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29來源:幼兒園學習網(wǎng)
這是幼兒園教育隨筆:奔跑吧!未來,是優(yōu)秀的大班教育隨筆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育隨筆:奔跑吧!未來
新的一周開始了,今天剛好輪流到我值班,金秋十月的天氣漸漸地轉涼,早晨起來不禁打起哆嗦,可我還是早早的來到幼兒園,做好值班工作。孩子們都陸續(xù)地進入到各自的教室,在做最后的收尾工作中,施老師與我聊了幾句,內(nèi)容讓我感到尷尬,不知道如何回答,也是一個讓我值得從側面思考反思的問題。
施老師告訴我昨天看見承希經(jīng)常把手放到嘴巴中吸允,她并沒有責罵而是笑著詢問他:“你的手是果凍嗎?你的手是蘋果嗎?你的手是糖嗎?這么喜歡放在嘴巴里。”承希只是笑笑,有點不好意思的低下頭去,在思考著什么。我聽了之后與我之前的做法做比較,我有時看到這種情況都是立馬制止提醒幼兒不能把手放進嘴巴中,然而幼兒都是扭頭就忘,聽了多遍以后也聽得不耐煩了,再怎么提醒也都是不放在心里。施老師的辦法婉轉實用,讓幼兒明白其中的含義學會自我反思,自己監(jiān)督自己把壞習慣改掉。學到了好辦法我就立刻拿來試一試,吃完點心小朋友們在津津有味地看著電視,童童吸著自己的小手也在認真地看著小手,我用了同樣的話詢問她,心里已經(jīng)做好心理準備了,猜想著肯定是看著電視不理我,沒想到結果令我大吃一驚,童童說:“我不把小手放嘴巴里了。”現(xiàn)在想想如果我是承希,有人不停地在對我“念”,我也會變得煩躁,聽多了還有故意心里,裝聽不見還是故意把手放在嘴巴中。我們同樣的感受經(jīng)歷過,為什么還是用這種老辦法去教育孩子,俗話說不能讓未來的他們成為以前的我們,曾經(jīng)的誓言我們忘記,那條心里最討厭的走了不知道多少遍的路,至今卻用在孩子們的身上,我們好了傷疤忘了疼,沒想到過孩子的難受。
老師的形象原本是活潑、開朗、溫柔的,在孩子的心中是非常喜愛老師的,在經(jīng)常這樣的使用制后,孩子對老師的形象慢慢有所轉變,方法也只能治標不治本,剛開始有用,到后來也就形成了一種習慣化,老師的一遍遍提醒也都忘到腦后。這次的談話雖然簡短,簡簡單單的幾句話,讓我上了一課,也又是一遍提醒自己多反思自己的工作,我們一個動作,一句話都致命關鍵,好的習慣孩子一輩子受用,一個壞習慣影響一生,所以我們要想的周到,做的周到,想做合一,帶給孩子一個幸福未來,奔跑吧!未來。
教育隨筆:“不許哭!”這句話你說過嗎?
安安突然發(fā)現(xiàn),他最喜歡的玩具缺少了一個角,就在剛才他玩區(qū)域的時候,自己一個人站在角落傷心地哭起來。我還沒來得及說什么,他就開始大哭起來,我大喊著:“你不許哭!好好和我說話!哭什么哭!哭了玩具就好了嗎?一個男孩子別老是哭哭啼啼的”
安安本來還哭得有所節(jié)制,聽到我這些話突然嚎啕大哭起來,一邊哭,一遍嘀咕著:“媽媽昨天晚上把我一個人關在一個房間里關禁閉了,你們都不喜歡我了,我也不喜歡這個幼兒園了......”當然這些話是我后來審問出來的,他的聲音很小,我當時根本沒聽清。在一旁的叢老師把安安拉到身邊,抱在懷里安慰了一陣子,他才平靜下來,依然生氣地看著我。
這已經(jīng)不是第一次了,安安的媽媽上班忙,從小都是奶奶和姥姥陪伴比較多,這孩子性子又急,上來一陣子發(fā)起脾氣來誰都攔不住。他的媽媽也很頭疼,男孩子總是哭哭啼啼總不是件好事。
其實,孩子愛哭,是一個偽問題......
我們只會對孩子的哭,理所當然定義為:“愛哭”,如果一個成人感情豐富、愛流眼淚,大家都會覺得這個人有真性情。其實,孩子和成人一樣,哭是一種發(fā)泄方式,在他們傷心、難過、失望、沮喪的時候需要大人的安慰。
我們是不是對孩子刻薄一些了?
我也有孩子,她也是一個愛哭的孩子,很多時候,我也采取上述方法,大喊一聲:“不許哭”,我閨女就哭的更厲害了。從事幼教這么多年,我深知自己這種教育方式的不對。可是,孩子那讓人煩躁的哭聲,讓我們忙碌了一天的心也變得煩躁起來......
分享給大家兩個繪本故事:
一個故事是:《誰哭了》,里面的小熊、小老鼠、小貓等每個動物都遭遇了難過的事情,哭過之后,他們都很快停止了,小動物們懂事地說:“我不哭,因為我不是小寶寶了!”
第二個故事是《哭的樣子很難看》,故事中的小白兔很愛哭,媽媽不給吃冰激凌,爸爸不陪她玩,小青蛙說你哭的樣子很難看,結果她笑了起來,小動物說你笑的樣子真好看啊!
我看完這兩個故事,心里不是滋味,因為它告訴孩子:不能哭,要忍住,哭是不好的、幼稚的行為;要忍住哭泣,才是對的,才是好孩子。
想一想,我們這一代小時候總是被父母教育著:要聽話,不能哭,我們的心底積攢了太多的情緒,所以這種情緒體驗會引發(fā)自己的內(nèi)心體驗,面對孩子的哭聲很容易心煩意亂。
心理學書上寫到:習慣性地壓抑自己的情緒,會丟失對自己情緒來源的正確認識,情緒脫離意識層面,在潛意識中日積月累,要么在某個時機噴薄而出,要么沉淀成更深的抑郁。
我想我們都錯了,而我面對安安的教育進行了深刻的反思:為什么不能讓他多哭一會呢?下一次,在他傷心地時候,我會抱著他,輕聲地說:哭吧哭吧,哭出來,心情就好了!當然不是任由他使勁哭,哭是有節(jié)制的哭,可以讓他少哭一會,安慰他、疏導他;或者,讓他通過其他的方式來發(fā)泄怒氣:如快跑、扔沙包、畫畫、不停地說話,或許這樣才是正確的教育。
想想我的寶貝,我想溫柔地說一句:寶貝,媽媽錯了!我可以忍受你學走路時候的跌跌撞撞,忍受你吃飯時撒了滿桌子滿地的菜湯,為什么就不能適應你在適應情緒時吵一點呢?
以后,不管是面對幼兒園的寶貝還是我的寶貝,我都要把“不許哭”三個字吞到肚子里,給寶貝們一些理解,一些同情,甚至一個依靠的懷抱。
日常工作中,我們時常用正面表揚法來教育孩子,效果很好,但用批評來教育調(diào)皮的孩子所取得的效果很不理想。
在值午班時,我發(fā)現(xiàn)有個別孩子很難入睡,不是跟身邊的小朋友竊竊私語,就是自言自語說個不停;不是拍手,就是蹬腿;老師坐在他身邊,他就朝老師呲牙咧嘴做鬼臉;老師批評他們,他們卻一臉的不在乎。實在是令人頭痛。
有一次,看著幾個久久不能入睡的孩子,我忽然想:何不用反向表揚法試一試呢?于是我就說:"現(xiàn)在老師要檢查哪幾個小朋友睡得最香。"他們就像沒聽見一樣,依舊我行我素,我接著說:"噢,王靜睡得真香,還有王皓、張杰睡得也很香。"我特意點了幾個沒睡覺的小朋友的名字,表揚了他們。奇怪,我剛把話說完,他們幾個就乖乖地閉上了眼睛,不一會兒,就真的睡著了。從此以后,我常用反向表揚法來教導小朋友,漸漸地,這幾個頑皮的孩子就改掉了午覺難入睡的毛病。后來,我還將"反向表揚法"應用到其他的教育活動中,同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通過這一件事,我體會到:幼兒教師在教育活動中,應針對不同孩子的特點,運用不同的教育方法,認真體會孩子的思維特點,進入兒童心理世界,這樣,可以輕松激發(fā)幼兒的上進心,改變孩子的不良行為。
教育隨筆:奔跑吧!未來
新的一周開始了,今天剛好輪流到我值班,金秋十月的天氣漸漸地轉涼,早晨起來不禁打起哆嗦,可我還是早早的來到幼兒園,做好值班工作。孩子們都陸續(xù)地進入到各自的教室,在做最后的收尾工作中,施老師與我聊了幾句,內(nèi)容讓我感到尷尬,不知道如何回答,也是一個讓我值得從側面思考反思的問題。
施老師告訴我昨天看見承希經(jīng)常把手放到嘴巴中吸允,她并沒有責罵而是笑著詢問他:“你的手是果凍嗎?你的手是蘋果嗎?你的手是糖嗎?這么喜歡放在嘴巴里。”承希只是笑笑,有點不好意思的低下頭去,在思考著什么。我聽了之后與我之前的做法做比較,我有時看到這種情況都是立馬制止提醒幼兒不能把手放進嘴巴中,然而幼兒都是扭頭就忘,聽了多遍以后也聽得不耐煩了,再怎么提醒也都是不放在心里。施老師的辦法婉轉實用,讓幼兒明白其中的含義學會自我反思,自己監(jiān)督自己把壞習慣改掉。學到了好辦法我就立刻拿來試一試,吃完點心小朋友們在津津有味地看著電視,童童吸著自己的小手也在認真地看著小手,我用了同樣的話詢問她,心里已經(jīng)做好心理準備了,猜想著肯定是看著電視不理我,沒想到結果令我大吃一驚,童童說:“我不把小手放嘴巴里了。”現(xiàn)在想想如果我是承希,有人不停地在對我“念”,我也會變得煩躁,聽多了還有故意心里,裝聽不見還是故意把手放在嘴巴中。我們同樣的感受經(jīng)歷過,為什么還是用這種老辦法去教育孩子,俗話說不能讓未來的他們成為以前的我們,曾經(jīng)的誓言我們忘記,那條心里最討厭的走了不知道多少遍的路,至今卻用在孩子們的身上,我們好了傷疤忘了疼,沒想到過孩子的難受。
老師的形象原本是活潑、開朗、溫柔的,在孩子的心中是非常喜愛老師的,在經(jīng)常這樣的使用制后,孩子對老師的形象慢慢有所轉變,方法也只能治標不治本,剛開始有用,到后來也就形成了一種習慣化,老師的一遍遍提醒也都忘到腦后。這次的談話雖然簡短,簡簡單單的幾句話,讓我上了一課,也又是一遍提醒自己多反思自己的工作,我們一個動作,一句話都致命關鍵,好的習慣孩子一輩子受用,一個壞習慣影響一生,所以我們要想的周到,做的周到,想做合一,帶給孩子一個幸福未來,奔跑吧!未來。
6月1日,國際兒童節(jié)。“迷你親子跑”活動在太湖迷笛營火熱開展。孩子與家長親密互動,我們中六班的孩子們也參與其中,共同體驗親子奔跑活動的樂趣,給孩子們一個快樂的兒童節(jié)。
《指南》明確指出“健康是指人在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方面的良好狀態(tài)”,同時提出“發(fā)育良好的身體、愉快的情緒、強健的體質(zhì)、協(xié)調(diào)的動作、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兒身心健康的重要標志”。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幼兒的健康包括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所以,身體健康也是至關重要的。
活動伊始,由班主任老師引領做熱身操,家長與孩子攜手并肩跑完了充滿歡聲笑語的2公里,每個成功跑完的小朋友還得到了一個精心準備的獎牌。孩子們帶著汗水更帶著滿足的笑臉,大人們滿懷喜悅更滿懷期待,所有參與活動的人都感到了莫大滿足,這無疑是一份彌足珍貴且不可復制的兒童節(jié)禮物。
在跑步的過程中,我們中六班的家長、幼兒、老師都有說有笑,互相鼓勵著。跑完后,坐下來休息,家長和老師心與心的交流,互幫互助、真情相待,協(xié)作練習、共同前進,積極營造一種良好的活動氛圍,不僅有利于集體觀念的形成,同時也可以使自己生活愉快、心態(tài)平和、身心健康,有利于中班幼兒逐步養(yǎng)成熱情、開朗的性格,并更好地適應各種環(huán)境,形成良好的心態(tài)。整個親子迷你跑活動,笑聲爽朗、掌聲不斷。家長和孩子都為了共同的目標而奮斗、努力,融合到了一起,大家一起吶喊、一起高興、一起為了勝利而激動、自豪。孩子和家長們盡情的體會親子跑步運動所帶來的快樂,并感受家庭合作的樂趣,親子溝通的樂趣。
“中班中班、非同一般”的口號,大家一起喊著。親子跑步給孩子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感受成功的機會,家長們對這次跑步的形式都表示贊同,并希望我們開展更多類似活動。這次親子奔跑,既是一場充足歡快的親子互動,也是一堂活躍的素質(zhì)教育課程。既鍛煉了孩子們的身段的耐力、調(diào)和性,也讓孩子們體驗到團隊協(xié)作的重要性。
教育隨筆:老師,我會自己穿鞋子了!
今年帶小班,孩子們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成長變化。從學習自己穿衣吃飯,到學習排隊上課,孩子們的變化真的很大。
我班有個小朋友名叫張子龍,看一起來很聰明的一個小男孩,但生活的自理能力卻很糟糕,剛入園時每天都要哭上一段,邊哭邊嘮叨這,我不哭媽 媽就來接我了,每天午睡起床后,就只會拿著衣服在那抖呀抖,就是不會往身上穿,就等著老師給他穿,鞋子每次都是穿反的。
每次小朋友起床后,我們老師都要幫他們檢查鞋子穿的對不對,每天張子龍小朋友的鞋都是穿反的,而且有的叫他換過來之后還是反的,這讓我們老師很煩惱。
于是我們就教給了孩子一首好聽的兒歌《鞋寶寶》,兒歌的內(nèi)容很好,對小朋友是否穿對鞋子幫助很大,“兩只鞋寶寶,一對好朋友,穿對了,高興頭碰頭,穿反了,生氣背對背。”此后,每天起床后,我就讓小朋友相互檢查,看一看鞋寶寶是生氣了還是高興了,我看見小朋友都認真的檢查起來,嘴里還說著:“高興了”“生氣了”,我對平時經(jīng)常穿錯鞋子的小朋友會單獨教他怎么穿鞋子,教他們怎樣檢查自己的鞋子,怎樣讓鞋寶寶高興起來,小朋友好像都很樂意。過了一段時間,我覺得穿錯鞋子的小朋友越來越少了,我們知道這只是一個好的開始,以后還需我們老師繼續(xù)正確的引導。
其實平時老師身邊有很多的兒歌、歌曲、故事等,如果能把他們正確的運用到生活中,要比老師不厭其煩地反復講解,效果要好的多,這樣既有利于孩子們掌握知識,又能提高他們的行為習慣,一舉兩得。
在一天午睡起床后,張子龍很高興的跑來跟我說,老師,今天我會自己穿鞋子了,我沒有穿反鞋子,我看到他開心的樣子,馬上鼓勵他,“嗯,今天你很棒,你學會怎么穿鞋子了,表揚你。”他高高興興地跑到自己的座位上,和自己的同伴說著剛剛得到老師的表揚了,很開心,一群小朋友也在嘰嘰喳喳的說著,我也是自己穿的,我也沒有穿反等等。其實孩子在學會做一件事情后得到老師的表揚是對他的肯定,所以我們要經(jīng)常肯定孩子的表現(xiàn)。
幼兒園教育隨筆:我的汽車坐好了!
古人強調(diào):“善誘者,善導。”現(xiàn)代教育理論認為:教學的真正含義是變“學會”為“會學”。是啊,有效地引導寶寶,才會讓寶寶更快、更好的接受,學起來也會更順暢、容易。
午餐的時間到了,每每到了這個時刻,也是教室里比較“熱鬧”的時刻,只見地上、桌上“種滿了”飯粒,老師也在“喂飯”、“打掃”、“維持常規(guī)”中忙碌。因此,為了讓寶寶養(yǎng)成良好的用餐習慣,我改變了“策略”。在快要用餐的前5分鐘,我便向?qū)殞殏儭按蝾A防針”了,提醒寶寶們吃飯時要右手拿勺,左手扶好碗,一口飯一口菜,把飯菜全部吃到肚子里。并告訴寶寶吃飯時,要注意不要把飯菜掉在地上、桌上,做個講衛(wèi)生的好寶寶。盡管我天天提醒孩子們正確的做法,但總會有“突發(fā)意外”事件,要么這個寶寶不小心把飯翻在了地上,要么有寶寶邊吃飯邊掉米粒,桌子上面“躺了”好多剩飯剩菜。如何幫助寶寶更好的養(yǎng)成良好的用餐習慣呢?我一直在思考,終于,我發(fā)現(xiàn)了其中的問題,那就是在寶寶吃飯時,雖然我一直向?qū)殞殢娬{(diào)如何正確拿勺吃飯以及注意的事項,但總感覺少了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那就是“椅子往前挪,身體靠近小桌子!”在用餐時,再怎么好好吃飯,身體離桌子很遠,也不會使桌上干干凈凈啊!找到了這個難題根源,接下來就好辦了,因為,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對開汽車很感興趣,在即將用餐的時刻,我會引導寶寶坐上小汽車,并“系好安全帶”。在這個過程中,就是讓寶寶能“椅子往前挪,身體靠進小桌子”,同時,我還引導寶寶如果發(fā)現(xiàn)飯菜掉在桌上、地上時,趕緊撿起來放在桌子中間的吐司盤中,這樣天天引導,在過了幾天后,我發(fā)現(xiàn)寶寶在用餐方面進步很大,飯粒掉在桌上的現(xiàn)象減少了很多。
我國教育學家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說過:“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相信,我們寶寶一定會健康、快樂成長!
小班教育隨筆:關注不同的孩子!
每個班里都有活潑的、膽大的或者膽小的不同類型的孩子。這就是孩子的個體差異性。尤其是小班更加明顯。我們班的點點和豆豆就屬于比較膽小的孩子,無論是什么情況他們都不愿意表現(xiàn)自己,平時說話聲音也很小。
每次表演節(jié)目他們總是怯生生的,即使上臺了,也低著頭不愿意表演,為此家長也很擔憂。作為老師我覺得有必要鍛煉孩子的膽量。在《我是小雪花》的表演中,我請兩個小朋友扮演雪花其余小朋友一起表演,可是點點和豆豆就是不肯上臺表演。我也沒有特別地要求他們,想著也需要給他們緩沖一下的時間。
當其他小朋友在臺上表演的時候,我觀察到他們在自己的位置上笑得可開心了。說明他們很喜歡這個表演。于是我邀請他們上臺,可是他們還是不愿意。我們的游戲一直重復地在進行,當很多小朋友都扮演過小雪花了,我再次邀請他們說:你們也來當小雪花吧。他們不語,我繼續(xù)說:你們這兩朵雪花只需敲窗,我這朵大雪花會唱歌的哦。這時點點起立了,豆豆一看點點走了他也高興地跟上了。整個表演過程中他們只是敲了敲窗,始終沒開口唱歌。但是看得出他們已經(jīng)跨出了第一步。
雖然這只是一個小計策,但是他們倆還是有變化的。而且大家一起表演的時候他們也會在后面一起表演。相信我們更有耐心地關注他們,鼓勵他們一定會有進步的哦!
《大大班教育隨筆200篇》:大大班教育隨筆第1篇 幼兒園大班教育隨筆1 命令的口氣 當今社會,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中是“小皇帝”“小公主”,相當一部分孩子在家里說一不
《幼兒園大班保育員隨筆挑食篇》:幼兒園大班保育員隨筆挑食篇第1篇 一個多月來我和孩子們也有了感情,早上看到孩子們很有禮貌地和我打招呼,臉上還帶著甜蜜的微笑,讓我感覺很充實。平時,孩子們遇到困難也喜歡
《幼兒園大班午餐隨筆》:第1部分在當今這個社會我們的孩子生活在一種幸福的時代一來伸手二來張口。每次在我的耳邊總是有家長在嘮叨著,老師孩子吃飯很挑食,在家里都是哄著他求著他才肯吃一點,可怎么辦
幼兒園學習網(wǎng) | 聯(lián)系方式 | 發(fā)展歷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