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3-10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幼兒園教育隨筆:如何應對令人頭疼的孩子,是優秀的大班教育隨筆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育隨筆:如何應對令人頭疼的孩子
傅小朋友,是我們班最小的一個小男孩。每天入園時,他都緊緊的拉著媽出現,媽的手,不肯讓媽 媽離去。每次都要哄好久,還要和他講好條件。在游戲活動時間,他老是自己喜歡干嘛就干嘛,跑來跑去的,沒有規則性。在下午的花環操活動時,老是在發放花環,他就要求我要換個好的,在老師拒絕了她的要求后,他就開始哇哇大叫,還手舞足蹈的試圖打人。上課的時候,注意力不集中,一旦有一個笑點,他就異常的開心,蹦蹦跳跳的拍手。旁邊的小朋友要是搶了他的玩具,他就會立馬大聲的哭起來,還會有打人的動作。傅小朋友有上述的問題歸根結底是因為他的年紀較小,是家里面的獨子,在家時家長事事都順著他,但是來到幼兒園,就要遵守幼兒園的規則,家庭與學校之間反差有些大,造成了他的不適應。
針對傅小朋友這種情況第一、我們要注重培養他的獨立性和良好的生活習慣。在學校老師要給于更多的愛撫和關照,是他產生信賴感,逐漸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第二、教師與家長及時的溝通,攜手合作,積極引導,增強幼兒的自信心。第三、尊重他的年齡特點與個體的差異,循序漸進的適應。根據這些特點的差異選擇適合他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在班中,“讓每個孩子都有工作”的實踐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根據孩子們的特點我們會安排適合他們的工作,回顧實踐初期的效果,孩子們對于我們安排的工作特別的感興趣,工作的的熱情也比較高,孩子們也似乎也習慣了我們的安排,但一天一個孩子的話語改變了我的想法。
想法原因:
和往常一樣,晨間談話后我會安排孩子們的工作,那次,當安排到我們班國志小朋友的時候,他居然拒絕了我安排的工作,我給他安排的是喝水管理員的工作,他頓時就低下了身子,不知道用小手在腳邊擺弄什么,我當時問他:“國志你怎么了?”國志說:“我的鞋帶掉了。”我又說:“你會弄嗎?我邊說邊走到了他的身邊,可讓我吃驚的是我看到他的鞋帶根本沒有掉?我當時腦子里想到的是,好小子竟敢在騙我。原本想要批評他,但轉念一想,他為什么要騙我呢?我安奈住了火氣,我說:“國志你要做這個工作嗎?做的話就上來拿呀,不要低著頭。當時國志滿臉通紅的抬起頭,很不情愿的嘟著嘴巴說:“我不想做這個工作”我說為什么呀?孩子說:“我想當小老師”。我當時一想,每次小老師的工作都是安排給聽話能干的孩子的,我當時就問全班孩子,還有誰也想當小老師的呀?結果讓我大吃一驚,好幾個孩子舉起了小手,嘴里還說我想、我也想。當時我就想怎么辦呢,如何滿足孩子的愿望呢?
新的想法:
由于孩子們真實的想法,讓我開始思考,當時靈機一動,我就告訴孩子們,從明天開始,我不安排工作了,我要請乖孩子,上課會坐、會看、會聽、會懂腦筋的孩子自己選自己喜歡的工作,孩子們頓時個個表現出了各自最好的表現,當天我就對我們班的工作牌進行了修改,以圖加字的形式,目的是讓孩子們看圖就知道是什么工作,當時還怕孩子們看不懂,我還請張老師利用實物投影儀和孩子們一同看看、認認工作,結果是孩子們都認識這些工作。我們也對這些工作再次做了介紹。于是我們開始了新的工作方式。
想法實踐:
第二天我就開始讓孩子自主選工作,但我把選工作放在了課間操之后,在晨間談話中,我就告訴孩子們,要想選工作的要求,是要看你在第一節課中的表現和早操的表現,表現好的孩子先選,那先選的小朋友肯定把好的工作先選走,那如果你表現不好,選到的工作肯定是別的小朋友選剩下的,所以要想選到好工作就看你們的表現了。事實告訴我,這個嘗試的效果很好,至少到現在為止,以后會怎么樣還有待從實踐中發現。
在自選工作中,孩子們選的都是自己喜歡的工作,那“工作”起來的積極性也是非常高的,就如我們班的可欣,她這段時間一直選“擦桌子”的工作,而且每次孩子們吃完點心或是中飯結束,她都會主動的向我們要抹布,認真的擦著桌子。還有國志這段時間的課堂表現相當的不錯,我知道的他的目的是為了每次都能第一或第二個叫到,那樣的話,他就能選到“小老師的工作”。還有周熠晟,他的節拍總是比別人慢一拍,但每次他總選“拍碗”的工作,而且認真,每次都會等最后一個孩子吃好,排好所有的碗才離開。這樣的例子還是蠻多的。
由此讓我覺得只有尊重孩子的意愿,激發孩子的參與性,那我們老師的引導才是適宜的,孩子的表現才會積極,正所謂“強扭的瓜不甜”適宜的成長才能收獲豐碩的果實。
教育隨筆:家長如何與孩子溝通
家長的心態與行為是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幼兒察言觀色的能力不亞于成人!
前一階段,我連續接到王彤媽 媽的控訴電話:"王彤說今天在幼兒園有個小朋友搶她的座位了,老師,你多注意一下,別讓別人欺負她呀!”“老師,王彤在幼兒園跟小朋友玩輪胎,碰破嘴唇了,別讓她跟那個小朋友玩了"等等,據了解,王彤的媽 媽在王彤回到家后,每次都會問:“今天在幼兒園誰欺負你了,我告訴你們老師去。”家長的負面情緒也傳達給了幼兒,于是幼兒拼命的想在幼兒園里發生的不開心的事,把開心的事全都拋在了腦后。情緒也隨之下降,這與家長是否積極有效的溝通是有直接關系的。
我們都希望孩子是健康快樂的!那家長就以一種健康快樂的心態去影響孩子吧!用正面的情緒。心態去和孩子交流溝通!
教育隨筆:家長如何對待孩子的挑食問題
很多習慣都是幼兒時期味覺有所偏差造成的,父母若以為孩子還小,老是給他吃單調的事物,慢慢的孩子味覺也會發生偏向,導致對不同口味的食物產生抗拒。味覺與其他各個感覺一樣,也是從出生到3歲之間的事,這期間科學的訓練大致可使孩子味覺定型,只要是家長認為有營養的就做出來給孩子吃,不管孩子能否接受。有些飯菜孩子不愛吃,就瞪著眼睛不動筷子,而好吃可口的飯菜,毋需多言,孩子很快吃個底朝天,為了孩子,某些方面可以虧欠爸爸一些,飯菜味道做得淡一些,多花些心思在孩子的口味調理上。
對于孩子堅決抵制的食品,可多做些花樣,比如菠菜,菠菜豆腐不愛吃,姜汁菠菜怎么樣?菠菜面也可以,媽 媽可以多嘗試幾種做法,總有一種是孩子喜歡的,筆者從小不吃芹菜,但媽 媽做的芹菜餃子及西芹炒百合還是吃得津津有味。不吃青椒,但青椒切碎同雞蛋翻炒就可以接受。
在幼兒園,孩子們發生沖突在所難免。他們會因為誰先玩兒滑梯而產生矛盾,會因為別人的有意無意碰觸而回擊,會為了自己喜愛的動畫人物而大動干戈……
當然,發生了沖突,自然還要解決沖突,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解決辦法,不過孩子們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他們并沒有為自己行為負責的意識,也沒有掌握正確解決問題的辦法,自然處理矛盾時很容易進入誤區。
用“對不起”解決問題
小花不小心把麗麗辛苦了大半天才堆好的小房子給弄塌了,她馬上大聲說了句“對不起”,轉頭就干別的去了,麗麗特別生氣,小花卻說:“我都說了對不起了,你就應該原諒我才對!”好似是一句對不起,就能解決所有的問題。
孩子們在有了沖突之后,老師讓孩子學會的不應該只是簡單的一句對不起,應該讓孩子了解他犯了錯誤后道歉的意義。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教導孩子,犯下錯誤后,應該承擔必要的責任,在道歉過后,要用實際行動來進行彌補。責任感是很重要的一樣東西,一定要讓孩子從小養成負責任的好習慣。
依賴他人解決問題
告狀,是小孩子在解決沖突是經常使用的辦法,比如說,在幼兒園里,小朋友們發生沖突后,經常會有孩子大聲喊著要去告訴老師!他所希望的是老師幫助自己懲罰其他的孩子。
事實上,愛告狀的孩子,多數情況下都是老師偏愛的孩子,他們會去告狀,一方面是希望老師懲罰對方,另一方面是為了引起老師注意。針對這種情況,幼師要做到的就是不偏心,公平公正的對待每一個孩子,并且要引導孩子正確的表現自己。
用武力解決問題
有這樣一種孩子,他們信服強者致勝,我比你厲害,你就得聽我的!比如說,玩滑梯的時候,嘟嘟在排隊,但是亮亮走過來就把他推開了,嘟嘟說:你干嘛推我!亮亮霸道的說:這個位置我要了!你有本事也把我推開啊!亮亮平時就喜歡用拳頭解決問題,雖然拳頭確實讓他成為了大家都害怕的人,但也讓他成為了大家都不喜歡的人。
對這種情況,幼師可以進行引導規勸,不要認為孩子還小,做錯了事沒關系,長大以后會改正的,就遷就孩子們的錯誤行為,而是應該讓孩子為自己的過失行為負責。比如說把同伴推倒了,老師要及時給予批評和懲罰,并讓孩子知道推倒他人會造成的嚴重后果。
躲了,忍了,過去就好了
發生了沖突,被老師批評了,為了避免再次發生沖突,干脆不和其他孩子來往;害怕發生沖突,失去伙伴,面對沖突選擇忍讓,僅僅只能成為伙伴眼中的“受氣包”。
雖然說,發生沖突會給老師增加負擔,但是孩子之間發生沖突是他們學習交往、學習如何待人接物的一種方式。對于沖突,老師不要一味的指責孩子,要注意引導、鼓勵孩子自己解決沖突問題,培養他們的交往能力。
平時,老師還可以設計一些相關的教學活動,將孩子經常會發生的沖突設定成場景,讓孩子想一想,他們為什么會產生沖突,如何解決等等。促使孩子進行自我反思,自我判斷,還可以加強孩子處理問題的能力。
教育隨筆:通過講故事教育孩子們
從事多年的幼兒教育中,往往大班孩子由于年齡的緣故,調皮好動,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正是朝氣蓬勃成長的年齡,他們幾乎沒有一刻的安靜,個個都像小老虎。有時候實在是被他們的聲音吵得頭昏腦脹,為他們的“不良”習慣氣急敗壞。有一天,晨間接待時我讓幼兒玩積木,可一會兒的功夫,屋里就像趕大集一樣的熱鬧:有站著的、有趴著的、有扯著嗓子喊的,簡直是人聲鼎沸。我連著說了好幾句“請安靜”,孩子們充耳不聞。我想:再喊,我的聲音也不及他們的高啊!還是另想辦法吧!我拿起桌子上的一本教材,翻到一個故事《愛唱歌的大恐龍》,嘿!正好可以對癥下藥!我輕輕的念了一遍題目,有幾個孩子把目光投向了我。我又念了一遍:故事《愛唱歌的大恐龍》。這下,所有的目光都投向了我。我開始講故事,并且是用輕輕的聲音講。孩子們安靜極了,都被有趣的故事吸引了。講完故事,我讓幼兒自己思考一下:自己從故事中懂得了什么?我們該怎樣做?孩子們七嘴八舌地回答了問題,我又告訴他們:剛才小朋友的聲音就是噪音,老師很不喜歡,咱們誰也不要當“愛唱歌的大恐龍”。
以后,每當哪個孩子的聲音太高了,我就對他暗示:不要當“大恐龍”哦!這個孩子馬上會心一笑,說悄悄話了。看!這就是故事的魅力!
教育隨筆:孩子的快樂
這段時間,班里的孩子們玩起了“石頭、剪刀、布”的游戲,一遍一遍,樂此不疲。“石頭、剪刀、布,看看誰能贏?”小雪出了布,烜烜伸出了小剪刀,“咔嚓咔嚓,耶耶,我贏了!”烜烜的小手高高舉過了頭頂,兩個孩子開心地笑了起來,孩子的快樂如此簡單。
看著孩子們開心的笑容,我也加入他們。有了老師的參與,他們玩得更帶勁兒了。有一次,區域活動中孩子們為了爭奪角色而發生矛盾,我順勢用“石頭、剪刀、布”的游戲來引導他們化解矛盾。以后的活動中,我也能看到他們用這樣的方法來解決問題。雖然是一個簡單的小游戲,可對于孩子們來說寓教于樂。事實上,孩子的快樂不在于物質的豐富,而在于游戲中的體驗。只要能從游戲情境中體驗某種樂趣,孩子就能收獲屬于自己的快樂。
杜威說過,“游戲是孩子的天性”。沒有孩子的參與,再多的玩具也只是一種擺設。我們應該學會放手,相信孩子的能力,讓孩子們在與同伴的共同游戲中獲得自己的快樂體驗。
就讓孩子們盡情地玩吧!哪怕只是一些很簡單的游戲,孩子們也能獲得許多快樂!
幼兒園教育隨筆:如何教大班孩子正確看待輸贏 現代社會誰都回避不了競爭,優勝劣汰、適者生存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如果沒有一定的競爭意識和競爭能力,一個人就很難在社會上立足。生活在今天的孩子,要想讓他們能在明天的生活中感受到快樂和幸福,成為生活的強者,就要特別注重對幼兒競爭意識的培養。但是,過猶不及。鑒于社會競爭激烈,很多家長從小就對孩子灌輸“只能贏不能輸”的觀念,但是讓孩子如何對待輸贏,當遇到挫折時,他們又該如何面對呢?教師應該怎樣引導孩子正確看待競爭呢? 首先,我們應該讓孩子明白兩個道理:一是要正視輸贏,“勝敗乃兵家常事”。做競賽性游戲有贏也有輸,能贏固然很好,輸了也沒有關系,只要進了最大努力就行;二是認輸并不是服輸。認輸只是承認自己當時不如別人,但并不意味著自己甘愿一直不如別人;輸了之后,要認真分析原因所在,以便進一步學習、提高,爭取下一次能贏。 幼兒學會了正確看待輸贏,接下來怎么做才能培養他們的競爭能力呢? (1)大膽放手,培養幼兒的主動精神。 競爭意識,從其實質來說就是主動精神,也就是“我要學,我要做”,而不是“要我學,要我做”。這種主動不僅是幼兒自我提高、自我發展、自我表現的內在動力,也是幼兒及時抓住機遇獲得成功的根本保證。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里被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寵著、愛著,特別是爺爺奶奶,恨不得什么都包辦代替,養成孩子依賴性強的壞習慣。長此以往,容易使孩子養成惟我獨尊的個性,難免在今后的社會中受挫。所以,很多時候家長都必須得“硬”起心腸,只要孩子能做的就不幫他做,只要孩子能說的就不代替他說,把孩子推到前面而不是扶著、抱著他,這樣才能讓孩子逐漸意識到:一切都得依靠自己,只有自己付出努力,才能獲得相應的成績,才能感受成功的喜悅和幸福。 (2)提高效率,加強幼兒的時間觀念。 競爭既要強調實力,又要講求實效。所以,從小就要培養幼兒惜時、守時、抓緊時間、提高效率的意識和習慣。從孩子上幼兒園起,成人就要有意識地指導孩子合理安排時間。比如:放學回家,他先要完成作業才能玩,晚上再精彩的電視節目也不能多看,到了規定的時間就要上床睡覺。慢慢地,等他長大了一點后,就讓他自己安排作息時間,并督促他執行。有時,孩子馬虎偷懶了,也給他一些小小的懲罰,讓他感受到“如果不抓緊時間就會帶來嚴重后果”的事實,進而接受教訓,逐漸形成時效觀念。 (3)正視輸贏,磨練幼兒的意志品質。 競爭總是伴隨著成功和失敗的,怎樣正確對待輸贏將直接影響到一個人的競爭行為,因此競爭最終將是意志力的較量。一般來說,一個人經受的考驗越多,承受的困難和壓力越大,意志就會磨練得越堅強,也越不害怕競爭。 輸贏是我們一生中必須去面對的問題,不能因為孩子年齡小就不讓他們正確面對輸贏。要讓孩子有一定的競爭意識,讓他們知道贏了不能驕傲,輸了不能氣餒,這才是我們教育孩子的最終目的。如果家長一味地讓孩子只能贏不能輸,孩子的承受挫折能力會很差。 有競爭才會有進步、有發展。培養幼兒從小就有競爭意識,不但有利于他們的健康成長,更是時代發展的需要。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讓幼兒從小懂得愛拼才會贏的道理,才能讓他們在社會這個多姿多彩的大舞臺上利于不敗之地!
《幼兒園大班的保育隨筆3篇》:幼兒園大班的保育隨筆第1篇 今天下午課外活動的時候,孩子們都在玩玩具,由于孩子在家都是獨生子,獨占獨霸的習慣非常嚴重,再加上班內玩具數量不很充足,經常會出現兩個孩子搶玩
《大班教育隨筆下學期20篇》:大班教育隨筆下學期第1篇 【篇一】 我班幼兒尹中玉是一個很聰明的孩子,對于老師提出的問題她心里都明白,但是幾乎從來不主動舉手發言,即使老師請她,她也不愿意把自己知道
《幼師感恩隨筆大班》:第1部分值此三八婦女節來臨之際,我特意在上周五給孩子們布置了一項孝心作業——為媽媽做件事。想通過這樣的方式,提醒孩子們學會感恩,珍惜擁有。我不知道有多少孩子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