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1-07
這是二年級上冊兒歌變畫教案,是優秀的美術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二年級上冊兒歌變畫教案第 1 篇
一、內容分析:中班美術泡泡變圖畫教案
《泡泡變圖畫》是《幼兒創新智慧游戲課程》中班上學期的活動內容。吹泡泡是小朋友們非常喜歡的一種游戲,特別通過吹泡泡工具吹出的泡泡有的大、有的小、有的一串一串的、有的帶著漂亮的顏色,都非常吸引孩子,創新源于感性知識的積累和生活經驗的豐富,圍繞吹泡泡開展一系列的創新思維活動,將會讓幼兒在生活經驗的基礎上感受創新思維的樂趣,培養幼兒良好的創新思維習慣。內容的選擇來源于幼兒的生活,幼兒在玩泡泡的過程中能夠自發的想象出,吹出的泡泡像好多生活中見到的東西,所以在此基礎上我設計了讓孩子想象1個泡泡、2個泡泡、許多泡泡像什么?這樣非常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和創新思維特點。
二、幼兒分析:
中班幼兒有了一定的生活知識經驗,及創新思維能力,開始對周圍的事物產生興趣、樂意觀察,喜歡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不斷的嘗試會讓幼兒體驗到成功,創新能力進一步提高。本次活動設計了符合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和心理發展特點的活動環節,設計的活動內容幼兒樂意接受。幼兒在操作、嘗試中創新發現秘密,使幼兒主動創新探究,積極思維,達到科學素質的提高與個性發展的統一。
三、設計思路:
玩游戲是4、5歲孩子們最喜歡的活動,《泡泡變圖畫》這節活動課在游戲感知的情景下展開活動,對幼兒進行創新教育。針對幼兒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圓形物體激發幼兒結合生活經驗展開思維想象活動。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發展特點,活動中以幼兒嘗試教學法開展,同時在各個不同的教學環節中穿插運用游戲法、啟發聯想法、操作感知法等教學方法。使整個教學過程動靜結合,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創新思維,做到寓教于樂。幼兒喜歡在動手操作活動中發現問題,創造性的運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去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大膽想象進行創新,所以泡泡變圖畫活動就為幼兒創新提供了一個小平臺。
以下是具體設計思路與設計意圖
1、導入:互動游戲吹泡泡,根據泡泡的大小來發散思維進行想象,引起幼兒探究創新的興趣。→2、接泡泡、玩泡泡感知吹出的泡泡特征,體驗活動的快樂。→3、教師一次引導提升一個泡泡能變成什么?幼兒操作添畫。→4、教師二次引導提升兩個泡泡在一起能變成什么?在一次提升的基礎上調動幼兒發散思維想象大膽講述。→5、許多泡泡在一起能變成什么?調動幼兒原有經驗和認知基礎對新問題再次提升創新講述。→6、教師提供課件圖畫引導幼兒更進一步的想象許多泡泡在一起還能變成什么?層層遞近,一步一步引導幼兒嘗試想象思維開發創新。→7、幼兒嘗試操作泡泡變圖畫,幼兒在老師提供的畫紙、材料條件下進行活動的整理提升,培養幼兒對創新活動興趣,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8、作業展示交流。
四、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創新思維的興趣。
2、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
3、引導幼兒能用線條對泡泡進行想象裝飾、添畫。
五、活動重點、難點:
引導幼兒根據泡泡的大小、及數量的多少來進行創新思維。
六、活動準備:
吹泡泡工具、圓形貼卡、黑板、圖畫紙、筆、操作板。
七、活動過程:
一)玩吹泡泡游戲,幼兒在游戲中感知泡泡的特征。
1、根據泡泡的大小來發散思維進行想象。
師:老師知道大家最喜歡玩吹泡泡的游戲了,現在咱們來拉起一個大圓圈來玩個吹泡泡的游戲吧!吹泡泡吹泡泡,吹出一個大泡泡,現在我們這個泡泡這么大了,看!我們這個大泡泡像什么?吹泡泡吹泡泡,泡泡慢慢的變小一點,現在這個泡泡又像什么?吹泡泡吹泡泡,泡泡再小一點,變成一個小泡泡,泡泡這么小了,這個小泡泡又像什么?
現在再來吹泡泡,讓泡泡慢慢的變大,泡泡變大了,泡泡再大會怎么樣?砰!泡泡破了。
2、接泡泡、玩泡泡,感知吹出的泡泡特征,體驗活動的'快樂。
師:剛才我們那個泡泡破了,沒關系,老師這兒還有泡泡,看!老師拿的什么?我們還可以用吹泡泡的工具來吹泡泡,現在老師來吹泡泡,你們來接泡泡、玩泡泡,看看泡泡工具吹出的泡泡是什么樣的?
教師吹泡泡,幼兒玩感知,然后提問:剛才小朋友們和泡泡玩得可開心了,那你們剛才看到泡泡是什么樣的了嗎?
3、教師小結:泡泡都是圓圓的,有的大有的小、還有的一串串的。
二)發散思維,幼兒根據數量進行視覺想象泡泡能變成什么?
1、一個泡泡能變成什么?出示圖片吹泡泡,貼出一個圓形貼卡
師:一個泡泡變變變,一個泡泡還能變成很多有趣的東西,現在請小朋友們也來想一想、變一變?把你們椅子下面的圖版和筆拿出來,
試試看,你能把一個泡泡變成什么?
變好的小朋友拿著圖版到前面來給大家看一看。
2、吹泡泡吹泡泡又吹出一個泡泡,現在是兩個泡泡,兩個泡泡碰在一起也會變,變變變,兩個泡泡也能變成好多有趣的東西,現在你來想一想兩個泡泡還能變成什么?講給你身邊的小朋友聽一聽。
請幾個小朋友再講給大家聽。
3、發散思維許多泡泡在一起
師:吹泡泡吹泡泡還會吹出好多好多的泡泡來,想一想好多的泡
泡碰在一起能變成什么呢?大泡泡、小泡泡,大泡泡還會套小泡泡呢!那你們再想一想好多的大泡泡、小泡泡在一起還能變成什么?
三)幼兒操作泡泡變圖畫
1、師:泡泡會變成很多有趣的東西,你們想不想來試一試,也來做一幅泡泡圖畫呢?老師給你們準備了很多的材料,可以畫泡泡變圖畫、可以用泡泡貼卡粘貼添畫做圖畫、也可以在有泡泡的畫紙上變圖畫,每張桌子4個小朋友一起來完成,你們可以用1個泡泡、2個泡泡也可以是很多的泡泡來做泡泡圖畫。
2、幼兒自由創新想象裝飾,一組畫泡泡變、二組用圓形帖卡粘貼添畫、三組在有泡泡的紙上添畫。
3、作業展示
八、活動反思:
優點:
在教學中,幼兒對游戲活動、操作活動、很感興趣,通過游戲、啟發想象、講述與操作的形式讓幼兒體會創新的過程和快樂,活動中利用生活經驗交流討論、課件、圖片引導、發散思維創新想象,操作實驗、創新交流、裝飾添畫總結等活動,引導幼兒創新動腦思維,教師適當的為幼兒提供了創新材料,把問題拋給幼兒自己嘗試著探索創新,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培養幼兒的思維想象力,創新能力。
不足:
課前的準備活動需要再豐富一些,應提前與幼兒做好生活觀察活動,這樣孩子的生活經驗會更豐富一些,便于幼兒在活動中想象與他人交流、創新。操作創新活動中教師要適當的拋出問題,一步一步提升幼兒創新思考的能力和技巧。
二年級上冊兒歌變畫教案第 2 篇一、學情分析
兒歌內容淺顯,語言簡練,描寫的都是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聽過的,見過的,學生們一定很喜歡,但兒歌中也有一些如動物的形象在繪畫的過程中有一定難度,教學中要加強巡視指導,幫助學生排除“障礙”。
二、教材分析
兒歌伴隨著孩子們快樂的童年,孩子們的世界里有許多耳熟能詳的兒歌,比如拔蘿卜、小白兔等等,如果能給這些兒歌配上圖畫,孩子們的童年就會永遠的留下。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習把兒歌變成畫的創作方法,能選擇自己喜歡的一首兒歌,抓住兒歌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礎上變成有意思的畫面,進行形象化的再創作。
【過程與方法】通過說一說、看一看、試一試,把自己喜歡的兒歌變成畫。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的創造美的激情。
四、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在理解兒歌的前提下,運用形象直觀的方法,將兒歌的意思用繪畫的方法表現出來。
教學難點:創作的畫符合兒歌的意境。
五、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范畫
學生準備:畫紙、水彩筆。
六、課時:1課時(40分鐘)
七、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師:同學們,你們小時候一定學過或背過兒歌,你能不能給大家朗誦一首?(學生朗誦兒歌)
師:兒歌是我們孩子的藝術品,它給我們帶來了美好的遐想,我們這節課的內容就是吧兒歌變成畫。這堂課,就讓我們根據自己對兒歌、童話的感受,創造美麗的畫面吧!
板書課題:兒歌變畫
(二)、探索新知
1、分析為兒歌配畫的形式特點:賞析課本意圖,使學生了解兒歌配畫的形式特點。例如:課本中《拔蘿卜》是一篇敘述小朋友集體拔蘿卜的配畫,畫面創作大膽,具有豐富的想像力,為大家增添和展示了奇妙的意境和幻想世界。
(1)課件上出示《詠鵝》、《大公雞》、《小白兔》等兒歌變畫的作品啟發學生的思維。
(2)出示教師范畫一張讓同學們欣賞并從中啟發學生的創作思維
(三)、課堂實踐
為兒歌配畫采用的手法多樣,可以采用水粉、水彩繪畫的方法,也可以采用線描的方法來完成。讓學生自由發揮想象,畫出自己最喜歡的兒歌
(1)選好兒歌:選一首自己喜歡的兒歌。
(2)構思:在理解領會兒歌內容的基礎上進行構思,可以選取某一情節、某一場面來設計。
(3)構圖:按兒歌的主要內容把畫面設計出來,合理安排畫面內容,做到主題突出,主次分明,如果是兒歌配畫,在畫面中還可以設計出文字的位置。 注意事項:
(1)考慮到學生繪畫水平差距較大,預備兩首兒歌并板書主體部分作示范。
(2)作畫過程中加強巡視指導,幫助學生排除“障礙”,啟發學生采用合適的手法表現創意。
(四)、作業講評
請同學們說出喜歡哪一幅作品?說出喜歡的原因(本環節達到學生自評,互相學習的效果)。
二年級上冊兒歌變畫教案第 3 篇活動目標:
1、能大膽的根據數字的特征進行想象畫。
2、能用連貫的語句,大膽的表達自己的作品發展語言,激發幼兒的想象力。
3、鼓勵幼兒與同伴合作繪畫,體驗合作繪畫的樂趣。
4、體驗運用不同方式與同伴合作作畫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勾線筆畫紙等人手一份。
2、已認識數字1---10,對數字的.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3、課件《數字歌》
活動過程:
一、導入引發幼兒對數字變化的興趣。
1、小朋友,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段動畫片,一起來看看,好嗎?(放影動畫)
2、剛才你們在動畫片里看到了什么呢?(看到了數字寶寶等)數字寶寶會變很多的魔術,你看到的數字寶寶變成的是什么呢?(幼兒回答)
(小結:原來數字寶寶可以變出好多好多的東西呀!看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哪些數字寶寶)
二、讓幼兒了解數字寶寶是怎樣來變化的?教師示范操作。
1、瞧,這是數字寶寶幾呀?(出示數字5)你想用它來變成什么呢?(幼兒回答)
2、今天我也想來讓它變一變,看看我把它變成的是什么呀?
先把數字5印在紙上,用勾線筆把5的輪廓勾出來,然后再添一些東西就可以讓它變成一條蛇寶寶啦!
我們一起來象前面的動畫片里念一念:555我是5,5像小蛇游游游!
3、小朋友你還想拿數字寶寶幾來變一變呀?(根據幼兒回答出示卡片及畫)
4、那你還想用數字寶寶幾來變一變呀?跟你的好朋友交流一下。
小朋友真聰明,想出了很多很多的東西,那我們就趕快畫下來,好嗎?
三、幼兒操作。
要求:
1、先要找好自己想要的數字寶寶。
2、印畫數字寶寶的時候不能移動。
四、總結講評。
1、我們把畫出來的畫像前面的動畫片一樣說一說。(互動)
2、小朋友們念的兒歌真好聽,我們帶到教室里念給別的小朋友聽聽,好嗎?
活動反思:
美術作業是美術教學效果的直接反映,一年級學生的思維敏捷,想象力豐富,教師引導學生運用聯想的方法,將數字的外形聯想到其他相似的物體。數字是比較抽象的符號,通過故事或者兒歌或者游戲等方法包裝,使他變得有趣。教學從一個有趣的數字畫開始,老師邊說邊畫:“小明昨天考了個2(分),今天考了個(0),爸爸打了他3巴掌,他撅起小嘴像鴨子”。一個有趣的小鴨子出現在學生面前,一下子就導入了課題《數字變變變》,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老師拿出鉛筆,橡皮,扣子等生活用品,請學生看一看,這些物體像那些數字?這些簡單的物體很容易看出來像什么數字,課件出示動態的小動物形象,看看這些形態與哪些數字相近呢?接下來讓每一位同學想象3、4、7跟哪些事物相似?通過學生們富有個性的想象,啟發了學生關注生活,從生活中尋找與數字形狀相近的物體,是一種逆向思維的訓練。同學們想象出了很多有趣的畫面,很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但是也有個別同學不能獨立思考,總是一味臨摹別人的作品。還需要老師個別指導,鼓勵學生創新思維,發揮想象力。
二年級上冊兒歌變畫教案第 4 篇活動目標
1、在畫紙上隨意用各種線條進行交叉,用分割出來的不規則的圖像進行想象繪畫。
2、大膽借助圖形的特征,從不同角度進行組合、添畫成有趣的造型,感受想象畫的有趣。
3、體驗合作繪畫的成功感。
活動準備
教師范畫、幼兒繪畫紙、黑彩筆、油畫棒。
活動過程
一、出示范畫,探討畫法,引起幼兒繪畫興趣
1.(神秘口吻)今天管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一幅奇怪的畫,里面呀藏著許多東西,一起看一看!(出示范畫)里面都藏著什么呀?看誰都能找出來。
2.原來這幅畫里藏著那么多好玩的東西,那你知道這幅畫是怎樣畫出來的嗎?(教師總結:先畫幾條不同的線條,最后在圖形上添畫。)
3.一起看一看,老師都用了哪些線條?(引導幼兒說出線條的方向,線條像什么形。)
二、教師和幼兒一起合作范畫
1.我們一起試著畫一幅吧!誰想讓你的小彩筆在大紙上旅行一下?(引導幼兒想好小彩筆走什么路線?從哪出發?到哪結束?)
2.仔細看一看,每塊圖形像什么?你覺得添畫上什么就更像了?(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可以請個別幼兒上來添畫。)
3.我們的作品完成了!如果涂上好看的顏色就更漂亮了。
三、幼兒合作繪畫,教師巡回指導
1.小朋友想不想和小伙伴一起完成這樣一幅畫呢。那每個桌就是一個合作小組,我們要在一張紙上共同完成一幅畫。怎樣合作又快又好的完成作品呢?(引導幼兒定規則:先輪流畫線條,然后集體添畫。)
2.教師提出要求:第一,畫好線條后仔細觀察,看看添畫什么更像,想好后再下筆。第二,一起畫畫會遇到難題,大家要要互相商量、一起解決。
四、師幼欣賞、評價
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吧!看看神奇的畫里面都藏著什么東西?
結束語:有的小朋友在畫畫時,不小心畫錯就會把紙扔掉,其實我們肯動腦子,許多沒用的線條和圖形都可以變成漂亮的畫,下一次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你就試試好嗎!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