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3-10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幼兒園教師隨筆:老師不喜歡我了,是優秀的大班教育隨筆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幼兒園教師隨筆:老師不喜歡我了
前些天,王姝云的媽媽來接孩子,和我說:“王姝云回家說楊老師現在不喜歡我了,問問楊老師什么時候可以喜歡我啦。”聽了這話,我當時就納悶極了,還和她們母女開玩笑說:“老師每天陪你睡覺,喂你吃飯,還說不喜歡你?為什么說老師不喜歡你?老師哪里不喜歡你啦?”王姝云靦腆地笑著不語。
家長還算直率坦誠才和我這么說,可是這話卻讓我不好受,平心而論,王姝云剛入園,有點皮,特別是中午睡覺,總是翻來覆去,我每天中午都要哄她睡覺,和她在一起、關注她還是很多,可難道孩子一點就沒有感覺到我對她的愛嗎?我什么時候表現出不喜歡她啦?她為什么會和媽媽這么說呢?……我感覺好冤枉,家長無意的一句話卻成了我的一個心結。
中午,孩子們準備睡覺,我照樣給每個孩子脫衣服、蓋被子,嘴巴里喋喋不休地說著:“被子蓋蓋好、眼睛快點閉起來、還不睡覺的孩子老師不喜歡了……”當我自己脫口而出時,突然聽到了自己說出的“老師不喜歡了”這句話,而后在孩子吃飯時,上課時,我又聽到了自己習慣性脫口而出的“吃飯吃得慢的孩子老師不喜歡了”、“眼睛不看老師的孩子,老師不喜歡了”,天哪,“老師不喜歡了”竟然是我自己的口頭談,如果不是王姝云的媽媽和我說,我竟然一點都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話語有什么不妥。我忽然明白了,因為王姝云每天總是很晚午睡,而我的那句“再不睡覺老師不喜歡了”就總是針對著她,然后她就真的把我的話當真了。
小小的一句口頭談,讓我反思:孩子還小,對于老師的話語,他們還不是很理解,所以他們就常常會把老師的一些條件句、反義句錯誤理解了。而作為老師,也常常會有自己說話的習慣,自己的表達方式,可我們面對的是是一群幼稚的孩子,我們說的話,有些是他們真的聽不懂的。讓我郁悶的心結終于打開了,原來是我自己惹的禍。原來對于小班孩子來說,你默默無聞地為他做許多事,他們可能都無法感受到你對他們的愛和關心,但是你直白地告訴他“老師喜歡你”,他們就很滿意了,原來,愛是需要直白的呀!于是,我馬上更正我的話,“老師喜歡眼睛閉好的孩子”、“上課眼睛看著老師的小朋友老師真喜歡”、“快點睡覺,老師喜歡你們”……
我深深地體悟,因為孩子需要老師,在接觸中,我們已經成為他們生活中除了家長最重要的人了。因為需要,所以會很在乎我們的每一句話。雖然我的口頭談沒有造成太大的過失,我也及時彌補了,但而面對這些小毛孩,我們真的更需要慎言、慎行了。老師,不是隨隨便便可以做好的呀!
突然想起前些日子雜志上看到的一篇文章,想和大家一起分享:《兩個才女兩樣人生》,第一個主人公:作文極好而數學極差,為了對得起父母和老師,她硬生生地死記硬背了許多的數學題,最后得了滿分,而數學老師則一口認定她是作弊的,于是倔強而又敏感的女孩直言頂撞了老師,結果被冒犯的老師單獨發給她一張她根本沒學過的方程式試題,讓她當場吃了鴨蛋,之后拿墨汁蘸了毛筆,在她眼眶四周涂上兩個大圓餅,然后讓她轉身給全班看,又讓她去大樓的走廊走一圈。
第二位主人公:和第一位有著相同的境況,語文極好但數學很糟糕,初三畢業,數學要補考,補考之日,數學老師講課到一半,突然停下,在黑板上寫了四道數學題讓全班演算,這沒頭沒腦的4道題在下午補考之前出現在黑板上,又與正在教的內容毫無關系,再笨的學生也明白老師的良苦用心,于是,她成了全班最受憐愛的人,同桌把4道題的標準答案寫出來教她背,最后她終于畢業了。
第一位主人公是三毛,第二位是席慕容,是兩位極富才情的女子,可是卻有著迥然不同的人生,三毛一生寫了很多優秀的作品,但卻始終走不出心靈的陰影,養成了終生悲觀、敏感、孤獨的性格。而席慕容則在她自己擅長的領域里,振翅高飛,在自己不擅長的領域里得到憐愛與關懷,所以她對生命充滿著眷戀,對人世充滿著信心。
兩個才女的兩樣人生,應該說老師在其中起了至關重要的影響,如果三毛也遇上一位睿智而又有愛心的老師,如果三毛的老師知道尊重人格,不會為了那點可憐的尊嚴而濫用權力,給完全沒有防范能力的三毛在精神上以致命一擊,那么,三毛的情況就會迥然不同。也許老師當時也是一時被激怒才這么做的,但造成的后果卻是無法挽回的。
慎即謹慎、慎重,的確,老師的言行很多時候會影響孩子的一生,想想老師的一言一行是何等的重要!老師的責任是何等重大!所以,當我們在忙著創新、要質量時,當我們在事忙心煩時,還要時時注重自己的言行,要慎之再慎啊!
幼兒園教師隨筆:老師不喜歡我了
前些天,王姝云的媽媽來接孩子,和我說:“王姝云回家說楊老師現在不喜歡我了,問問楊老師什么時候可以喜歡我啦。”聽了這話,我當時就納悶極了,還和她們母女開玩笑說:“老師每天陪你睡覺,喂你吃飯,還說不喜歡你?為什么說老師不喜歡你?老師哪里不喜歡你啦?”王姝云靦腆地笑著不語。
家長還算直率坦誠才和我這么說,可是這話卻讓我不好受,平心而論,王姝云剛入園,有點皮,特別是中午睡覺,總是翻來覆去,我每天中午都要哄她睡覺,和她在一起、關注她還是很多,可難道孩子一點就沒有感覺到我對她的愛嗎?我什么時候表現出不喜歡她啦?她為什么會和媽媽這么說呢?……我感覺好冤枉,家長無意的一句話卻成了我的一個心結。
中午,孩子們準備睡覺,我照樣給每個孩子脫衣服、蓋被子,嘴巴里喋喋不休地說著:“被子蓋蓋好、眼睛快點閉起來、還不睡覺的孩子老師不喜歡了……”當我自己脫口而出時,突然聽到了自己說出的“老師不喜歡了”這句話,而后在孩子吃飯時,上課時,我又聽到了自己習慣性脫口而出的“吃飯吃得慢的孩子老師不喜歡了”、“眼睛不看老師的孩子,老師不喜歡了”,天哪,“老師不喜歡了”竟然是我自己的口頭談,如果不是王姝云的媽媽和我說,我竟然一點都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話語有什么不妥。我忽然明白了,因為王姝云每天總是很晚午睡,而我的那句“再不睡覺老師不喜歡了”就總是針對著她,然后她就真的把我的話當真了。
小小的一句口頭談,讓我反思:孩子還小,對于老師的話語,他們還不是很理解,所以他們就常常會把老師的一些條件句、反義句錯誤理解了。而作為老師,也常常會有自己說話的習慣,自己的表達方式,可我們面對的是是一群幼稚的孩子,我們說的話,有些是他們真的聽不懂的。讓我郁悶的心結終于打開了,原來是我自己惹的禍。原來對于小班孩子來說,你默默無聞地為他做許多事,他們可能都無法感受到你對他們的愛和關心,但是你直白地告訴他“老師喜歡你”,他們就很滿意了,原來,愛是需要直白的呀!于是,我馬上更正我的話,“老師喜歡眼睛閉好的孩子”、“上課眼睛看著老師的小朋友老師真喜歡”、“快點睡覺,老師喜歡你們”……
我深深地體悟,因為孩子需要老師,在接觸中,我們已經成為他們生活中除了家長最重要的人了。因為需要,所以會很在乎我們的每一句話。雖然我的口頭談沒有造成太大的過失,我也及時彌補了,但而面對這些小毛孩,我們真的更需要慎言、慎行了。老師,不是隨隨便便可以做好的呀!
突然想起前些日子雜志上看到的一篇文章,想和大家一起分享:《兩個才女兩樣人生》,第一個主人公:作文極好而數學極差,為了對得起父母和老師,她硬生生地死記硬背了許多的數學題,最后得了滿分,而數學老師則一口認定她是作弊的,于是倔強而又敏感的女孩直言頂撞了老師,結果被冒犯的老師單獨發給她一張她根本沒學過的方程式試題,讓她當場吃了鴨蛋,之后拿墨汁蘸了毛筆,在她眼眶四周涂上兩個大圓餅,然后讓她轉身給全班看,又讓她去大樓的走廊走一圈。
第二位主人公:和第一位有著相同的境況,語文極好但數學很糟糕,初三畢業,數學要補考,補考之日,數學老師講課到一半,突然停下,在黑板上寫了四道數學題讓全班演算,這沒頭沒腦的4道題在下午補考之前出現在黑板上,又與正在教的內容毫無關系,再笨的學生也明白老師的良苦用心,于是,她成了全班最受憐愛的人,同桌把4道題的標準答案寫出來教她背,最后她終于畢業了。
第一位主人公是三毛,第二位是席慕容,是兩位極富才情的女子,可是卻有著迥然不同的人生,三毛一生寫了很多優秀的作品,但卻始終走不出心靈的陰影,養成了終生悲觀、敏感、孤獨的性格。而席慕容則在她自己擅長的領域里,振翅高飛,在自己不擅長的領域里得到憐愛與關懷,所以她對生命充滿著眷戀,對人世充滿著信心。
兩個才女的兩樣人生,應該說老師在其中起了至關重要的影響,如果三毛也遇上一位睿智而又有愛心的老師,如果三毛的老師知道尊重人格,不會為了那點可憐的尊嚴而濫用權力,給完全沒有防范能力的三毛在精神上以致命一擊,那么,三毛的情況就會迥然不同。也許老師當時也是一時被激怒才這么做的,但造成的后果卻是無法挽回的。
慎即謹慎、慎重,的確,老師的言行很多時候會影響孩子的一生,想想老師的一言一行是何等的重要!老師的責任是何等重大!所以,當我們在忙著創新、要質量時,當我們在事忙心煩時,還要時時注重自己的言行,要慎之再慎啊!
教育隨筆:老師,我吃不下
在平時孩子進餐當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情況。比如:有些孩子比較挑食,如果飯菜不合他的心意,他就開始鬧著不吃飯;有些孩子吃了一半或還沒怎么吃就感覺飽了,開始坐在位子上發呆……無論遇到哪種情況,我們老師會采取怎么樣的措施呢?
一次午餐的過程中,我巡視著孩子們的就餐情況。這時,我發現坐在桌子邊的唐欣低著頭,手里拿著勺子也一動不動。我看到她的餐盤中還沒有動的飯。于是我摸摸她的頭鼓勵說:“唐欣,加油哦!我相信你能自己吃的,你很棒。”過了沒多久唐欣抬起頭,眼淚汪汪地看著我,小聲地說:“老師,我吃飽了。我吃不下了。”我一看還有將近一半少一點的飯沒吃完,原以為我想唐欣是不愛吃這些蔬菜所以想找借口倒掉。可是我看著她那可憐的樣子,我相信她是不會撒謊的,又不忍心讓她再吃下去。于是我對她說:“唐欣乖,那你再吃三口就把飯倒掉了吧。”當唐欣吃完五口飯后,她慢吞吞地走到倒飯處,她邊倒時邊小心翼翼地看著我。我回應她的是一個安心的微笑。倒完飯后,她開心地拿了水果來到我身旁。
這是一件普通的小事件,但從中我也能感悟出許多教育的價值。唐欣是一個性格溫和,又膽小的女孩子。她每次遇到什么事就用自己能聽見的聲音在那說,等著我們去發現。從這件事件中,我們能體會到:作為老師,我們在平時生活中就要時刻觀察每一位孩子的一舉一動,去揣摩孩子內心世界的想法。
小班的孩子,他們逐漸地形成了自我的思維,有了許多自己的想法。他們應該知道自己能吃多少飯,當孩子不愿吃時,作為老師我們應該尊重他們的意愿,不要再逼孩子超量地進食,否則,不但影響了他們的身體健康,同時,也影響其對教師和幼兒園生活的態度,甚至還會影響他們的人格健康發展。
美國的心理學家多拉德和米勒經過多年的研究認為,饑餓需要得到滿足的條件會被泛化,進而影響細幼兒將來的人格。如果幼兒常處在主動狀態下進食,那么,他們的將來會有可能成為積極主動的人;如果幼兒常常在被動狀態下進食,那么,他們將來可能成為被動的人。
幼兒園教師隨筆:講述幼兒教師自己的故事
以前,我特別喜歡央視“講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這個節目。究其因,可能是制作風格親民、貼近生活,所以收視率高。
幼教人總是“養在深閨人未識”,充其量也只能在自己的地盤吆喝。但關起門來鬧革命本不是我們的作風。我們期待的是社會、家庭等圍墻的打開。讓更多人知道幼教人一個又一個鮮為人知的故事。
調戲
二十年前,日托制度不具備條件,幼兒園大都采用半日制。也許當時各家孩子多,道路上車輛少,社會治安又好,家長也不習慣每天接送孩子,所以那時還自放學回家都是采用“排路對”。學校根據孩子的住家的地段,分為幾條線路,然后又老師護送。因此每天兩趟的護送成了街頭上一道風景線。那時的“幼兒園教師”被眾人成為“阿姨”,雖然意為尊重,但是在我們自己聽起來,卻總是覺得酸酸的。開了幾次的家長會,讓家長們改口叫“老師”,但都失敗了。家長于社會人士普遍認為,中小學的老師才能稱為“教師”,至于幼兒園的老師,只不過是保姆之類的。把孩子看乖,處理好吃喝拉撒就OK了。真的,在園里,我們都實行三包,包吃、包教、包送。一整天一包到底。“阿姨”的稱謂也就名副其實了。
中午離園時間到了。“阿姨”們各司其職,隊伍緩緩涌向街頭小巷。在陪送的過程中,難免會聽到街道邊傳來的議論聲。那一簇人人指指點點,竊竊私語,那載客的摩托車司機兩只眼睛死死的盯著阿姨們,“小朋友,叫姨父阿”,“小朋友,姨父在這里呢”。當時的那種無奈與無助,我們也只能強忍下,對其視而不見。因為我們是落勢群體,面對每天的調戲,也只能假裝不懂來處之。
幼稚
在于社會各行業人士的交往中,都會聽到這樣的話語。“你們幼兒園教師每天都和孩子在一起,很年輕的。”這句話是褒是貶,心理自然清楚。誠然,由于與工作對象和環境密切相關的都是“婦女兒童”,也就難免會有“婦科”“小兒科”之嫌。不可否認,幼兒園教師與中小學教師相比,接觸的課本知識顯然很少,一些想法與做法也是感性的多,理性的少。激動、易怒、動容成為很多幼兒教師的特征和習性。一大群人圍著講話,說著說著便坐到桌子上去,舉止“手舞足蹈”,說話“神采飛揚”。在潛意識里始終保持著孩童時代的稚趣于童真,難怪外圍人都說“你們既天真又可愛啊”。
創意
小區的房屋交房時間已經臨近,同在一個小區的幾個幼教人各自請了幾家裝潢公司來幫忙設計。那些設計師在于這些老師磋商時都有這樣的感慨:幼兒教師參與設計成分多,有創意,有個性。說得不錯,賴老師把海洋文化融入到樓梯下的水池設計,何老師把原始森林設置在天臺中,李老師把布藝作坊點綴在墻面上。難怪這幾家裝潢公司說:“幼教人是創意者”。認真想想,這些創意來源于我們的工作,根植于我們的對藝術的追求,難道不是嗎?我們的幼兒園是花園式的樂園,它是在一批批幼教人的雙手中雕刻塑造起來的。同樣的道理,幼教人把創造進行了遷移,把情感進行轉嫁,把家與園都打扮成美麗的樂園。
緘默
隨著年輪日復一日的疊加,幼教人的年齡也同樣不可抗拒的在不斷的增長。閩南語中有一句話叫做“苦老不苦窮”,幼教事業是年輕人的事業,它需要青春與活力。孩子們也喜歡年輕的面孔,討厭看到一張張蠟黃的地圖式的臉孔。隨著不惑中年的到來,活力不再,青春已去,最苦惱的是帶操。“老師老師學什么,動腦筋學小猴,一-二-三-四-”年輕老師做起操來俏皮活潑,神似猴兒;而那中年老師做起來,就像只老母猴心里的疙瘩阻礙了動作的伸展,神情更是尷尬。墻外無數雙眼睛盯上你,自己不嫌難看人家還覺得礙眼呢。想退居二線卻沒有閑置的崗位,繼續呆在前線的話也已沒有當年的沖勁了,真是進退兩難阿!因此,無奈緘默的中年人日漸出現身體疲勞,視覺疲勞,意識疲勞,或許這就是我們幼教教育事業的悲哀吧,因為幼教需要青春,需要活力。
精確
由于幼教行業的清一色女性,而當代中國家庭中又以女性持家為多。幼教人有了家庭和孩子以后,事情自然不少。管理者從工作的責任出發,總是不喜歡聽他們解釋,只希望她們能夠人人自我克服,服從制度。雖說這種事情在各個單位中都會出現,但是在幼教行業中尤為突出。常常有老師說:“因為臨出門時孩子要大便,就給耽誤了。”還有的說:“今天在路上摩托車出了點問題,延誤了。”種種的理由讓人本管理顯得蒼白無力。為了改變這個局面,領導出了新招,由原來的人工記錄出勤到現在的指紋打卡,不聽解釋不可替代,一切讓電腦做主。人腦有情電腦無情,一分鐘也清楚的顯示出了。每月的獎金是與考勤掛鉤的,所以大家也尤為關注。最懸的是在8點打卡,看似8點,其實有可能已經是8點59秒了。再加上電腦需要一段反應時間,結果可想而知。就因為這精確的“1秒鐘”這個月被扣了。最后也只好安慰自己,誰叫我們要生活在嚴謹的生活中、工作在責任強度里呢?
感動
教師的一生到底能教出幾個學生,可能很少有人去估算過,但我按照三年一輪回的公式計算,我可能在最終結束教育生涯的時候能生產“出440名學生,
而每次讓我感動的是那的畢業典禮,因為脆生生的童音將定格在那里,為了紀念和孩子一起走過的三個365天,我們都會把畢業典禮搞得很隆重,總是分成好幾個樂章,主題多為“六月,我們放飛鴿子!”,然后必選的是《老師再見了》這個歌曲。事先我們幾個同年段的老師都說:“這次我們決定不以“淚“來與孩子道別”,我說除了你不選《老師再見了》這首歌,她們說不行。是的,那首主打歌曲如果不選上,就不是畢業典禮,但我很怕這首歌在煽情,它是催“淚”彈,叫我不能不哭,今天當我翻起一屆一屆的照片時總覺得自己真沒用,把悲傷留給我的孩子,但在當時的此情此景卻讓我無法控制,“人非草目,孰能無情”。一群和自己一起學習與生活了一千多個日子的伙伴,你能對他們不動容嗎?那次要分手時,我不忍看的是家長,因為在樂曲沒進入結束時她們就在旁邊流淚了,我恐怕眼光與她們相遇,極力回絕,把注意力放在孩子上,堅持到最后,沒想到孩子也哭了,這時,我也不由自主地把淚水滴在康乃馨上,一一擁抱著孩子,在“天下沒有不散宴席”中我們分手了……但感動依然存在我的記憶里。
溫暖
由于工作的調整,我沒有再去大四班上課了。那天,在上樓梯的時候我遇到了班上的一位小朋友楊燁,“許老師,今天是你的課嗎?”我說:“不是。”她翹起嘴巴說:“不行!我說是你的課,就是你的課!”她的“強詞奪理”讓我一時語塞。我撫摸著她的小臉,拂去擋在她眼睛前的亂發,微微地笑著。孩子,其實我只是做了我職業范圍內該做的事,卻得到你的接納、歡迎和喜愛。我不會怪你不講理的態度和不妥當的搶白,卻贊嘆你表達的真摯和不加修飾的流露……多年的教育生涯讓我丟棄了浮躁,漸漸練就了平實,多了寬慰,少了責備,視線也從仰視到平視直到俯視,喜歡蹲下來與孩子在一起,喜歡和孩子“肌膚之親”,渴望知道他們的需要,熱切把需要盡量給予。一路走來,也得到了無數家長和孩子的愛戴。那已經褪色的保溫杯是第一屆畢業生家長合贈的,用紅色油漆寫著的尊師字句卻還歷歷在目。在物化欲流的的年代,我卻依然覺得它是一份厚禮,因為它承載著家長和孩子對教師的崇高敬意。手捧著它,溫溫的,暖暖的……
幼兒園教師隨筆:我希望我的家人接我越遲越好
每逢放學回家整隊,孩子們就像一窩憤了的小蜜蜂,爭先恐后的去門口排隊,都想第一時間見到自己的家人。今天因為下雨,家長們就在教室門口接孩子。剛開始,孩子們還能坐得住,不一會,有的孩子就坐不住了,有墊腳尖看的,有彎腰瞄的,有趴在窗戶上向外探的,也有躲在老師身后急走的,孩子嘛就是孩子,這種心情都理解,就讓孩子吵鬧一會吧,我雖然不太情愿看到這鬧哄哄的場面,但還是忍了下來。突然,王彭浩小朋友跑來對我說:“老師,我希望我的家人接我越遲越好”“什么?”我不假思索的應了一句,“老師,我希望我的家人接我越遲越好”他又說了一句,“為什么?”我感覺自己聽錯了,應該是越早越好呀。“老師,我喜歡你,我想在幼兒園和你多玩一會”他瞇著小眼睛對我發笑。
我的心猛地一驚,反常的行為“我希望我的家人接我越遲越好”,但我真的很感動。
彭浩小朋友最近身體不太好,常感冒也常請假,做為老師的我也只是盡了老師該做的本分工作,晨檢時告訴孩子假如不舒服要告訴老師,課間多提醒孩子喝水,添加衣服,放學時告訴孩子在家要聽家長話,好好的配合醫生檢查吃藥,有時候請假,就給家人打個電話問問孩子咋樣了,也和孩子聊聊天,說老師想你了,很期待和孩子在幼兒園相見。
這一切的一切都該是一個班主任老師的分內工作,卻在不知不覺中感動了家長,也感動了孩子。
作為幼兒老師的我們,就是這樣的知足,雖然有時候被他們氣的苦笑不得,一天下來也好累好累,但孩子們有時候一句不經意的話,就讓我們忘記了所有的疲憊。感覺幸福滿滿,收獲滿滿。
"老師,我來告訴你,你能不能不叫朱培濤拍球。"昨天早上,我正在晨檢,朱培濤的奶奶就來告訴我。 我笑了笑問道:"為什么不讓他打球?"培濤的奶奶告訴我,孩子回家說:"俺在學校里不愿意拍球,俺老師就是叫俺拍球,俺不愿意上學了。你快去和俺老師說說,我不拍球了,再拍球我就不上學了。"我聽后對老人說:"孩子很小,拍球是為了鍛煉孩子手眼的協調能力,對孩子的健康有好處。"沒想到老人聽后對我說:"哎呀,李老師,我看著拍球很累人,把孩子累病了更了不得。我不管他什么手眼協調不協調,就是不要累這孩子就行,我來和你說一說,以后拍球不讓朱培濤拍就行了,等他長大以后再練吧!我也舍不得孩子。"說完,老人不再聽我任何的解釋就走了。 我站在那里真不知八個一活動時,是否再讓孩子參加。
今天,我們班里就發生了這樣的一件事。 金濤和鵬濤的家雖離的很近,兩家的家長卻因為孩子在一起時經常打鬧而不和。因此安排座位時盡量讓他們離的遠一些,怕因為孩子吵架而惹來家長的抱怨。 沒想到兩人卻發生了激烈的爭吵。孩子們來園后玩起了桌面玩具,不一會兒,卻傳來了鵬濤的哭聲,他一邊哭著一邊向我告狀:"金濤抓我了。"我一看,在鵬濤的手腕和脖子上有兩個清晰的、完整的牙印。當我轉過頭去看金濤時,他正嘟著嘴一副我沒有錯的樣子,頓時火氣騰地就上來了,但看到他倔強的小臉,我才想到不能光憑鵬濤的一面之詞就定他的罪。于是,平靜了一下自己的心情,開始了解事情的始末。這時我才明白,是鵬濤錯在先,搶了金濤的玩具。于是,就發生了剛才的一幕。 幼兒在一起游戲尤其是玩大型玩具時,難免會發生一些跌傷、碰上、劃傷之類的事故。一個班往往只有一兩位老師,一兩雙眼睛要去盯三十幾位,甚至四五十位玩的興致勃勃、滿頭大汗的幼兒,誰也不能保證絕對不發生一丁點兒外傷事故。家長乍見到孩子"受傷"了,一定要穩定住情緒,千萬不要大驚小怪,高聲驚呼,以免引起孩子不安、驚恐的心理。這時應做的是仔細檢查傷處,搞清楚受傷是由于孩子太頑皮呢還是在游戲中有推搡現象等,并趁機對孩子進行自我保護教育。不要一味責怪老師不當心,老師對每個孩子都是一樣愛護的,孩子受傷,老師心里更著急。 作為教師,孩子在你當班時受傷,一定要做好放學時的家長解釋工作,在何處,什么情況下受傷,受傷情況怎樣,如何處理的,都要詳細告訴家長,必要時還要做自我檢討,態度要誠懇。另外,要盡量杜絕幼兒園中可能對幼兒造成傷害的不安全因素。使幼兒安安全全來園,高高興興回家。
《大班保育員隨筆200篇簡短》:大班保育員隨筆200篇簡短第1篇 2017大班保育員隨筆篇一 沒有鮮花,沒有掌聲,我們每天過著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日子,然而在我的心里只有這樣的一個追求,那就是做好自己的本
《幼兒園大班教育隨筆200篇》:幼兒園大班教育隨筆第1篇 大班教育筆記(一): 感受孩子們的變化 這天是星期一,孩子們早上來園時都能興高采烈地,主動地向教師、阿姨問好,不象小班時需要大人提醒,幾個新來
《幼兒園教育隨筆大班20篇》:第1篇幼兒園教育隨筆大班 幼兒園教育隨筆:中大班混班角色游戲的實踐 中大班幼兒的生活經驗日漸豐富,游戲水平有了較大提升,游戲中有較強的角色意識和歸屬感,游戲情節開始豐富,游戲愿望更加強烈。因此,在為中大班幼兒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