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2-05
這是關于24時計時法的題,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找朋友。
上午8時30分 7:40 晚上9時40分 21:40
下午5時 17:00 中午12時 20:30
早晨7時40分 8:30 晚上8時30分 12:00
二、我會計算時刻與時間。
1、我晚上8:40睡覺,第二天6:00起床,睡了( )小時( )分。
2、電影在14:30開始播放經過1小時40分結束,結束時是( )。
3、一輛汽車從甲地開往乙地,13:30開出,19:20到達,這輛汽車從甲地開往乙地行駛的時間是( )小時( )分。
4、某個郵電所,需要在新郵箱上標出取信時刻。已定每天取4次信,早上8時30分第一次取信,以后每隔3小時取一次,請你用24時計時法標出每次取信的時刻表。
三、我會解決問題。
1、一個廣播電臺每天播音的時間如下:
第一次:5:30~10:00
第二次:11:00~14:30
第三次:17:30~22:00 共播音多長時間?
2、我校上午的上課時間如下表,請你算出上課時間是多少?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起止時刻 8:35~9:15 9:25~10:05 10:30~11:10 11:20~12:00
上課時間
二、我能算出兩時刻之間的一段時間
1、我7:00背著書包出發,7:20就到了教室,只走了( )。
2、7:20就到學校了,16:30放學,我一天在校時間有( )。
3、冬春季的早讀課是從8:35~9:15,這一節課的時間是( )。
4、我18:20吃完飯,爸爸叫我做作業和看電視只能用1小時50分,再用10分鐘洗臉洗腳后就睡覺,我是( )開始睡覺的,早晨6:20起床,我的睡眠時間很充足,有( )。
一、用24時計時法表示下列時間。
早上5:30 下午2:00 晚上7:25
凌晨4:00 上午8:36 晚上9:45
二、用12時計時法表示下列時間
22:50 05:00 13:12 20:00
16:00 8:00 12:30 19:23
三、填空
(1)一年有()個月,其中大月有(),小月有()。
(2)2004年是()年,這一年的二月有()天。1800年的二月有()天,這一年有()天。
(3)姐姐比小明大5歲,10年后姐姐比小明大()歲。
(4)一天有()個小時,一個周有()個小時。
(5)小明乘火車去北京,在8月3日16:36坐上車,,8月4日的8:23到站,小明乘坐火車的時間是()。
(6)學雷鋒小組下午2:00去王奶奶家幫忙,一個半小時后干完了,這是的時間是()。
(7)一年有()個季度,第一季度包括()月?2003年的第一季度有()天。2005年的第三季度有()天。
(8)2年=()個月 3日=()時
36月=()年 5時=()分
(9)四月的最后一天是(),五月的最后一天是()。
(10)爸爸6月28日出發,7天后回來,回來時是()月()日。
(11)星期天早上,小華8時30分從家里出發到少年宮,經過50分鐘到達。他到少年宮時是()時()分。
四、判斷
(1)小華是1994年2月29日出生的 ()。
(2)小強是2000年11月31日轉到我們學校的。 ()
(3)2002年的第一季度有89天。 ()
《24時計時法》是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下冊的教學內容,本課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鐘表掌握了時分秒相關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的。通過喜歡看的電視節目引出問題“怎么會有19:00呢”引出新知。理解并掌握24時計時法與普通計時法之間的關系是教學的難點。
本著上一節常態的課、一節因材施教的課、一節具有實效性的課的理念,我對教材提供的三個典型場景通過整合,根據本班學生特點進行施教,幫助學生發現一天里有兩個12時和兩個8時的基礎上初步領會24時計時法的基本原理,然后通過討論16:00是下午幾時,18:30是下午幾時幾分這兩個問題,引導學生明確24時計時法與普通計時法的關系,初步掌握把24時計時法表示的時間與普通計時法表示的時間進行轉換的方法,然后通過一些日常的生活中的計時法來表示時間的例子,幫助學生豐富認識加深理解。
根據學生的情況,我將教材內容進行了調整,在教學中調整了縮小教材練習內容、擴大了生活知識的外延范圍,在每道題里都將對比、替換的知識隱射其中,學生能放松自己,張揚自己的個性,敢于回答問題、提問題、及進行質疑,在步步引入、層層答疑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進而又提出疑問,整節課學生的思維較活躍,教與學的上課常態被師生互動相互學習所代替。學生帶著問題上課,又帶著問題準備上下一節課。由于這是和諧教學課堂初探,因此會有很多不足而又遺忘忽略的地方,如:板書不夠及時不夠合理,個別學生對12時前的`時間轉換還混淆等還需要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修改中進步。
本節課要解決以下的問題:
1、普通計時法”和“24時計時法”的根本聯系和區別。
2、推出簡易的計算方法。
本節課中覺得有以下的特點:
1、導入趣味化,喚起學生已有知識經驗。一開始就讓學生猜一猜鐘面上顯示的9時老師可能在干什么,在矛盾中喚醒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后續的學習做了很好的鋪墊。
2、重視理解數學思想,教給學生數學學習的方法。在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兩種計時法的異同后,教給學生歸納的方法,并及時進行表揚:善于發現規律并加以概括是一種很重要的學習本領。)
3、數學生活化。在練習環節中,我用生活中的素材作為練習內容,進行2種不同計時法的轉換練習。讓學生能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生活中充滿著數學。促使學生以積極的心態投入學習,在實踐活動中理解知識、鞏固知識,樹立起學好數學、用好數學的意識。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