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23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幼兒園教育隨筆:幫孩子一把,是優秀的大班教育隨筆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來園后的第二周,幼兒也已經比較適應這里的生活,開始可以正常地游戲和學習。盡管還有很多時候,他們都會很依賴家里人的幫助,但也終于嘗試著開始做一些自己能做的的事情。比如:自己倒水并放好杯子,自己吃飯擦嘴,自己走路跑跳。然而我也發現,有幾個孩子離開了父母和爺爺奶奶的細心保護,變得十分膽小。
幼兒X在每一次上下臺階時,都不敢獨自前進,班級里好不容易走好的“小火車”也因為他,一次次地脫節。幼兒X在停下以后,無論怎樣提醒和催促都是沒用的,偶爾還會大哭起來,必須要在成人的攙扶下才可以順利上下臺階。隊伍后面心急的幼兒會出現推搡的行為,比較危險。在我們多次鼓勵下,他慢慢敢上下臺階。但是周三的戶外活動中,有走梅花樁的游戲,幼兒們都很開心,紛紛走了上去,并且有些幼兒還高興地走了好幾個來回。可是X的小腳卻遲遲不敢踏上小梅花樁。最終還是在我的攙扶下踏了上去,一步一步的走。我開始慢慢引導他放手,把自己的手就放在他的小手下面,讓他感覺到我一直在保護他,最后他也開心地放開我的手走了好幾遍。對于平時在家受到太多保護的幼兒,剛來園時,一定會有諸多的不適應,有各種各樣的事情他們不想做、不敢做,這時就需要教師去幫助,鼓勵他們,但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應該是一個耐心地,循序漸進的過程。
來園后的第二周,幼兒也已經比較適應這里的生活,開始可以正常地游戲和學習。盡管還有很多時候,他們都會很依賴家里人的幫助,但也終于嘗試著開始做一些自己能做的的事情。比如:自己倒水并放好杯子,自己吃飯擦嘴,自己走路跑跳。然而我也發現,有幾個孩子離開了父母和爺爺奶奶的細心保護,變得十分膽小。
幼兒X在每一次上下臺階時,都不敢獨自前進,班級里好不容易走好的“小火車”也因為他,一次次地脫節。幼兒X在停下以后,無論怎樣提醒和催促都是沒用的,偶爾還會大哭起來,必須要在成人的攙扶下才可以順利上下臺階。隊伍后面心急的幼兒會出現推搡的行為,比較危險。在我們多次鼓勵下,他慢慢敢上下臺階。但是周三的戶外活動中,有走梅花樁的游戲,幼兒們都很開心,紛紛走了上去,并且有些幼兒還高興地走了好幾個來回。可是X的小腳卻遲遲不敢踏上小梅花樁。最終還是在我的攙扶下踏了上去,一步一步的走。我開始慢慢引導他放手,把自己的手就放在他的小手下面,讓他感覺到我一直在保護他,最后他也開心地放開我的手走了好幾遍。對于平時在家受到太多保護的幼兒,剛來園時,一定會有諸多的不適應,有各種各樣的事情他們不想做、不敢做,這時就需要教師去幫助,鼓勵他們,但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應該是一個耐心地,循序漸進的過程。
教育隨筆:教師要把愛播撒給每一個孩子
生命是來之不易的!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和一個母親,我們不僅要愛自己的孩子,更要愛自己班里的每一個孩子。
我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今年春天,我們班接收了一位語言障礙的孩子。剛來的時候,他的媽 媽告訴我:這個孩子除了會叫爸爸、媽 媽之外,其他都不會說;小便他就“吱吱”,大便他就“啊啊”。通過了解,我才知道原因出在家長身上。他的媽 媽從小不讓他跟同齡孩子的玩,沒有哄孩子的就一直讓他跟父母呆在大棚里,耽誤了這個孩子語言的發展。
我們都知道,3----6歲是幼兒語言飛速發展的關鍵時期。作為他的班主任,我跟配班老師對他制訂了訓練計劃,讓他學習日常用語。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我們的努力這個孩子現在學會了不少的日常用語;而且,就在放假前的教學成果展時,我聽到了孩子久違的一聲“老師”;當時,我激動的熱淚盈眶,我們的付出是值得的!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的任務不僅是教書更重要的是育人。我們只有用自己的愛心去愛他們,感化他們,相信我們的教育一定是成功的!
總能聽到家長在說:你這孩子怎么就學不會呢?你看看人家,畫的畫多好看,唱的歌多好聽,學的多好,你看看你,還能干些什么!這些話,在家庭教育中非常常見,家長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孩子對這些話很難接受,我認為給孩子一些鼓勵會更好。
身為一名幼師,我對孩子并沒有什么苛刻的要求,并且堅持以鼓勵為主,畢竟大家肯定都是有自己的長處和弱點,如果家長和老師經常通過橫向比較評價孩子,甚至用責怪的口氣教訓孩子,說孩子不如這、不如那,孩子很容易產生自卑感,其天性和創造力可能會被抑制。特別是對那些性格比較內向、表現欲望不太強的孩子,多給予鼓勵顯得更為重要。
比如說,我做中班的班主任時,班里有個孩子叫蕊蕊,她能力就稍微弱一些,在班里,小朋友都不愿意和她一起玩游戲。而且口齒也不清楚。用我們一個同事的話說:“怎么她總是比別人慢半拍。”蕊蕊膽子比較小,平時不愛說話,適應新環境的能力不強,這是客觀事實,我們都很清楚,但我們沒有拿她跟別人的孩子比,更沒有訓斥孩子。我們始終通過各種辦法傳遞給孩子這樣的信息:我們相信她,她是最棒的!記得蕊蕊剛來園時,整整哭了兩周,在幼兒園連滑梯都不敢上,也不跟其她小朋友玩。我用了“鼓勵+強制+鼓勵”的辦法,逐漸,她的自信心增強了,也慢慢有了一些積極勇敢的表現,如今,她已經變的越來越認真,我們都為她高興!
教育隨筆:孩子,把你的手給我
在寒假里,我閱讀了一本暢銷美國500多萬冊的教子經典《孩子,把你的手給我》,雖然說這是一本教子經典,但是對于幼教的我們很多與孩子實現真正有效的溝通方法還是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的。
這本書提到:養育一個孩子,是要讓他成為一個正派的人,一個受人尊敬的人,一個富有同情心、能承擔責任、關心他人的人。那我們當老師,對待我們的孩子又何嘗不是呢?這位美國作者在書中倡導的溝通技巧幫助成年人以同情和關愛的方式進入孩子的世界,教給成年人如何了解孩子的感受并對其作出反應。
父母和孩子之間似乎總是充滿了無休止的小麻煩、階段性的沖突,以及突如其來的危機。發生危機時要需要作出反應,而反應無一例外都會造成一定的后果,對孩子的個性和自尊造成好或不好的影響。即使是那些愛孩子的、為了孩子好的父母也會責備、羞辱、譴責、嘲笑、威脅、收買、懲罰孩子,給孩子定性,或者對孩子嘮叨說教。為什么會這樣?因為大多數父母沒有意識到語言的破壞力量。他們發現自己說出來的話正是以前自己的父母對他們說過的,發現他們正用一種自己也不喜歡的語氣跟孩子說話,他們原本沒打算這樣的。……
在第二章中講到語言的力量:鼓勵和指導的更好方法。書上說:在心理療法中,從不會對孩子說“你是個好孩子。”或者“你很棒。”判斷和評價性的贊揚都是要避免的。為什么?因為那樣沒有用,那些話會使孩子產生焦慮,助長孩子的很依賴性,喚起孩子的防御心理,對培養孩子自立、自我控制的能力以及不受外界看法影響的品質沒有幫助。他們需要依賴自己內心的激勵和評價。孩子需要免受評價性贊揚的壓力干擾,這樣孩子才不會總是向其他人尋求認可。看完上面這段話后,我的大腦也進入了思索。我們現在一直倡導對孩子要表揚為主,而且要激勵孩子,稱贊孩子,看來我們的教育也存在不足嗎?帶著這些困擾我往下讀。稱贊對孩子不再有用了嗎?夸獎就好嗎?——這兩個標題正好說明了我的困擾,是啊,難道表揚也不行嗎?那我們該怎么做呢?看完之后,我才發現原來我們對孩子不能只是簡單的、概括性的表揚,而應該針對其具體行為進行表揚,不要對結果表揚,要重視其過程。原來是這樣,我發現我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也存在這樣的錯誤,對他們只是用,你真乖,你真棒這樣的詞進行夸獎,看來我要注意一下自己的言行了。另外,作者還提到,如果孩子被稱贊聰明,那么他有可能不大愿意接受負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這種情況并不反常,因為他們不想冒險而失去高分。相反,如果對孩子付出的努力進行夸獎,那么他們可能對于艱難的任務會更加堅持不懈。所以,我想到在我們的日常教學活動過程中,也要多觀察孩子的努力進步。只要孩子比以前有進步了,哪怕是一點點,比起別的優秀的孩子還差很多,但是也要學會稱贊他,那么歲幼兒的進步有很大的作用。那么對于優秀的孩子,我們也要學會觀察他,表揚他要有新的進步,不能一概籠統的稱贊他:你很棒。可見稱贊也不是很隨意的、簡單的,也需要我們多動腦筋,一句稱贊對幼兒的影響是很大的。記住一條最重要的規則:只能夸獎孩子的努力,不要夸獎他們的品性和人格。贊美的話語應該讓孩子看到他的成績的真實情況,而不是他品格的扭曲變形。
學會稱贊的步驟。稱贊包括兩個部分:我們對孩子說的話,以及孩子聽了我們的話后在心里跟自己說的話,我們對孩子的表揚應該很明確,我們很喜歡,很欣賞他們的努力、幫助、創造或成就,我們的話應該能讓他們給自己畫一幅正面的畫像。我們在工作中也要學會稱贊孩子,在稱贊之前要想好,一句話說完會對孩子造成什么影響,一句稱贊,要讓孩子對自己重新有新認識,一句稱贊要在言辭中傳達對孩子努力的承認、尊重和理解。另外,我們也要學著多指導孩子,少批評孩子,因為,在批評孩子時,往往會攻擊到孩子的人品和性格,而指導孩子時,我們陳述問題以及可能解決問題的方法,我們不會對孩子本人發表任何觀點。
我還要繼續讀書,讓書本教會我知識,讓我懂得更多,走得更遠!
幼兒園教育隨筆:在生活細節中,幫孩子們建起溝通的橋梁 在孩子們的一日生活中,總是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著各種各樣的故事,通過這些故事,我們看到了孩子們的善良、寬容與理解,也讓我們更加了解孩子。在孩子們的故事中,作為孩子們的引導者——老師,只要適當的加以引導,就會讓孩子們有不一樣的收獲。 小朋友們都在洗手準備進行水果餐,銘銘一臉不高興地來找老師了:“老師,康康老拽我衣服,我的胳膊都有點疼了,我沒惹他!”老師說:“你可以讓他跟你道歉啊!”銘銘:“你是老師,你去說”,說著就拽著老師的袖子往廁所里走,但是老師并沒有為之所動,而是說:“今天老師給你這個權利,你自己去讓他跟你道歉好嗎?”銘銘轉了一個圈之后,又折回來了,不過這回是一臉的難為情,說:“還是你去說吧!我不知道怎么說!”老師說了:“別緊張,你怎么想的就怎么說唄!”銘銘還在猶豫,這時牛仔從旁邊看見了說:“什么事?要不我陪你去找他吧,我知道該怎么批評人,我讓他跟你道歉!”這時銘銘也有底氣了,兩個人從廁所門口找到了康康,剛開始康康還是樂呵呵地,一副等著他們來的樣子,可是等兩個小朋友走近了之后,同時站在了康康的前面,而且都是一臉的嚴肅,牛仔先說了:“你先說這件事情你做的對嗎?你必須得道歉!”銘銘說了:“對!必須得道歉!”康康先看看牛仔、再看看銘銘發現:兩個人都很認真,一點開玩笑的意思都沒有。于是,嘴角一耷拉,說了:“對不起!我以后不這樣了!”銘銘一本正經地說了:“沒關系!”可是剛一轉身,他就偷偷地咧嘴笑開了,完全不是剛才的樣子。 這件事情只是暫時告了一段落,但是并沒有完全結束。因為兩個孩子平時都不是那種故意找“茬兒”的孩子,而康康屬于心思單純卻又不太會表達自己想法的孩子,應該是有什么誤會才對,于是老師先跟著康康去了廁所,發現康康再也沒有了剛才的那副笑嘻嘻的樣子,而是有點“落寞”,老師問他:“你喜歡跟他們玩嗎?”,康康:“喜歡!”,老師:“那為什么故意去拽他們呢?”,康康:“我不知道該怎么說!”,老師:“以后想跟他們玩就大膽的說出來,告訴他們“我想跟你一起玩”好不好?”康康:“嗯!行!”銘銘呢?老師找到銘銘之后問他:“你知道康康問什么拉你嗎?”銘銘:“不知道!為什么呀?”老師:“走,咱們去問問去!”銘銘問康康:“你為什么拉我呀?”,康康:“因為我想跟你玩!”老師:“以后他再拉你的時候,你知道他是怎么想的了,那你該怎么辦?”張津銘:“我跟他玩!”,問題這才徹底的解決了!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像這樣的例子有很多很多。尤其是孩子們互動的過程中,只因為不懂得溝通的技巧,不知道怎么跟同伴表達自己的想法,才導致了各種矛盾和誤會的產生。作為老師的我們只有適時地幫孩子們搭起一座溝通的橋梁,在這些不同情境中,幫助孩子們一點點的積累人際交往的經驗和技巧,才能為孩子們形成正確的人際交往方式奠定基礎。
《大班隨筆200篇范文》:大班隨筆第1篇 大班教育隨筆(一) 對于幼兒園的孩子來說,愛玩是他們的天性,孩子們之間肯定會有很多矛盾,因為每個孩子在家里都是小皇帝,而小班的孩子的孩子更是如此,他們的獨
《大班教師隨筆30篇》:大班教師隨筆第1篇 1、有趣的戶外活動 戶外活動時,小朋友們自由分散活動,我剛走出活動室,就聽到一群小朋友圍在一起大聲地說:“哇塞!好漂亮呀!”“對呀,真好
《幼兒園保育隨筆19篇》:第1篇幼兒園保育隨筆 【案例描述】 一天中午進餐時,辛李想的奶奶急匆匆趕到幼兒園,告訴我:辛李想小朋友因身體不適,暫時不能吃雞蛋。我頓時著急起來,因為小朋友的菜正好有西紅柿炒蛋。當我們走到辛李想身邊時,我們終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