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2-19
這是五年級上冊三角形的面積教案,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材簡析:
“三角形的面積”是一節常見的課,一般的做法是在由學生拼組后直接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本設計最大的特點是改革了這一常見的做法,在拼組后,通過對三角形與拼成的平行四邊形之間的聯系的探究,指導學生直接利用這種關系嘗試計算三角形的面積,在積累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后,再引導學生歸納、總結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更能為學生所接受。
教學內容:
蘇教版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五年級上冊P15~P16的內容,三角形的面積。
教學目標:
1、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計算面積公式,能應用公式正確計算三角形的面積;
2、使學生經歷操作、觀察、討論、歸納等數學活動,進一步體會轉化方法的價值,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讓學生在探索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進一步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積公式,能正確計算三角形的面積。難點是理解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和公式的含義。
教、學具準備:
CAI課件、紅領巾、每個小組準備相同的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各兩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提出問題。
師:(出示一條紅領巾)同學們,這是一條紅領巾。它是什么形狀的?那你們會計算三角形的面積嗎?
2、揭示課題。
師:那我們今天就一起來研究怎樣計算“三角形的面積”?(板書課題:三角形的面積)
二、操作“轉化”,推導公式
1、尋找思路。
師:是的,我們還不會計算三角形的面積。那同學們想一想,開始我們同樣不會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后來我們通過什么方法推導出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的呢?
師:對,我們用“割補”的方法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板書:轉化)成了一個長方形,這樣推導出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那同學們,我們能不能把三角形也“轉化”成我們已經學過的圖形,從而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呢?
師:大家想想,怎樣“轉化”呢?可不可以用“割補”的方法呢?
[應變預設:同學們根據已有的經驗,一般會認為可以用這種方法,教師可以選擇一種方法實際“割補”,讓學生明白這種方法不好,需要尋找更好的方法。]
2、動手“轉化”。
師:看來用“割補”方法很難“轉化”。那我們可不可以用拼一拼的方法來“轉化”呢?老師為每個小組的同學都準備了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請大家拼一拼,看看能不能把三角形“轉化”成一個我們已經學過的圖形。開始吧。
小組合作拼組圖形,教師巡視指導。
[應變預設:可能有些同學不會拼組,教師可指導他們用旋轉、平移等方法,把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或一個長方形。]
師:拼好了嗎?用這種拼一拼的方法能不能把三角形“轉化”成已經學過的圖形呢?誰來說一說,你們用這種方法把三角形“轉化”成了什么圖形?
[應變預設:一般情況下學生會拼出如下幾種形狀,老師選擇其中三個圖形貼到黑板上。]
師:同學們,為什么有些小組拼成了一個平行四邊形,有的小組卻拼成了一個長方形呢?你們想想,這是什么原因呢?
[評析:引導學生觀察三角形的不同類別,弄清拼成不同形狀的原因。]
3、嘗試計算。
師:同學們真棒,大家都發現,用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或一個長方形。現在請同學們看圖1。
師:這個平行四邊形就是由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的,它的底和高分別是多少?那么,其中一個三角形的底和高又分別是多少呢?
[評析:引導學生說出拼成的平行四邊形和原來的三角形等底等高,為推導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作鋪墊。]
師:知道了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你們能求出所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嗎?算一算吧。
師:算完了嗎?它的面積是多大?
師:我們知道,這個平行四邊形是用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20平方厘米,那這個綠色三角形的面積是多大呢?想一想,小組同學商量商量吧。
[應變預設:在設法求三角形的面積時,可能有部分同學不明白三角形的面積和平行四邊形面積之間的關系,不會計算。這時教師應引導學生明確每個三角形的面積是拼成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計算三角形的面積可用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除以2得出。]
師:同學們太了不起了,開動腦筋,已經算出了這個綠色三角形的面積。
師:現在請同學們看屏幕,(課件出示,如下圖)你們會計算屏幕上這個藍色三角形(底3cm,高2cm)的面積嗎?算一算。
[應變預設:學生可能不會計算,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圖中的虛線三角形,和藍色三角形是完全一樣的,它們也拼成了一個平行四邊形。使學生明確3×2是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求這個三角形的面積還得除以2。]
師:同學們,你們太棒了!又計算出了一個三角形的面積。再看屏幕,(課件出示,如下圖)你們還能計算這個三角形(底6cm,高4cm)的面積嗎?
[評析:由清晰的由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的平行四邊形,到由一實一虛的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的平行四邊形,再到一個獨立的三角形,面積計算逐步深入,層層推進,引導學生經歷了由具象到抽象的過程,思維含量非常豐富。]
4、推導公式。
師:同學們,剛才大家已經嘗試著求出了三個三角形的面積,大家都算得很好。那么現在你們能把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寫下來嗎?先寫一寫,同桌同學再商量商量吧。
[應變預設:大多數的學生可能會說出“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教師應給以充分的肯定:你們推導出了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再引導學生說出推導的過程。]
5、理解公式。
師:同學們,老師有點不明白,為什么你們寫這個公式時用三角形的底乘高呢?“底×高”表示什么意思呢?為什么還要“÷2”呢?
[評析:通過請學生幫助老師解困惑,加深學生對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含義的理解:“底×高”表示用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因為三角形的面積是拼成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所以要“÷2”。這樣既突破了教學難點,更加深了
學生對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理解。]
6、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面積公式。
師:同學們,如果用a表示三角形的底,h表示三角形的高,S表示三角形的面積,你們會不會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呢?請寫一寫吧。
[評析:拼一拼、算一算、說一說、寫一寫……不知不覺中,同學們自己推導出了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學生自然地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今天我們一動手起推導出的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很早以前,我們的祖先就已經發現了,請看大屏幕。(課件出示如下圖,課本P85頁的數學常識。)
[評析:這樣表面是介紹數學常識,但實際滲透了愛國思想教育。]
三、應用公式,解決問題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推導出了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現在我們就用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這是剛才看到的那條紅領巾,同學們,你們知道怎樣才能求出做一條這樣的紅領巾要用多少紅布嗎?
師:對,要求做一條紅領巾要用多少紅布,實際是求這條紅領巾的面積是多少?而要求這條紅領巾的面積是多少?必須了解哪些數據呢?
師:那就請大家動手量一量它的底和高吧。
[評析:這里并沒有直接給出紅領巾的底和高,需要學生共同合作實際測量,培養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師:量完了嗎?請大家算一算,看看做這樣一條紅領巾到底需要多少紅布?
[應變預設:指導學生運用公式進行正確的計算,展示學生的算式,集體訂正。]
四、聯系生活,適當拓展
師:同學們,你們認識這些道路交通警示標志嗎?(課件出示下面這些道路交通警示標志。)知道它們的具體含義嗎?
師:交通標志對于維護交通安全有著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同學們,這些交通標志是什么形狀的?
師:對,它們都是三角形的。(課件出示其中一個三角形標志的底和高,如下圖)請大家算一算,這個標志牌(底9dm,高7dm)的面積大約是多少?
[應變預設:指導運用公式進行正確的計算,,然后集體訂正。]
師:同學們,你們還能算出這三個三角形的面積嗎?(課件出示如下圖1:底3厘米,高4厘米;圖2:底4厘米,高1.5厘米;圖3:底2.5厘米,高2.8厘米)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四、全課總結,反思體驗
教師:這節課你們學習了什么?有哪些收獲?
[總評:這節課教師注重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并引導學生將“轉化”的思想遷移到新知識的學習中,動手操作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公式,親身經歷了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增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整一節課,教師盡量把時間和空間讓給學生,組織他們動手實踐,引導他們自主探索,參與他們的合作交流,使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教學目標】
1、探索并掌握三角形面積公式,能正確計算三角形的面積,并能應用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學生經歷猜想、操作、觀察、討論、歸納等數學活動,進一步體會轉化方法的價值,理解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學生在探索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進一步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經歷猜想、操作等數學活動,掌握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
找到轉化前后兩個圖形之間的聯系,推導出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
1、引言:我們學校為了美化校園,向同學們征集花壇設計方案,每個年級的同學都很積極,有的同學設計成了長方形,有的設計成了正方形,還有的設計成了平行四邊形,哪個設計的占地面積更大呢?
2、沒有數據不容易比較,需要一些數據,計算再比較(投影出示) ,口答。
3、還有幾位同學非常有創意,把花壇設計成了三角形,誰設計的三角形花壇面積更大一些呢?
生:觀察投影,說清理由。(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分別比較體會三角形面積大小和它的底、高有關系)
4、小結引入新課:
師:通過以上兩道題目,你覺得三角形面積的大小和誰有關系?猜想一下三角形面積與底高之間存在什么關系呢?
預設:(1)底乘高 (2)底乘高除以2(你是怎樣知道的?)(3)底加高(長度加長度只能得到長度求得的不是面積)
二、動手操作,深入探究
1、同學們的猜想對不對呢?你打算如何來驗證自己的猜想呢?
2、預設:
(1)像學習平行四邊形時那樣,把三角形轉化成以前學習的圖形。
(2)不清楚(我們在學習平行四邊形面積時,運用轉化的思想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了長方形,然后找到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聯系從而得出了求平行四邊形的方法,用同樣的思路我們能不能找到求三角形面積的方法呢?;回憶課前游戲,我們用一個長方形或平行四邊形可以剪得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你有什么想法嗎?生: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可以拼成平行四邊形,趕快試一試。)
3、師:下面請同學們按照自己的想法試一試把三角形轉化成以前學習過的圖形后再思考:
(1)用什么樣的三角形轉化成了什么圖形?
(2)轉化后的圖形和三角形之間有怎樣的聯系?
(3)你驗證了自己的猜想嗎?
(4)學生利用學具進行操作,教師巡視。
(5)學生匯報
(6)師:誰來介紹一下自己驗證猜想的過程?
生:用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擺成長方形或平行四邊形(3-4名)
4、三角形和我們拼擺成的平行四邊形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指導:你能用學具表示一下你們組的畫法嗎?(學生用學具拼擺并貼到黑板上)大家請看,三角形的底和高與所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有什么關系?
[ 三角形的底等于所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三角形的高等于所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高。]
指導:你能用一個公式表示一下剛才得到的結論嗎?
[銳角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
5、小結:
剛才有的同學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在練習紙上畫出了平行四邊形或長方形;也有的同學動手操作,用學具拼出了平行四邊形或長方形。三角形的底就是所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三角形的高就是所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高,而三角形的面積就是所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一半。所以,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0
你能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嗎?(S=ah ÷ 2 )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積公式,能正確計算三角形的面積,并能應用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培養學生應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使學生經歷操作、觀察、討論、歸納等數學活動,進一步體會轉化方法的價值,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在探索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進一步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探索并掌握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能正確計算三角形的面積。
教學難點: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關鍵:讓學生經歷實際操作、合作交流、歸納發現和抽象公式的過程。
教具準備:紅領巾、長方形紙片、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各三組、剪刀等。
學具準備:每個小組至少準備一個長方形,完全一樣的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各兩個,剪刀。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師:今天老師有什么不同?老師今天也配帶了紅領巾!你們能幫忙算算做一條紅領巾要用多少布嗎?(把紅領巾展開貼在黑板上)
教師提出問題:
⑴紅領巾是什么形狀的?(三角形)。
⑵你會算三角形的面積嗎?
師: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探索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板書:三角形的面積
3.討論與歸納公式
(1)討論:(小黑板出示問題)
①三角形的底和高與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有什么關系?
②怎樣求三角形的面積?
③你能歸納出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嗎?
二、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師:現在同學們能幫老師解決問題了嗎?
1.計算一條紅領巾的面積。
師:你能估算出這條紅領巾的底和高各是多少嗎?
師:這條紅領巾的底是100cm,高是33cm,你能計算出它的面積是多少嗎?
學生獨立完成,讓一位學生到黑板上板演;全班交流做法和結果,老師提出書寫格式和應注意地方。
師:計算三角形的面積,應注意什么地方?(強調“÷2”和“底和高要對應”這兩個重點、難點。)
2.獨立完成P85做一做。
學生板演,教師點評。
[設計意圖:應用三角形的.面積的計算公式解決問題,鞏固本節課的新知識點和應注重的要點,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公式的印象。]
三、深化理解、應用拓展
課本86頁的練習第1題。(課件出示)
師:你認識這些道路交通警示標志嗎?一塊標志牌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平方分米?
(讓學生認識多種交通指示牌,教育學生要遵守交通規則,注意交通安全,接著讓學生口頭列算式,不用計算。)
四、總結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什么知識?你有什么收獲?
(小出示)讓學生說一說圖意:
師:很好!今天我們通過分“四人小組”動手操作,相互討論、交流,用擺拼的方法將三角形轉化成學過的平行四邊形推導出了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這種“轉化”的數學思維方法能幫助我們找到探究問題的方法,今后能應用這一數學方法探究和解決更多的數學問題。
五、課外作業
課本第87頁“練習十六”第5、6、7題。
教學反思:
本節內容是在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是引導學生通過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去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根據新課程中的新理念要求,教學應該由原來“教學活動”轉化為“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從操作中掌握方法,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一、小組結合動手操作
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動手操作,分別將三組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并比較每個三角形與拼成的平行四邊形各部分間的關系,同時在操作中向學生滲透旋轉、平移的方法,讓學生體驗和感知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個個都很積極、很投入地動手操作,極大調動了學生思維活動。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體。
二、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培養合作精神
在這節課中,探討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與三角形面積公式有何不同,三角形面積公式中的“除以2”是怎么來的?在探討這個問題時,今后可采用小組討論的方式,在討論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教師不能包辦。三角形面積公式中的“除以2”的教學中,應重點的強調講述其意義。加強小組討論,既可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又可活躍課堂氣氛。
三、應用公式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新課程非常重視學生在活動中的體驗,強調學生身臨其境的體驗。讓學生運用所學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解決實際問題。練習題應擴展開,出些拓展練習題開發學生數學思維,這點在本節課中做得還不夠。在時間許可的情況下,應該多補充一些生活中的實例,使學生嘗到應用知識的快樂,把課堂氣氛推向高潮。
此外,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發現了自己平時教學方式上的不足。例如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沒能有效地引導學生歸納知識,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表達能力和數學語言,今后要注意在教學中的不足。
【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上冊第84—86頁。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探索并掌握三角形面積公式,能正確計算三角形的面積,并能應用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培養學生應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使學生經歷操作、觀察、討論、歸納等數學活動,進一步體會轉化方法的價值,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在探索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進一步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探索并掌握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能正確計算三角形的面積。
【教學難點】: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探索過程。
【教學關鍵】:讓學生經歷操作、合作交流、歸納發現和抽象公式的過程。
【教具準備】:課件、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紙片各一個,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各三組、剪刀等。
【學具準備】:每組同學準備兩個完全一樣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各一個。
【教學過程】
一、欣賞畫面,導入新課。
展示圖片,讓學生找自己會算面積的圖形,并說出計算公式。教師提問:你會計算三角形的面積嗎?好,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三角形的面積計算。
關于三角形,你學過哪些有關的知識。學生回答,師展示。
二、分組操作和討論,填寫實驗報告單。
(一)、1、上節課,我們是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來探索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的。大家猜一猜:能不能把三角形也轉化成我們已學過的圖形來求面積呢?
2、請同學們拿出你們課前準備的完全一樣的兩個銳角三角形、兩個直角三角形、兩個鈍角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
3、按照你的想法,和小組內同學一起拼一拼,剪一剪,看一看,可以把三角形轉化成哪些我們會求面積的圖形。
4、學生小組合作,拼剪圖形。教師巡視,幫助學困生拼剪。
5、各小組填寫發現報告單,填寫我們是用( )拼或剪成了( )。
6、小組匯報擺出的結果:
7、組織學生討論。
第一種:一個平行四邊形可以分成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其中一個三角形的面積是所在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
第二種: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出一個平行四邊形。
那么,我們的平行四邊形跟三角形有沒有關系呢?
引導學生思考:
①兩個三角形的面積與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有什么關系?
②三角形的底和高與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之間有什么聯系?
③三角形的面積該如何計算?
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 )。
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高等于( )。
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底等于( )。
每個三角形的面積等于拼成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 )。
那么,我們剛剛得出的結論還可以怎樣寫?(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
(二)、課件演示:用旋轉平移的方法將三角形轉化成各種已學過的圖形。
(三)、歸納公式
1、(屏幕顯示提綱)學生根據實驗報告回答。
A、三角形的底和高與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有什么關系?
B、怎樣求三角形的面積?
C、你能根據實驗結果,寫出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嗎?
2、如果用S表示三 角 形 面 積,用α和h分別表示三 角 形的底和高,那么你能用字母寫出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嗎?結合學生回答,教師板書S=ah÷2
3、進行愛國教育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今天我們一起動手推導出來的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很早以前,我們的祖先就已經發現了,
請看屏幕。(多媒體出示P85頁的你知道嗎?),學生閱讀后,匯報知道了什么。
三、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1、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
(1)兩個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
(2)三角形的面積是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一半。( )
(3)三角形面積是S=ah。( )
2、課件出示例2
紅領巾的底是100cm,高33cm,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師:請同學們算一算。(一生板演)集體訂正。
你認為計算三角形的面積,什么地方容易出錯?(強調“÷2”這一關鍵環節)
3、完成做一做。
4、聯系生活,做課本86頁的練習第1題。課件出示下圖:
師:你認識這些道路交通警示標志嗎?知道它們的具體含義嗎? 交通標志對于維護交通安全有著重要的意義和作用。請大家算一算,這個標志牌的面積大約是多少?(教育學生要遵守交通規則,注意交通安全,接著讓學生口頭列算式,不用計算。)
5、拓展題。
四、作業:P86—3、4
五、回顧總結,深化提高:
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今天我們分小組通過動手操作,相互討論、交流,用擺拼等方法將三角形轉化成學過的圖形推導出了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這種“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能幫助我們找到探究問題的方向,相信同學們今后能應用這一數學方法探究和解決更多的數學問題,但請大家仔細想想,這節課,你們還有什么問題嗎?
六、板書設計:
三角形的面積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三角形面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2
三角形面積= 底×高÷2 三角形面積=底×高÷2
S=ah÷2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