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3-23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幼兒教師教育隨筆:孩子們的閱讀活動,是優秀的大班教育隨筆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這是我媽媽新給我買的書,你可別弄壞了。"恬恬一邊提醒,一邊小心翼翼地把自己的書拿給蔡善。"我知道了,我會小心的。"蔡善一邊回應著恬恬,一邊迫不及待地打開書看了起來。
這是一本童話故事匯編,蔡善打開書看到第一個故事是《三只小豬》,就一邊看一遍講述了起來。
在聽了一遍蔡善講述的故事后,我對他說:"等等你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好嗎?"蔡善看看我,不說話,似乎有點害怕自己講不好,因為在他的臉上我看到了不自信的神情。"你講的很好地,我剛才聽你講的故事非常棒,一會兒你就像剛才那樣講給大家聽,要是講不下去了,我會提醒你的,你放心吧。"我鼓勵起孩子來。蔡善又想了一會兒,終于答應了。
我把孩子們都召集起來,一起來聽蔡善講述《三只小豬》的故事。
"從前,有三只小豬,有一天媽媽叫他們自己去蓋房子……"蔡善講起了故事,剛開始的時候聲音很輕,眼睛也一直盯著書,只是偶爾會看大家一下,我和孩子們坐在一起,一邊聽故事一邊為蔡善翹起大拇指,鼓勵他。漸漸地,蔡善講述故事的聲音越來越響,眼睛也不看書本,動作也慢慢豐富起來了。
一個故事講完,孩子們都為他送上熱烈地掌聲。"再講一個,再講一個"的呼聲也同時響起,蔡善備受鼓舞,又為大家講了一個《小貓釣魚》的故事。
其實《三只小豬》的故事大家都聽過無數遍了,可就是從來沒有一個孩子可以站出來把這個故事完整地講給大家聽,今天我在自由活動中聽到蔡善的講述后,為他搭建了展示的平臺,我的鼓勵幫孩子樹立了自信,也讓孩子們知道原來我們中間也有那么棒的小朋友,會把自己知道的故事告訴大家,下次我也要來試試。
在今天的活動后,我和孩子們一起商量,以后每天中午的休息時間就讓大家輪流來講故事,看看哪個小朋友講的故事最好,我們一起來評選"講故事能手",我們的決定也得到了家長們的支持。相信孩子們在經過一次次的鍛煉后,自信心、語言表達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一定會得到很大發展的,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有的時候,沒有一個行為準則,真的是讓人非常的著急,特別是不管你說什么,小朋友們都是我行我素的時候。在喝水一方面,我們這幾個老師真是一籌莫展,每天到了喝水的時間有些小朋友不肯喝水,有些小朋友就只喝一點點水。可是吃飯剛吃好,豆漿喝好要喝水的情況卻是很普遍,我也用了解說,批評等方式來嚴肅表明了喝水的重要性以及應該掌握的時間,但在班上收效甚微。我也一籌莫展中,但一次從植物角的澆水活動我發現了教育的契機。
又到了植樹節,我們也向小朋友簡單介紹了植樹節的由來和我們小朋友可以在植樹節可以做的事情。前幾天的陰霾也在我們小朋友熱情高漲的狀態中退去烏云,太陽了展現出笑臉,一個教學活動后,我們一起種下了小植物。并放置在我們班的植物架上。孩子們開心的笑聲和話語不斷在耳邊響起。“我來給種子寶寶澆水,它很渴了。”一邊澆還一邊說“請你喝點水。”小朋友澆水的熱情很高,有的甚至為了澆水多少而吵起來。
在回去的路上我也提出了問題“小種子要在早上的時候喝水,那小朋友要喝水嗎?為什么呢?”小朋友都七嘴八舌的說自己的想法。“要的,不喝水要感冒的。”小朋友都回應起來“是的是的,不喝水要咳嗽了。”“咳嗽就不會好了。”
回到教室孩子們還在說喝水的事情,我也乘這個機會讓小朋友自己來決定什么時候喝水,喝多少水。有的說應該早上喝,有一個小朋友馬上說“早上豆漿喝過了,喝不下的。”有的小朋友說“在玩好后累的時候喝,上課不喝,吃好飯也不能馬上喝。”在喝多少的問題上孩子們都有自己的認識,都認為喝多少倒多少,不要浪費開水。最后我還用筆簡單的總結了小朋友自己想到喝水應該注意的地方。
1、喝水不推不擠
2、喝水要喝多少倒多少
3、喝好馬上入座
4、女孩子優先。小弟弟小妹妹優先。
雖然這些法則在實行上還有一定的困難,但孩子們已經會嘗試用自己的方法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今天上午我組織幼兒上了一節游戲課,"搶椅子"的游戲,在游戲中我講解了游戲的規則,和玩法。在第一輪"搶椅子"游戲戲中,我請了十個小朋友為一組。游戲中每一個幼兒的個性都充分的反應了出來。第一次鈴聲停后李子玉被淘汰了,接著第二次第三次,可是在第五次問題來了鈴聲停后李俊瑤和崔新坤同時搶到了一把椅子。這時他們兩個又同時站起來讓座了最后李俊瑤留下來。出乎我意料的是,前天兩位為了一個玩具差點吵起來。這是怎么啦?事后我問崔新坤今天怎么不爭了呢。他的回答好讓我欣慰。老師你不是說小朋友間要互相幫助、互相謙讓。是的,我們在平時活動中就是讓幼兒懂得大家在一起關心、愛護、幫助謙讓,世界才是七彩的,生活是美好的,豐富多彩。
今天早上,我在打掃衛生時,李明小朋友的母親跑來對我說:"老師,你把李明領進來好嗎?"我驚奇地問:"李明在哪?他怎么不進來?"媽媽著急地說:"他今天早上不愿來幼兒園,現在在幼兒園門口,就是不進來。"我放下手中的活跟著李明的媽媽來到幼兒園門口,只見李明在車上邊哭邊喊:"我不上幼兒園,我不上幼兒園!"我過去問他:"你為什么哭?"他看了我一眼,更傷心地哭了起來。
我好不容易、哄他來到活動室,讓他坐下,等他母親走后,我蹲下身子,撫摸著他的頭說:"李明,你能不能悄悄地告訴老師,你為什么哭嗎?"他滿眼淚水地說:"老師,我想跳舞,你能不能跟舞蹈老師說一聲,讓我跳舞嗎?"我一聽,終于明白了,原來舞蹈老師在排節目時,嫌他動作不到位,昨天把他裁了下來。我說:"咱們不跟舞蹈老師練舞蹈了,老師看你走的模特步很棒,那你就參加咱們班的節目吧!"他說:"老師,我能行嗎?你會不會又不用我了?"我說:"不會的!"只見他的臉上露出了笑容,趴在我的身上說:"老師你真好!"
從這件事上,我們可以看出孩子們的自尊心是多么的強,那我希望各位老師在處理孩子們每件事情上,能多考慮以下孩子們的感受!
前段時間,我組織了一次中班數學活動“數數蛋寶寶”,讓幼兒在操作中探索封閉物體的數數方法,積累數數的經驗。在活動設計初期,考慮到要讓幼兒充分操作,我提供了各種“蛋”、多邊圖形、操作單等多種材料,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幫雞媽媽數蛋;幫其他動物媽媽數蛋;數一數圖形的邊;完成操作單。幼兒在我的引導下逐步與材料進行互動,興趣一直很高。
我發現這個活動看上去熱熱鬧鬧、順順利利,但各環節缺乏層次感,幼兒只在同一水平上操作。數學活動最主要的是讓幼兒去探究、去發現、去解決問題,而我原先的設計過多地強調了幼兒的動手操作,忽略了幼兒的“探究”和“發現”。隨后,我進行了梳理:這次數學活動需要幼兒解決什么問題——封閉物體的數數;需要幼兒去探究什么——封閉物體的數數方法,而這對于中班幼兒來說關鍵是做標記;幼兒可以發現什么——方式方法的不同。教師的指導策略是什么——給幼兒適宜的材料、足夠的時間,讓幼兒與材料互動、與同伴和教師互動,創設條件讓幼兒自己去探究、去總結,從而積累經驗。于是,我對原來設計的教學環節進行了調整:幫雞媽媽數蛋;探索封閉物體數數的方法;用學到的方法幫其他動物媽媽數蛋。在調整后的活動中,幼兒一直興致很高,在問題情境中自由地探究,有的幼兒數一個物體做一個標記,有的幼兒只在某一個物體上做標記,有的幼兒用手指點住某一物體做標記,有的幼兒用圓點等做標記……幼兒在操作過程中不斷地思考,不斷地探索新的方式,與已有的經驗進行碰撞,形成新的經驗。
這次活動讓我體會到組織任何活動都要“以幼兒發展為本”,我們不應追求活動形式的多樣、活動場面的熱鬧,而應重視幼兒活動的過程,引導幼兒探索發現,獨立解決問題,讓幼兒在直接感知、實際操作、親身體驗中獲得新的經驗和發展。
隨著時代的日益發展,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對幼兒教育尤其是幼兒的科學教育都有了一個新的認識,然而幼兒學數認數運用數也應運而生,并且在這個領域中盛開了一朵奇葩。采取了多種方式方法進行教育。一、如何讓幼兒去接觸數及數字對于剛剛學數的幼兒并不知道如何去了解數及數的學習,對數的概念及初步認識都不了解的情況下,我們教師便需要在課前應該做好充分的準備,將本節課背好教好為目的,在課前可先將幼兒帶領到一個神秘的環境當中去,比如你可以與幼兒交流為幼兒變魔術,將以有的三塊糖偷偷的藏起來以這種方法來抓住幼兒的注意力,提高了幼兒的聽課能力及興趣。激活幼兒的興奮,使幼兒的思維隨你而變,同時也可為下步的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二、認識數字"3"舉例讓幼兒認識"3"在此期間教師可講一個與耳朵有關的故事,在板面上畫上很多耳朵,比如兔子的耳朵、小貓的耳朵、及人的耳朵,(教師提問)耳朵是用來做什么的,(幼兒答)是用來聽聲音的。然后可讓幼兒摸一摸自己的耳朵,這樣即能讓幼兒充分的參與也為下一步教學提供了幫助。(教師提問)小朋友仔細瞧一瞧看看"3"像黑板上的哪一個耳朵。(小朋友答)像我們的耳朵。同時引兒歌,3、3、3,"3"像耳朵聽聲音。以故事及兒歌的形式幼兒比較容易接受。三、數字"3"與實物的對應及概念當幼兒了解數字"3"在與實物對應,讓其幼兒用自己的小拇指去托算盤的上珠,托三個珠子靠梁,然后用食指下撥。單手練習,雙手協調練習。讓幼兒的腦中有數,腦中有算珠,反復的練習之下達到能夠獨立操作,常時間的學習及訓練可培養幼兒的形思維和抽象思維同步發展,對幼兒的左右能得到平衡發展。即提高了幼兒的動手能力也培養了幼兒的空間象和空間定位能力。四、游戲教學幼兒的天性好動、喜歡游戲、好奇心極強、更喜歡一些新鮮事物,然而幼兒的思維恰恰是跳躍性的,教師需要通過形象的游戲活動,讓幼兒感興趣達到幼兒樂于參與的目的。從而師生互動,讓孩子能夠主動參與,并不認為是在學習,相反而之的是這種寓教于樂的學習方法減輕了孩子的負擔,讓孩子在玩中學,學中玩,自始至終孩子都很感興趣,即解決了孩子學習的煩腦,又提高了孩子的接受能力,使之能靈活的運用數字及實物對照。對于每節課的導入,主題的導入都有能忽視,同時必須以幼兒的發展思維為主線去引導及教育,每節課之前都給孩子留有神秘,每節課結束同樣也留有神秘,這樣孩子會期待下一次課的到來,讓幼兒從一種環境到另處一種環境。達到師生共振,給幼兒空間就是給自己留有空間,讓自己身臨其境,讓幼兒身臨其境。將你的課堂變成一個"原始森林"。對幼兒的認知教育即要體現多元互動,又要充滿童真。同時保留孩子的本性,與孩子良好的溝通達成共識。
《幼兒園大班隨筆3篇》:幼兒園大班隨筆第1篇 “小淘氣”的轉變 欣欣是咱們班有名的“小淘氣”活動課上不光自我有好多小動作,還總是去打擾別的小兄弟姐妹,孩子們常告他的
《大班教育隨筆簡短30篇》:大班教育隨筆簡短第1篇 幼兒園大班教育隨筆1 命令的口氣 當今社會,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中是“小皇帝”“小公主”,相當一部分孩子在家里說一
《幼兒園大班午餐隨筆》:第1部分在當今這個社會我們的孩子生活在一種幸福的時代一來伸手二來張口。每次在我的耳邊總是有家長在嘮叨著,老師孩子吃飯很挑食,在家里都是哄著他求著他才肯吃一點,可怎么辦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