑣碎,很細微,但是每天能夠給自己的孩子們一個擁抱、一個微笑,鼓勵他們不停向前,和他們共同分享家里或集體大家庭里的事情都是很開心的事情。能夠走進孩子內心的天堂讓自己也充滿了幸福感。如果想要擁有溫暖的幸福,請學會傾聽自己的孩子,走進孩子內心的天堂,迎接你們的將是孩子內心溫暖的芬芳!
我和我們班楊老師買了一身一樣的衣服,今天一起穿到了學校里,孩子們很好奇啊。咦!張老師和楊老師的衣服是一樣的,孩子們會這樣說,還有的小朋友會說楊老師和張老師是雙胞胎嗎?我們倆就對小朋友笑笑什么也沒說。等到上課我和楊老師就想何不讓小朋友觀察我們兩個一下呢,看看我們兩個有哪些地方不同。
上課了,楊老師就問了小朋友們你們看一下我和張老師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哪些地方是不同的,包括衣服、鞋子、頭發等等。小朋友們就開始觀察并回答,有的小朋友說張老師和楊老師的衣服褲子是一樣的,有的小朋友說楊老師比張老師長得高;還有的小朋友說楊老師頭發比張老師頭發長等各種各樣的回答。有的小朋友見到老師會很緊張啊,這樣不僅讓孩子在生活上學會了觀察還增加了我們和孩子的親密度,讓孩子對我們沒有心理防線反而覺得我們很是容易相處。
《教育隨筆大班區域3篇》:教育隨筆大班區域第1篇 根據班級主題活動的開展和區域的更換,本周所設置的區域有——小醫院、探索區、建構區、圖書角、數學區、健康區。在每個區域中也相應地
《大班調皮孩子教育隨筆3篇》:第1部分大班的孩子雖然年齡不大,但調皮起來個頂個都是好手。英語課堂上,為了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我設置了一個“智力大沖關”的環節。可是,每每到這個環節,教室里的
《幼兒園學前班隨筆13篇》:第1篇幼兒園學前班隨筆 當前幼兒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重視,這是一件好事情。但筆者覺得,現在許多幼兒園的教育方式正在步入一個誤區,嚴重違背了幼兒的成長發育特點,讓筆者忍不住想說道說道。 筆者認為,幼兒教育的重點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