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2-05
這是24時計時法片段教學,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內容:24時計時法
教學目的:使學生學會應用24時計時法,能夠進行一些簡單的時間問題的計算。
教學重點:時間單位24時計時法的應用。
教學關鍵:教學中注意聯系實際。提高學生的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初步了解24時的基本含義以及相互關系。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揭題讓學生看課本52頁圖,問:你們看到了什么?21:00表示幾時?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新的計時法。(板書:24時計時法)
二、用24時表示時間
1、我們的鐘面時針一周要幾小時?那一天要轉幾周?
2、那一天一共有幾個小時呢?(24)
3、所以我們把從0到24時的計時方法叫做24時計時法。
4、用24時表示下午和晚上的時間:早上從1時到12時就用1——12時來表示。但時從中午12時開始,下午1時我們用24時計時法又該怎么表示呢?同學們討論一下?
5、那下午2時用24時計時法又怎么表示呢?
6、小結方法:同學們怎么樣很快的知道我們通常習慣的表示時間的方式,改成用24時計時法來表示?下午以后的.時間只要用12加上我們通常說的幾時就可以得到24時計時法表示的時間比如:晚上9時 就用12+9=21所以就時21時。
三、習簡單的時間計算
1、教學例三學生說題意:下午2時40分從北京坐火車,17時45分到達石家莊。路上用了多少時間?
2、學生討論。
3、匯報:你是怎么計算的?
4、師生共同總結:1、統一時間表示法。2、用圖表示3、用24時計時法計算經過時間,只要到達時刻減去發車時刻,就是經過時間。
四、練習:
1、搶答比賽:老師說時間學生說24時計時法表示。
2、完成課本P53頁 做一做。
3、完成練習13的第一題。
教學內容:
信息窗1:24時計時法。第58~65頁。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24時計時法,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會進行簡單的時間計算。
2、經歷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感受24時計時法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初步體驗學習數學的價值。
3、在探索活動中,發現空間想象力,培養探索精神。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談話:同學們,你知道我國“神州”六號飛船成功遨游太空這件事嗎?讓我們再一起來回憶一下那激動人心的時刻吧!
談話:你對這件事有什么感想?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天文館,去領略那神奇的.太空世界,好嗎?
談話:同學們來到天文館前,他們都看到了什么?(課件出示第58頁信息圖)
[設計意圖]利用多媒體播放神州六號飛船發射成功的情景,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和探索知識的欲望。
二、探索新知
1、認識24時計時法。
⑴談話:認真觀察這幅圖,你都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根據這些數學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⑵談話:大家提出了這么多有價值的問題,咱們一塊來研究好嗎?
教師出示:15:00是幾時?(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
⑶談話:想一想,時針指著5時,表示的會是什么時刻呢?時針指著8呢?指著10呢?怎樣表示才能讓人看得清楚、明白?
⑷小結:人們為了計時方便,采用從0時到24時的計時方法,通常叫做24時計時法。(板書課題)
⑸談話:你還知道哪些地方是用24時計時法的?
2、小練習。
⑴請你說出下面時刻的實際意義
16時21時19時
⑵完成自主練習第1題。(課件出示第59頁三幅圖)
練習時,重點引導學生區分普通計時法與24時計時法的區別。
⑶完成自主練習第2題。
談話:下面,我們來對口令,我說時刻,你來判斷他用的是哪種計時并把他轉化成另一種計時法嗎?
題目:上午9時凌晨3時晚上9時14時7時
引導學生分組利用學具反復練習。
3、簡單的時間計算。
⑴談話:下面咱們一起來解決“天文館一天的開館時間有多長”的問題。同學們先自己思考,然后把你們的想法在小組內交流。看看你們都能用什么方法解決問題?(學生交流方法)
⑵談話:同學們,晚上你們一般幾時睡覺?昨天晚上你們是幾時睡覺的?今天早上又是幾時起床的?你睡了多長時間?
⑶學生回憶、交流,重點說一說“睡了多長時間”的計算方法。
三、總結反思
談話:小朋友,學了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讓學生說一說)
課堂練習設計:
教材內容:
教科書第52~53頁。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知道24時計時法,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
2 初步理解時間和時刻的意義,學會計算簡單的經過時間。
3 使學生養成惜時、守時的好習慣。
教學過程
一、學習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很多同學聽過龜兔賽跑的故事,由于兔子過分自信,在比賽途中睡了一覺,最后輸給了烏龜。但兔子很不服氣,和烏龜約定第二天6時再比一次。到了第二天傍晚6時,兔子一蹦一跳地來到比賽場地,“咦?怎么一個人也沒有?”正在這時,樹上的小鳥叫起來:“懶兔子,你怎么現在才來?早上6時干什么去了?因為你比賽缺席,大伙們都認為你這次比賽又輸了!”小兔子一聽愣住了。同學們說說這是怎么回事呢?
(師生交流:原來,小兔子沒弄清楚比賽時間是早上的6點還是傍晚的6點。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在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發生,我們用什么方法解決呢?)
(課件出示以前某日內CCTV—1節目時間表)
師:《科技博覽》節目在什么時刻播放?
(師生交流:16:40其實就是下午的4點40分。)
師:《大風車》節目在什么時刻播放?
(師生交流:17:27,也就是下午的5:27。)
師:大家看,這里的16:40和17:27都非常明確地告訴我們這兩個節目是在下午的4:40和5:27播放,這就避免了與早晨的4:40和5:27混淆。這里用到的就是24時計時法。這種計時法是電子表、手機、電視、廣播、交通、郵電部門常采用的計時方法,以求更準確,不會造成誤解。
(板書:24時計時法)
(課件出示24時計時法和普通計時法表示的時間。)
師:上一排是用24時計時法表示的時間,下一排是用普通計時法表示的時間。
(二)激活經驗,感悟方法
師:那么,究竟什么是24時計時法呢?它是怎樣表示時間的呢?同學們以前就聽老師說過一日=24時,我們先借助鐘面看一看一日是不是24小時。
(課件演示一日內鐘面時針和分針轉動的過程,要求學生仔細體會一天有2個12小時,時針一天共轉了2圈,共24小時。)
可順便借助以前學習《秒的認識》時所用課件溫習:秒針每走一格表示一秒,每走一大格表示5秒,每走一圈表示60秒,同時分針走一小格,也就是1分鐘。分針每走一小格表示1分鐘,每走一大格表示5分,每走一圈表示60分,同時時針走完一大格(即5小格),也就是1小時。時針每走一小格表示12分,每走一大格表示1小時,每走一圈表示12小時。那么,走兩圈呢?
板書:1日=24時
師:我們已經清楚了夜里12時用24時計時法表示就是24時,這一時刻既表示1天的結束,又表示第2天的開始,所以習慣上常把夜里12時又說成0時。
師:現在,思考兩個問題:(1)這個鐘面外圈的數表示什么?是上午的時刻?下午的時刻?還是晚上的時刻?(2)外圈的數和相對應的內圈的數之間有什么關系?
(師生交流:鐘面外圈的數是按24時計時法表示下午和晚上時間的,總是比內圈相對應的數大12。所以,用24時計時法表示下午和晚上的時間,只要用內圈的數加上12來表示即可。反過來,如果告訴我們的時間是用24時計時法表示的時間,就減去12算出用普通計時法表示的時刻。)
(三)加深理解,形成方法
師:在生活中,24時計時法和普通計時法都是經常要用到的,我們要學會熟練地互相轉換。
(出示課件:《小明的一天》)師:小明正在參加升旗儀式,這時是什么時間?小明正在吃飯,這時是什么時間?小明正在和小伙伴們在一起踢足球,這時是什么時間?小明上床睡覺了,這時是什么時間?(學生回答)
(繼續出示課件)師:營業時間到17:30結束,17:30是普通計時法表示是什么時間?20:30呢?22:30呢?13:37分呢?下午1時用24時計法怎么表示?下午4時呢?
(繼續出示課件)師:大家再來看一個節目預告,想想這些節目播出的時間怎樣用普通計時法告訴別人。
(四)完成第53頁的“做一做”(可放大顯示教材圖片)
二、學習計算簡單的經過時間
(一)快樂學堂
(課件演示第53頁例3)下午2時40分從北京出發,列車17時45分正點到達石家莊站。從火車從北京到石家莊要用多長時間?
交流計算方法:
想象或觀察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轉動的情況
下午2:40=14:40
14:40至17:45,時針要走三大格多,分針要走三大圈再走一大格,要用3小時05分。
畫線段圖輔助法
方法一:3時+5分=3時05分
方法二:20分+45分=65分=1時05分 1:05+2:00=3:05
方法三:下午2:40=14:40 17:45-14:40=3:05
方法四:17:45=下午5:45 5:45-2:40=3:05
(二)練習區(繼續出示課件)
(三)拓展與應用
師:“小糊涂”哈哈也學習了24時計時法,他為自己的暑假生活制定了一個作息時間表,你們看!(出示課件)
9:00 起床 吃早餐
9:40~15:45 鍛煉身體
16:00~22:00 看電視
22:30~23:40 寫作業
0:00 睡覺
師:你們能幫助哈哈修改這份作息時間表中不合理的地方嗎?
備注:可再加一課時觀看吳正憲老師的教學視頻作為鞏固,或將其插入到此課時教學中,時間可能不夠。
24時計時法是比較難的教學內容,由這個內容延伸出的問題也比較多!我針對以下兩類問題進行討論。
第一類,理清“普通計時法”和“24時計時法”的根本聯系和區別。這是一個最基本的問題。兩種計時的方法在說法上雖然不同,但是歸結起來就是同一個鐘面的兩種讀法。無論哪一種用法,都離不開鐘面上的那12個數字。12時計時法(也叫普通計時法)是社會上傳統的用時方法,它和24時計時法相比較,無非是重復讀一次那12個數字,結果就出現了兩個1時,兩個2時,兩個3時……兩個12時。例如:鐘面上的1時,當天的午夜有一個1時,它是新的一天的開始,到了中午仍有個1時等。而24時計時法,雖然用的也是鐘面上的那12個數字,但和12時計時法的讀時方法不同。也就是說鐘面上的12個數字不重復讀,而是出現連續的讀用方法。例如:從午夜的1時一直讀到中午的12時后,下面的1時就直接讀作13時,那么1時后面的2時就續讀作14時……讀到午夜的12時時就讀作24時,這就是24時計時法,它正好是一整天的'24時。通過黑板上的鐘面,使同學們產生對家里的鐘面的聯想。通過老師的反復對照讀法,使同學們也能很好區別這兩個不同的概念以及它們的內在聯系,從而為下面的實際計算打下堅定的基礎。有了概念,同時,也就有了有計算的基礎,這就是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完成的第一階段。
第二類,簡單間隔時間的計算。學習的目的在于應用,講清24時計時法的概念之后,就要進入實際的計算的教學。但是大部分的同學往往存在著一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的問題,在實際的計算中總是糊里糊涂的。例如:一列火車10:22從首都北京發車,19:29到達沈陽。求列車的運行時間。還有,一場演唱會從8:30開始到14:30結束,求演唱會演出的時間等。這類的計算問題,都可以概括出一個簡易的公式,讓同學們像應用其它的公式一樣,輕松地把數字代入公式中就即刻求出。那就是:結束時間-開始時間=運動時間。這個公式即通俗易懂又涵蓋了很多問題的時間計算。對于同學們來說,在老師的啟發下是很容易接受的,運用起來也頗為方便。關鍵是公式中的運動時間這個概念要讓同學們理解好,它代表了很多事物的運動時間,接近的有飛機、輪船、汽車、摩托車、自行車等等,有些事物雖不接近行走,但也是運行的事物,有如:比賽、會議、義務勞動、演唱會等也都可看作運行的事物,只要有開始時間和結束時間,就可以代入這個公式中求出運行時間。在掌握了這個公式以后,有關的運行時間的計算就徹底的解決了。同學們運用這個公式解決實際的時間計算問題,就非常的靈活和得心應手了,這樣一來,實際的教學效果也就大大地提高了。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