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3-10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幼兒教師教育隨筆:不要濫用表揚,是優秀的大班教育隨筆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表揚,更何況是孩子,面對老師、家長的表揚,每個孩子都會喜笑顏開,充分體現了“表揚”的魅力所在。但是,在具體的實際工作實踐中,有些表揚激勵的措施卻往往不奏效,甚至適得其反。其中,隨意的“表揚”就是一種。
由于孩子已經升入中班,年齡逐漸變大,心智也逐漸成熟,不如小班時好哄好管。于是,在本學期一開學,我就有了一個觀念,那就是對孩子多表揚,多鼓勵,多用正面的積極地方法去管理他們。比如剛開學的前幾天,我們擔心孩子上中班不適應,放假時間長不愿主的來園等,每天早晨來時我都面帶笑容,很親切地對孩子先大大的表揚一番:“小朋友,你真棒,今天來園,來得真早。”晚上放學回家,再給孩子上一次政治課,又開始大大的對他們每一個人進行表揚一番,鼓勵他們第二天能開心來園。這個方法還真有效,從新學期開學的第一天到現在,沒有一個孩子鬧情緒,哭鼻子的。就連上學期新來的愛哭的小女孩,本學期也像換了一個人,一上樓梯,就給我們燦爛的微笑,還主動向老師問好,問早,主動與媽媽再見。一開始,我看到這種表揚的方法這么的神奇,就在班內組織各項活動中,在孩子的生活學習中,處處都充滿了表揚。所以,前一段的工作比較順利,班內孩子的秩序感較好,我切身地感受到:“表揚的作用真是很大的!怪不得人們推崇周弘的賞識教育法呢!我也想找個機會想別的老師傳授我的經驗呢!”
但是,上周偶然發生的一件事,使我陷入了反思,認識到老師的稱贊不能隨意,要有度,“言語要嚴謹”。
國慶節前一周,有一次孩子們分別進入工作區工作,其中張矩卓小朋友和其他的幾名小朋友進的是美工區,他們在美工區各自選擇一份工作進行活動,其中張矩卓小朋友選擇的是添畫填色,要求孩子們先給一幅畫添上背景圖,然后再選擇美麗的顏色進行涂色裝飾,在工作中,張矩卓小朋友也比較投入認真。由于小班不太喜歡畫畫,所以功底太差。在作品完成后,他還很自豪的向我炫耀,說實話他這篇作品真是顏色太雜,線條太亂,而且添畫的沒有規律,但是。我看到他今天表現的不錯,就表演了一番,夸他今天表現的不錯,畫的也不錯。他立刻高興得不得了,馬上向其他的小朋友展示,但是,使我始料未及的是所有的小朋友都說他畫的很難看,畫的很亂……,可是,它卻反駁道:“老師都夸我畫的好呢?不信,你們去問老師。”于是,他滿懷委屈,帶著一大群的孩子找我證實,以致我兩下為難,決不愿傷害他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我就對其他的孩子說他畫的還好吧。就這樣,我欺騙了小朋友的審美觀。
這件事后,我反思自己:為什么會這樣呢?怎樣的評價語言才能起到激勵孩子的作用,又不會適得其反呢?一假期不斷地反思,使我逐漸認識到作為一名教師,對孩子的評價應多用激勵的語言,客觀的描述孩子的進步,潛能及不足,在對孩子教育過程中,既要注意保護孩子的自尊心,肯定孩子在活動過程中的亮點,又要注意評價時語言要嚴謹適度。這次就是我犯了語言不嚴謹的錯誤,誤導孩子。所以,我本學期多鼓勵,多表揚的觀念應該讓他更嚴謹,更科學,更實效,更不能表揚泛濫成災,適得其反。
小孩子大多是很討人喜歡的,有些時候他們也很讓人頭疼,但是大家千萬不要因為這,就隨便給孩子下定義,打標簽!丁丁是個嘴巴很甜、很會說話的孩子,無論在外面還是在幼兒園里總是笑嘻嘻的,待人都很有禮貌。但除此以外丁丁也是個很調皮的小男孩,沒事就喜歡去拉拉女孩子的小辮子或是突然伸出腳來絆倒別人;區域游戲常常把別的孩子搭好的玩具推倒或是搶走;戶外活動時故意用身體去碰撞別人。他總是頻繁的與同伴發生沖突,產生矛盾,常常聽到孩子們對他的控訴,因此在自主游戲時很少有孩子選擇他為自己的玩伴。并且集體教育活動中,常常會亂說話,很難集中精力去做一件事情。我一直對他感到頭疼。
直到有一次區域游戲結束后,小朋友都玩得很興奮,到了收玩具的時間了滿地都是區域游戲的材料卻沒有人愿意去撿。就在這時丁丁默默的開始收拾整理自己拿的游戲材料,并大聲的對同伴說“老師不是說收玩具了嗎?我們得快點,要不然就來不及了!”雖然我并不知道他所說的來不及了是什么意思,但丁丁確認認真真的在整理著游戲材料,嘴里還時不時的碎碎念叨著什么。我發現他在收拾玩具時還很會將游戲材料進行分類擺放。活動結束后在組織幼兒的餐前活動時,我表揚了他并獎勵了一個愛心寶寶給他,我注意到丁丁把我獎勵給他的愛心寶寶小心地放到了兜里,這大概是他得到的第一個愛心寶寶,覺得十分珍貴,生怕被別人搶走。
活動后我反思了自己的教育行為,其實每個幼兒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對于每個孩子,特別是我們眼中的調皮孩子,更應該帶著一顆敏銳的心,細心捕捉孩子的閃光點。
每次區域活動時,總會有些孩子說:"老師,我不會。"還有的孩子看老師快走到他們身邊時馬上用手或身體蓋住,不讓老師看。
今天的手工區是用準備好的黃、紅紙粘貼國旗。因為選擇本區的孩子很多,彩紙準備的較少,怕孩子們一次剪的不對,所以先讓他們用舊掛歷紙練習剪五角星。小朋友探索、討論后,都紛紛動手剪起來,當我來到靜靜小朋友的身邊時,她愁眉哭臉地對我說:"老師,我不會。"我耐心地教了她幾遍后,便讓她自己折、自己剪,并鼓勵她說:"孩子,老師相信你,你一定能行的,加油。"過了一會,我又回到她的身邊,發現她剪得很正確。活動結束時,經過全體幼兒的評選,靜靜剪的"五角星"是全班最漂亮、最正確的五角星。我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表揚了她。她高興的笑了。
這件事使我想到:我們教師應認真仔細地觀察每一位幼兒,老師一個賞識的目光,一個鼓勵的動作,一句恰到好處的話語,能使孩子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也可能改變孩子的一生,作為教師我們可不能吝嗇自己的贊美語言啊!
孩子對什么都感興趣,有著強烈的探索精神。他們常會問我們,自己是怎么出現在這個世界上的。作為家長,我們應好好地回答他們的問題,而不要隨隨便便地搪塞一些答案。例如:"路上撿到的","從石頭縫里蹦出來的"等等。這樣不但會使孩子幼小的心靈感到害怕,也很可能會使他失去再提問題的興趣。相反,如果我們的回答既生動又活潑。例如,直接回答孩子"是從媽媽的肚子里生下來的"孩子也許會有一連串的聯想。"為什么會有我,媽媽又是從哪里來的等等"無形之中就能幫助孩子建立對生命、未來的好奇心。
所以,我們應充分發揮自己的童心和想象力。用淺顯活潑的字眼來回答孩子的問題,不但可以使孩子能接受,也可以增進親子間的互動與互信。
每次吃飯前,都要求幼兒去洗手,可有的孩子到盥洗室轉一圈就回來了,有的則打開水龍頭一沖就算完事了。我曾多次強調洗手的重要性,要求孩子們洗手要打肥皂,可他們有的還是因為貪玩偷懶不打肥皂。為了能讓孩子們清楚地認識到洗手的重要性,我讓孩子們做了一個小實驗。 首先,我把玩了一個下午的孩子分成兩組,讓一組孩子到盥洗室認真地洗手,另一組則不洗手。然后,我準備了一個削好了的蘋果,把它一切兩半,分別讓兩組的小朋友去摸半個蘋果。摸完后,有的孩子發現"這半個蘋果有點黑了",接著,孩子們都紛紛過來看,果然,,沒洗手的那組小朋友摸過的半個蘋果看起來有些臟了。我讓孩子們說說這是為什么?孩子們都搶著說,是因為那組小朋友沒有洗手,手很臟,把蘋果弄臟了。我覺得時機已到,就連忙說:"從這個蘋果的實驗中我們可以看出,如果我們不洗手,手上許多臟東西就是沾到吃到東西上,臟東西會隨著食物進入小朋友的肚子里,這樣對小朋友的身體不好,所以,我們吃飯前一定要把手洗的干干凈凈。有的小朋友洗手不打肥皂,也是不對的。肥皂可以把我們手上的細菌殺死,所以,我們洗手一定要怎樣?"孩子們異口同聲地說:"打肥皂!"吃飯時間快到了,我們應該怎么做呀? "去洗手!"說著,孩子們都紛紛向盥洗室走去。這一次,每個小朋友都洗的格外認真。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給予孩子們創造能讓他們親自感知,去操作、去體驗的環境,把教育巧妙地轉換為幼兒需要。這樣,幼兒才能真正體驗到養成良好習慣的重要性,并逐漸把這種認識變成自覺行為。
在幼兒園里每天都演繹著不同版本的小故事,或平凡或瑣碎,或喜或悲,但都折射著生活的斑斕色彩。作為幼兒教師,我"日出而作,日落而歸",每天為孩子們忙碌著。肩負使命的我,在工作中不敢有半點松弛和懈怠,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努力做好幼教工作的編劇,讓劇本中的小主人公們享受生活的美好,體驗成長的快樂和幸福。在幼兒教學中也總結了一些小竅門,在此,和各位教育同仁來分享: 一、恩威并施,把握尺度 教師對"恩"和"威"的尺度由孩子的狀況來定。小班孩子剛入園,這時候教師對孩子的"恩"占100﹪,要全身心的去愛孩子,以母親的身份讓剛剛離開媽媽處于膽怯中的孩子有一種安全感,盡快適應新環境。待入園的孩子漸漸適應園內生活,可以對過于依賴老師的孩子放手,對他們的"恩"降到90﹪,讓他們轉移視線,試著和伙伴交流、相處,慢慢融入大集體中。 二、規則意識,日益強化 在幼兒感受愛的同時,也要讓幼兒樹立規則意識。小班下學期,剛一開學,就有好多幼兒相繼轉來,由于他們的加入,班里的一切都被搞得一塌糊涂,上課哭鬧,注意力分散,下課亂翻,帶的上學期已初步養成良好習慣的孩子也不聽話,教學秩序一片混亂,令我和搭班的王老師很是頭疼。兩人靜靜地反思之后,覺得一味的哄著膩著根本解決不了問題,得想辦法慢慢讓孩子有規則意識。首先每節課上課之前,給孩子們講道理,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提高他們明辨是非的能力。其次,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注,多發現幼兒的閃光點,在集體面前大力表揚表現好的孩子,開展"看看誰是乖寶寶"、"我最棒"、"好孩子就是我"、"書是我們的好伙伴"等一系列的活動,激發幼兒搶先爭優的積極性,在日益強化的攻勢下,慢慢的孩子們樹立了規則意識,班里出現互幫互助的好氣象,教學秩序一片井然。 三、家園共育,促進成長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對孩子健康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我特別注重和家長的交流工作,利用接送時間用心和每位家長有效的進行溝通。以真誠的態度對待每位家長,笑臉相迎,熱情周到,讓他們感受到我作老師的為孩子的一切在努力,心甘情愿的跟你談話交流,出謀劃策。通過"預約家長"、"家園指南"、"親子活動"、"家園聯誼"等一系列的活動家園共育,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在我和家長的不懈努力下,我驚喜的發現,孩子們長大懂事了,語言發展緩慢的孩子開始講話了,"與世無爭"不愿與人交流相處的孩子,開始有了新朋友,慢慢融入集體生活了;毫無規則可言,長期溺愛在家長溫暖懷抱的孩子開始學會獨立了,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了……,看到不同層次的孩子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作為和孩子們朝夕相處的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時不時的讓同事們欣賞班里孩子的變化,與家長共享孩子成長的快樂。
《大班常規教育隨筆3篇》:大班常規教育隨筆第1篇 午餐里的動漫故事 孩子挑食不僅讓家長頭疼,也會讓老師束手無策。怎樣讓孩子不挑食,喜歡吃各種食物,是我們每一位老師永遠的必修課題。在這里,我的
《大班教育隨筆3篇》:大班教育隨筆第1篇 命令的口氣 當今社會,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中是“小皇帝”“小公主”,相當一部分孩子在家里說一不二,與自己的父母講話也用命
《幼兒園教育隨筆17篇》:第1篇幼兒園教育隨筆 人們常說每個孩子都是一本有趣的書,要想讀懂這本書并不容易。只有愛他們的人才能讀懂。每個孩子來自不同的家庭,有著不同的生活經驗和生活環境,他們的性格特點不同,發展水平不同,存在明顯的個體差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