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3-12
這是雙減主題班會教案小學,是優秀的班會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情感培養目標:
1、培養學生對進行曲的興趣,通過欣賞中外樂曲熱愛和理解多元文化。
2、引導學生積極、主動、愉悅地接受音樂審美教育。
3、通過課件的展示獲得積極、愉悅的情感體驗,為學生終身學習和享受音樂奠定基礎。
二、教學重點
(1)通過欣賞中外進行曲,在現有認知結構基礎上了解進行曲在節拍、速度、情緒、節奏、結構上的特點。
(2)在欣賞過程中讓學生自己去聽辨、分析,體驗音樂片斷,通過體驗與感受,培養學生發散思維,提高音樂鑒賞、分析能力。
(3)在教學中,激發學生不斷通過對音樂材料的呈示產生愉悅的審美,獲得積極、愉悅的情感體驗。積極主動參與音樂音樂實踐,體會音樂在人類社會生活中的作用與地位。
三、教學難點
1、在現有認知結構基礎上了解進行曲在節拍、速度、情緒、節奏、結構上的特點。
2、處于青春期的中學生比較羞澀、敏感,教師要在課堂中創造表演氛圍,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表現音樂。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我們在聽音樂的時候,經常會隨音樂律動我們的身體,有時會點頭,有時會踮腳,有時會拍手,下面呢,就請幾位同學走上講臺一起隨音樂動起來。(對表演的學生要求:跟隨音樂節奏原地踏步,音樂不停踏步不停)(播放幻燈片一中的音樂)生:走上講臺實踐
師:接下來請同學說一下自己的感受,哪段曲子讓我們感覺到踏步整齊一些呢?
生:第一首
師:同學們說的很好,第一首是進行曲,它具有步伐節奏特點,有著行進的感覺,步伐節奏特點是進行曲最基本的特點。那什么是步伐特點呢?步伐節奏通常指二拍子(放幻燈片講解2拍子與3拍的強弱特點,通過律動對比2拍子與3拍子的不同)
(放音樂)隨音樂律動體驗2拍子,和3拍的區別,老師帶領下進行
二、新課教學,拓展深入
1、《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講析
師:接下來我們就走進豐富多彩的進行曲,分析一下進行曲還具備那些的特征,首先我們來欣賞一首由鄭律成先生創作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他是中國國籍的朝鮮作曲家,他創作過很多作品。
接下來我們來欣賞一下這首樂曲,欣賞的同時請同學們說一下,該樂曲是用什么來演奏的,是幾拍子的,速度是怎樣的,情緒又是怎樣的,一般什么場合會用到該樂曲?
(播放視頻)板書設計:演奏樂器、幾拍子、速度、情緒、步伐力度、場合
學生:銅管樂隊
2/4
中速激越昂揚鏗鏘有力閱兵儀式
2、《婚禮進行曲》講析
教師:是不是所有的進行曲都有著激越昂揚的情緒呢,下面我們再來欣賞一首進行曲,感受一下這首進行曲在什么場合會用到,用什么樂器來演奏的?
學生:婚禮進行曲
師:這首樂曲是用管風琴來演奏的,管風琴歷史悠久,發源于4世紀,13世紀在歐洲盛行,多在教堂使用。(展示圖片)
這首樂曲是偉大的德國作曲家瓦格納創作的,這首樂曲選自歌劇《羅恩格林》第三幕第一場開始時的一段混聲合唱,簡單介紹羅恩格林劇情接下來我們在欣賞一下混聲合唱版的《婚禮進行曲》。(律動身體,用拍手和跺腳的方式感受音樂)
生:回答
板書設計:管風琴2/4稍快中板、歡樂幸福、步伐歡快、婚禮儀式
3、《葬禮進行曲》講析
師:接下來,我們繼續欣賞另外一首樂曲,分析一下這首進行曲又有著怎樣的不同之處?播放《葬禮進行曲》
板書設計:鋼琴
4/4慢速、悲哀、悲傷,哀婉抒情
步伐沉重、葬禮儀式
生:回答
師:簡單介紹肖邦,愛國主義者,波蘭作曲家、鋼琴家。
(這首樂曲偉大的1837年,肖邦和他心愛的姑娘瑪麗亞·沃德津斯基的戀愛終結了,這使肖邦很痛苦。也就是這一年,他第一次出現了嚴重疾病的征兆。想起自己流亡在異國他鄉,而祖國還在帝俄統治之下,他感到憤懣,這樣,疾病更加重了。肖邦認為再也見不到親人和祖國,于是,他寫下了一首《葬禮進行曲》。這首《葬禮進行曲》是降B小調,4/4拍,慢板,用復三部曲式寫成。樂曲沒有前奏。開始,是描寫送葬的行列,肅穆而緩慢地行進,遠處不時傳來低沉的喪鐘聲。主音“6”為其基礎音,加上大量附點音符為其特色)教師簡單講解該部分。
師:三首樂曲聽過之后請同學們說一下,三首曲子的共同點?(教師引導)
生:都是偶數拍子,具有步伐節奏。
師:都是進行曲,為什么情緒不同呢?
生:伴奏樂器,速度,旋律等音樂要素的不同,所以音樂表現情緒也不同。(教師引導)
師:欣賞了這么多進行曲,下面就請同學們想一想還有那些場合會用到進行曲,請根據下面的音樂片段來判斷一下(播放音樂片段)
學生:回答
三、結束本課
最后在老約翰施特勞斯創作的《拉德斯基進行曲》中結束本節課(同學們隨音樂主題拍手律動)。
教學目標:
1、走進作品,合作探討《雷雨》的戲劇沖突和人物形象。
2、了解戲劇的基礎理論,學習欣賞戲劇的方法。
3、培養學生對戲劇的審美情趣,增強生命意識,提高語文素質。
教學重點:
合作探討《雷雨》的戲劇沖突,分析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
改變語文教學的傳統習慣僅僅用階級關系看待人物的觀念,學習用人文的觀點,多角度理解作品,從文本本身出發進行閱讀,用自己的心感受,用自己的頭腦思考。
教學方法:
朗讀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課:
大家好。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有一期節目是:曹禺名劇的誤解、曲解與理解。主講人是遼寧師大文學院王衛平教授。那一期節目給與我一名語文老師太多的思考。和一切經典作品一樣,《雷雨》擁有許多的導演、演員、讀者、觀眾、批評家,人們喜愛《雷雨》,但又誤解曲解著《雷雨》。今天讓我們用生命視覺來理解《雷雨》。
我們的學習任務是:合作探討《雷雨》的戲劇沖突和人物形象。
二、提問:那么什么叫戲劇沖突?
戲劇沖突,指劇本中人物與人物之間,人物與環境之間,人物內心的各種動機之間的抵觸、磨擦和撞擊。人物與人物的沖突是構成戲劇沖突最基本的內容。人物與環境的沖突,人物內心的沖突都是人物與人物的沖突在廣度與深度上的展開。人物之間的戲劇沖突,在本質上是性格沖突,是各種不同性格的人,在一個特定的時空環境中遭遇由于相互的差距而產生的抵觸、摩擦和撞擊。
三、合作探討《雷雨》的戲劇沖突和人物形象。
1、我們研究探討周樸園與魯侍萍的戲劇沖突。
咱們分組探討。每個人研究你感興趣的一道題(注意在課文中尋找依據)。
(1)探討:周樸園沒有認出魯侍萍,周樸園對埋藏在記憶中三十年前的侍萍的感情是什么?為什么他要拋棄侍萍?他深情的懷念侍萍,他愛著侍萍。他的心目中侍萍是一個很美好的人,他的愛是一種很原始、很單純的、不理智的愛。這種愛超越了地位身份。他拋棄侍萍正是由于這份原始的美好的愛情與他所生活的環境是對抗的,他的性格是妥協。所以三十年前周樸園與侍萍的沖突在于愛情與環境的沖突。
(2)探討:周樸園認出魯侍萍之后,他對魯侍萍的情感是什么?為什么他不想提舊事?他深愛著記憶中的侍萍,但飽經滄桑的魯侍萍出現在現實中,他所處的環境不能夠再提舊事,不提愛情。他變得很冷靜,很理智。所以他不想提舊事。他是一個很現實的人。這依舊是愛情與環境的沖突。
(3)探討:魯侍萍為什么向周樸園說出真相?魯侍萍對周樸園的情感是什么?
魯侍萍經歷了三十年的人生滄桑,但她依舊愛著周樸園,她不由自主的非理智的說出了真相。我總是覺得這份美好的愛情也是她堅韌地活著的理由。但是這份愛情卻是無法實現的,所以她的內心還有對周樸園的恨。
我們來看看曹禺是怎么談《雷雨》。
《雷雨》對我是個誘惑。與《雷雨》俱來的情緒,蘊成我對宇宙間許多神秘的事物一種不可言喻的憧憬。《雷雨》可以說是我的“蠻性的遺留”。我如原始的祖先們,對那些不可理解的現象,睜大了驚奇的眼。我不能斷定《雷雨》的推動是由于神鬼,起于命運或源于哪種顯明的力量。情感上,《雷雨》所象征的,對我是一種神秘的吸引,一種抓牢我心靈的魔。《雷雨》所顯示的,并不是因果,并不是報應,而是我所覺得的天地間的“殘忍”。(這種自然的“冷酷”,可以用四鳳與周萍的遭遇和他們的死亡來解釋,因為他們自己并無過咎。)如若讀者肯細心體會這番心意,這篇戲雖然有時為幾段較緊張的場面或一兩個性格吸引了注意,但連綿不斷地、若有若無地閃示這一點隱秘,——這種種宇宙里斗爭的“殘忍”和“冷酷”。在這斗爭的背后或有一個主宰來管轄。這主宰,希臘的戲劇家們稱它為“命運”,而我始終不能給它以適當的命名,也沒有能力來形容它的真實相。因為它太大,太復雜。我的情感強要我表現的,只是對字宙這一方面的憧憬。
寫《雷雨》是一種情感的迫切的需要,我念起人類是怎么樣可憐的動物,帶著躊躇滿志的心情,仿佛自己來主宰自己的命運,而時常不能夠自己主宰。受著自己——情感的或者理解的捉弄,一種不可知的力量——機遇或者環境的捉弄。
2、開頭的景物描寫有什么作用?自然環境:郁熱。暗示著人物的心理、個性、生命狀態等。播放大屏幕。北京大學錢理群教授這樣說:文章多次出現蟬鳴,蛙噪,雷響,無不在渲染郁熱的苦夏氛圍,同時暗示著一種情緒,心理、性格以致生命的存在方式。在《雷雨》中,幾乎每一個人都陷入一種情感的郁熱中——欲望與追求中。但所有人物所有的情熱(欲望與追求)都被人的殘酷命運壓抑著。
曹禺說:與這樣原始或者野蠻情緒俱來的還有其他的方面,那就是我性情中的郁熱的氛圍,夏天是個煩躁多事的季節,苦熱會逼走人的理智,在夏天,炎熱高高升起,人們會時常身不由己的回歸原始野蠻的路,不是愛便是恨,不是恨便是愛,一切走向極端,要如雷雨一樣轟轟烈烈,中間不容許有一條折衷的路
3、下面讓我們激情表演朗讀一下文章的兩個片斷:
(1)我問過許多那個時候到過無錫的人——她叫侍萍。
(2)你來干什么——天哪,我覺得我像在做夢。
4、屏幕顯示:曹禺自講述寫作《雷雨》的過程:我覺得這是我一生的道路,在我個人光怪陸離的境遇中,我看見過聽到過多少使我思考的人物和世態,無法無天的魔鬼使我憤怒,滿腹冤仇的不幸者使我同情。我才明白我正沉浮在無比慘痛的人海中,我要攀上高山之巔,仔細地望穿這些叫做人的東西是美是丑,究竟有怎么樣復雜的個性和靈魂。
從人性的角度看,人性是復雜豐富的。列夫.托爾斯泰說:藝術作品要寫得美,就要明確地把人的多樣變化寫出來。同一個人,有時是惡棍,在時是天使,有時聰明,有時是愚蠢。
分組討論:
(1)周樸園是怎么一個人呢?不幸者
(2)魯侍萍是怎么樣一個人?不幸者
5、學生討論:你對作品中的人物產生了什么感情?
《雷雨.序》說:我用一種悲憫的心情來寫劇中人物的爭執。我誠意地祈望看戲的人們,也以一種悲憫的眼睛不俯視這群地上的人們。
屏幕:尹紅(清華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院長,曹禺研究專家)這樣說:《雷雨》中充滿了一種悲天憫人的情懷,一種無可柰何的悲哀,同時又充滿了一種對熱情與激情的憧憬。當我閱讀《雷雨》的時候,往往被互相對抗互相搏斗的力量所打動,一種是人的熱情與追求,一種是人與命運不可放棄的對抗。生命的熱情之力與命運的冷酷之網就構成了曹禺悲劇的核心,沉重渾厚但又光彩照人。可惜的是,曹禺戲劇的生命質感在那個階級斗爭的社會語境中慢慢被淹沒、被扭曲了,他在《雷雨.序》中的回答是真實的:“我以為我不應該用欺騙來炫耀自己的見地,我并沒有明顯地意識到我要匡正什么、諷刺什么、攻擊什么。然而在起初,逗起興趣的只是一兩段情節,幾個人物,一種復雜而又原始的情緒。寫作《雷雨》是一種情感的迫切需要。”后來當曹禺在朦朧地追認自己的《雷雨》的主題是表現封建專制大家庭的罪惡的時候,他就開始自覺用社會的共同視覺來代替自己的生命視覺,逐漸他的劇作開始與當時的多數作家的創作趨同了,以致于他后來的作品都沒有達到《雷雨》。曹禺晚年也嘆息:明白了,你卻也殘廢了,這也是悲劇,很不是滋味的悲劇。
四、小結:《雷雨》啟發我們重新思考生命,觸動了我們最敏感的感情。讓我們每個人用一名話總結自己的感受。我的感受是:愛情是一朵美麗的脆弱的花,青春是一個美麗的傷感的記憶。
五、自己欣作業賞閱讀四幕劇,寫一篇評論文章,分析能夠讓你感撼的一個人物。只要你立足作品本身,用自己的頭腦思考,用自己的心靈去體會,你的觀點會更趨于正確。
教學目標:
一、通過欣賞《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使學生了解到進行曲的節拍、速度、情緒、節奏、結構上的主要特點。
二、通過對《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的欣賞,使學生了解到此曲中的附點節奏、切分節奏以及休止符的運用,使此曲節奏感強,雄壯有力的情緒,表現當代軍人那種堅韌不拔,勇往直前的特點。
三、通過對閱兵式片段的欣賞,使學生樹立民族自豪感、增強自信心。
教學重點:
一、了解進行曲的節拍、速度、情緒、節奏、結構上的主要特點。
二、通過欣賞《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感受其中的附點節奏、切分節奏和休止符的作用。
三、通過欣賞《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感受其旋律中的同音重復、旋律的重復與變化重復的創作手法的運用,使此曲便于傳唱,瑯瑯上口,便于記憶的特點。
教學難點:
通過欣賞《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感受此曲中休止符運用的妙處。
教學用具:
多媒體、鋼琴、錄音機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師生問好:
二、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帶著大家上一節欣賞課,首先,老師想請每組前面的五名同學到講臺前面來,我們隨著音樂原地踏步,其他的同學在座位上隨音樂拍手、拍腿,好嗎?播放《一二三四歌》《我們多么幸福》兩首歌曲。
生:隨音樂踏步,拍手,感受音樂的情緒及節拍的變化。
師:剛才,我們隨音樂走路或拍手時,大家在聽到哪首歌曲時的步伐整齊,哪首歌曲時步伐零亂了呢?
生:第一首整齊,第二首亂了……
師:大家知道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嗎?
生:因為節奏和速度變了。
師:對!第一首歌曲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一二三四歌》,而第二首歌曲大家還記得嗎?是我們上學期學過的《我們多么幸福》,那么大家知道為什么我們做完早操回教室時要聽《一二三四歌》而不是聽《我們多么幸福》這首歌嗎?
生:因為《一二三四歌》節奏鮮明,適合走路,能使隊伍走的整齊……
師:同學們說的很對!因為《一二三四歌》是具有進行曲風格的歌曲,所以適合隊伍的行進,那么大家知道什么是進行曲嗎?學生匯報有關進行曲的知識,講授進行曲及其特點。
那么今天老師就帶著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進行曲風格的樂曲,感受一下進行曲的魅力。
三、新課教學:
(一)欣賞國慶xx周年閱兵視頻。
師:首先,老師請大家欣賞一段視頻。
生:欣賞視頻。
師:這是一段建國xx周年的國慶閱兵視頻,同學們能說一說你們在看了這段視頻后的感受嗎?
生:激動,振奮人心……
師:同學們說的非常好!每當老師看到這段視頻時,總是抑制不住自己激動的心情,每次看到時都心潮澎湃、熱血沸騰、激動不已,這份激動不僅來自于我們偉大祖國的繁榮富強,也來自于背景音樂帶給我的感動!大家聽到閱兵現場的背景音樂了嗎?這首樂曲的就是今天老師要跟大家共同欣賞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剛才同學們可能是被閱兵式的恢宏氣勢所吸引而忽略了背景音樂,不要緊,我們再來欣賞一段由軍樂隊演奏的這首樂曲,讓我們好好的感受一下樂曲帶給我們的激動人心的情緒,好嗎?
(二)欣賞軍樂隊演奏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
師:欣賞了由軍樂隊演奏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同學們有什么感受嗎?通過欣賞這首樂曲,我們仿佛看到了解放軍戰士颯爽的英姿,感受到了他們勇往直前的精神。這首樂曲是由軍樂隊演奏的,同學們知道軍樂隊中的四件主奏樂器是什么嗎?
生:匯報軍樂隊中的四件主奏樂器的音色特點。
師:我們了解了軍樂隊中的四件主奏樂器,下面,我們再來欣賞一下首樂曲,請同學們邊欣賞邊思考這三個問題。
生:欣賞
師:同學們回答的很對,我們欣賞一首樂曲或歌曲時,首先都要從這三個方面入手,只有掌握了這最基本的方法,我們才能更好的欣賞一部音樂作品。
(三)介紹作者: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通過這么多遍的欣賞,充分的感受到了樂曲的魅力,每當聽到這首樂曲,我們的心都隨著激動不已,那么這么優秀的作品,大家一定很想知道它的作者是誰,對嗎?
生:匯報作者生平簡介
(四)賞析、演唱《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
1、賞析歌曲:
師:同學們聽此曲后的有什么感受
生:振奮人心
師:聽完這首歌曲后給你留下最深刻的是哪段音樂(最容易哼唱的部分)?
生:開頭:向前、向前、向前!我們的隊伍向太陽……
師:分析開頭的旋律:同音重復(只有一個音ⅰ組成)
不加任何節奏的演唱和加人附點和切分節奏的演唱,比較二者的區別,感受加上附點和切分后給人的感覺是什么?(具有號召性,節奏鏗鏘,振奮人心)
全曲大量運用了附點和切分節奏,目的是想表現什么?(音樂豐富了,表現力強,更能表現軍人勇往直前、堅忍不拔的精神)
2、填歌詞,找出旋律的特點
(重復和變化重復、旋律位置比較低,旋律語氣化,便于記憶、傳唱)
3、在這首音樂作品中,有兩處最為精彩的地方(老師示范演唱),哪兩處能引起你的注意?(“聽”)
比較“聽”的后面用休止符和變成用拖拍,其音樂效果有什么不同?
(讓聽眾能有更好的空間去想象各種場面,把時間和空間留給聽眾,摒住呼吸,此時無聲勝有聲!)
4、把學生分組,通過欣賞《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后,給大家的感覺,用自己的方式把這首進行曲表現出來。如邊唱邊拍手、指揮、正步走等。
四、總結下課
今天,我們接觸了進行曲這種音樂體裁,并欣賞了由的作曲家鄭律成所作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是我們更好的掌握了進行曲,了解了為什么好歌、經典曲目可以流傳至今,廣為傳唱。同時,我們也了解了以后欣賞樂曲可以通過哪幾方面來賞析,會欣賞更會分析。
今天我們就上到這,謝謝大家!
學生伴隨著《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離開教室。
一、教學內容
人音版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欣賞教學—《同伴進行曲》
二、教材分析
樂曲為復三段體結構,是一首用管樂器(包括銅管樂器、木管樂器及打擊樂器)演奏的進行曲。作者泰克早年曾在軍隊中供職,在此期間創作本曲,但樂隊隊長并不欣賞,還加以嘲諷。后來廉價賣給出版商,演出后卻受到人們極大的歡迎,作者一舉成名。樂曲的曲名系以后所加,用以表示對就是軍樂隊中同伴們給予他的關心和幫助的感激。
三、教學目標
1、了解進行曲體裁音樂的強弱、速度、風格特點等知識。
2、聆聽《同伴進行曲》,能聽辨樂曲的不同樂段,感受樂曲所表現的內容,能邊聽音樂邊進行列隊表演和打擊樂伴奏。
3、能積極主動地參與音樂實踐,激發音樂欣賞的興趣,體會同伴之間的珍貴友誼之情。
四、教學重難點
1、感受進行曲的風格特點,聽辨樂曲的異同樂段
2、聽音樂進行隊列表演和打擊樂伴奏
五、教學準備
紙杯、鋼琴、多媒體、哨子、打擊樂
六、教學過程
一、杯子節奏游戲
1、師:我們先來做一個杯子的節奏游戲。請同學們仔細看桌上的六個杯子,胡老師要用擊掌的方式,打出一條節奏。你們可以嗎?
2、師:看!我的杯子發生了變化。(第一拍為強拍)
再來打一打,但是這次我要加大難度了,請同學們一邊拍一邊要觀察杯子的變化,我的杯子發生變化的時候你的節奏也要發生變化。(強弱強弱強弱)
3、師:現在的這條節奏若果用強弱來表示的話就是:強弱強弱強弱
4、師:我們就用這樣的節奏來為下面的樂曲打一打拍子(播放《運動員進行曲》)
5、師:咦,這段旋律熟悉嗎?在什么場合聽見過?
6、師:這首曲子的名字就叫《運動員進行曲》,它的強弱規律就是強弱強弱
設計意圖:通過杯子節奏游戲,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感受進行曲二拍子強弱的特點
二、了解進行曲
1、師:如果用一幅圖來表現一下剛才那首曲子所表現的畫面,你覺得哪一幅比較合適?
2、師:對,進行曲就是一種用步伐節奏寫成的曲子,通常會出現在閱兵式、運動會、開幕式等比較隆重的場合。
3、師:我要請同學們來給進行曲把一把脈,數一數進行曲每分鐘的心跳。拿出你小手,輕輕地拍一拍你的大腿
4、師:進行曲每分鐘的心跳是120——130下,速度怎么樣,很快,但是卻跳得很有節奏。所以進行曲可不是什么地方都能播放的,它有很多的講究。我們來回顧一下進行曲的知識
設計意圖:在實踐中學習進行曲知識,熟悉A段旋律,激發學生學習欲望,也有利于知識地更好吸收
三、揭題
1、師:今天,胡老師要請同學們來欣賞一首世界上非常著名的進行曲——《同伴進行曲》。首先,請用熱烈的掌聲請出作者
2、(教師化妝成作者,用第一人稱講述作品創作背景)
設計意圖:教師用第一人稱講故事的方式介紹作者及作品,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體會作者與小伙伴的友情。
四、聆聽樂曲
(一)聆聽A段
1、師:今天,泰克先生要帶同學們去軍隊里看一看,學一學本領。聽!他的小伙伴們來了!播放A樂段
2、師:我這兒有兩種圖形,哪一種圖形更能表現剛才所聽到的音樂。(一種波浪線,一種小圓點)
3、師:小圓點,因為剛才聽到的音樂有什么特點?剛健有力,仿佛好像是泰克先生和小伙伴們在隊列練習
4、師:我們趕緊看看他們在隊列練習的時候都做些什么?師隨音樂做踏步、敬禮、轉頭的動作,學生仔細觀察。
5、師:請你學一學他們的動作。
6、學生跟隨老師律動,當音樂發生變化是,仔細觀察老師的手勢進行隊列變化表演
(二)聆聽B段
1、師:哦,小伙伴們有點累了,坐下休息一下,聽泰克唱支歌吧!教師用B段旋律創編歌詞,演唱,學生聆聽
2、師:泰克在唱什么?(仿佛在和老朋友回憶以前在一起的美好時光)適合用什么線條?(波浪線,旋律優美,比較抒情,不像之前那么鏗鏘有力)
3、師:我們也加入吧。用“唻”模唱,注意口型
4、帶歌詞演唱B段
(三)聆聽C段
1、師:我們來聽聽樂曲的'最后一部分,聽辨一下,這一樂段和之前我們聆聽的哪一樂段相同?是完全相同嗎?
2、師:和第一樂段相同,但比第一樂段少一次主題。所以這首曲子的結構是:A+B+A的三段體結構,也叫做復三段體結構
3、師:還記得我們在第一樂段時做的踏步、敬禮、轉頭的動作嗎?我要用另外的東西來替代他們?
4、師:請同學們看一看你手中的樂器,打一打,想一想,你的樂器發出的聲音和屏幕上的那個圖形相似?(響板:實心點串鈴:波浪線)
5、師簡單講解樂器的演奏方式:用響板代替踏步,用串鈴代替敬禮,用哨子代替轉頭
6、和著音樂演奏
設計意圖:低年級孩子還處于形象思維階段,聆聽的習慣還在不斷培養中,教師要運動用律動、模唱、打擊樂等多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各個感知器官,使其參與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聆聽樂曲中來
(四)完整聆聽
師:讓我們來一次完整的閱兵儀式吧!
A段:隊列演習B段:靜靜聆聽,休息A’段:打擊樂
五、情感升華
1、師:同學們,不知不覺,我們把泰克先生的《同伴進行曲》都聆聽完了。最后,泰克先生還有幾句話想跟大家說。
2、泰克:同學們,今天真的很高興認識這么多的小伙伴,你們之間配合的默契讓我很感動,也讓我想起了在軍隊時候我和我的小伙伴們一起訓練的美好時光。我想送大家一首歌—《友誼地久天長》
友誼需要真誠去播種,友誼需要熱情去灌溉,友誼需要原則去培養,友誼需要諒解去護理。
希望同學們能珍惜你生命中每一段珍貴的友誼!再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