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29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幼兒園教育隨筆:該不該選“小老師”,是優秀的大班教育隨筆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育隨筆:該不該選“小老師”
在我們的一日生活中有時為了提高孩子的積極性或是讓一些能力強一點的做起了“小老師”的角色。可近段時間我卻發現,這其實也有不可取的一面。事件一:有一天,周老師去別的班級借東西。她一出門,我們的皮筱雅小朋友就自覺做起了臨時的“小老師”。你瞧,小老師管得還真有模有樣:不許講話,大家休息。你沒聽見嗎?把你送到小班去。坐在寢室里備課的我靜靜地聽著這一切。忽然,有人冒出了一句:皮老師,劉藝嘉打我。皮老師快步來到劉藝嘉面前,沖著她說:“好啊,你還打人的呢,放學的時候留在這里不要回家,讓野貓、老鼠陪著你。”劉藝嘉似乎沒被這一切嚇倒,還在嘻嘻笑。“皮老師” 很生氣,試圖把她拉起來,可沒拉的動,拋下狠話說道:“笑笑笑,還虧你笑的出來,就知道打人,別的什么都不會。”說著就要上前去打她的手。正好,周老師走來結束了這一切。事件二:以前我們就對小朋友說過:不許帶東西到幼兒園來吃。可近來我發現教室的垃圾桶里,多出了幾張巧克力的糖紙。問過小朋友,可是誰也沒承認。午睡時,我看見沈瑤和皮筱雅一直沒進寢室,催促她們快點,兩人就在區角里這邊理理那邊理理。當我兩圈轉下來,兩人還沒進來。這引起了我的注意:原來兩人在分著什么東西。只見沈瑤悄悄地說:“你以后不要總報我的名字。”皮筱雅點點頭。兩人愉快地進寢室。下午爆發的一切讓我很震驚。下午繪畫活動時,耳邊總有人在說話。于是我就說道:“誰啊,怎么一邊畫畫一邊說話,能畫好嗎?”“老師,是沈瑤。”皮筱雅說道。“我不是跟你說過了嗎?不要報我的名字。我的巧克力賠給我。”“你只有給我一顆,給別人兩顆。”兩個人你一言我一語的說開了…… 兩件事值得我們深思:在教室里該不該選“小老師”。我們選“小老師”的目的是什么?起到了什么樣的效果。現在看來,完全違背了我們的初衷,而且把社會上的一些不良的風氣也帶進了幼兒園,這樣的“小老師”還要不要呢?
我們經常要求孩子們要有禮貌,別人幫助了你要說:“謝謝!”見人打招呼要問:“你好!”不小心碰了別人要說:“對不起!”然而卻忽視了自身的示范作用。一件偶然的小事使我感觸頗深。
今天在開展活動時,我為孩子們準備了一張背景圖,由于圖比較大,為了孩子看的仔細,我就將圖片用透明膠粘在墻上。可是我一手拿著圖,一手拿著透明膠,一不小心,就把透明膠給掉了。錢奧奇小朋友看見了,趕緊幫我揀起來,說:“老師給你!”我順口說了一句:“謝謝!”錢奧奇高興的說:“不用謝!”然后坐到小椅子上,對身邊的小朋友說:“老師跟我說‘謝謝’了!”看得出他很高興,很自豪。
看到他高興的樣子,我也很高興。我沒有想到老師的一句“謝謝”會令他如此開心,也許是他從這句話中,體會到了老師對他的尊重!從這件小事使我意識到老師的一言一行對孩子是多么重要,也促使我時時處處注意自己的言行,盡力為孩子們樹立一個好的榜樣,使他們學會該如何互相尊重!
現在的家長都很容易為孩子的安全問題大驚小怪的,幾乎所有人都這樣認為,“孩子的安全問題是第一位的。”為了讓孩子避免意外和疾病,我們不需要排練,隨時可變出一副驚恐的表情,大喊“危險!!!”表情的夸張不算什么,我們有個本事就是夸張事物的危險程度,都知道,危言聳聽對孩子的說服效果最好。
在我們的生活中舉些這樣的例子很容易。東東不喜歡刷牙,我們告訴他不刷牙,牙齒會掉的……撥牙要用超大的鉗子……去醫院看牙要被綁在床上……;想控制他玩兒電游的時間,我們又說,眼睛要休息,不然會看不見東西的!!在東東不愿意洗腳丫時,我告訴他,浮在水面上的那些襪子上的小毛毛都是腳丫上的細菌,要是不洗掉,會得腳丫奇癢癥!!……
東東就被這些從不間斷的提醒呵護著、嚇唬著。雖然,他還是一樣喜歡吃糖、吃冰棍,一樣的不愿意刷牙、洗澡,但是即使他百般不情愿,也還是會聽從大人的指揮。當他看到鄰居小孩兒在大口大口地吃著冰淇淋,在用力地咬著棒棒糖,他都會緊張地大呼小叫著去制止他們,告訴他們會肚子疼、會牙疼。
做父母的往往看不到自己在教育孩子時存在的問題,當我不經意間聽到別的家長用著和我一樣的說教伎倆時,我發現了自己的問題,這個問題事關重大,不容忽視。一句話:我們利用了孩子對我們的信任。
危言聳聽效果是好,可前提是孩子們相信我們所說的話。那些夸張的安全提醒固然有真的成份,可是,孩子會漸漸地擁有自己的判斷力,了解事情的真相并非嚴重到如此地步,到那時,他們還會相信我們的善意提醒嗎?他們會因此在多大程度上懷疑我們,真話也會被打上折扣?善意的謊言也會失去孩子對家長的信任,這個代價太大了!
教育隨筆:該不該選“小老師”
在我們的一日生活中有時為了提高孩子的積極性或是讓一些能力強一點的做起了“小老師”的角色。可近段時間我卻發現,這其實也有不可取的一面。事件一:有一天,周老師去別的班級借東西。她一出門,我們的皮筱雅小朋友就自覺做起了臨時的“小老師”。你瞧,小老師管得還真有模有樣:不許講話,大家休息。你沒聽見嗎?把你送到小班去。坐在寢室里備課的我靜靜地聽著這一切。忽然,有人冒出了一句:皮老師,劉藝嘉打我。皮老師快步來到劉藝嘉面前,沖著她說:“好啊,你還打人的呢,放學的時候留在這里不要回家,讓野貓、老鼠陪著你。”劉藝嘉似乎沒被這一切嚇倒,還在嘻嘻笑。“皮老師” 很生氣,試圖把她拉起來,可沒拉的動,拋下狠話說道:“笑笑笑,還虧你笑的出來,就知道打人,別的什么都不會。”說著就要上前去打她的手。正好,周老師走來結束了這一切。事件二:以前我們就對小朋友說過:不許帶東西到幼兒園來吃。可近來我發現教室的垃圾桶里,多出了幾張巧克力的糖紙。問過小朋友,可是誰也沒承認。午睡時,我看見沈瑤和皮筱雅一直沒進寢室,催促她們快點,兩人就在區角里這邊理理那邊理理。當我兩圈轉下來,兩人還沒進來。這引起了我的注意:原來兩人在分著什么東西。只見沈瑤悄悄地說:“你以后不要總報我的名字。”皮筱雅點點頭。兩人愉快地進寢室。下午爆發的一切讓我很震驚。下午繪畫活動時,耳邊總有人在說話。于是我就說道:“誰啊,怎么一邊畫畫一邊說話,能畫好嗎?”“老師,是沈瑤。”皮筱雅說道。“我不是跟你說過了嗎?不要報我的名字。我的巧克力賠給我。”“你只有給我一顆,給別人兩顆。”兩個人你一言我一語的說開了…… 兩件事值得我們深思:在教室里該不該選“小老師”。我們選“小老師”的目的是什么?起到了什么樣的效果。現在看來,完全違背了我們的初衷,而且把社會上的一些不良的風氣也帶進了幼兒園,這樣的“小老師”還要不要呢?
教育隨筆:老師,我吃不下
在平時孩子進餐當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情況。比如:有些孩子比較挑食,如果飯菜不合他的心意,他就開始鬧著不吃飯;有些孩子吃了一半或還沒怎么吃就感覺飽了,開始坐在位子上發呆……無論遇到哪種情況,我們老師會采取怎么樣的措施呢?
一次午餐的過程中,我巡視著孩子們的就餐情況。這時,我發現坐在桌子邊的唐欣低著頭,手里拿著勺子也一動不動。我看到她的餐盤中還沒有動的飯。于是我摸摸她的頭鼓勵說:“唐欣,加油哦!我相信你能自己吃的,你很棒。”過了沒多久唐欣抬起頭,眼淚汪汪地看著我,小聲地說:“老師,我吃飽了。我吃不下了。”我一看還有將近一半少一點的飯沒吃完,原以為我想唐欣是不愛吃這些蔬菜所以想找借口倒掉。可是我看著她那可憐的樣子,我相信她是不會撒謊的,又不忍心讓她再吃下去。于是我對她說:“唐欣乖,那你再吃三口就把飯倒掉了吧。”當唐欣吃完五口飯后,她慢吞吞地走到倒飯處,她邊倒時邊小心翼翼地看著我。我回應她的是一個安心的微笑。倒完飯后,她開心地拿了水果來到我身旁。
這是一件普通的小事件,但從中我也能感悟出許多教育的價值。唐欣是一個性格溫和,又膽小的女孩子。她每次遇到什么事就用自己能聽見的聲音在那說,等著我們去發現。從這件事件中,我們能體會到:作為老師,我們在平時生活中就要時刻觀察每一位孩子的一舉一動,去揣摩孩子內心世界的想法。
小班的孩子,他們逐漸地形成了自我的思維,有了許多自己的想法。他們應該知道自己能吃多少飯,當孩子不愿吃時,作為老師我們應該尊重他們的意愿,不要再逼孩子超量地進食,否則,不但影響了他們的身體健康,同時,也影響其對教師和幼兒園生活的態度,甚至還會影響他們的人格健康發展。
美國的心理學家多拉德和米勒經過多年的研究認為,饑餓需要得到滿足的條件會被泛化,進而影響細幼兒將來的人格。如果幼兒常處在主動狀態下進食,那么,他們的將來會有可能成為積極主動的人;如果幼兒常常在被動狀態下進食,那么,他們將來可能成為被動的人。
幼兒園教育隨筆:給你的一份小“禮物” 今天,權權和平時一樣,準時到園開展活動。只是玩了一會兒,總是有小朋友來告狀,權權打人,過了一會兒又有小朋友來告權權的狀,原因仍和剛才一樣,不給他玩玩具,他就打人。一整天下來就有五六個小朋友來告權權的狀。 平時,權權經 常受到老師的表揚,可是這兩天一直出狀況。一天下來就有五六個小朋友來告他的狀。我想肯定有原因,否則不會這么反常的,我一定要先找出真正的原因,才能對癥下藥。 第三天,權權一早來園后,主動做好值日生,還把毛巾架拿到外面去。我在全班面前表揚了他,一整天下來竟然沒有一個小朋友來告他的狀,我覺得有點不可思議。 經過幾天的觀察,我發現如果早上表揚了他,那這一天他會很乖的,還會幫你做許多的事情。自從我發現了權權這種獨特的表現方式以后。他在活動中犯規或別人告狀時,不及時的或當大家的面批評指正他,而是事后才找他談心講道理,沒想到受到的效果會這么好。幾天以后,以前哪個懂事乖巧的權權又回來了。 看來,真是百人百性,不同的孩子的確有不同的個性和表現方式,有的幼兒受到批評,會化批評為動力,及時地改正錯誤;有的幼兒受到批評,會氣餒搗蛋,出現反常表現。通過這件事,使我深深懂得,老師在教育幼兒時,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關注個體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
幼兒園教育隨筆:幼兒園古詩“四步”教學法 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幼兒時期是一個人記憶能力最強的時期,如果在這個時期能大量記誦古詩,既可以鍛煉幼兒口齒清楚伶俐,吐音準確流暢,又能讓幼兒品味詩的優美意境,陶冶情操,啟迪智慧。但是,有些古詩的內容對于幼兒來說有些深奧,而幼兒的理解能力也有限。所以,幼兒教育階段,教師如何培養幼兒古詩誦讀的興趣,從而達到教育教學目標成為幼兒園古詩教學的一個難點。在實踐中,通過自己的幼兒園語言教學經驗,我嘗試了古詩“四步”教學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根據古詩內容的特點、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及學習特點,我認為促使幼兒對古詩感興趣的關鍵是教師要選擇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我采用的方法是:圖畫展示—故事講述—動作表演—復習鞏固四步法。我的這一教學法以古詩《憫農》(唐·李紳)為具體實例做以下闡述。 古詩《憫農》的詩意大致為:農民在熱辣辣的太陽底下鋤地,汗水滴落在禾苗下邊的土地上。有誰知道,人們碗里的飯,每一粒都是農民用艱苦的勞動換來的。 對于沒有田間勞動經驗的幼小兒童來說,要想理解這首古詩的意境及要表達的情感無疑是比較困難的。因此,我主要采用了圖畫、故事、表演等方法在吸引幼兒興趣的基礎上分析講解這首唐詩,再運用各種方法讓幼兒去鞏固知識。 一、圖畫展示 3—6歲幼兒思維的主要形式是具體形象思維。圖畫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因此用圖畫再現古詩情境,把古詩內容形象化,是幫助幼兒理解古詩內容最直觀的手段。 首先,在正式學習古詩《憫農》之前,我會將《憫農》所呈現的意境及內容用幼兒掛圖或自己特意繪制的簡筆畫表現出來,先出示完整的畫面,給幼兒以直觀的視覺體驗,讓幼兒仔細觀察并大膽講述畫面上都有哪些景象,直觀的景象可以讓幼兒充分感受到農民伯伯在田間勞動的辛苦。領悟到完整的畫面內容之后再分組出示畫面,以組圖的形式出示古詩文字,每一幅圖畫對應著相應的詩句,讓幼兒看看有幾句,數一數每句有幾個字。與此同時,教師誦讀古詩,在使幼兒初步了解這首古詩結構的同時,感受到古詩獨特的節奏和韻律。 圖畫展示階段,主要是讓幼兒對古詩有一個直觀的體驗,大致了解所學古詩所要表達的內容和情感。 二、故事講述 故事是幼兒百聽不厭并且易于接受的一種學習方式。我經常把幼兒難理解的古詩內容編成通俗易懂的故事,并且有感情地講述故事,讓幼兒從故事中理解古詩內容。 幼兒對事物的認識總是直觀表面的,只有在教師適時適當的指導下才能對事物有個比較全面的認識。基于這一原因,我在故事講述環節經常使用的方法是:先請幼兒自由講述,之后教師根據幼兒的發言做總結,最后教師再為幼兒完整講述故事。 我將《憫農》這首詩改編成這樣一個小故事:幼兒園里有個小男孩,叫鵬鵬。鵬鵬可挑食了,尤其不愛吃大米飯。這天中午就餐的時候,幼兒園里吃炒飯,鵬鵬瞅著這碗米飯犯了愁,他把米飯攪來攪去就是不想吃。不一會啊,米飯就讓他攪的灑了一桌子。老師看到了,走過來讓他把灑落的米粒撿起來。他嘟囔著說:“我不愛吃,就不撿,撿起來我也不吃,不就幾顆米粒嘛”。老師聽了鵬鵬的話,嘆了口氣,說:“我給你講個大米的故事吧。” 這些大米都是農民伯伯們辛辛苦苦勞動換來的。在熱辣辣的太陽底下,他們揮動鋤頭辛勤耕作在田間,在大太陽的炙烤下,農民伯伯的汗水滴滴答答地往下掉,浸濕了衣服和地面。盡管這樣,他們還是不肯騰出時間來休息。農民伯伯說:“只有辛勤的勞動才能換來豐碩的果實”。咱們平時吃的糧食都是農民伯伯用辛勤的汗水換來的。如果讓他們知道我們小朋友們浪費糧食,他們會多么傷心啊。 鵬鵬聽完老師講的故事慚愧的低下了頭。他默默地將桌子上的米粒撿起來,對老師說:“以后我再也不會浪費糧食,也不挑食了,因為農民伯伯好辛苦”。 聽了鵬鵬乖巧的話,老師欣慰地笑了。 這個通俗易懂的小故事,會加深幼兒對古詩內容的理解。 三、動作表演 在幼兒理解了古詩內容之后,教師就可以請愿意展現自己的幼兒上臺表演古詩情景。讓幼兒用動作、表情等方式來表現古詩內容,既可以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又可以調動幼兒學習古詩的積極性,且能加深幼兒對古詩的理解。 古詩《憫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幼兒會根據詩句積極主動地創編出動作:雙手握住鋤頭,不停地鋤地,鋤一會便用手去拭擦臉上的汗水。用這些細節的動作去展現出農民伯伯勞動的辛苦。 幼兒通過角色扮演,將古詩中農民伯伯辛勤勞動的畫面呈現出來。因為是幼兒自己扮演角色,古詩中的角色不再是畫面上冷冰冰的人物,而是自己或自己的同伴,這樣,幼兒對古詩中辛勤流汗的農民伯伯這一角色必然產生親切感,很自然地就加深了內心體驗。 在故事表演的過程中,幼兒不僅加深了內心體驗,感悟到古詩所要表達的情緒情感,同時也體驗了用動作、表情和姿態與他人交流的方法和樂趣。 四、復習鞏固 復習鞏固古詩的方法有多種。我經常使用的方法有:深入生活情境法、配樂吟詩法。 深入生活情境,即把幼兒帶入社會,帶入大自然,從中選取與詩句相關的典型場景,作為幼兒觀察的客體,并以語言的描繪,鮮明地呈現在幼兒眼前。在復習《憫農》這首詩時,我帶領幼兒到我們幼兒園的后山坡,去觀看農民耕作。設身處地的體驗了農民勞作的辛苦,也加深了幼兒對古詩內容的理解,從而更好地去吟誦。 配樂吟詩法,音樂的語言是微妙的,它以特有的旋律和節奏塑造出音樂形象,把聽者帶到特有的意境中。我在朗誦《憫農》時,經常為幼兒配幾首與古詩的意境較為符合的古樂或輕音樂。在幼兒自由活動時間也輕輕播放這些音樂,讓幼兒不斷學習鞏固,在用音樂渲染的情境中,幼兒往往不自覺地就會輕輕吟誦起這首詩。 在反復的鞏固之后,幼兒都能夠正確、流利的朗誦出《憫農》這首詩,并且學會背誦。 我深信“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因此我比較注重古詩的教學。我通過圖畫展示—故事講述—動作表演—復習鞏固“四步法”帶領幼兒學習古詩。通過這種教學方式,培養了幼兒對古詩的興趣,每當我開始播放相關音樂,或是說出某一首詩的題目,孩子們就會大聲地將這首詩背誦出來。古詩誦讀的多了,幼兒便會進一步理解詩中所要表達的情緒情感。通過這種方法,不僅教幼兒學習了這首古詩,還取得了一些額外的成效:圖畫展示這一環節,培養了幼兒的細致觀察能力;故事講述這一環節,培養幼兒獨立講述故事,勇于在集體面前表現自己的能力;動作表演這一環節,也使幼兒體驗到用動作、表情和姿態與他人交流的方法和樂趣。 總之,我覺得,這一方法較為適合幼兒園古詩教學。在今后的古詩教學中,我會進一步深入研究,探索更合適的教學方法。
《幼兒園大班保育隨筆3篇》:幼兒園大班保育隨筆第1篇 泥土滋養人類,也孕育了人類文化,孩子愛玩泥巴似乎是人類的天性。原本土生土長的農村孩子,卻遠離了鄉土氣息,在家長和老師的“呵護”下,孩
《幼兒園教育隨筆大班3篇》:幼兒園教育隨筆大班第1篇 雖然是大班的孩子,但他們的語言表達潛力很差。所以我會經常和他們聊天,在聊天的時候我發現了孩子們不少的興趣及他們心里的想法。原本以為他們是
《大班調皮孩子教育隨筆3篇》:第1部分大班的孩子雖然年齡不大,但調皮起來個頂個都是好手。英語課堂上,為了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我設置了一個“智力大沖關”的環節。可是,每每到這個環節,教室里的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