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3-23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幼兒教師教育隨筆:關心每一個孩子,是優秀的大班教育隨筆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我們常說,小孩子年紀小,不懂事,所以我們要多多教育他們。但其實,我們只是在教育他們,并沒有真的認為他們已經學會了我們教他們的東西。比如說,平時在幼兒園里我們經常教育孩子要互相幫助,團結友愛,我們是大班的哥哥姐姐要主動關心小班、中班的弟弟妹妹,別人遇到困難時要去關心他們,去幫助他們。小朋友之間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但我總覺得孩子們真正這樣做的很少。有這么一件小事,卻讓我改變了對孩子們的看法。
一天早飯后,我正在打掃院子,忽然聽到“嗚嗚”的哭聲,我順著哭聲望去,讓我看到了這樣一幕:瑜瑜小朋友一邊走著一邊在哭,琴琴在輕輕扶著她走,走在旁邊的管贏說:“哎呀,那么嬌氣呀!” 琴琴氣呼呼的說:“她病了,你怎么能那樣呢!我們應該關心她的,老師讓我們要互相關心的。你病了,沒人關心你,你高興嗎?”聽了孩子們的對話,我很高興,馬上跑過去,詢問了小語哭的原因,原來小語來到幼兒園后,突然覺得肚子疼,就哭了起來。我馬上送她到醫務室看了看,醫生說她喘岔氣了,一會兒就好了。
送她回來后,孩子們馬上圍了過來,紛紛問:“老師,小語怎么了?小語怎么了?”看著孩子們著急的樣子,我說:“孩子們,小語沒事了,她喘岔氣了。今天小朋友做的很好,能知道關心同伴了,很好。”并著重表揚了琴琴小朋友,讓其他小朋友向她學習。
從這件事使我想到,平時耐心給孩子講關心同伴的道理,雖然當時不一定有什么效果,但思想是附著于行動而存在的,總有一天思想會內化為行動的,孩子真正懂得了就會付之于行動,照著去做,同時還能把自己懂得的知識和道理講給別人聽,這也是我們做為老師要得到的教育效果。
在幼兒園,每天都有很多事情發生,教育孩子,很多時候也會依靠這些事情的。有些事很隨意地就過去了,而有些事情,只要教師把握住機會是很好的教育契機。
今日午時在領孩子們隨便走走的時候,孩子們看到一只蝴蝶在花叢中飛舞著,孩子們欣喜若狂的叫著:老師,你看何處有一只花蝴蝶。在那時有幾個調皮的孩子跑過去捉蝴蝶,我用力的喊著,可是他們已跑的很遠了,聽不到我的喊聲,過了一會,他們歸來了,哮喘噓噓的說嗨,真惋惜沒有捉到它。我慶幸蝴蝶沒有被捉到。我把孩子們社團過來給他們講了一個姑且自編的花蝴蝶的故事。孩子們聽完后都對我說:老師我不再捉蝴蝶了,老師,我們會掩護蝴蝶的,有的小朋友還提議回教室繪畫美麗的花蝴蝶...
可見老師的教育在一日活動中重要作用,我想只要我們老師善于捕捉,善于指導,對造就幼兒觀察能力、探索情欲等各方面都起著一定的催化劑的作用。
有的時候,老師會抱怨孩子的一些特殊的問題,雖然問題不是很大,但這些問題,反映著同樣的一件事情,那就是個性比較突出的孩子,喜歡用特殊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感情。
這學期,小一班有個吃飯困難戶,每到吃飯時間就哭著要回家,任憑老師怎么哄、喂都不愿意張開小嘴巴,老師來向我傾訴煩惱。于是我在用餐的時候來到了小一班,看到這個叫寧寧的小男孩,正趴在桌上鼓著小嘴巴,把飯碗推到了桌子中間。我走過去,蹲下身子問他:怎么了?不想吃飯嗎?他看看我,點點頭。我又問:這么好吃的紅燒肉,你不喜歡嗎?要怎樣你才喜歡吃飯呢?告訴老師好嗎?又過了會兒,他小聲地說:我想喝水。我趕緊倒來了水,他咕咚咕咚一口氣喝了下去,然后終于張開了嘴巴,一口一口吃起了飯。而此后的每一天,飯前只要給他提供一點水,他都能很高興地把飯吃得干干凈凈。
有的事情,其實就是這樣簡單,一句話就能打開一個結。關鍵是,有沒有給孩子輕松表達自己心聲的機會,有沒有一顆善于發現的細膩心靈。
每一個孩子都渴望被尊重,被關懷,渴望用自己的方式引起成人的關注,哪怕是用極端的方式,那也是他急于表現自己的手段。老師,應該是個多重角色,在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拉一把,在孩子需要關懷的時候像媽媽一樣撫慰,在孩子需要理解的時候像朋友一樣傾聽。把自己當孩子,真正蹲下身來,會發現每個孩子那扇心靈的小窗都有一把獨特的鑰匙可以打開,只要有了那把鑰匙,快樂和驚喜就會隨之涌來。
孩子們自從上了中班以后,就越來越喜歡交往了,像一群歡快的小鳥一樣,嘰嘰喳喳的說個不停,無論是上課還是進餐的時候,他們總有說不完的話題,在孩子們不斷的嘈鬧聲中,我們試著去制止,但似乎效果不佳,我們也曾經嘗試放任一次,看孩子們是否有說到自動停止的時候,結果讓我們大失所望。在一次次的失敗中,我們不得不冷靜下來尋思恰當的教育方法。
就在這個時候,我們決定要用一些更為科學的方式,來教育引導孩子們。翻開久違的《幼兒心理學》,我發現這么一段話:中班的孩子已經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加上身心各方面的發展,因此顯得非常活潑好動,他們喜歡與人交往、喜歡游戲。當我們了解了孩子的心理特點后,對于孩子們之前的表現,我們會覺得理所當然,我們要做的是怎樣正確地引導孩子,而不再是一味地責備孩子了。
曾幾何時我們因急于布置好教室環境和制作教玩具而忽略了孩子們的心理需要;又是什么時候腦中只想著自己的工作而敷衍孩子對自己講的貼心話,作為一線的教師,我們在忙著備課、制作教具、布置環境的同時,真應該好好地靜下心來聆聽童聲、研讀孩子、走進孩子、支持孩子。只有在尊重、理解孩子的基礎上進行的教育才是真正符合孩子需要的教育。
引導
今天林林、星星、超超等幾個孩子又興高采烈地來到了建筑區。近一周來他們已非常默契,有的搭橋,有的搭建公路,有的搭建停車場十幾分鐘過去了,孩子們的搭建興趣漸漸減弱了,有的在玩玩具車,有的則東張西望無所事事。
通過一連幾天的觀察,我知道這是因為孩子們受生活經驗的局限,無法將游戲深入下去。我意識到這正是引導孩子拓展游戲內容的好時機。于是,我拿起一輛小汽車放在橋上行駛并故意讓車從橋上掉下去。借此問孩子們車為什么會掉下去,怎樣才能防止車從橋上掉下去。林林靈機一動,順手拿起一根作橋面的長條積木立在橋邊,當作橋的護欄,我表揚他想出了好辦法。然后,我讓他也拿一輛小汽車與我的小汽車在橋面上相向而行,兩車相遇時,孩子們發現橋面太窄了,林林又趕緊把那根已作護欄的積木放下來作橋面。這時,其他幼兒趕緊去找長條積木,但空手而歸。我問:橋的護欄是什么樣的?小超說:是一根一根豎起來的。他的話提醒了大家,他們趕緊找來小圓柱體積木搭起了橋的護欄。
在歡聲笑語中孩子們的汽車從橋上駛過,開上了公路,我繼續和孩子們邊玩邊聊:哎呀,車多了,很有可能發生交通堵塞,你們有解決的辦法嗎?召召建議道:那咱們就搭一個環島和一個十字路口吧。于是,孩子們又忙碌地尋找合適的材料,饒有興趣地繼續搭建
中班孩子已有一些自主游戲的經驗和選取適合的游戲材料的能力。但由于受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的限制,游戲往往很難深入,這就需要教師選擇適當的時機加以引導,并創設一定的情境喚起孩子的生活經驗,使游戲情節不斷拓展:引導幼兒主動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循序漸進地啟發他們挑戰難度更高的搭建活動。
孩子就像是老師的一面鏡子,我們在面對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因為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老師怎么做,孩子也會學著這樣做的!
老師要時常觀察幼兒,在這面鏡子前照一照,找一找自己的影子,發現污點,不要怕孩子笑話,主動承認不足之處,及時擦掉污點,擦亮鏡子,讓孩子們在老師的影響下,個個成為老師的小影子,成為有禮貌、有能力的好孩子。
這是一件發生在午睡室里的一件事情,當我說:小朋友們,下午好!起床了。孩子們一個個都起來了,大家都擠在小床的走廊里,有的在穿衣服,有的在聊天。我急著去幫一些動作稍微慢的小朋友穿衣服,就匆忙的從果果的身邊走了過去,身體沒把握好平衡,差點摔跤,就聽惜筠寶貝說了一句:盧老師,你要小心呀,下次走路的時候要看好,別摔跤!那樣會很疼的。
看著孩子半是責備,半是擔心的樣子,心里頭溫暖極了。這些幼兒在班級雖然才一個多學期,有時還會不肯來上學,有時還會哭哭鬧鬧,但他們已經與我們建立了很深厚的感情。在孩子小小的心靈中,他們關心老師,就像老師關愛他們一樣。孩子說的這句話,不就跟我們平時教育、囑咐孩子差不多嘛。
模仿是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但是他們更愿意模仿與自己親近和喜歡的人。有些孩子對于班級老師說話的語氣語調,還有穿著打扮,都很留意。這些孩子們對我們的關心比我們還細心。他們會注意我們的每一個變化,有時還會很天真地請爸爸媽媽都來學一學。在孩子的眼里,老師的每一個動作和表情都是對的、好的。
所以我們作為教師,在幼兒面前要注意說話的語氣和言行舉止。有時不經意的一句話,一個動作,都會讓幼兒成為模仿的對象,并在他們的行為中反射出來。所以孩子就是我們的一面鏡子,你在鏡子里怎樣表現,孩子就用自己的行為來回報我們。
老師是孩子的榜樣,孩子是老師的一面鏡子,在孩子面前老師要三思而后行!
今天剛走進活動室,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掉在地上的兩幅畫。通過我的仔細觀察,屬人為破壞。
"一定是維鎮干的。"我心想。
維鎮是我班年齡最小的孩子,活潑聰明又調皮,類似的事件他干過不止一次,這次肯定也不例外。
維鎮來園后,我把它摟在懷里說:"告訴老師,你昨天干了什么?""我跟媽媽去姨媽家,跟妹妹玩了。"我這才記起維鎮昨天沒來園。
"老師,這是寒寒弄下來的。"鑫源大聲喊道。
怎么可能呢?寒寒是個愛靜的孩子,說話聲音也很小,經常讓人注意不到她的存在。
"真的是你弄下來的嗎?"我問寒寒。她笑瞇瞇的看著我沒有辯解。"是不是你看到畫太陳舊了,想換張新的?""不是,我想讓老師叫我的名字。"
原來是這么回事,每天老師都會表揚很多優秀的孩子,鼓勵一些表現較差的孩子,而寒寒既不優秀,也不頑皮,所以老師極少叫到她的名字,她想用這種方法引起老師的注意。
這件事給了我不小的啟示,作為一名幼兒教師,要時刻關注每一個孩子,讓他們都能享受到老師的關懷和照顧,這也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在幼兒園里,我們進行活動的時候,有一個小朋友,總是不去參加,他的理由是這個游戲沒有意思,寧愿在旁邊獨坐也不愿意參與其中。
記得上次,我在教室里組織孩子們玩兒游戲,丟手絹游戲,小朋友們相互丟了手絹又一圈一圈追逐時,坐在圓圈上的陳宸興奮不已,一會兒拍手一會兒跺腳,為奔跑的孩子加油吶喊。正當我悄悄關注他投入游戲的狀態時,他被丟到了手絹。他二話不說,撿起手絹就跑無比正常。可惜才離開椅子兩步,他就捏著手絹站立在圈外不動了:我不想玩這個游戲,這個游戲不好玩!
看著他,我的思緒飛速尋找著引導他再次回歸游戲的方法。于是,我先安置好其他孩子繼續游戲后,來到陳宸身邊,悄悄地問:你是不是怕做游戲時被別人追上?是的,我跑不過別人的。陳宸邊解釋邊用可憐的眼神望著我。聽罷,我拉著他說:走!老師幫你贏!他使勁掙脫著:我不想玩,我肯定跑不過他們。怎么會呢?你可以丟給我們班跑得最慢的小朋友啊!你覺得誰是我們班跑得最慢的?高智蕓沒我跑得快!哎,要不你去試試!
陳宸鼓起勇氣開始了他有史以來的第一次丟手絹游戲,他果然丟給了高智蕓,也果然沒有被抓住。此時此刻他的臉上寫滿了贏了以后的歡樂。游戲就這樣繼續進行著。在短短幾分鐘里,小朋友們好幾次丟給了他,嘗到了甜頭的他,還是一次次地將手絹丟給了高智蕓,結果也同樣讓人興奮他贏了!
此時,我再次停下游戲,引導他思考:除了高智蕓以外,還有誰跑得挺慢的?吳音霏也跑得很慢!可不是!高智蕓每次拿到手絹后總是丟給吳音霏,并且贏得比賽。我再次鼓勵陳宸試一試,果然他贏了第二個小朋友!
今天是收獲的一天,因為一個不合群的孩子終于真正融入到了我們的集體生活中。在此過程中,他也體會到了贏與輸在游戲過程中是可以用智慧解決的。同時也了解到敢于與強者較量也是一種很過癮的體驗,期待在今后的活動中陳宸能夠更加積極勇敢地參與每一項活動。
記得小時候,摔碎過好幾個碗,每一次都是被劈頭蓋臉的罵一頓,而且還會收到"這頓飯你就別吃了"的口頭懲罰。有一次,小心翼翼的端著一碗湯往屋里走,生怕湯撒了,結果沒有注意到腳下,連人帶熱湯還有碗,都重重的摔在地上。當時,一方面是覺得自己摔倒了,疼,需要媽媽幫忙,一方面害怕,害怕挨批評,害怕被罵。果然,媽媽來了之后,話語間全都是怎么又摔了碗,湯都沒了,還吃什么等等的,而對于我是否安好,并未關心。 現在,很多媽媽會向我哭訴,說孩子又摔了碗,還不認錯,以后得給他個不銹鋼的專用碗等等。每次,我都會反問媽媽,當時的反應是怎樣的?是孩子重要,還是碗重要,抑或是碗里的湯更重要?我們是否可以從這個事件中,促進孩子的成長? 不摔碎,怎么會知道碗易碎? 只有親身去經歷過,才會有更多的體驗,才會促進孩子進一步的探索,才會在碰到相似情景時,不再那么驚慌失措。當我們說玫瑰有刺,不能去碰的時候,孩子們是無法認識到的,那么漂亮的花,怎么會有刺?我們讓孩子自己去摸一下,被扎到了,才會知道:哇,原來玫瑰是有刺的,不能隨便亂摸。 孩子的情緒,比摔碎的碗更重要 很多孩子在做錯了事情時,一方面會被自己所造成的錯誤事件而緊張、焦慮,但更多的是會很擔心家長生氣,害怕家長批評!打破碗的那一刻,一個完整的碗瞬間變的支離破碎的那一刻,孩子其實是很難過的,他不知道該怎樣應對眼前的景象,他需要媽媽的支持與安慰,但此時,若收到的是責備、怒斥,那么,小小的他,內心是何等難過呢? 遇見問題,引導孩子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 安撫了孩子的情緒之后,接下來,我們要做的是和孩子一起,去分析事件發生的原因,及引導孩子尋找避免犯同種錯誤的方法。摔了碗,我們可以讓孩子知道碗是容易破的,以后吃飯時,怎樣才能盡量不把碗摔地上呢?再拿一個,讓孩子試著去尋找其中的竅門。比如:碗放的往里面一點,一只手扶穩了,另一只手再動等等,小小的一只碗,換回解決問題的能力,豈不是更好? 信任,會是最大的成長動力 如果,你給了孩子一個永遠都不會摔碎的碗,對于家長,你會省心很多,但對于孩子呢?他會失去繼續鍛煉的機會,他會認為爸爸媽媽不信任自己。以后做事情,會小心翼翼,會盡量不給家長添麻煩,他也會在碰壁之后,選擇逃避,而非前進。如果,我們選擇給他更多的機會,那么,孩子的心里會覺得"我能行",繼而昂首向前。 一個摔碎的碗,會帶給孩子更多的自信,也會瞬間瓦解所有的信任與自信,現在,你會選擇用哪種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呢?
《大班保育隨筆3篇》:大班保育隨筆第1篇 幼兒教育是啟蒙教育,也是人類奠基的教育,教師要運用智慧教育,合理的制訂內容和方式、方法,及時的給幼兒進行一定的鼓勵,讓孩子們樹立自信心,要讓孩子們持之
《幼兒園大班體育課隨筆200篇》:幼兒園大班體育課隨筆第1篇 幼兒園體育教學隨筆篇一 提供難易程度不同的材料,使幼兒獲得成功,增強自信 體育活動中要注重材料的投放,在幼兒的興趣點上不斷生成和改進
《幼兒園教育隨筆200篇大班》:幼兒園教育隨筆200篇第1篇 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1): 蹲下來,做孩子的朋友 和幼兒朝夕相處,我們每一天都要講很多話,而我們用的最多的一個詞,那就是小朋友。說多了似乎也就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